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战隼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步枪
说强-5低调奢华是因为那老爷子是扔过核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负着空中核打击的重任。后来把轰-6改出来之后强-5老爷子才卸下这副重担。
连续进行了三次滑跑后,李战基本找到感觉了。
时间走到了八点二十五分,李战再一次回到了起飞位置。
塔台上,包冠华出于慎重考虑,让陈铭负责具体指挥,所以陈铭当然不让地坐在了主指挥席上,包冠华坐在副指挥席上。
陈铭拿起红色的送话器,“洞幺,准备好可以起飞。”
“洞幺明白,可以起飞。”李战扣上氧气面罩,因为天色灰蒙蒙的,所以他没有放下护目镜。
他再一次狂打操纵杆检查各个可控翼面,随即踩死刹车,油门杆到底打开加力,转速猛地飙起,速度之快让李战小小的吃了一惊。他迅速松开刹车,黑丝带机头猛地抬了一下,随即狂奔出去。
滑跑了二百多米,李战轻轻拉起机头然后迅速改平同时收起起落架,黑丝带在距离跑道约五米的高度上贴地极速飞行,像个鬼魂一样。塔台上的一众人员早都目瞪口呆了。
都知道李战是个猛人,但是不知道他这么猛!
整个试飞工作停下来等的人显然是个中高手,问题在于这位个中高手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尽管已经很努力去发挥想象了,但似乎距离这位个中高手的真实飞行技术依然是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的。
“猛人啊!”陈铭不由的感叹一句,“我还给他当教员,他给我当教员还差不多。”
这种起飞方式此前谁飞过,没有人。
更精彩的来了。
黑丝带还没飞一公里呢,李战突然的猛拉机头,黑丝带一下子战术后仰九十度,在超低空画出一道弧形的九十度角,然后呼啸着以极快的速度垂直爬升。
“这才是真正的旱地拔葱啊!”陈铭啧啧称奇。
别以为这是只有表演性质的起飞方式。充分利用战机的敏捷性和超机动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离开跑道,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高度,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战斗状态。
就好比老陆的新型火炮,从行军状态到作战状态,只需要摁下按键,几秒钟之后就能完成状态的切换。
01号黑丝带很快的就垂直爬升穿过了云层,但是李战没有丝毫停止爬升的意思,反而向塔台报告:“各系统正常,正爬升率xxx每秒,还在提升,完毕。”
“明白,洞幺密切关注动力系统。”陈铭提醒道。
李战回答,“明白。”
不用说,什么适应性飞行计划全都可以扔掉了,人家直接就上升限测试任务了。要不怎么说还是老领导了解李战,包冠华就没有什么惊讶之色。李战这小子一旦上了天就不是你指挥他了而是他指挥你,地面所有单位都得跟着他的节奏走。
这也是他提前交代做好测试几个重要技术性能准备的原因。
几百万的老歼-7都让他给开出几个亿的豪华三代机的气势来,更别说现在开的是一架四代机了。
穿过了云层之后李战就放下了护目镜,云上云下的能见度是完全两种情况了。当高度上到了一万四千米的时候,尽管戴着心爱的白色劳保手套,他依然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了强烈的紫外线透过座舱盖照在手上的轻微感。
空军要求四代机的最大升限是1xxxx米,研发单位则是按照略高于该指标的标准来研制的。但是这里面并不是能飞到要求高度就行,其中的前置条件非常的复杂。
比如要求升限达到18000米,那么战机在达到这个高度的情况下是什么状态就非常关键了。部队要求的最大升限自然是战机依然有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飞行高度。摇摇晃晃的飞都飞不利索,再高有什么用。
再具体下去就是达到升限后还有多少作战能力,又会在哪些方面有所损失,等等等等,全部靠试飞员飞出来。
现在情况好多了,有大量先进的监控仪器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以前全靠飞行员用脑子记。第一代第二代试飞员是功勋卓越的。
到了一万五千米的时候,李战开始每增加一百米就报告一次,同时报告战机各个系统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这个高度上大多数飞机都没有问题的,动力肯定是会有所衰退。高于平流层后,空气稀薄阻力小但是含氧量也降低了,一般的航空发动机动力会衰减得很厉害。
这个时候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更大的压缩比更快的进气速度,减缓动力衰退。李战开过的所有战机他都飞过超过一万五千米的高度,此时就明显感觉到黑丝带的动力衰退很少,显然发动机是很厉害的。
但是研发团队明确表示,这个型号的发动机只是用来过渡的,专门为黑丝带研制的发动机还在攻坚阶段,性能更先进推力更大故障率更低寿命更长,总而言之更吊。
不太好想象如果换上了配套的发动机后黑丝带的机动性能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本事黑丝带采用鸭式气动布局,成洛马厂通过研制歼-10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气动四代机项目之后又用几种主要的气动布局做了大量的对比,最终确定采用鸭式气动布局。
显而易见,比f-22a,黑丝带的机动性和敏捷性更胜一筹。
这并非自嗨,事实是f-22a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立项了,首飞时间是1997年,而黑丝带的首飞时间是2012年,这里面有足足十五年的时间差。最关键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尤其是黑丝带首飞那年前后,中国的航电技术突飞猛进,在不少技术方面已经领跑全球了。
拥有后发优势的黑丝带有了f-22a这么一个可以摸着过河的参照物,在长期的使用之后,f-22a有哪些设计是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哪些是欠考虑的,优缺点是早都充分暴露出了的。
从气动外形的选择也反映出来了对现代战场趋势理想的差异化,其中还有对具体的国防要求的不同。我国奉行的是防御型国防政策,空军要的战斗机是侧重于空防的,这一点从历代战斗机的侧重就能看出来。
另一方面则是,黑丝带比f-22a大了一圈,充分表明了人民空军喜欢大的性格。这同样也是国防需求提出的硬性要求。大航程、大起飞重量,大速度,实现从任何一个机场起飞都能够在两个小时之内到达境内的任何一个机场。
当初引进先进三代机的时候,一开始看的是米格-29,苏联方面也极力推荐米格-29,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方面也是大力推荐米格-29,因为那个时候米高扬的情况非常的不好,急需资金。
但是人民空军对短腿的米格-29没有兴趣,反倒是对气动外形极佳拥有大航程的重型战斗机su-27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恰好遇上苏联解体,当初引进su-27也是颇多挫折。
歼-10a是个特例,这是我国第一种完全自主研发的三代机,虽然是中型战斗机,作战半径和最大航程达不到空军的理想要求,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大力支持。
而且战场任务的分配上,依托完善地面防空系统作战的歼-10并不需要拥有和歼-11一样大的航程。再一个就是后续空军逐渐转换了歼-10所担负的主要责任,从侧重于争夺制空权到侧重战场支援、空中掩护,兼备了对地作战能力之后,经过b型的小批量使用,拿出了多用途的c型。
简单的说,歼-10的角色相当于f-16在美国空军中的角色。
在极佳的气动外形以及强大的推力下,01号黑丝带一口气杀到了一万七千米的高空。在这个高度往下看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球,那个球大部分是蓝色的,球沿处还泛着光。
原来地球是圆的啊!
李战不断报出最新的数据,地面的检测设备一直在对01号黑丝带保持着跟踪测量,各种数据汇总到塔台那里,技术人员忙碌不停地记录分析,一项项具体的指标变成了绿色,意味着这些指标在又一次测试中经受住了考验达到了要求。
“1xx!各系统正常!”李战再一次报出最新数据。
为了通话的简洁,使用了百米作为单位,只需要报出前三位数地面就知道具体高度了。
李战观察了一下发动机的转速,又一次报出数据后,道,“两发动力衰减了百分之x了,爬升率明显下降。”
陈铭问,“各项系统情况如何?”
“正常,飞机很稳定。”李战回答。
陈铭提醒道,“洞幺,你马上要接近最近一次升限实测高度了,密切关注飞机情况。”
“明白。”
塔台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在显示屏上有一组数据非常的显眼,用于分隔的斜线右侧是上次飞出来的最大高度,左侧是李战现在达到的高度数据,数字在不断的上升,眼看着到达上次的最大高度就在顷刻之间。
陈铭低声请示,“领导,是否考虑平飞,洞幺一直在垂直爬升,我担心发动机出问题。”
“不用,他心里有数。”包冠华摇头说。
陈铭微微点头,想要拿起望远镜看,可是看到厚厚的云层当下就打消了念头,只能盯着显示屏上的代表着01号黑丝带的小飞机标志。
当两组数据完全一致之后,李战的报告同时传过来,“高度1xx,飞机各个系统正常,动力衰减得有些厉害。”
“已经超出了前次数据一百多米,洞幺你怎么考虑的?是否恢复平飞?”陈铭说道。
李战却是说,“保持垂直爬升姿态,我看看黑丝带的极限在哪里。”
众人眉飞色舞,这是技术人员,然后有一些人神情复杂担忧更多,这是穿军装的。
“同意!”
包冠华拿起送话器批准了李战的计划。
01号黑丝带继续高昂着头颅垂直爬升!





大国战隼 第675章 最大升限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大国战隼最新章节!
“有几个原型机?”
???
陈铭一时半会没明白,下意识地回答,“x架。”
“我怕不够用。”李战说。
这下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汗都要下来了,轮到他们神情复杂开始担忧了。哎妈呀这可是四代机啊,你知道造一架原型机要多少钱吗?财大气粗如美国也只不过造了十三架原型机,其中前两架还是研发阶段的演示机,后十一架才是工程阶段的测试机。甚至开始进入交付阶段后最后四架直接加入美国空军服役。
咱们的模式差不多,摸着美军过河嘛。所以前面几架原型机和后面出来的变化蛮大,甚至可以说每一架都是不同的,从粗糙走向细腻,逐渐走向完善。李战现在开的是除了用于静态测试的原型机之外最早的一架原型机,许多危险系数比较大的试飞项目都由这架黑丝带来进行。
不过,李战这么一问,真的让研发团队紧张了,你你你你要干什么?
眨眼之间,01号黑丝带拱到了1xxxx米,所有人的心都提了嗓子眼上,根本没心思去考虑李战要摔多少架飞机了。
李战依然每一百米报告一次,声音清晰沉稳。对于试飞员的强大的心理素质大家是不觉得惊讶的,都是经常和试飞员打交道的,早都习惯了。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当不了试飞员。
战斗飞行员的敌人是敌人,试飞员的敌人是自己的战机。
“马上要突破二字头了。”有个戴着厚眼镜片眼镜的技术员自言自语了一句,自说自话声音很轻,却突然发现整个塔台都是他的声音,自己把自己吓了一跳。
塔台里实在是太安静了,大家屏着小心地呼吸。
李战的精神也高度集中起来,大部分注意力放在高度和爬升率上面。后者非常重要,如果爬升率下降到一定程度,飞机有失速尾旋的危险。但是陈铭等人惊讶地发现李战似乎有意让飞机往失速尾旋的方向发展。
难道是故意为之?
陈铭这时不敢贸然与李战沟通,以免他分心。01号黑丝带已经过了设计的最大升限,接下来的每一个进步都意义重大,飞机的相应表现数据至关重要。诚然现在对战斗机的升限提出了相对低的要求,以前要求的高空高速被实战证明是不适应现代战争的。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如果能够通过非针对性的设计让战斗机具备更高的升限更大的速度,何乐不为呢?
李战突然说,“升限包线很快出来了!飞机操纵系统正常,动力衰减严重,其余系统正常!”
随着他的报告,01号黑丝带拼着最后一口气往上拱了两百多米,一举突破了两万米这个界线,最终达到了2xxxx米。
塔台上的众人严重泛着光纷纷握紧拳头用力挥拳,就在这个时候,01号黑丝带终于耗尽了爬升的势头,继而像是达到了抛物线临界点的石头一样开始直直的往下掉。
“失速了!”有个技术人员惊呼道。
陈铭连忙询问李战,“洞幺,报告情况!”
“塔台,我顺势飞失速尾旋改出,飞机各个系统正常,完毕!”李战稳稳滴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什么适应性飞行计划早都变得不成样子了。况且他们从来没有遇见过试飞员主导试飞计划而原本应当发号施令的塔台沦为了服从者。他们对李战的了解不深,完全不知道李战过往的光辉战绩,尤其是在战机极限飞行以及险情方面。
01号黑丝带打着旋儿往下掉,高度掉得非常快。从两万多米的高空开始垂直往下掉,就像是从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一样。
座舱里的李战随着飞机高速旋转,一会儿横向转一会儿打着滚转,尾旋的情况比想象中要严重。可能和进入尾旋的高度有关,也可能和此前的飞行姿态有关。因为失速造成的尾旋是肯定的,而在这一点上李战是感到惊喜的——黑丝带失速的临界点非常低。
也就是说,黑丝带的最小速度包线数据非常好。
比如说某种战机在空速每小时220公里的时候会失速,那么黑丝带可以做到空速每小时180公里的失速包线。当然只是打个比方。李战能够肯定的是黑丝带的最小速度性能比阵风战机的要好。
而他很清楚,阵风战机能够做到每小时195公里的最小空速,当时他就曾经使用这个空速在戴舰上降落过。
一般来说最大空速和最小空速不可兼得,要让飞机有更大的空速就很难同时保证更小的最小空速。因此一些高空高速战机通常机翼后掠翼角度都比较小(机翼后缘与机身的角度),这样的气动布局设计非常适合高空高速。
比如歼-8,两个翅膀像超人一样向后收,看着就有速度感,而歼-11的布局中规中矩。源自于su-27的歼-11系列气动布局大概是常规气动布局设计中的巅峰之作了。
最小空速是低空低速作战性能的重要指标,非常的重要。同时意味着飞机拥有更小的转弯半径、机头的指向敏捷性更好。
高速的旋转当中飞机的许多系统都在报警,这是非正常姿态。黑丝带拥有非常先进的告警系统,飞控系统一直在试图让飞机姿态恢复正常。李战果断地切换成纯手动操纵,把飞机的操纵权完全的掌握在手里,否则会和飞控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冲突。
让陈铭等人惊讶的是,李战似乎并不着急改出,而是让飞机顺着姿态的发展往下掉。他很快就明白了李战的用意,在高度足够的情况下让飞机在尾旋尽可能的停留更多的时间,可以让更多的问题暴露出来,也可以监测到更多的相关数据。
云层高度大约是三千米,众人的心掉在嗓子眼上看着01号黑丝带的高度迅速的掉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下意识地握着拳头精神高度紧张。
“洞幺,赶紧改出!”陈铭顶不住压力了,眼看着高度四千多了,他赶紧的给李战下达指令。
李战却是说道,“到云层下再改出,你们注意看一下飞机的姿态。”
“好。”陈铭只能答应下来。
01号黑丝带飞得很高,但是却没有跑出去很远,位置大概就在本场上空,具体地说大致就是在跑道上方高空。李战没有改变位置也是有考虑的,周遭都有聚居区,如果发生坠机而自己没办法控制飞机的话,存在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可能。
在跑道正上方高空的话,就算是要摔大概率也是摔在本场外场上,损失是最小的。




大国战隼 第676章 10个G的男人
01号黑丝带终于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了。
陈铭举着望远镜昂着头往外往上看,看到01号黑丝带像在空中骤然暴死的鸭子一样往下坠,饶是陈铭干了那么多年试飞工作看到如此迅猛的下坠势头都忍不住后背一阵发凉。
李战开始进行改出了。
三千米的高度对他来说是绰绰有余的,他在更低的高度改出过尾旋。失速尾旋听着吓人,实际上失速尾旋改出每一名飞行员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当初为了研究改出的办法,前辈们付出了很多,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部队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办法。
李战却是一直在思考,对于飞行技术更好的飞行员来说,是否存在一种更加直接的甚至有战术价值的改出方式。他思考了很久,心里面多了许多模拟。此前在作战部队工作不太好试验,现在机会是多得很的。
他迅速确定下了计划,开始测试新的改出方式了——当然不是关闭两发重新开车这个办法。
黑丝带要改出尾旋太简单了,确切地说比其他战机都要容易一些。全动鸭翼、全动垂尾,赋予了黑丝带极其强悍的机动性。李战按照常规操作开始改出,黑丝带顿时像乖宝宝一样服从地恢复姿态。
不过李战马上中断改出了,黑丝带一下子又回到了尾旋状态。
陈铭一愣,顿时道,“他要干什么?”连忙呼叫,“洞幺洞幺,遇到什么情况了?”
如果不是操纵系统有问题改出怎么会突然中断呢?
李战说,“没有问题,我尝试另一种改出方式,请塔台放心。”
他说着就仔细地调整着操纵杆的位置,很谨慎地测试着飞机的反馈。高度一直在飞速下掉,现在只有一千多米的高度了。
心里有了把握之后,李战迅速操纵蹬舵,先控制住了机头,尾部依然在旋转,飞机从翻滚尾旋变成了以机头为中心点横向旋转。确认机头受到了控制后,
这种状态下,飞机尾部在高速转旋,机头的指向是跟着尾部在高速地更换指向的,因为机身改平了的原因,下坠的速度在极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缓和。在空战中,如果能够在缠斗中让飞机呈现出当前这种可控姿态,几乎可以说能够瞬间掌握住主动权。
陈铭等人都看呆了,这一手太漂亮了!陈铭搞了那么多年的试飞,原来也是在作战部队工作的,顿时敏锐地看到了这个类似于落叶飘又不是标准落叶飘的机动的实战价值。
李战做的这个机动机头是斜向下的,机身尾部是斜向上,与落叶飘有很明显的区别。
事实上,飞机改到现在这个姿态已经意味着尾旋的危险已经基本排除了。
突然,01号黑丝带的机头猛地往下压,同时尾部的旋转停止了,飞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了垂直俯冲状态!
“喔!”
塔台响起一阵惊呼。
这哪里是新手啊,分明是老司机嘛,不,应该说比老司机还厉害,就这路感这驾驶技术,专业赛车手都不够看的。
居然还加速了!
李战推了下油门杆,01号黑丝带就如同二战时期的俯冲轰炸机一样往地面加速扎了下去。代表着相对高度的数据在加速下降,在李战眼前,他看到的是整个大地在向自己猛扑过来。
心理素质稍差点的人很大概率会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精神崩溃,这比眼睁睁的看着天上落下一颗巨大的陨石来得震撼。
这个时候人的眼睛是会骗人的,你觉得马上要撞地了实际上高度还有一定的冗余,可是当你感觉还有空间的时候,也许眨眼之后就会和大地亲吻机毁人亡。
既不能一味的相信眼睛也不能单单依靠数据,飞行员需要综合所有途径获得的数据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果断决定下一步的操纵动作,任何一点偏差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高度三百米!
李战开始向后拉杆抬起机头,巨大的过载把他摁在座椅上,翼尖处切割出的空气痕迹清晰可见。大功率运转中的发动机发出凶狠的咆哮,而骤然增大的空气阻力让发动机的咆哮带上了一些不甘心的意味。强大的过载当中,机身发出一些结构性的异响,监测仪器显示,瞬间过载一度达到了九个g!
一闪而过的黑视让李战提高了警惕,用力向后拉杆之后,机头虽然艰难但依然驯服地抬了起来,机尾慢慢下沉给了李战相当充足的信心。这意味着飞机遵照了他的指令正在恢复平飞。
01号黑丝带在跑道起飞位置上方约五十米的高度上完成了垂直向下的“l”机动,与起飞时的“l”方向恰好相反。
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李战居然直接放在起落架减速降落了!
垂直俯冲超低高度拉起改平直接降落,这是什么鬼操作!
一直到01号黑丝带放出减速伞慢下来,陈铭等人才反应过来,赶紧的安排后续的保障工作。李战倒是想继续飞,可是在经过了前后两次极限的项目试飞之后,飞机需要进行检查,数据需要导出分析,一步一步的做扎实。一味的试飞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这一次适应性飞行让李战给搞成了高危难项目试飞,飞了两个方向相反的“l”航线,主要做到了远超此前的升限数据,然后顺带飞出了此前的最大过载数据。
1...324325326327328...34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