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虽然过程比较沉闷,但并没有人在这个时候发出不耐烦的声音。即便是在穿越前参加过群众代表选举活动的投票,也极少有人全程经历过开票计票的环节,因此大多对此还抱有一些新鲜感。

    宁崎也抓紧时间,向成员们解说这次的投票过程:“……本次投票是针对集团内所有成年人开放的不记名投票,按照投票规则,除去内部的十一名未满十六岁成员,具备投票资格的共四百三十九人。如超过半数成员投票,则此次投票结果有效。结果以计票工作组统计所得的得票数为准,以候选人得票最多的八人,加上陶东来委员,组成下一届的最高执委会。如在最终人选上出现票数相同的情况,将对相关候选人再一次进行投票,直到决出结果。”

    这个时候比较紧张的,大概就是台下的几名新候选者了。这几人都是穿越集团中的少壮派代表,年纪轻轻就已经展示出了比较强的工作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能在这次的选举当中获胜,都已经算是集团内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了。

    从前面白板上所展示的计票数据来看,颜楚杰不出意料地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其他人。仅仅是军警部的庞大编制加上军工相关的一些单位,就可以确保他的得票至少会在200票以上,而两个月前军警部在安南内战中的表现堪称卓越,并且为穿越集团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条件,这也为颜楚杰争得了不少的中立票。

    而在其之后的则是票源比较稳定的白克思、宁崎和袁若修等人,他们因为各自负责的部门都比较庞大,基础票相对也要更多一些。而部门人员较少的蒙贺、顾凯、施耐德等人则和几名新人并驾齐驱,暂时没有拉开差距。

    四百来票的统计工作并没有花费很长时间,十多分钟之后,第一遍计票工作便宣告完成。为了确保统计结果准确无误,监督组和计票组还要对选票共同复查一次。不过这时候根据白板上所记录的统计数据,已经基本能够推测出最后的结果了。

    又等了十分钟之后,宁崎走上发言台,向在场的成员们发布选举结果:“本次投票活动共收到有效选票四百一十七张,投票比例已经超过规则要求,根据计票组和监督组的统计核查,本次投票活动的结果真实有效。下面是得票数前八位的候选人名单,得票数二百七十一票,得票人颜楚杰……”

    颜楚杰站起身来,向后面鼓掌叫好的成员们鞠了一躬表示谢意。

    最终的投票结果,除了颜楚杰、白克思、宁崎、袁若修这几人票数比较领先之外,其他众人都是相差不大。越之云倒是在三名年轻人当中率先入围前八,从长期列席执委会会议的“旁听执委”一举转正成功,这个结果其实也与海运部门日渐重要的地位变化相符。

    而周恒行与任亮两人的争夺则更为激烈,他们二人与蒙贺的票数都极为接近,最后任亮以八十七票的末位成绩挤进前八,将周恒行和蒙贺挤出了圈外。

    周恒行虽然在投票之前被普遍看好,但在最终的投票环节中还是败下阵来。不过事后有分析人士发表马后炮意见,认为周恒行长期在海外驻守,以至于在大本营这个票仓的存在感不够,另外原本不被群众所看好的顾凯,却因为要成立司法部的消息而一下拉回了不少人气。加上顾凯和周恒行的主要票源都是来自黑土港,那么在大本营基础更好的顾凯胜出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公布完投票结果之后,新一届的执委会委员名单也就立刻诞生了。陶东来、颜楚杰、白克思、袁若修、宁崎、顾凯、施耐德、越之云和任亮共九人,将组成正式的第一届最高执委会,并全权接管临时执委会的所有决策管理事务。按照当初穿越行动筹委会定下的规矩,这一届执委会的任期为四年,也就是要到1632年才会进行下一届的改选。

    而至于执委会内部的运作规矩仍是照旧,虽然并没有从执委当中推选一名主事人的规定,但按照之前的运行模式,陶东来肯定仍将继续扮演执委会名誉主席的角色。

    不过在召开新一届的执委会内部会议之前,还有一系列的机构人事调整方案要在全体大会上宣布。这些调整方案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在执委会上获得了通过,只是在这个场合公示出来。有的甚至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比如海军的筹备成军工作就已经完成了人员招募,连办公地点都已经布置好了。

    陶东来再次上台,宣布这一系列的调整方案。第一个大的项目就是成立司法部,并且一次性就将公检法三个系统全部设立起来——尽管其中的检察和法务部门很可能在一段时期之内都只是空壳单位,但上届执委会认为可以先按正确的方式搭好架子,再根据发展进程来慢慢填充内容。

    作为穿越集团当中首屈一指的法学专业人士,顾凯将出任司法部部长一职,并且兼任最高法院审判长的职务。除此之外,他还将负责起草制定穿越集团的首部宪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民法、刑法、商法等等。相比于审判案件,这个任务可是要繁重得多。

    而他那位同样律师出身的洋人女友瑞莎,则是被执委会委以最高检察院的一把手职位。虽然这个任命在某些人看来有些过于大胆,但对于缺乏专业人士的穿越集团而言,执委会的这个命令其实多少也是属于无奈之举。当然有担忧的就有叫好的,宣布了瑞莎的任命决定之后,与会者当中就响了一阵无法忽视的叫好声,基本都是以女性成员为主——作为女权分子的代表,瑞莎在穿越集团的女性




第310章海汉军工的新起点
    对于培训手段的要求不仅仅来自于刚刚成立的海军,陆军编制的日渐扩大,兵种的专业化、热兵器时代的战术进化、近现代军队系统的建立,都需要有功能更完善的兵员、指挥官培训机构。特别是对于基层归化民军官的的培训工作,仅仅依靠普通军训的批量爆兵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在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客观需求之后,军方决定成立一所专门的军校来解决这个问题。在陶东来公布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军校的修建工作已经悄悄在胜利港东岸的军营区内启动。在这所军校建成以后,招收对象将从现役的陆海两军当中挑选,而这些幸运儿都有机会成为未来共和国的将星。

    除了为自身的军事力量培训指战员之外,这所军校的成立还有一个不便宣诸于口的功能,那就是为穿越集团所扶持的某些外部势力培训作战人员。例如北越方面经过了钱天敦等人的劝说之后,这次就已经派来了以郑廷为首的一些军官,准备要在胜利港接受一段时间的特别培训课程。而福建方面也有消息反馈过来,许心素集团近期会派人到胜利港来,学习火枪、火炮的作战战术及武器的维护维修等等。至于“福瑞丰”就更不用说了,从驻广办成立以来,李家民团就一直有人在接受驻广办军代表的训练。

    这种性质的军事援助虽然没有直接卖枪卖炮的军火贸易效果明显见效快,但执委会和军方却对此非常重视。这些外面来的受训人员从海汉军方所能学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建立在热兵器作战的基础之上,而在目前的整个远东地区,制造热兵器的技术还没有第二家能与穿越集团相提并论,但凡接受了海汉这套作战理论的外部势力,就必定会在武器供应上产生极度依赖,很难再与穿越集团形成军事对立。

    当然了,某些历史的教训还是不得不吸收的,像某灯塔国那样在几十年间不断地扶持一些外国武装势力,然后在数年之后又不断地被这些搬起来的石头砸到自己的脚上,这种花钱打脸的蠢事也是军方要尽力避免的一个方面。军方对此也有比较充分的预防措施,那就是最为擅长的政工宣传。

    这次军警部的机构调整之中,除了引人注目的警务力量拆分,海陆单独成军之外,还参照后世共和国的国防部编制,成立了政治处、参谋处、后勤处、装备处几个功能细分的部门。其中的政治处主管的工作领域就是军队内部的政治工作和军纪督查,同时也是军方对内对外进行宣传工作的窗口。对于前来接受培训的外方人员,洗脑课程肯定是整个培训之中的必备环节之一,就算不能把这些受训人员的思想变成民团兵那样以“效忠执委会”为最高使命,至少也能把他们刷到后世“东非解放军”那样的程度。

    对海汉军方来说,这些部队能学到多少战术,战斗力能提高到什么地步,那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要让这些军官的屁股从此就坚定不移地坐到了海汉这边,不能再生出任何与海汉为敌的心思。穿越集团需要的是在必要时能配合自身武装力量进行作战的协从军,而不是强大到足以能对自身造成威胁的竞争者。

    参谋处是军委的军事指挥机构,今后拟定和组织各种军事计划,指挥协调军队的作战行动,都将由参谋处负责实施。后勤处则是统一管理各支部队的军需供应、卫生勤务、驻地修建等等事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成立的装备处,这个部门的职能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全军武器装备的研发制造工作。军工体系的机构设置弊端,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各个参与单位的责权不明,造成了军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执委会虽然早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相关的单位太多,冒然进行机构调整的影响实在太大,因此这个事情一直处于筹备阶段,直到穿越一周年,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七七八八做得差不多了,陶东来才在会上公布了相关的调整方案。

    所有参与军事装备研发制造的生产单位,将与军委的装备处共同出资,成立一个经济实体来作为军工生产工作的主管单位。简单的说,这就是一个17世纪版本的“萝莉控(norinco)公司”,负责安排军备项目的研制、开发、生产,协调军方与设计、生产单位三方的关系,同时还会接管对外的军火贸易及一部分军援计划,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方式。

    这家权限颇大的新机构将被冠名为“海汉兵工”,会在近期内就接管所有的武器装备生产事务。在这次的选举之前,上届执委会已经通过决议,任命主管工业的执委白克思出任“海汉兵工”的首席执行官。这个机构成立之后,有望改变目前军工体系中研制、生产、使用三个环节沟通不畅、责权不明的状况。而白克思上任之后的首个任务,就是与北越使团商谈今年内的军火销售方案和其他军事援助计划。

    在会上宣布的另一个与军方相关的消息,就是穿越集团在安南的驻军将扩编成立殖民区独立营一事。在一月援越行动时期,黑土港方面其实就已经拥有了三个连的武装人员编制,距离营级编制其实相差并不算大。而钱天敦等人率领的黑土港民团部队在为期二十天的战斗中屡立奇功,表现十分优异,战后的扩编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先宣布这个事情,也是为三天后的军方颁奖典礼预热一下,届时钱天敦的升职嘉奖令和成立安南殖民区独立营的通告,还将在颁奖礼上再公布一次。

    在完成以原军警部为中心的机构大调整之后,剩下的公示内容基本都是对各个部门的职能细化。例如财政部就将细化出预算司、金融司、会计司等等部门,将一部分的权力下放到各个下级职能部门。

    不过能像财政部这样顺利完成机构调整的单位并不多,毕竟专业人员有限,而且一些使用黑科技的部门根本没法在短期内培养出能接手工作的归化民。例如信产部的通信处、设备保障处,就根本没有归化民身份的工作人员,因为所使用的基本都是电子设备,很难教会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的明人。信产部在机构调整之前专职兼职加一起只有十八人的编制,调整之后仍然是这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原执委蒙贺会在这次选举中落败的根本原因。

    执委会的改选工作其实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但各个单位的机构调整方案,却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来进行公布。好在这些调整大得多只是行政归属权方面,倒是不需要涉及到的单位进行搬迁调整。相关的成员们大多也仍将待在原本的工作岗位上,只有极少数人员需要根据调令更换自己的驻地。

    在进行了这次机构梳理之后,执委会在年内对于内部的机构设置都不会再进行较大的调整了,顶多就是根据功能的需要增设一些中下层管理机构。虽然这一通折腾很是费时费事,成员中也有一些抱怨的声音,但从长远发展的需要来看,执委会认为在现在这个阶段就及时对机构设置作出调整,反而能避免将来出现更大的问题。现在毕竟船小好调头,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比较少,能赶在很多短处弊端没有固化之前作出相应调整,要是等今后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是建立了政权之后才想回过头来改动某些机构设置,到时候恐怕就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了。

    当天下午的会议结束之后,便是传统的庆祝活动吃吃喝喝。陶东来没忘了让人去把北越使团的郑柞郑廷两叔侄也请过来参与这一饕餮盛宴。当然了,不明就里的郑氏叔侄俩很快就在酒桌上中了这帮人的连环招,被灌了个七荤八素,宴席还没结束就被抬下场了。

    &



第311章合股造船
    郑柞的算盘打得虽好,但他的这些打算在近期内都还难以实现。军火出口虽然是穿越集团的主要贸易项目之一,但出于战略考虑,出口的武器品种和数量都一直受到执委会的严格管控,现役的主力武器肯定不会批量出售,至于战船就更不用说了,新成立的海军都还在等船用,怎么可能卖给外人。

    执委会花费人力物力把北越使团请来,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做军火生意,还有双方在军事上的深度合作计划,以及大量的民用商品进出口业务要谈。除此之外,执委会还希望北越使团能够在这次的访问中“全面感受海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关部门还为使团准备了一系列的参观行程,其中也包括了造船厂、军营、靶场、港口炮台等等与军事相关的区域。

    在前一天召开全体大会期间,执委会已经安排他们去参观了刚刚竣工不久的港口炮台。尽管炮台上的装备和人员还没有完全配置到位,但那些外形威猛的长身管24磅岸防炮还是给北越使团造成了极大的震撼。郑柞可不是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亲身上过战场,对于武器与战争也有一定深度的认识,他从港口的炮台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海汉人能在一年之内就建成如此规模的岸防炮工事,双方在工程营造方面所存在的落差也同样让他感到紧张。

    升龙府方面对于海汉人所要求的黑土港自治一直都存有反对的声音,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答应了海汉人的要求,但仍有很多人认为必要时可以用武力收回黑土港。不过在亲眼看过胜利港的防御工事之后,郑柞认为某些安南高官的想法实在有些不切实际,海汉人建港口完全跟修堡垒一样,那黑土港开埠的时间只比胜利港晚了几个月,想必很快也会建成类似这样的防御工事。如果可能的话,郑柞很希望能让争江横山一带的防线也造此标准来进行营建,彻底将南越军队锁死在争江以南。

    郑柞接下来提出进口高级武器的要求毫无悬念地被白克思拒绝了,理由一如既往地是“产能不足”,不过现有的二七式火枪火炮倒是可以继续向北越供货。至于卖船这件事,白克思倒没有一口拒绝,但他的答复其实跟拒绝也没多大的区别:“我方所造战船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如果明年船厂能留出船台的话,到时候也可以再商量商量。”

    郑柞虽然也明白白克思这就是变相地拒绝自己,但仍是不甘心地追问道:“贵方可否在我安南境内建船厂我方可提供造船所需的劳力和材料,贵方只需派驻少量造船师即可……费用方面好说!”

    白克思和陶东来对视一眼,这个办法倒是未尝不可。黑土港管委会兴建船厂的报告在半年前就交到执委会了,但因为大本营的造船厂的生产任务也一直十分繁重,没法分出人手去协助黑土港,因此当地的船厂虽然搭起了架子,但进展仍十分缓慢,目前据说从廉州府一带搜罗到了一些船工,慢慢开始打造一些排水量在50吨上下的帆船。如果能借助北越的人力将当地的造船业发展起来,倒也不失为一条值得尝试的捷径。

    随着与北越和大明贸易规模的日渐扩大,现有的船队运输压力也越来越大,虽说目前相关部门仍然在通过各种渠道从大陆搜罗大型船只,但执委会的头脑中并不会形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种理念,买船租船虽然在穿越初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运压力,但穿越集团的发展方向就是要通过海路来扩展势力,造船业肯定得牢牢捏在自己手里才行。

    不管初期的劳力缺口有多大,造船厂所配置的人员一直都很充足,从未有过因为劳力不足而暂时停工的迹象。而且在众多的生产单位当中,也只有造船厂能在没有丝毫盈利的状况下还源源不断地得到执委会的巨额投入,就连产品下线也要大张旗鼓地搞庆祝仪式。要知道为穿越集团赚取利润最多的武器和玻璃制品,可都从没搞过任何的庆祝仪式。、

    今年造船厂还有进一步的扩建计划,准备将生产区从胜利港港湾内扩展到西边相邻的海湾,在榆林半岛和鹿回头半岛之间的海湾修建新船台。届时榆林半岛北部与大陆相连的这片临海区域,将成为本地造船业的集中地区,执委会目前已经批准了造船厂的投资预算,并且准备在年内将造船厂的人力由目前的五六百人扩大到两千人的规模。

    相比其他能够盈利的行业,造船厂目前算是穿越集团属下生产单位中最大的一只吞金兽,执委会肯定不可能无休止地向它投入资金和人力,最终还得靠其生产能力来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才行。目前造船厂的生产任务几乎被军方占得满满的,而为军方造船也没什么利润可言,费用都是直接在内部划账结算,指望凭军方订单赚钱肯定是不太现实。执委会也早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希望能够通过扩大产能的方式,让造船厂能早日开始建造民用船只。

    而在对外的市场上,其实执委会也早早就瞄准了安南。相比大明境内的海运业,已经被多年战乱彻底摧毁造船业的安南国在海运上拥有更大片的空白市场,这简直就是给穿越集团准备的一份大礼。

    当然,执委会肯定不会犯傻让北越自行建造大型战船,特别是仿造自家海军所使用的这种集中西方帆船优势于一身的改进型帆船。但如果要建造一些排水量在两百吨以下,以中式的福船广船为蓝本的帆船,那倒是没什么大碍。毕竟北越军方将来想在战船上配置火炮,最终还是得求到自家门上,因而也不用太担心北越今后的战船在战力上反倒胜过了正主,说不定未来在中南半岛海域的海上行动,北越方面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配合,哪怕只是充当运兵船和后勤补给船,也能为己方的海军减少很多负担。
1...122123124125126...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