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对于这个提议,李家父子似乎也没什么反对的理由——如果这个机构成立,那么通过暗线走的货物肯定都是来自胜利港,海汉人要插一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海汉人这样做无疑就承担了李家民团近半的日常维护费用,不管这个机构今后能不能赚钱,起码从这里就能省下一大笔了。
而驻广办当然也不是钱多了没地方投资,与“福瑞丰”合股搞这个生意还是有交换条件的:第一,此武装押运机构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必须要有海汉专员的参与,所属人员要全部参与海汉方面安排的专业培训课程;第二,海汉方面有权派人随押运队全程参与押运过程,对今后的驻外地分机构,海汉方面也将派驻人手。
这两条要求的目的性是相当明确的,第二条要求根本就是照搬了何夕的原话,其作用就是要在建立分销渠道这个目的之外,还要依托这个押运机构的业务网络,将隶属于海汉的大陆情报网逐步建设起来。
何夕到广州已经有半年时间,但情报网的建立工作一直都局限于广州本地,很难有合适的机会向外地扩展。而这个合资的押运机构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今后只要镖队能够去到的地方,海汉的情报网也能很快就延伸过去,而且能够以合法的形式拥有一定程度的武装。
陶东来到广州的时候,驻广办已经和李家谈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基本就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听过了驻广办的当面汇报之后,陶东来也认为这是一套比较可行的方案——在商品分销网方面能够取得进展估计不会有驻广办预计的那么大,但对于在大陆建设情报系统的促进作用却是无可比拟的。光冲着这一点,陶东来就觉得这笔钱花得很值。
穿越集团这边实际的花费其实要远远小于两家协议中的数字,这是因为穿越集团的出资更多是以装备和专业训练教程来折价,现钱倒是真没掏多少。以李家民团两百人的规模来计算,穿越集团这边的出资额不过每年两三千两银子,多卖二三十吨盐就回来了。就算今后李家民团的规模扩大,其实也在穿越集团的承受能力之内,这点钱相比执委会批给驻广办情报部门的活动资金来说,真的只是个小数字而已。
当然像火枪这类的大杀器,肯定是不能让武装押运机构公开装备的,这种东西顶多只能装箱随行,绝不可能光天化日背着火枪招摇过市。不过这个问题在今年内就应该能够得到解决,胜利港的军工部门已经在研制一种短版火枪,射程虽然会缩短但威力会进一步加大,其用途主要是提供给北越那边钱天敦组建的特战连队使用,以方便他们在山地丛林的环境携行。
此外还有威力稍小的警用版会装备到即将成立的警察部门,如今广州这边有这个需求,那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再降一档,出一个性能更弱化的短筒版本来装备李家民团。而至于李家民团原本所使用的火绳枪,则可以卖给福建方面,操作得好甚至还能有点小赚头——许心素那边可是在捧着银子等人卖武器。而李家民团则将有望成为胜利港之外第一个装备燧发武器的武装势力。
在搞定了李家之后,驻广办便立刻利用自己的业务关系,开始为尚在计划中的武装押运机构寻找客户,准备将武装押运业务作为银行的附属业务来进行推广。而目前在“海汉发展银行”开有户头,银钱来往数量巨大的这些外地客商,就成了施耐德等人重点关注
第300章琼州联合开发集团公司
执委会这帮人当中虽然没有谁担任过政府高官,但如何进行区域开发,他们却是在穿越前看过了太多的实例。如果仅凭穿越集团自身的力量,向外拓展海汉式社会制度自然会困难重重,而且推动速度也难如人意。特别是像海南岛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偏远地区,既无充足的劳动力人口又缺乏各种民生基础设施,仅靠穿越集团一家之力搞开发的效果的确有限,虽然胜利港的建设速度已经足以让这个时代的明人感到惊艳,但对于执委会来说终究还是太慢。
一个胜利港就花去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初步成型,那么开发崖州需要多久开发整个海南岛又要多少年说好的制霸世界,实现“地球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目标呢当然最后一个目标的确太遥远了一些,穿越者们估计是很难看到实现的那一天了,但既然选择了来到这个时空,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些改变历史进程,甚至名垂青史的大事,而想要依靠现在的发展速度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显然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想要加速对崖州乃至整个海南岛地区进行开发,执委会最先想到办法就是“招商引资”。这个在穿越前那个时空被地方政府广泛使用的开发方式,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一整套操作模式可以套用,执委会想要进行模仿也不会有太多的技术问题。至于这么做会不会有越俎代庖之嫌,甚至跟地方官府产生冲突,执委会认为至少可以先在官方认可度较高的崖州地区进行一定阶段的试运行,再将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海南岛上的其他地区。
事实上胜利港商务区的招商就是一次成功的试水,截止二月底胜利港管委会的登记资料,已经或者准备在胜利港设立商栈、开设商铺的各种商业机构和个人已超过二十家,圈地超过百亩,投资总额超过五万两白银,并由此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胜利港贸易量日渐上升的趋势来看,受到面积限制的胜利港商务区在日后恐怕很难满足外地客商们的投资热情,穿越集团必须要拿出更大的投资区域、更多的投资项目才行。
当然了,“招商引资”挂在嘴上只是四个字而已,但真正要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多具体的情况要一一处理。总结另一个时空中的实际经验,执委会认为这个工作可主要分为几种类型:一是有项目要寻求资金来启动的,二是有资金要找项目投资的,三是既有项目又有资金,要找地方落户的,最后还有一种什么条件都没有的,就只能靠出让土地来吸引投资人了。
而穿越集团所具备的招商条件无疑是极有诱惑力的,有项目、有技术、有品牌、有资金,甚至还有部分地区的土地所有权,而且已经有胜利港这个成功项目的范本可供考察,从投资商的角度来看简直就是无可挑剔。执委会对此也极有信心,在年底的总结会上确定了相关的发展方向之后,执委会便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施耐德领衔的驻广办来实施。
“海丰号”也并非施耐德所约谈的第一家招商对象,今天王勤其实是适逢其会,正好遇到了这个面谈的机会。像“福瑞丰”这种被执委会定义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对象,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在谈相关的合作内容了,不过因为知道此事的圈子很小,加上保密措施比较得当,所以相关的消息还没有流传到广州市面上去。不过施耐德早早就已经把“海汉发展银行”的所有客户都列入了约谈名单,赠送给王勤的那枚定制玻璃印章,其实也就是给招商对象们准备的小礼物而已。
而陶东来所说的新机构,就是执委会最近在组织筹备中的“琼州联合开发集团公司”,这个机构在成立之后将专门负责对外招揽商家投资海南岛,并负责处理经营相关的一切事务。
之所以名字里还会有“集团”两个字,是因为执委会准备给予这个机构的权限范围的确非常大,涉及的项目领域可不仅仅只是开个客栈、酒楼,建个工坊、农场之类的小打小闹,而是按照路矿、农林、基建、海运这样的大科目来划分,未来还将建立相应的下属公司来经营具体业务,而“集团公司”这一级的机构则是负责对开发项目进行统筹管理,以及与执委会之间的沟通。
与大明商人达成这种程度的合作关系,对穿越集团来说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当然,从集团、公司这样的字眼,也能看出执委会对新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决心。只是关于这个新机构的掌舵人究竟会花落谁家,目前执委会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候选人倒是有四五个,只是这个机构责任重大,执委会还必须要一一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才行,陶东来这次来广州的任务之一,也是要再问问施耐德这个贸易主管的意思。
但王勤听完陶东来的介绍之后,却是有些不太明白:“请问陶总,这‘联合开发’在下倒是明白,可‘公司’又是何意在下倒是听过福建那边有‘公司’为名的会社组织,不知与陶总所说的可是一回事”
陶东来解释道:“孔夫子云,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庄子云,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为公司。我们所要成立的这个公司,就是聚众人之财,共同运作之意。”
“公司”这个词语,最早的确是出现在明末清初的福建农村,其实是一种带有帮会性质的组织形式,不过这种民间组织跟陶东来所作的解释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跟从事经营贸易活动的“公司”更是扯不上关系。但这种组织却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存在于民间,如清朝小刀会的安民告示中就盖着“大汉天德义兴公司”的大印。十八世纪华人在婆罗洲所成立的兰芳国,最初也是以“兰芳公司”为名的民间组织。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东南亚地区都还有大量的“洪门”子弟使用各种公司的名义进行反清活动。
这种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机构跟陶东来所说的经济实体组织完全是两码事,而真正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性机构,其实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出现的。当然了,穿越集团的出现也顺理成章地改写了相关的历史,让作为经济实体存在的“公司”提前了两百多年出现在东亚地区。
王勤对陶东来半文半白的解释只听了个六分懂,不过他也已经明白海汉人口中的“公司”与自己过去所知的“公司”并不是同一回事。而这个所谓的“琼州联合开发集团公司”听起来虽然有些拗口,但既然是海汉人牵头主事,那想必应该还是有些内容的。
王勤干咳了一声道:“陶总,贵方的这个琼州联合……开发……集团公司……”
“王老板可以称这个机构为‘琼联发’,我们也知道全称实在太长了一点。”陶东来笑着提示道。
“琼联发这个名字听来还不错,联发联发,联手发财!”王勤顺口打趣了两句,然后接着问道:“那不知贵方打算如何经营这琼联发公司”
“首先我们会准备好一些开发项目,然后对加入我们这个机构的各个商家进行募资,商家们所出的资金将按比例折算成该项目的股份,除了会每年获取经营红利之外,出资者还可以在该项目的经营范围内享受到诸多的优惠待遇。”陶东来一边说,一边拿出一份文书递给了王勤:“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开始运作的一些项目,王老板可以先看看。”
王勤接过来,见封面上写着《崇祯元年琼联发经营项目概览》,随手一翻,第一页便是总纲,分为了路矿、农林、基建、海运四大部分,每个部分下面又列出若干个项目。
王勤瞟了一眼“农林”下面的项目列表,就有“琼州中北部蚕桑养殖推广计划”、“琼东南经济林木种植计划”、“崖州地区蔗糖产业布局”、“琼州油料作物种植区规划”、“南海香料作物营销方案”、“琼东南禽畜养殖计划”等等十几条,每条后面都还注明了“详情请见附件”的字样。
&
第301章利益相关
当然要搞这种开发也不是嘴皮子上说说这么容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具体的困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土地归属权,私人盖房肯定先得买地,盖在自家地皮上的房子才会具有合法性。而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买地盖房再卖给别人住的这种概念,所以陶东来所提出的这套房地产开发方案对于王勤来说显得太过复杂了一些,光是其中的各种操作细节,就花了很长时间来逐一进行解释。
这个产业要想在现在的大明境内推广,势必会面临各种难题,有操作能力的商家对搞地产开发未必有信心,民众也未必会对这种新兴事物买账。但在穿越集团执政的三亚地区,可操作性就强多了。
首先当地的土地归属权几乎都已经被穿越集团拿到了手上,已经被收买到位的崖州官方也不会在相关问题上主动刁难,这样在开发过程中就不太可能出现地皮归属方面的纠纷。
其次当地现在也的确出现了住房方面的刚性需求,具备了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客观条件。现在三亚地区的常驻人口已经过万,其中超过九成民众的居所仍然是以传统的木制船型屋为主,而且房屋产权都在执委会手上,民众对于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有很强的**。而随着三亚本地产业的繁荣,人口输入速度还会逐步加速,房产需求还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根本不是房子卖不卖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买得到了。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执委会里拥有陶东来这样的资深专业人士,在操作房地产开发项目上可谓轻车熟路。相比那些缺乏实际经验,需要摸索着前行的建设项目,房地产无疑是“琼联发”准备向未来股东们重点推介的对象。
王勤听完陶东来的解说之后也是兴奋不已,手指慢慢在那本文书上摩挲着,如同抱着一块金砖似的。陶东来也不急着催促他作出决定,便静静地等着他考虑清楚。
半晌之后,王勤才又开口问道:“请问陶总,要如何才能获得‘琼联发’的参与资格”
陶东来竖起三根手指道:“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行了。第一,首先必须得是我们的贸易合作伙伴,并且在‘海汉发展银行’开有户头。”
王勤点点头,这个条件的确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按他们所说那样每个项目都要募股、分红,那么操作起来金钱来往数量肯定非常大,海汉人自然是要通过自己的渠道和机构来管理这些资金才能放心。
“第二,要在‘海汉发展银行’存入白银一万两作为信誉保证金。当然这笔钱并不是说不能取出来,只是如果取走保证金,那就是自动表明放弃在‘琼联发’的一切待遇。毕竟我们准备的这些项目都是投入巨大,这样做也是为了防止有人从中使坏,我想王老板一定也能够理解我们的苦心。”
王勤微微皱眉,心道这可不仅仅只是保证金,而是在设准入门槛了。能拿出万两白银放在“海汉发展银行”当保证金的主,那自然身家不小,而想要跟着大户喝汤的人,这笔保证金就会将他们挡在门外了。而从这个小小的细节,王勤也能感受到海汉人的规划有多大了——人家为了省事,根本就不打算带小朋友玩了,能进到这个圈子,获得“琼联发”股东资格的人,肯定都是有头有脸的富商豪绅了。
“至于最后一点……”陶东来顿了一顿才接着说道:“参股的商家必须服从我们的股份认购方式。”
“这是何意”正在琢磨海汉人意图的王勤立刻从沉思中回过神来问道。
“琼联发的所有开发项目,我们海汉一方都必须要占五成一的股份,剩下的四成九才会对其他股东发售。”陶东来解释道:“未来各种跟经营相关的决议,都将由‘琼联发’股东会来作决定,放到具体的项目上来说,那就是谁股份多谁说了算!这一点我必须先和王老板说清楚,免得日后为这个起了误会。”
王勤心道这海汉人的心眼的确是多,这是想法设法要把经营主导权抓在手上了。不过海汉人这么做似乎也无可指责,毕竟项目是他们出的,实施地点也是在他们的地头上,具体实施操作的也是他们的人,作为出资的股东,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似乎就是等着收钱了。
至于说海汉人搞的这些项目会不会出现亏损,王勤倒是半点都不担心。海汉人出现在广州已经有半年了,可从未听说过他们有什么生意做亏过的。从驻广办开张到现在,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找上门希望能跟海汉人联营做买卖,可是都被海汉人婉拒了——就算是跟海汉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福瑞丰”,似乎也还没有走到联营这一步。
现在海汉人主动提出要招募股东联营,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只怕广州本地的富商们要抢破头。不过这三个条件,倒是能把门槛提升不少,毕竟很多人对于海汉人的真正实力还存有疑虑,未必敢把资金押在海汉人身上。也只有真正去过胜利港,见识过海汉人家底的这些敢于冒险的海商们,大概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参与这个联营计划。
而王勤本人从看完计划文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决定要说服大老板,参与到海汉人的计划中去。这个“琼联发”最后能走到哪一步,王勤不敢妄言,但从海汉人的规划来看,有如此之多的项目要进行,“琼联发”成立后所将涉及到的资本恐怕会超过百万两。放眼整个福广两省数千里江山,这么大的买卖应该是绝无仅有的,至于能赚取的利润肯定也是天文数字,这样的机会可是万万不能错过。
当下王勤便代表“海丰号”与陶东来草签了合作意向书,并立刻修书一封,派人连同意向书一起,加急送往惠州府。
王勤能这么爽快地作出决定,其实也是他们预料之中的事情。施耐德所安排的约谈对象基本都是跟穿越集团有过一定的深入接触,并且亲身去到过胜利港,见证过“海汉奇迹”的人。这些人相信海汉人的实力和赚钱能力,而对于琼州岛的土地却没有太多野心——这也是执委会没有在琼州本地寻找合作商家,而是千里迢迢到广州施行这个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因。
琼州本地的商户即便再怎么信任穿越集团,但他们本身就会对本地的土地有购买的意图,而这与穿越集团想要推行的土地公有制是背道而驰的。“琼联发”的开发项目中有大约七八成都会牵涉到土地所有权,如果找本地商户合作,到后期必定会出现很多麻烦。所以相关部门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吸纳琼州本地的商户。倒是大陆的商户不太会有这个问题存在——他们即便是赚钱之后要投资土地,也会优先选择回大陆买地,而不是在琼州岛上跟穿越集团争食。
至于穿越集团在琼州岛上会占有多少地皮,这并不是身在大陆的股东们会关心的问题。类似“海丰号”这样的商家,他们最关心的其实只有投资额多少、投资期长短和收益状况这几件事。这几个问题陶东来并没有给出很明确的答案,因为穿越集团在这不到一年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其实已经很好地证明给了所有人看,现在旁观者们需要考虑的并不是跟不跟海汉这个庄,而是如何能让庄家带他们一起玩接下来的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