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堂归燕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光霁月
第七十章 龌龊
“这……皇上不论怎么想,孙大人抗旨不尊却是实情啊!这叫奴婢可如何与皇上交差!”
震撼过后,王大总管担心的是自己的小命。
皇上性子阴晴不定,瞪眼就摘人脑袋,他若空手回去又该如何交差
“来,来,你们快将孙大人的尸首,连同这地上的,都收拾起来。”王大总管以袖掩鼻,回身吩咐随行而来的小内侍。
小内侍们也怕被迁怒,虽害怕,却也大着胆子抖抖索索的上前来,就要收拾孙禹的尸首和地上的红白之物。
孙杰和孙勤二人愤然暴起,将内侍推搡开。
“你们做什么!人都已经去了,你们还要拿他的尸首做文章吗!”
定国公夫人见了,踉跄着就要起来,却因腿软又跌回地上,只能嘶哑着嗓子大叫:“不准动!我看谁敢动我孙儿的尸首!”
她眼泪糊了满脸,悲痛欲绝的质问道:“人都已经去了,你们竟连他的尸首都不肯放过吗!”
“想动我孙儿的尸首,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定国公双目赤红,声音沙哑而颤抖,展臂挡在内侍们面前,身躯却宛若一座山,将定国公府所有人都挡在了身后。
看着如此凄惨的一家,王大总管何尝不为孙禹扼腕只是交不了差,他也怕性命不保。
“国公爷,奴婢也是没法子,您是知道皇上的脾气的,若真发了龙性儿可不是你我能够承受的。”
想了想,王大总管又商量道:“要不这样,奴婢命人回宫回皇上的话,咱们一切都听皇上的旨意如何”皇上若开恩,那也解了他的为难了,毕竟开罪了定国公,他也没什么好果子吃。
定国公咬着牙点头:“既如此,就有劳大总管。”
王大总管连称“不敢”,忙回头吩咐了个小内侍回宫问皇上的旨意。
小内侍也不敢见皇上,又推辞不得,只能哭丧着脸视死如归的去了。
众人便都冒着寒冷在院中那么等着。
不知几时飘起了小雪,纷纷扬扬的轻雪落地既融,将地面打的潮湿一片。
可所有人都不愿意避开,院中只听得到女眷们或低或高,或啜泣或撕心裂肺的哭声。
大舅母苏醒过来,见了儿子的惨状便又哭的昏死过去,二舅母更是与孙氏一起抱头痛哭。
秦宜宁扶着外祖母,眼泪就像断了线一般,怎么也停不下来。
大表哥为明志而自戕,何尝不是对昏君的一种控诉
只是他们骨子里忠君爱国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话不能说出口,也不敢说出口罢了。
不说,他们只是以死明志,说了,那便成了有犯上之心了。
秦宜宁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她却是对昏君恨的牙痒。
她不禁想到了秦槐远。
大表哥从前也算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秦槐远又何尝不是
身在乱世,最难揣测和抗拒的便是叵测的命运。
半个时辰后,有错杂的脚步声前来,这一次来的却不只有方才问话的内侍,而是御前行走的几名金吾卫。
那内侍听了皇上的旨意,底气十足的行了礼,道:“皇上有口谕,命奴婢务必与定国公说明白。”
王大总管便点头,示意内侍开口。
院中的哭声渐弱,所有人都凝视着那传话的内侍。
“皇上说‘你们定国公府自称忠诚,却不肯为国家大义献上一个孙禹,明摆着牺牲孙禹一人便可平息大周的怒火,说不准奚华城便会撤兵,一万多俘虏也会释放归家,可孙禹却只知自己逞威风!莫说是撞死了,就是碎尸万段了,连同尸首和脑浆也要完好无损的给大周上国送去!谁若敢拦,便以抗旨叛国罪论!”
内侍声音尖细,却也将皇帝暴躁的语气模仿的惟妙惟肖。只是他的声音越说越弱。因为所有人都在用吃人的眼光瞪着他。
王大总管摆摆手吩咐内侍退下,给定国公行了一礼,为难的道:“国公爷,您是一家之主,您可要想明白,皇上的话已说到了这个地步,人奴婢是一定要带走的。您想想国公府顶不顶得住‘叛国’和‘抗旨不尊’这两顶大帽子。孙大人去了,可国公爷还有其他儿孙啊!”
定国公双拳紧握,关节发白,额角青筋暴突,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女眷们却已经大哭出声。
金吾卫便上前去,推开了还想阻拦的五表哥和八表哥,将散落在地的红白之物收入一锦盒内,又合力将孙禹惨不忍睹的残躯抬进了一口临时准备的薄皮棺材。
王大总管见总算办完了差事,当即拱了拱手,带着人匆匆离去了。
定国公慢慢仰起头,喃喃道:“天要亡我大周。”忽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双眼一翻,高大的身躯向后仰倒。
“祖父!”
“国公爷!”
场面顿时乱做了一团。
定国公府出了这样的大事,不出两个时辰,消息便传遍了京都。众人哗然,多少百姓哀叹震惊,多少士卒悲伤愤怒已不可言述。
秦槐远得了消息便赶了过来。
秦宜宁、秦慧宁都跟着孙氏在内宅里忙着请大夫照顾女眷。
莫说定国公夫人、大舅母和二舅母,就连定国公都一并倒下昏迷不醒,定国公府的大事小情一时都没了拿主意的人。
秦槐远便带着孙杰和孙勤二人,在前院顶起了门楣。设了灵堂,棺内摆了孙禹的衣冠鞋袜,也命人报丧、守灵、烧纸、哭灵,整个定国公府都笼罩在一片素白和哀痛之中。
而此时的皇帝和皇后,见了孙禹的残躯和锦盒内的那一点猩红掺杂着白,都不满的皱了眉。
“皇上,您说孙元鸣到底是什么意思莫不是他对您有不臣不服之心您吩咐他做事,他便豁出命来与您对着干”皇后以香帕掩着口鼻,嫌恶
第七十一章 世态
“你娘家出了大事,我本也不该多说你的,可你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你虽是孙家的女儿,可进了我们秦家的门便是秦家妇了,做事好歹也要想想咱们秦家的处境才是,别忘了你的夫婿可是当朝太师!”
老太君这些天一直都憋着这股气!
虽说孙元鸣那般的大才子就那么去了,着实令人唏嘘扼腕的紧,可老太君担心的,却是他们秦家会被定国公一家牵累。
皇上有旨,且不论这旨意是否合乎情理,圣旨就是圣旨,孙元鸣以死明志纵然悲壮,抗旨不尊的罪名也是真的。
出事那日,秦槐远赶着要去定国公府时,老太君就阻拦了一番,只是儿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她没有拦住。
本以为秦槐远去看一眼也就罢了,谁料想他竟在孙家帮起忙来,就是自己派人去说生了病要秦槐远回来侍疾,他也只是回来看了一眼,确定她只是装病之后讲了一番道理又走了。
可她这么做又是为了谁
想来儿子也不是那种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人,说不准是孙氏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今日好容易逮着孙氏回府了,又如何能不发作一番
孙氏本就伤心,这会更觉得头晕脑胀的,原本她也不擅长分析这些大事,现在脑子更是浆糊一般,她没有细想老太君话中的深意,却只觉得老太君是在怪她在娘家住的久了。
秦宜宁一看孙氏的神色就知道她要发作,要阻拦却不及孙氏的嘴快。
“老太君未免太不通情理了!我娘家出了这种事,爹娘都伤心病倒了,况且元鸣的身后事还没有办完,我怎么可能丢下他们不管老太君好歹设身处地的想想,也不能这般无理取闹啊!”
孙氏的嗓音有些沙哑,所以尖叫起来更显得声嘶力竭。
秦宜宁听着孙氏的话,知道要坏事,忙解释:“老太君息怒,母亲不是那个意思……”
老太君已气的蹭的站起身,再听不进秦宜宁说了什么。
“你说我无理取闹有你这么与婆母说话的儿媳吗我这些年宽容你,你便当我是好欺负的软柿子不成你叫我设身处地我又没有个嫡长孙去以死明志,我还真体会不了!”
“你!”孙氏气的浑身发抖!
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到现在还没能为秦槐远诞下一个男丁,多年来她受了婆婆多少白眼!现在她又拿此事来戳她的心!
孙氏眼泪滚珠一般,捂着胸口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我知道老太君看不惯我,我……”
“你还要回娘家”老太君见孙氏哭,又烦躁又解气,冷笑道:“你以为定国公府还是原来的定国公府吗!看在你是我儿媳的份上,我劝你一句,如今元鸣虽悲壮了一把,可他到底也抗旨不尊了,皇上留而不发,你们国公府自己头上就等于悬了一把刀,你若真的孝顺,就该替你父母兄长都想想了!”
“你也老大不小的人了,不能做事连你的女儿都不如吧你瞧瞧好好的慧姐儿,都被你教导成什么样儿了。要是看你这种德行,我还要庆幸我的宜姐儿早早就被换走了,没有被你给带歪!”
如此诛心的话,让孙氏脸色惨白。
老太君训斥她,可也不该在女儿和下人面前这么说,这叫她以后还怎么做人立规矩!
孙氏觉得自己的体面都已经被老太君踩进尘埃了!
一旁的秦慧宁因心上人死在了面前,这些天来本就茶饭不思,面色惨白瘦了一大圈,这会子再听老太君指桑骂槐的话,顿觉屈辱、愤怒又无可奈何。
敢情她这个鸠占鹊巢的外人,还等于是救了老太君的亲孙女了!
秦宜宁看了看大哭的孙氏,又看看气的直瞪眼的老太君,再看低着头隐忍着的秦慧宁,一时觉得颇为无奈。
孙氏脑子不清楚。
老太君又太过势利眼,趋利避害的厉害。
秦慧宁如今更是敏感善妒……
再让他们三个搅合下去,怕闹出大事了。
秦宜宁便求助的看了一眼老太君身旁的秦嬷嬷。
秦嬷嬷立即明白的微微颔首,替老太君抚着胸口顺气,扶着她坐下,唱起了红脸:“老太君息怒,大夫人心思直率,并没有歪心的。都是一家人,您背地里不还是在关心大夫人一家子么。”
转而又对孙氏道:“大夫人,您别怪老太君说话太厉害,这也是话赶话,老太君还是因为担心府里,大夫人也知道太师爷如今在朝中难做。您别伤心了。老太君也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啊。”
不但顺了老太君的气,还给足了孙氏台阶儿。
聪明的,便会顺着意思陪个不是,事也就揭过去了。
可孙氏却嘴快的道:“我知道老太君是看我们家犯了事儿就想远着了!早先我们家煊赫的时候,你们上赶着巴巴的来说亲那劲头哪里去了!现在老爷飞黄腾达了,你们却忘了是谁提拔的,有事儿就想缩脖子,真是狼心狗肺,叫我看不上!”
孙氏说的是大实话。
可再是实话,也不该不分场合的乱说啊!
难道这些话说出来,往后还能不在秦家过日子了
秦宜宁扶着额头,忙拉着孙氏跪下:“老太君息怒,我母亲是伤心糊涂了,她并不是有心的。”
“不是有心”老太君脸上通红,也不知是被戳穿臊的还是气的。
“要不是看在你好歹生了宜姐儿这么个懂事女儿的份上,我今日就叫老大休了你!”
&nb
第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
秦宜宁如此气势逼人,将秦慧宁吓得白着脸摇头。
“你不敢,你凭什么这么说话,你又是这个家里的什么人上有老太君,还有父亲母亲,你凭什么要发落我!祖母!她要杀我!您快救救我啊!”
秦慧宁就要爬起身往里头去求救。
秦宜宁却是一把拎住了人的领子,看起来轻松无比的随手一丢,秦慧宁就连退了数步,跌在院子当中。
“你再嚷个试试!”
狠厉的一句话,将秦慧宁吓得呆若木鸡,再不敢乱叫嚷,只知捂着脸委屈的哭。
周围的仆婢们都被吓住了,大气不敢喘,院中只听得秦宜宁用与方才截然相反的轻柔语气唤着孙氏,“母亲别怕,大夫马上就来了。”
秦嬷嬷看了看秦慧宁,便悄然进了屋。
“老太君,外头的事”
老太君摇了摇头,叹息道:“我是真的对慧姐儿心寒了。我这会子静下心,回想方才的事儿,可不正是因为她提到了蒙哥儿,我才怒火攻心口不择言的吗她这么做并非一两次了。”
秦嬷嬷暗想:您现在不管,是没亲眼瞧见四小姐将人的牙齿都打掉了的模样。
她也只敢腹诽,话还是要回的。
“只是慧宁姑娘才刚被四小姐打落了一颗牙齿。”
“啊”老太君惊讶的站起身。
她这里能听见外头有吵嚷,却看不到场面的。
慧姐儿竟然掉了一颗牙!
老太君便急急的要出去。
秦嬷嬷却是扶住了老太君的手臂,柔声道:“老太君,您今日身子也不舒坦,还被大夫人气了一下,这会子不能出去,万一伤风了可不好呢。我看四小姐是有主意也有分寸的,她出手,可不正好代替您教训了慧宁姑娘吗”
“可是慧姐儿……”
“老太君,慧宁姑娘之所以敢来回挑拨,正是因为仗着您的宠爱才有恃无恐。也该让她吃个教训了,且看看会不会有所收敛。更何况,您不想瞧瞧四小姐为人做事的手段吗反正奴婢是很想看看,四小姐会不会像大老爷年少时一样。”
说起秦槐远,就是碰到老太君的软肋。
秦槐远年少气盛时,可是雷霆手段收拾过好几个老姨娘的。谁要是敢动她一下,做儿子的第一个不愿意,能将人玩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