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丈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迪巴拉爵士
他一边撒尿一边说道:“当年汉武帝撒尿时卫子夫就在边上伺候,随后……就……你懂的。”
大汉的脸颊颤抖了一下,“你别想让某和你那个……某不喜欢龙阳。”
苏轼一脸黑线,“某只喜欢女子。”
他撒完尿,大汉帮他拉上裤子,系上腰带。
大汉正准备用布团堵住他的嘴,苏轼摇头,“别,某想和你说说话。”
他的声音温柔,“某看你眉心有郁气,可见是家中有事,可对?”
大汉本想强行堵住他的嘴,闻言就点头,“家中的娘子整日说某挣不到钱,吵闹不休。”
苏轼深吸一口气,一脸得意的道:“孩子争气?”
大汉马上就眉飞色舞的道:“某的儿子读书厉害,某就想他哪日能在东华门外唱名呢!”
“这是好苗子!”苏轼坐了下去,由于他的双手被捆住了,所以坐下去后毫无威胁。
“好苗子要好先生啊!”
苏轼语重心长的道:“你可知晓先生的要紧?”
大汉摇头,情不自禁的蹲了下去。
苏轼想抚须,可双手却被捆住了,他悻悻的道:“好的先生能让一个庸才变成栋梁之才,知道邙山书院吗?”
大汉点头,一脸憧憬,“某就想让家里的大郎以后去邙山书院读书。”
“可能去吗?”
“不能。”大汉摇头,很沮丧,“某的孩子怕是考不进去。”
“哎!”苏轼叹息一声,“你可知道某是谁吗?”
大汉摇头,眼中多了警惕,还拿起了布团。
“某是苏轼。”
苏轼矜持的等着大汉纳头就拜。
可大汉却茫然道:“苏轼是谁?”
操蛋啊!
苏轼眨巴了一下眼睛,“那沈安你总得知道吧?”
大汉点头,“沈龙图是一条好汉,我大宋的头条好汉。”
苏轼笑道:“某是他的兄弟。”
“你?”大汉看着他,“昨夜动手的人说你蠢笨如豕,沈龙图何等的聪明,怎会有你这等蠢人朋友?”
苏轼想吐血。
:。:
北宋大丈夫 第1769章 脱身,一诺千金
“找到苏轼!”
赵顼在咆哮,哪怕文彦博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触怒他!
皇子的第一次咆哮是为了朋友,这个发现让许多人倍感欣慰。
这是重情义的表现。
而当庄老实走出榆林巷时,汴梁城震动。
他伸出两根手指头,“两万贯!沈家从不虚言,找到苏轼,两万贯拿走。哪怕你是绑架了苏轼的那人,你也可以先拿了这两万贯到手,随后再想办法逃脱沈家的追杀……让你先跑一百里!这是我家娘子的承诺!”
沈安不在家,当家娘子的话就是铁律。
所以汴梁轰动了,泼皮们倾巢出动,就像是过年般的兴奋。
“找到苏轼!”连闲汉们都出动了。
赵顼很忧郁。
“我的命令比不过两万贯悬赏,这个世间更看重的是好处,若是有一日好处多的能让百姓抛弃了帝王,那我家该如何?”
这个问题让赵顼为之不安,他甚至把这个疑惑告诉了王雱。
王雱淡淡的道:“若是如此,那定然就是皇室不合时宜,命数该绝了。”
“是了,命数该绝了。”
虽然王雱的话不好听,但却很有道理,等这话被不知道是谁传进宫中时,曹太后大加赞赏,高滔滔咬牙切齿的令人赏赐了王雱十贯钱。
这是皇家的赏赐?
王雱拿着十贯铜钱觉得很重,但依旧在冷笑。
若是汉唐的皇室也就罢了,那时候的皇室挥金如土,赏赐人动辄就是一堆金银铜钱。
十贯钱!
这是在告诉某,你的那番话就值这点钱吗?
王雱看了皇城一眼,对身边的陈洛说道:“皇后气量不大,幸而官家的身体不错。”
这话堪称是大逆不道,陈洛当做没听到,“王郎君,我家娘子说了,太后娘娘私下给了赏赐送到了我家,回头就送到王家去。”
王雱点头,“太后娘娘果然是见识不凡。”
陈洛回家,把王雱的这番话转给了杨卓雪。
“皇后本来气量就不大,否则官家哪里会只守着她过日子。”
“嫂子……”果果在边上教芋头,闻言抬头,“哥哥也只守着你过日子。”
“呵呵!”杨卓雪掩饰的干笑了一下,“官人自然不同。”
“嗯!”果果点头,但觉得嫂子这人也有些脸皮厚。
她教了一会儿就没精神了,“子瞻哥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苏轼很好。
他已经被解开了绳子,甚至还能在屋子里活动一番。
“这就是邙山书院每日早晨操练的。”
大汉叫做王金,他就蹲在那里,一脸纠结。
“某是苏轼,某言出必行!”
苏轼微微仰头,瞥了王金一眼,“你只是走出了一步,后悔还来得及。你的孩子将会因你而骄傲。”
“你还在想什么?”苏轼走近一步,“外面定然在寻某,大王会生气,皇城司倾巢出动。沈家会悬赏寻某……”
王金抬头,痛苦的道:“此事……”
“这是小事。”苏轼一脸正气,“谁没走错过路?某当年也曾窥视过客舍掌柜娘子的丰腴,还做了几次梦。”
王金起身,“就怕……”
“怕什么?”苏轼微笑道:“大王加上沈家,你怕谁?等安北回来,你可还记得他的名号?”
“沈断腿!”
王金深吸一口气,说道:“苏御史,某错了!”
他跪了下来,苏轼轻轻摸摸他的头顶,矜持的道:“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善哉善哉!”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出了房间,苏轼叫住了王金,痛快淋漓的在院子里跑了几圈,然后说道:“走。”
这个举动彻底让王金放下心来。
出了这个院子后,苏轼才发现这里离自家很近。
很大胆啊!
苏轼微微一笑,说道:“你且跟着某回家沐浴更衣。”
王金此刻越发的恭谨了,“是。”
两人才走出不到十步,两个大汉就悄然摸了过来。
“按住他!”
王金被按住了,苏轼被拉了过来。
一群泼皮在狂喜,“咱们找到了苏轼!”
苏轼被找到了。
当他的经历被传出来时,汴梁人都有些懵逼。
这人竟然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通了那个看守自己的大汉,然后施施然的出来了。
最先寻到苏轼的那群泼皮很是沮丧,但沈家依旧每人给了五十贯。
仗义的沈家让汴梁人怦然心动,恨不能明日就有什么悬赏公布出来。
……
宫中的曹太后最近很忙,不但要织布,还得要看着高滔滔,以免她犯蠢。
织布很无趣,高滔滔没兴趣。
但曹太后是她的长辈,还是亲戚,她没法,只能在边上打下手。
“你别看织布无趣,世间事本就无趣,只是人自己从里面找乐子,无趣的乐子!”
曹太后的动作单调,高滔滔觉得她能这样一直到地老天荒。
“娘娘!”
任守忠人未至,声先到。
他一脸欢喜的冲了进来,飞燕的第一反应就是挡在了高滔滔的身前。
上次陈忠珩撞到了她,直接被反弹,晕了许久才清醒。
任守忠这等身材,飞燕有信心一巴掌能拍死他!
任守忠的刹车不错,脚下有力,在飞燕的身前三步止住了。
“娘娘,苏御史找到了。”
“哦!”曹太后的眼中多了喜色,高滔滔更是霍然起身,“怎么找到的?”
两位深宫中最尊贵的粉丝激动了。
“说是苏御史说动了看守自己的大汉,那大汉弃暗投明,带着他出来了。沈家悬赏两万贯,说是要给那个大汉。”
“阿弥陀佛!”
“福生无量天尊!”
曹太后和高滔滔虔诚的感谢着上天的庇护。
任守忠不禁有些嫉妒了。
那苏轼不过是作的一手好诗词文章,怎地连太后和圣人都对他青眼有加呢?
高滔滔欢喜的道:“如此我去前面看看。”
“等等!”
曹太后叫住了她,“此事你别掺和。”
高滔滔无奈坐下。
“你可知沈安当年第一次悬赏的用意吗?”
高滔滔茫然,“不是为了包公?好像是为了包公吧。”
“为谁不重要。”曹太后说道:“他用重金悬赏,对外是一种威慑,谁若是要想对付他,或是对他在意的人下手,他会不择手段!而悬赏只是一重手段。
其二,他用悬赏来告诉官家,他宁可花钱去打击对头,也不肯动用乡兵去解决那些人。你可知道这里面的用意?”
高滔滔微微一凛,“他这是表示自己无害?”
“嗯!”曹太后觉得这个侄女还不算是太蠢,“他若是愿意,随时都能让乡兵带着一家子悄无声息的跑了。”
“各地有巡检司,他能跑到哪去?”高滔滔觉得姨母高看了沈安的手段。
“愚蠢!”曹太后叹道:“沈安没事就在家里带孩子,一个男人,他再喜欢孩子也不会如此,唯有一个缘故……”
高滔滔只觉得脑海里一个念头钻了出来,压都压不住,“邙山军斥候天下无双,自然能悄无声息的把他一家子带出汴梁城,随后远遁。
而沈安经常在家里许久不出门,谁也无法察觉到疑点。等发现时,早已找不到人了。”
她悚然而惊,“沈安对我家竟然这般戒备吗?”
曹太后冷冷的道:“帝王喜怒无常。先帝在时,曾说所谓的邙山一脉,查无此人,他动过那个念头。”
“拿下沈安拷问?”高滔滔觉得这不算什么,“邙山军也挡不住大军围杀。”
“当今官家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曹太后说道:“沈安和皇子交好,这也是一层自保。另外,大军绞杀邙山军,你以为这是前唐?官家也不会允许!”
高滔滔只觉得心中冰冷,“是,官家不至于。”
“嗯!”曹太后说道:“先帝在时,沈安看似嬉笑,可戒备心最强。
当今官家的性子……老身说了你别不爱听,当今官家的性子就是个倔的,他认为好的东西,旁人说坏就会得罪他。这等人,走错了就是昏君,譬如说隋炀帝……”
高滔滔想了想隋炀帝的举动,确实是一意孤行的典范。
“官家却是明君。”
高滔滔松了一口气,“沈安有本事,官家就敢用他。不管是书院还是军中,沈安都做了不少大事,如今看来,官家果然是手段高明。”
“手段高明也好,缘分也罢,你少掺和他们之间的事。”
“沈安重情义,你掺和了只会让他们之间多了隔阂。”曹太后告诫完毕,“你这便自去吧。”
高滔滔不禁为之气结。
合着我在这里就是给您出气的?
她被簇拥着出去,到了门外,正好见任守忠在和人说话。
“那王金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等人还给他两万贯,沈家果真是蠢的,不,沈安的娘子愚不可及。”
高滔滔怒了。
苏轼是她的偶像啊!
你竟然敢说那两万贯是白费的?
而且还说什么愚不可及。
她刚被自家姨母说是愚不可及,此刻再听到这话格外的刺耳,就对飞燕点点头。
飞燕回去,禀告道:“娘娘,任守忠在外面诽谤苏御史。”
她说完就告退。
高滔滔放慢了脚步,飞燕上来点点头,高滔滔说道,“我腿乏,走慢些。”
“刁奴!来人呐!”曹太后的声音听着中气十足。
“娘娘!臣不知所犯何事……娘娘饶命呐!”
“打!痛打!”
……
晚安!
北宋大丈夫 第1770章 这个激情燃烧的时代啊(为‘乖张、升级’贺,加更)
庄老实带着人,赶着大车把两万贯纸钞和铜钱送到了王家,并陪着不安的王金娘子去了大宋钱庄,把这笔钱存了进去。
按照现在的利息来计算,仅凭着这笔钱的利息就能让王家衣食无忧,过上好日子。
王金在家里吃了一顿饭,嘱咐了妻儿,然后换了身衣裳出门。
门外有衙役在等候,王金说道:“小人还想去榆林巷。”
他稍后出现在榆林巷,在侧门那里跪下磕头,然后起身跟着衙役们去了牢中。
三年的牢狱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但两万贯的钱财却让这三年监禁多了些喜剧色彩。
苏轼出来了,背后那人是谁?
皇城司的人收回来了,乡兵们也回了城外,这件事仿佛烟消云散。
河堤在不断修补中,每日耗费的钱粮不少。
北方的消息依旧不断传来。
富弼已经赶到了幽州城下,沈安的独断专行结束了。
有人在欢喜,文彦博叹道:“这群蠢货,在沙场上,富弼只会听沈安的,他们欢喜个什么?”
司马光也觉得那些人很蠢,“绑了苏轼的那人依旧没有消息。”
文彦博突然笑了起来,“你要知道,沈安在北方,这对于那人而言是个好消息。”
“是。”司马光知道,若是沈安在汴梁的话,那人会被打断双腿,然后扔到了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
“沈家只凭着财力就能让人忌惮。”文彦博苦笑道:“那杨卓雪用两万贯告诫了许多人,只是背后那人却没寻到。”
“等沈安回来,他会接着寻。”司马光说道:“那人就是个有仇必报的。”
王金并不知晓背后那人的底细,所以整个汴梁都觉得那人走了狗屎运。
庆宁宫中,赵顼的影子被烛火拉的很长。他放下毛笔,漫不经心的道:“动手!”
“是。”
王崇年急匆匆的出去了。
他寻到了张八年。
“大王有令,动手!”
张八年看着他,“大王可知晓这般做的后果?”
王崇年说道:“你以为呢?”
张八年颔首,然后吩咐道:“弄死李年,把尸骸丢在囚禁苏轼那地方的外面。”
第二天早上,当李年的尸骸在那院子的外面被发现后,汴梁震动。
李年是何金东的妻弟,他就是靠着何金东才发的家。何金东被王雱骗了的四万贯里,有一万贯是他的。
瞬间李年的作案动机就清楚了。
但是谁弄死了他?
有人在盯着王雱。
有人在盯着沈家。
谁都没想到是赵顼。
钱粮不断输送去了河堤上,也不断往北方输送。
北伐不能缺粮,谁敢让北伐缺粮,官家回头就会弄死他。
这是大家的共识。
赵顼现在每日只吃两餐,宫中的曹太后和高滔滔也是如此。
“这糕点好吃。”
高滔滔只吃两顿饭,但糕点是不会缺的。
这就是贵人版本的节食。
而赵顼却是结结实实的只吃两餐。
年轻人不吃午饭会很难受,肚子叫唤,有的人还会头晕。
赵顼觉得有些晕。
包拯的声音很洪亮。
“……发现三处河堤岌岌可危,臣弹劾先前巡查河堤的官吏……此等人,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赵顼点点头,觉得晕乎。
肚子里那种空荡荡的感觉太难受了。
包拯抬头,愤怒的模样有些吓人,“若非是及时发现,一旦发了大水,河北路危矣!”
“让人去!”赵顼有些没精打采的道:“再去查探河堤,务必要万无一失。”
文彦博干咳了一声。
“大王,北边的粮草……”
他看了韩绛一眼,“三司才说钱粮有些紧。”
韩绛没想到自己的一句牢骚就被文彦博给利用上了,他面色有些难看的道:“三司还能支撑下去,钱粮无忧。”
文彦博微笑道:“如此老夫就放心了。”
他很是儒雅的回班,但这是一种姿态。
赵顼不喜欢这种姿态,所以稍后就让人散了。
文彦博和司马光走在一起,低声说着此事。
“许多时候,只需说一句就够了,等事情出来,那就是先见之明。”
这等手段堪称是为官的要诀,司马光以前就是爱较劲,见到不满意的事儿非得要争论一番才肯罢休。
“多谢。”文彦博不会平白无故的指导人,唯一的可能就是他觉得司马光是自己的接班人。
两人相对微笑,莫逆于心。
文彦博说道:“说是说,可还得关切河堤之事,否则一旦河北路成了泽国,就算是北伐获胜,也无法压住此事,就像是阴云……”
司马光点头,看着有些木然。
“万岁!”
两人刚走到枢密院这一段,就听到了欢呼声。
“什么?”
文彦博侧耳倾听。
“万岁!”
更大的欢呼声传来。
前方守门的军士已经忘记了军律,冲出去查看。
可这里是皇城的南面,呼喊声来自于相反的方向。
“万岁!”
欢呼声不断传来。
宫中被惊动了。
曹太后扯断了一根线,起身问道:“是哪里?去问问。”
任守忠的屁股被打肿了,此刻在躺着,但多的是人愿意去跑腿。
声音近了些,但随即就往右边去了。
欢呼声一直不断。
“大捷!”
终于传来了具体的消息。
有看守皇城的军士看到了露布。
“去告诉大王,是露布报捷!”
可已经无需他们去禀告了。
“大捷!北伐大捷!”
赵顼正在想着是否弄糕点吃吃,听到这个喊声就蹦了起来,然后又觉得不够矜持,就干咳一声,“去看看。”
他嘴里叫人去看看,自家却飞快的走了出去。
出了庆宁宫,边上就是皇城司。
皇城司的人已经出来了,见到赵顼纷纷行礼。
张八年急匆匆的过来,“大王,说是露布报捷!”
赵顼双拳紧握,“好!”
一般情况下,非大捷不会采取露布这等方式,也就是说,北伐战局取得了重大胜利,才有可能采取露布报捷这种方式。
“走,出去看看。”赵顼急不可耐的往外走,张八年静静跟在后面。
两人一路出了皇宫,就见前方全是官吏。
枢密院的人全出来了,政事堂的也全出来了。
包拯被挡在了后面,有人在喊:“给包相让路!”
现场太过嘈杂,没人搭理。
欢呼声渐渐靠近,外面突然安静了下来。
“大王来了,闪开!”
这个管用,前方当即闪开了一条道。
赵顼一马当先往前走,包拯抢出来,紧紧地跟在了后面,可张八年却把他给挤了一下。
罢了!
包拯忍着一笏板抽去的冲动,告诉自己不能着急,不能着急……
稍后赵顼来到了宣德门外。
一队骑兵已经下马,正在等候。
外面无数百姓,黑压压的看不到头。
见赵顼出来,军士们没有行礼,扛着竹竿的军士用那种自豪的姿态把露布摆了出来。
“大捷!”
“……富相领军两万,在城下故作疑兵,沈龙图领军十万,以七万对八万,厮杀半日后总攻,随后出伏兵,一举击败辽军……斩获两万七千余,俘获三万六千余,敌军仅北枢密使萧衍雄以下万余人遁逃……”
一阵沉默之后,赵顼淡淡的道:“大捷了。”
众人不禁暗赞:大王好气度!
然后大家就见到了赵顼的疯狂。
他奋力挥舞着拳头,喊道:“大宋重夺幽燕之地!万胜!”
寂静的长街上顷刻间就像是岩浆爆发般的沸腾了起来。
“万胜!”
无数手臂高举,欢呼声炸裂了汴梁上空。
赵顼兴奋的脸都红了,此刻什么腹黑,什么监国皇子,这些都被抛之脑后,他只想到了大宋的未来。
幽燕之地在手,大宋重建了自己的攻防态势。
从此,大宋想攻就攻,想守就守,这是唐末后中原从未有过的从容姿态。
这才是中央之国。
而让他更激动的是沈安果然击败了辽军的援兵。
在出发前,沈安曾和他有过长谈。谈及北伐时,沈安压根就没在意范阳和幽州,他一直在盯着辽军的援兵。
他认为只要击败了辽军的援兵,北伐就算是彻底成功了。
此刻这一步就验证了他的想法。
记得当时沈安憧憬的道:“收复幽燕之地,随后就是大发展,大宋内修新政,外攻北方,还得看着海外……这时代,激情燃烧着!”
是啊!激情燃烧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