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627崛起南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零点浪漫

    执委会虽然对此还没有下最后定论,但既然现在郑柞主动提起了这事,海汉一方倒是可以来一记顺水推舟了。

    白克思故作为难状道:“在安南国兴建船厂一事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这选址有些麻烦……”

    白克思所说的麻烦倒不是纯粹的推搪,兴建造船厂除了要有合适的海岸地形之外,还需要靠近船用木材的产地,以减少运输环节中耗费的物力。但北越人口最为集中的红河三角洲几乎没有成片的森林,因为水系密布,临海区域也多为大片的滩涂,并不适合建造大型船厂。一路往南的沿海区域都是平原地形为主,缺乏林木资源,直到横山才有了临海的大片山林。但在距离交战区这么近的地方建造船厂,北越也未必能放得下这个心。

    白克思所说的情况,郑柞也无法完全否认,正当他犹豫着是不是该放弃这个打算的时候,白克思又开口道:“不过倒也不是没有折衷的办法,在涂山半岛以北,我方的黑土港附近,就有大片的山林可用来造船,我个人认为当地的地理环境是可以用来建设船厂的。”

    郑柞也不傻,立刻便明白了白克思兜这么大个圈子的意思——海汉人说来说去,就是希望造船厂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虽然有些忿忿,但郑柞也知道这件事终究还是得以大局为重,把造船厂建在海汉人控制的地方,总比现在一艘船都造不出来要好。当下郑柞忍住气道:“造船厂的选址一事,那就拜托贵方多多费心了!”

    “好说好说。”白克思似乎早已料到郑柞的答复,立刻便笑嘻嘻地应道:“届时我们两家各出一半的资本,这家造船厂算是两家合股的生意,小王爷如何”

    郑柞有些摸不透白克思出这主意的真正意图,不禁犹豫道:“若是各出一半,那为我方造船,这造价如何计算”

    “造价好说,既然是造来自己用的船,




第312章各路到齐
    詹贵的要求其实也并不算多,就是想在胜利港买一块宅基地盖房,然后将自己最喜欢的一房小妾连同孩子迁到这里来定居,另外就是希望小孩能够入读胜利港小学——他可是亲自去参观过,对于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方式也非常满意。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小妾的孩子是女儿而不是儿子,不需要学习四书五经去考朝廷的功名,只要念书识字就够了。而且海汉人的学校里也有不少女孩子,詹贵上次去参观的时候甚至还看到两个西洋娃娃也在这里上学——也就是大胡子约翰逊的两个女儿杰西卡和艾米丽。

    连那些野蛮的西洋人都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念书,詹贵觉得这已经充分证明了海汉人在教育上的能力,因此他在对任亮提出要求的时候,特别叮嘱了孩子入学的事情。至于一般人非常看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差别问题,詹贵倒是不怎么上心——里外里不过就是几百流通券的事情,运一船盐去南边就解决了。再说以海汉人的信誉,詹贵也并不担心发生房子盖好之后地皮就被海汉人给收回去之类的事情。

    而任亮给詹贵的答复,也已经将这件事解决得很圆满——执委会将特批给詹贵两亩宅基地,其费用稍低于港口商务区的商业用地,女儿可以随时入读胜利港小学。不过因为并非归化民籍贯,所以学杂费用必须全额缴纳,当然这点小钱对于财大气粗的詹贵而言也只是毛毛雨而已。

    至于说詹贵将家人迁居到胜利港这种做法到底有没有什么背后的含义,是不是有意借此来表明对海汉的善意,执委会并不打算要把其中究竟弄个一清二楚。随着三亚地区的逐步繁荣,社会中上层人口的迁入也只是时间问题,最终詹贵的这种个例会逐步发展成普遍现象。执委会远景规划中的三亚市区,其实也就是为中上层阶级所准备的生活区域,而未来一段时期内生活在三亚地区的中上层人口,很显然外来人员的比例会非常高。不过到那个时候,对于定居人口的户籍制度应该也会有进一步的改变了。

    不管是第一次踏足胜利港还是詹贵这样的老客户,考察团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没设立驻胜利港机构的人急着要弄明白如何办理各种手续,已经在本地生根的则是希望能够尽快开始商谈“琼联发”的具体项目——这么远来了不谈钱开什么玩笑,大家都这么忙。

    最后还是施耐德出面安抚这帮热情高涨的大明商人:“各位在海上飘了这么多天一定很辛苦了,今天先安顿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晚上还有给各位准备的接风晚宴,大家先养好精神再说。至于各位刚才提出的问题都不用着急,我们会安排人员到各位休息的地方一一登门解决。”

    这考察团一大帮人前呼后拥,足有七八十人之多,商务区的几家客栈酒店虽然早就得到管委会的通知,尽力腾了一些房间出来,但仍然无法安置下这帮人。于是少部分被认为比较可靠的商家,有幸入驻到一号基地内的棚屋招待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天前的全体大会上,上届执委会留下的最后决议之一,便是将一号、二号两处基地分别更名为“胜利堡”和“田独堡”。而今天考察团到来的时候,也正好遇到“胜利堡”的挂牌仪式。当然了,作为观礼嘉宾,考察团这帮富商也少不得要上点喜钱恭贺一下。不过这喜钱也不白掏,每家都得到一个纪念品——镌刻着“胜利堡一周年庆”字样的玻璃镇纸一方,而且这东西绝对是不会上市销售的限量版,这种稀罕物的价值可不是一点点银子能衡量的。

    当天下午,被派去崖城接人“闪电号”也顺利回转,魏平的姐夫王同知和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同船抵达。这两人虽然与穿越集团打交道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但都还是第一次亲身来到胜利港。虽然事前就已经多次听过罗升东和魏平对胜利港地区的种种描述,但真正来到这里,看到以前的荒山野岭、无人海湾,变成了如今的繁华港口,那种视觉震撼的确是难以言喻。

    作为大明官方代表,这两位及其随从人员都受到了最好的接待,在胜利堡内已经为他们专门辟出了一栋二层简易棚屋作为落脚处。而晚上的接风宴席,这二位也会跟其他的考察团拉开一段距离,以示官方威严。当然了,花钱请这两位出面也不是白请的,明天的庆祝仪式上,两位地方官就会公开露面,让本地民众和外来客商都能确认到穿越集团在崖州地区的影响力。

    除了表面文章之外,更重要的事情还是在于崖州政局接下来的动向。目前在任的知州任期已满,等着这场病养好,就差不多该挂印卸任了。而继任者在穿越集团的拼命活动之下,基本也已经敲定了罗升东的老丈人章通判,这其中现任知州、王通知、水寨的何参将以及卫所军的张千户都拿了驻崖办的好处,联名给琼州府城那边上了推荐书函。在地方军政高官的联名推荐之下,成事就基本能**不离十了。毕竟崖州这地方地处偏远,到这地方当官也并非什么好差事——当然那是在海汉人出现之前,今后的情况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这几位在今年都到了退休门坎的地方高官,在卸任之前都从穿越集团这边得到了不少好处,相比在北边当官的那些同行,至少这一年的收成是相当不错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满的话,大概他们会认为海汉人出现的时间实在太迟了一些——要是早个十年八年就来了这里,那到现在能捞多少银子

    大把银子花出去了,执委会也想赶在他们离任之前让其尽量发挥一点余热,比如说临春河、三亚河沿岸地区的土地归属,又或是执委会在三亚地区的特别执法权问题。

    按照“琼联发”的开发计划,整个琼州岛南部,特别是胜利港与崖城之间这片沿海平原地区,将会成为各种建设项目的实施区域。这其中既有城建规划,也有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但无论是哪一种项目,最终都将会涉及到土地归属权问题。

    这片区域内大部分地方是无主之地,但也有一些已经开垦出来的田地,一些自耕农或者小地主还在崖城登记有合法的土地手续。穿越集团想征用这些地皮,难免就会与某些利益相关者发生冲突。如果能直接用钱赎买的土地,那自然和平解决最好,反正“琼联发”背后有一大帮抱着银子的股东在,不愁没有资金。怕就怕有些死硬分子软硬不吃,到时候处理起来也会比较麻烦。执委会倒不是狠不下心来搞强拆,只是不想为此而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如果崖城方面能够给予一些“方便”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件事情的主要商谈对象,当然就是即将走马上任的章通判了。在安顿好两位官员的团队之后,陶东来便让罗升东出面去寻了个由头,将章通判单独请到执委会的会议室商谈。

    与陶东来一起会见章通判、罗升东的,还有施耐德与宁崎。双方寒暄几句,便迅速进入了正题。宁崎起身将一副地图挂到了会议室的白板上,章通判一眼便看出这一副崖州地图,不过这副图上的山川、河流、海岸都十分清晰,比起州衙里所用的粗绘地图显然质量要好得多。

    “章大人请看,这里是崖城,这里是胜利港。”宁崎一边解说,一边在图上标出了两处地点:“两地相距不过百里,目前崖州的人口超过八成都集中居住在这两个地方,但中间这一段区域,开发的程度却相当差。根据我方的统计,从凤凰镇到南山镇之间,仅有居民二百三十七户,不足千人,而位于两边的崖城和胜利港的总人数则已经超过三万。”

    “这片区域就这么荒废着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我们准备对其进行



第313章顶替
    如果只是普通的海商,哪怕再怎么有钱,章通判也不见得要卖这个面子,毕竟商人的社会地位远远不能跟朝廷官员相提并论。但海汉这帮人的确是太特殊了一点,不但有钱而且有势,看看这胜利港的建设规模,就足以让整个琼州岛的官员们汗颜。

    崖城从南宋庆元四年就开始修筑城池,迄今已经四百余年,后来还在宁远河河口设立了崖州水寨来辅助城防。但要说防御的坚固程度,恐怕远远不及海汉所修筑的胜利港和胜利堡,而后者的修筑工程耗时不过仅仅才一年左右而已。更可怕的是海汉人在本地所组织的民团,战力也远远在崖州驻军之上,根据从女婿罗升东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来推断,海汉民团的战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崖州驻军,照罗升东的说法,就算把琼州岛上的驻军全拉出去,也未必干得过海汉民团。

    不管是从经济、政治、军事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章通判对于海汉人的要求都难以拒绝。哪怕仅仅是为了自保,章通判也不得不选择合作这条路——海汉人有办法让本地的军政官员联名上书推荐,自然也会有足够的能量把人从位子上拉下来。

    章通判思前想后,斟酌了半晌才开口回应道:“照宁先生刚才所说,这土地所属涉及到二百余户人家,或许其中确有愿意作价将土地出让的,但若是遇到死命不卖的,贵方将作何处理,可否先透点风声”

    章通判没有把话说得太透彻,但他相信这已经足以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只要海汉这边能处理好这片地区现有的两百多户人家,其他的官方的手续就不是问题。而最后提这一句,也是为了提醒海汉人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如果弄出官司来,那崖城这边也会比较为难。

    “不卖给我们”宁崎笑了笑道:“不卖就不卖吧,只是到时候不方便的人肯定不是我们。章通判放心,我们会采用尽可能和平的方式解决这中间会出现的问题。”

    对于向外扩张地盘过程中肯定将会出现的钉子户,其实集团内部也一直都有不同的观点。强硬派当然希望能够用雷霆手段迅速解决,至于这中间可能会给少数人造成的利益损失,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连这么点钉子户都搞不定,以后还谈何征战天下

    但也有另一派观点认为,如果在征地过程中使用某些非正常手段,那势必会在民众心目中造成负面影响,而且穿越集团的土地公有制本身就与这个时代的掌权阶级有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太早把这种矛盾摆到台面上来解决,有可能会引起地主阶级对穿越集团的仇视和敌对情绪。

    执委会经过反复多次讨论之后,最后做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对于那些既不肯搬迁,又不肯出让土地的民众,就直接采取圈地的办法,即将起所属的土地划界圈起来,让其自生自灭。如果这样了还是愿意被当成家禽一样养在圈好栅栏里,那执委会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这两百多户人的土地加在一起才不到一万亩地,而目前规划的开发面积有近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么折算下来还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于大局无碍。

    当然如果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敢跳出来跟穿越集团唱对台戏,那么执委会也不惮演一出杀鸡儆猴的戏震慑一下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大不了就抓完直接运到黑土港去挖煤,反正那边需要的劳工数量永远都不会嫌多。

    这些具体的处理方案,就没有必要告诉章通判了,宁崎这么说,也只是要给他再吃上一颗定心丸,让他能好好配合“琼联发”的开发计划而已。不过既然章通判没有拍着胸脯打包票把这事揽下来,宁崎自然也不会把话说得太死。

    章通判又是沉吟一阵之后才道:“这‘琼联发’所经营的地域,届时是属哪一方的产业”

    “土地所有权是我们海汉这边的,但开发的产业是‘琼联发’的。”宁崎言简意赅地答道。

    章通判点点头追问道:“那每年的赋税由哪家上缴”

    “全由‘琼联发’负担。”宁崎解释道:“每年的赋税将会以现银的方式送到崖城,至于具体数目嘛,我现在只能说绝对不会让崖城的各位大人失望。”

    这所谓的“赋税”,届时有多少进国库,有多少进官员的口袋,那就是台面下的事情了。宁崎没报具体数目,章通判也并不打算追问,像他们这个层次的谈话,要是还涉及到具体的数字,那确实就太露骨了一些,也不符合章通判一方大员的身份。双方只要就大的合作方向达成默契就足够,也不需要任何口头或者书面的协议,那么做纯粹只是给自己留下被人抓的把柄而已。

    “还有一件事,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跟章大人商量一下。”一直旁观没有开口的陶东来终于开始发话:“年内崖城就有好几位大人要卸任了,这有可能会对我们与崖城之间一直以来良好的合作关系造成影响,不知道章大人怎么看这个问题”

    章通判心道你们无非就是担心继任者跟前任不是一条心,会给你们造成麻烦罢了。只是这话在心里想想可以,当面说出来就不好看了。当下他干咳一声道:“想必各位大人在卸任之时,定会与接任者交代清楚,陶先生不必太过忧虑。”

    “我倒不是担心我们的生意,新来的大人即便是跟我们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想必也不会跟银子过不去。”陶东来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要是新来的大人跟章大人不是一条心,那就比较麻烦了。”

    “陶先生这话是指”章通判连忙反问道。

    “这崖州地界上的好处,多半都已经归了现任的几位大人,等接任者上来,留给他们的汤汤水水可就不多了。很难说他们会不会满足于这种现状,说不定就会出什么暗招改一改前任定下来的规矩。”陶东来缓缓地沉声说道。

    章通判皱了皱眉,觉得对方这话实在有点杞人忧天。商场有商场的规矩,官场也有官场的规矩,接任者一上来就把前任定的规矩推翻,这种事不是没有,但如果是为了捞取好处而做得这么露骨,那还比较少见。再说接任知州的人是自己,其他几个职位的接任者即便想要做点什么,也不太可能绕过自己这一关。

    不过章通判也算有点城府的人,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表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反而继续问道:“那以陶先生的见解,应该如何处理”

    “以在下之见,章大人以知州身份,掌控崖城政局不难,不过始终还是有军队这个不安定的因素……”陶东来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对方的脸色,才继续接着说道:“崖城卫所军的缺额严重,据我们所知,这一个千户所的名额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空额,我们可以调一部分民团的人补上这些缺额……”

    没等陶东来说完,章通判已经脸上变色道:“这如何使得!”

    “如何使不得这样一来,既可以补足卫所军的缺额,又可以让章大人在崖城有一支可随时调用的力量。”陶东来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费用上也不需要章大人操心,我方会负担相应的一切经费。”

    章通判还待辩解几句,旁边罗升东突然开口道:“小婿认为陶先生这个办法甚好!岳父大人不妨好好考虑考虑。”

    章通判话到嘴边,又慢慢咽了回去。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婿虽然是接着海汉人的助力发了家,但其实看问题还是很有些见解。以他跟海汉人的熟悉程度,既然在这个节骨眼上抢着表态,那就说明陶东来所提的这个建议其实是不容拒绝的。章通判迅速地想清楚了前因后果,便收起忿忿的脸色说道:“既然陶先生有这个诚意,那本官也会慎重加以考虑,此事容本官考虑清楚再作答复。”

    谈到这里,陶东来等人便打住了,让二人先回到住处去休整一下,过会儿便是晚上的接风宴了。这翁婿两人回到住处,章通判才开口问



第314章观礼
    罗升东虽然并不十分了解驻崖办与卫所军张千户之间的交往内情,不过他这个推断倒是已经**不离十了。相比军纪还算“严明”的水寨驻军,早就已经军制崩坏的卫所军在最近这个时期的逃役状况已经十分严重,以至于张千户不得不找到驻崖办讨要说法。不过时任驻崖办主任的马力科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个机会,竭力鼓动张千户放开口子,让海汉民团进崖城填补卫所军的兵员缺额。

    张千户虽然也知道这事性质十分严重,但一来他早就拿了海汉的诸多好处,说话实在硬气不起来,二来卫所军的缺额太大,不设法把缺额补上,他这边也根本没有办法和继任者交接军权。以前或许还可以从崖城附近搜罗一些闲人来临时充一下场面,反正下一任千户上任之后也是要吃空饷,只要交接的时候大致应付得过去就行了,但如今的崖城居然已经没多少闲散人员可供招募,连城外很多种地的长工都跑到胜利港为海汉人做事去了,总不可能去崖州水寨找罗升东借人充数吧。
1...123124125126127...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