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如冬至,是一个肃杀的节日,如何让人去放鞭炮,说法来了,人鬼殊途,人在上面烧纸钱,鬼未必会知道,放几个鞭炮,鬼在下面听着,我坟上怎么传来响声,过来看了,开始收纸钱。

    有人对这说法不屑之,但也有人相信。

    新店开张,无人知道怎么办,买一大堆鞭炮当街一放,无数人围观,立即知道有家新店开张。朱三已经听到有一家酒肆开业,放了十来贯鞭炮,确实引来许多人围观,其主人虽花了一些钱,也比较满意。

    鞭炮响亮,不但喜庆,能更好的避邪祟,就像朝廷的大傩仪,诸多艺人表演,乐器伴奏,也会击鼓吹号,其原理是一样的。真一样吗那为什么举行傩仪时要吹打伴奏有谁能说清楚。

    碰个小瓷儿。

    有钱的,不但除夕要放,四时八节最好也要放,不但新店开张、结婚要放,小孩子出生抓周,乔迁新居,大病康愈,老人过寿,都要放。

    还别说,真有一些人相信了,虽然不多,不过有许多场合,一些爱好新奇的人开始用上了鞭炮。

    朱三又进行一番调查,因为卖的人多,有少数店家暗中推出许多打折活动,但总体上还是在翻一番卖的。这也是刘昌郝关心的,因为材料相对略贵,全原始的手工生产,鞭炮成本比较高。加上翻倍价格卖出去的,若是两个时空做比较,要贵很多。太贵了,不利于迅速普及。刘昌郝也不能强求人家降价卖,只好指望卖的店家多,形成竞争,自发地去降低利润。

    刘昌郝想法不是空穴来风,朱三他们也在观察,因为其价贵,许多百姓询问,有的没有买,有的买了,数量比较少。

    朱三又说了一件事。

    刘昌郝说好几回,明年还会请人。

    朱三留上了心,发现京城仍有许多流民逗留,没有回去,只是与去年相比,这些流民更加分散,不过请上几户十来户流民还是很容易的。

    “我已说好,若需请客户,让张叔父等返乡祭拜,顺便替我家聘人,流民,不聘了。”

    这样做有两个用意,一是照顾到回乡祭拜上坟,故土难弃,小孩子还好一点,特别是十岁以下的小孩子,一旦在刘梁村扎住了根,说不定都淡忘了他们当初的故乡,大人却不行,三五年回去看一趟,会淡化思乡的情绪。

    二是异地他乡,一个故人也没有,多少会有一些茫然的情感,若是每户带一两户故乡的百姓过来,且又是感情好的百姓,那又是两样。

    刘昌郝做了决定,朱三便不再说。

    春节将至,刘昌郝带着大伙去乌头渡购买年货,当然,分了家,各买各的。

    有人要买鱼,实际刘昌郝也要买鱼,可他忽然灵机一动,又买了一些网罟。回到家,秦瓦匠有四个子女,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刘昌郝将秦瓦匠两个稍大的儿子秦大泉兄弟叫来,对渔网做了一些小改造。天色渐黑,刘昌郝拿了一些工具,不但叫来了秦大泉兄弟,还叫来张德奎与秦瓦匠。

    反正这几天冰天雪地的,大多数活停了下来,闲着也无聊,难得少东家胡闹,秦张二人便陪着刘昌郝胡闹。




第九十章 茶叶蛋
    孙岭村来了不少人,刘昌郝这边也有不少人,不但各个客户劳力来了,梁小乙他们也过来看热闹,或帮忙。梁小乙说:“我去村里叫人。”

    孙耆长脸上出现迟疑的表情。

    刘昌郝未回来之前,刘梁村见到孙岭村的人都开始害怕了。然而现在却有点儿不大好说,农村人打架,一比人多,二比心齐。仅是刘家便有了二十多个大板汉,在刘昌郝鼓动下,刘梁村人会有什么动态尽管刘梁村还是心不齐,许多人家与刘家有矛盾,然而面对孙岭村,以及这道让整个刘梁村都蒙羞的河坝,恐怕刘四根与梁永正都会帮助刘昌郝pk。

    “刘家小郎,你是你家独子,莫要被打死,让你家绝种绝根,念你家薄有善名,我饶过尔一遭。”孙耆长说着,带着大伙回去。

    围观的刘梁村人不由发出一阵欢呼。

    孙耆长说的很恶毒,终是退让一步,两个村子争了几十年,一直是刘梁村占下风,能让他退让,是很不容易的。

    刘昌郝皱了皱眉头。

    孙耆长能做耆长,能做大保正,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

    不过这个村子,包括孙耆长本人,太过霸道,让刘昌郝很不喜欢。

    秦瓦匠说:“语毒,可打。”

    刘昌郝摆摆手,打什么打。别看自家有十来家客户,与孙岭村打架对于刘梁村来说,是政治正确,但真到打的时候,心还未必齐,胜负依然是五五之数。马上要过年了,万一有几人打成重伤,那样好吗孙耆长不敢打,刘昌郝更不敢打。当然,孙耆长真敢动手,那只好开打。

    晚上,刘昌郝拿出百来斤鱼,几个叔伯,梁三元,薛勇他们十几家,一家分上几斤。

    第二天,刘昌郝还准备带着大伙去捕一些鱼上来,结果河面上有许多人,有样学样,这个不难,但鱼不多,人又多,都不会有好收获,刘昌郝便停了。却没有料到,下午刘梁村居然有人将主意打到他家蓄水塘上,刘昌郝过去,一把抄走他们的渔网,说:“你们以后若再来我家塘捕渔,我打断你们的腿。”

    这口塘有鱼,但不会太多,在刘昌郝计划里,也打算将这口塘渐渐填平,不过未来山塘会正式的养鱼,有鸭有鱼有水草,塘才会“活过来”,但动不动地有人带着钓竿、渔网来捕鱼,还不念着自家的好,那得多糟心。

    刘昌郝一赌狠,几人立即逃走。刘昌郝想了想,将庄木匠叫来,让他在木桥这边做一扇柴门。有门与无门是两样的,白天还会将门打开,供大家担吃的水,浇灌的水,不过不担水了,你进来干吗

    回到家,开始写桃符。就是春联,但不是写在红纸上的,而是写在桃板上。

    不但替自家写,也替其他人家写,大伙一起夸好字。

    练了几个月的字,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的字。离好字还差得很远,准确地说,应当介于前身与窦建仪之间,比前身略强一点,比窦建仪还差了不小的距离,但放在刘梁村,乃是一流的书法。

    然后买豆腐,不须去乌头渡买,盖村便有一家做豆腐的。

    各个客户刚回来时,加上请了许多人做工,家里没有蔬菜,只好买蔬菜,也买豆制品,买的数量还非常多。

    看到刘昌郝来了,其家主人立即要给刘昌郝沏茶。

    刘昌郝拒绝,带着豆腐回家,将豆腐放在水里养着,北方现在多是盐卤点豆腐,有的老豆腐能直接放在秤钩上称着卖,但必须放在水里,才能保存更长时间。

    除夕眨眼便到了,一大早,刘昌郝开始做年糕。刘梁村也有人家做,讲究一点的加上蜜、枣子、板栗,以及面粉。刘昌郝也加了蜜、枣、栗,但不是加面粉,而是加了黍米粉,黍米就是黄米,能让年糕颜色更加金黄,甜味更足。这个无所谓,各有各的做法,还有人加入普通的米粉呢。

    刘昌郝又加了一些切得很细的咸肉丝,不题营养的什么,咸肉可是一个好东西,无论炒菜、红烧、做汤,放一些咸肉丝,菜肴马上就会变得更香。上锅蒸的时候,刘昌郝又在外面拍了一层芝麻,撒上切细的红萝卜皮与葱花,浇上一点蜂蜜。

    苗苗看着美仑美奂的年糕,用手钩着嘴角,不由地说:“哇,哇,哇。”

    论做菜的手艺,刘梁村也罕有人赶得上刘昌郝,无他,物质生活皆不丰富,即便刘四根家也不敢餐餐大鱼大肉。但这身做菜的手艺,也就是那两年生生逼出来的。

    刘昌郝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等会蒸好吃。”

    蒸好了,先让谢氏与苗苗吃,等苗苗吃完,用碟子装着一些年糕,让她分别送到隔壁秦瓦匠、张德奎、盖氏与薛勇家。这几家也在做年糕,但味道不一样了。

    刘昌郝自己也在吃,权当是吃早饭,随后煮煮鸡蛋。煮好后用井水浸,带着苗苗剥鸡蛋。经过热胀冷缩之后,鸡蛋剥起来容易,两百多只鸡蛋剥了一半时,谢四娘将饭碟收拾好过来问:“儿,为何剥许多鸡子”

    “阿娘,不多,明天或将其吃完。”

    大变后儿子变得古古怪的,问,便说从书上学来的。谢四娘也搞不懂,反而是变好了,便由着刘昌郝,吃的方面她更不管。

    刘昌郝拿来一个大的耳锅,将剥好的鸡蛋放进去,加水,加盐,又将茶饼、香料用纱布扎起来放进锅里一道煮。这才是正确的茶叶蛋做法,后来车站码头边的茶叶蛋,为了让客人感觉卫生便连壳一起煮,那做法是不正确的,无论怎么将壳敲碎了,不剥壳如何能彻底入味。甚至图省钱,直接加酱油、酱色替代茶叶与香料,更加不好吃。

    茶叶蛋起于何时,刘昌郝不得而知,但清朝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有过一段记载: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做点心。

    两枝线香代表着两个时辰,少于这个时间,茶汁与香料不能很好地入味,可以稍长一点,但太长了也不大好。

    开始还好,煮着煮着香味扩散开,张德奎跑了过来,问:“少东家,做了何好吃的”

    “茶叶蛋,还未入味,明早请你来吃。”

    刘昌郝在刘梁村传播了不少后来的美食,如豆腐。

    &nbs



第九十一章 拜年
    四婶能发神经,谢氏不替发神经,刘昌郝更纳闷,也正正好。从刘梁村到谢庄得有近十里路,路又不大好,苗苗还小,自己带着礼物只好走走停停,有二妹一道,苗苗走不动时,将礼物交给二妹,自己好直接背起苗苗。

    兄妹三出发。

    半路上,二妹说:“大舅娘好凶。”

    刘昌郝明白了,二妹说的大舅娘可不是谢家的大舅娘,而是四婶娘家的大舅娘。

    在农村,过年时,外甥外甥女得拜舅舅家的年,可能四婶的嫂嫂与自己大舅妈差不多,略有些势利,自家好的时候不会说,这几年辰光不大好,二妹又不是四婶亲生的,她说话便有些难听,或见外。

    二妹终是越来越大,该懂的也差不多懂了,年拜还是不拜,让二妹拜,不大好,不让二妹去拜,她两个弟妹去了,不能让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同样的,二妹心情也不会好。

    自己大舅妈也不大好,无论好与不好,血脉关系是割不断的。

    这个话题不愉快,刘昌郝说:“二妹,今年则罢,明年元宵节,我带你去京城看元宵节。”

    “好啊,不行,哥哥,惠民河会不通航。”

    “今年有闰月,明年节气早,惠民河必开封。”

    “京城人多乎”

    “多啊,几有四千个刘梁村人数。”

    “好多。”

    苗苗拍着小手央求道:“哥哥,我也要去。”

    “我也会带你去。”

    二妹问:“舅父家如何”

    这个舅父是谢家的舅舅,刘昌郝想了想。去年家里事多,未去谢庄,不过前身去过。谢庄也有岗陵,但孤零零的不成气候,余下的多是平原地带,其情况类似小姜村东边的李庄。

    至于两个舅舅家,不及刘父在的时候的刘家,不过两家皆有桑园,还有一些耕地,情况大约与梁三元家相仿佛,纵差也差不了多少。于是他答道:“还行吧。”

    兄妹三一路走着一路说着话,来到谢庄,得先拜大舅家的年,还有外公外婆呢。

    外婆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刘昌郝回到家后,谢家来了四回,第一次是两个舅舅来的,第二次是外婆与大舅大舅妈来的,第三次是二舅与二舅妈来的,第四次外婆与外公来的,第五次是外婆与二舅妈来的。其他人来了一次或两次,唯独外婆来了三回。

    外婆看到了二妹,脸上表情也有些古怪,刘昌郝开始都误会,不要说外婆了,她将刘昌郝拉到一边:“大妞为什么来我家拜年。”

    “外婆,那边舅娘说话难听,四婶索性让二妹随我拜外翁外婆元旦。”

    “他们凭什么责难二妹,以后来我家。”外婆不高兴地说。刘明山将二女儿交给四弟抚养,但刘明山在的时候,明的明,暗的暗,补贴了很多,刘明山去世,刘家有些败落的趋势,贴的比较少。可刘家并没有败落下去呢,况且二妹开始挣钱了,今年替刘家老四挣了多少钱。

    是亲人,最好不要去算账,刘昌郝替四婶嫂子改说:“她恐怕也非有意责难二妹,其性子就是如此。”

    大舅端上果子,外公是一个很健谈的美髯公,坐下来与刘昌郝唠叨,大舅妈有些不耐烦,问:“你家山塘修好乎”

    “修好了。”

    “蓄水乎”

    刘昌郝微蹙了一下眉。

    秋天,外婆与大舅、大舅妈一道来自家,特别是外婆,女儿遭此大难,一直不放心。另外就是看到刘家种种古怪的建设,大舅与二舅还好一点,不懂了,便问,刘昌郝一一做了解释。但大舅妈继续摆威风,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还拉着张平婆娘说了半天,张平两口子是好人吗况且为什么二妹来你们家拜年,就是因为在四婶那边舅舅家受了气。

    大舅妈这张嘴,确实讨人厌。

    刘昌郝站了起来,说:“外翁,外婆,我去拜二舅家元旦。”

    儿媳妇管不住嘴,让两个老人说什么,继续呆下去只会尴尬,外婆急忙说:“你们去吧。”

    走出大舅家,二妹吐吐舌头:“此大舅娘也厉害。”

    “无妨。”

    兄妹三来到二舅家,立即享受到春风般地温暖,小时候前身也来过谢庄,呆在大舅家时间短,大半时间呆在了二舅家。刘昌郝还有一个小姨,嫁到中牟那边,离鼎鼎大名的朱仙镇只有数里之遥,离得太远,便很少走动。但刘梁村若是从陆地去京城,正好从小姨夫门前经过。刘昌郝二舅也问了山塘,但问的语气则不一样了。

    刘昌郝便做了回答。

    山塘引了十几天的水,只是大棘溪现在水流量小,上面又结了厚冰,只灌到山塘三分之一的部位,若是论容积,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水量(下面小,上面大)。不过将早先搅拌的地方一起淹没,是必



第九十二章 藏手
    刘昌郝看了一眼,重新覆上土,这时也不能动,一直到惊蛰,今年四月前节气更晚,惊垫整拖到二月十八。惊蛰时如土层较厚,可以小心地去掉一部分土,利于幼芽长出。但千万不能强行将幼芽扒出来,以防受冻或暴晒干枯。

    刘昌郝用了拱棚,盖了草毡,还有火盆子,泥土覆得不太厚,不需要去土。

    也因为此,刘昌郝需要看一看,正常情况下,接头得在惊蛰过后,才会渐渐幼芽破土,不过有了拱棚、火盆子、草毡,最冷的时候,连棚膜外面还盖了草毡,幼芽破土时间会更早。

    但只要破了土,有拱棚保护,不用担心忽冷忽热的二月反常天气。

    看也只看一棵,若没有成活,就看第二棵,影响不大,看的情况应当还行。
1...3233343536...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