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我那知道怎么做指使

    那么如何做指使刘昌郝又开始抓头发。

    “刘有宁,我让他先稳住,什么话不说,什么事也不做,且幸运今年元旦,他们这一营会轮假。”

    “也好。”

    “昌郝,速去你义父家。”

    “阿娘,我马上去。”刘昌郝带着几个牙人去梁家报喜。

    “昌郝,你莫开玩笑,”梁三元正色道。

    “义父,你问三郎他们,我是否开玩笑。”

    朱三连忙作证。

    沈氏茫然地问“他在京城也能建功”

    朱三心想,在京城能建鬼的功,但他们与谢四娘皆隐隐感到,这次莫名其妙的陡迁,可能与刘昌郝那次进中书有关。梁小乙只是沾到了刘昌郝的腥气,若是刘昌郝本人呢

    “为何能升迁”

    “大娘娘,莫管为何升迁,总之,此乃喜事,几天后,小乙哥便会回来。”

    “升迁需应酬乎”

    这个刘昌郝真不知道了,他扭头看着朱三,朱三说“需应酬,梁指使且拿出积攒的钱,宴请一番,他都是指使了,已是大人,你们勿用担心。”

    但梁三元夫妻两,以及梁小乙的弟弟妹妹,然不能清醒过来,一家人大眼瞪小眼,不知在想什么。沈氏忽然问“昌郝,凤凤如何”

    “谁家凤凤”

    宋朝对龙凤不太忌讳,不少女孩子小名后面带着一个凤字,好几个凤,如武兆麟的妹妹二凤,李文献的小女儿也叫凤凤,村里还有两个凤凤。

    “张大魁家凤凤。”

    “她啊,不错。”刘昌郝说。好几个方面皆不错,长相还行,不比那个黄绢绢差,头脑聪明,勤快,手脚也快,几乎每次都能拿到一等奖励。而且她与梁小乙、刘昌郝同龄,梁小乙月份最大,刘昌郝月份最小,张凤凤比刘昌郝还要略大一个来月。大约就是这样了,再具体的,前身木讷,便不清楚了。

    “大娘娘,为何问凤凤”

    “我家能不能上门提亲”

    以前的凤凤还不起眼,但连续性的几个一等奖励拿走,四周的村子一起听说了,许多人家来提亲。张大魁也不傻,不管那一户人家来求亲,皆不答应。反正宋朝有了晚婚的趋向,先养一两年再说。这是不养一两年,每养一年,皆能替张家挣很多钱。别看梁小乙以前是十将,梁家上门提亲,张家都未必会答应,但现在是指使了,还捞了一个殿直,张家说不定就会松口。

    朱三说“梁指使年轻有为,在京城亦能寻到小娘子吧。”

    “三郎,你不懂,吾等乃是老实人家,需寻老实人家的小娘子,如昌郝家,若非他曾祖母、大母和他娘娘,他家早散了。”

    刘昌郝能说什么呢,其实梁小乙即便成亲,都指使了,还不想办法搬到京城住因此寻的不是手快的娘子,而是能处人待事,持家过日子的人。凤凤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呢刘昌郝努力想,居然发现自己对她也没有太多的印象。

    梁三元这才说话“如何能迁为指使”

    想一想,整个宋朝能有多少指使且还是真正的禁军指使。

    “能迁官难道不好义父,自此以后,你家便是官户人家。”

    当然,这是说笑,武官本来就不值钱,况且只是一个九品的武官,区别就是以后梁家不用服役,赋税还是一样纳的。

    沈氏说“三元,勿管了,儿子是指使,必有应酬,须成家,昌郝,随我去你二婶家。”

    想去张家提亲,得请媒人哪,二妈便是媒人!

    二妈听了,说“沈大娘子,张家的亲事,不好求啊。”

    刘昌郝说“二婶,小乙哥已迁为指挥使,且授了九品官职,这样的夫婿也会拒之”

    “迁为指使”

    “是啊,我们本来是贺韦二哥子亲事的,然先来报喜了,”朱三说。

    “原来大兴的乃是你家,”刘昌郝二妈忽然闭上嘴,自己侄子还在呢,自己说了什么。朱三四人觉得好笑,一尊大菩萨坐在面前,偏偏一个不识。

    “沈大娘子,汝家需办酒。”

    “我儿元旦节回来,一道办酒。”

    “指使啊……”可怜刘昌郝二妈还未反应过来,有可能是自刘梁村出现以后,最大的人物了。她说“我去张家,不,昌郝,三郎,你们须一道去,替我做证,否则张家不信。”

    刘昌郝小声说“大娘娘,要不要等小乙哥回来再商议”

    “等他做啥,先谈好,回来便插钗。”

    也是,过年男女双方皆十八岁,能订亲,也能成亲。几人来到张大魁家,张大魁原本准备置地,可地价为刘昌郝所抬,太贵,买不起,秋天便盖了新宅子,砖墙还是舍不得,于是与刘家一样,乃是土坯瓦房,在刘梁村也算是好房子了。

    张大魁与梁三元皆在修山塘,但这时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不可能像刘家一样,一顿带荤腥的午餐,到了吃中饭时,各回各家,吃过饭再来回来继续修。

    刘昌郝二妈先说梁小乙做了指使,张大魁未反应过来“指使,指使好啊。”

    他妻子在边上喝道“什么好啊,人家是指挥使。”

    “啊,小乙在京城遇到了贵人”张大魁才清醒过来。

    朱三心想,不是在京城遇到贵人,而是在刘梁村遇到贵人。但刘昌郝未必会赞成,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梁小乙能迅速上位,可能自己有功劳吧,但本身资质也不差,比如上次离开皇城后,梁小乙对自己说,昌郝,你需小心,我在军营里听说了,如今朝堂争得厉害。

    说明他能看出一些事。

    另外,梁小乙自身也能努力争气,洁身自好。

    虽然刘昌郝同样懵逼,为什么将梁小乙猛迁为指使,但相信若没有这些优点,也不会迁他。

    二妈才说出来意,张大魁面露难色,刘昌郝说“张叔父,小乙哥能迁为指使,稍熬几年,便能在京城买一栋宅子,以指使薪酬,也足以能养家糊口,凤凤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能过上城里人生活。”

    张大魁说“当年你曾祖母、大母,皆不是进了京城,然后来呢”

    “此乃我家不幸,指使与都头又截然不同,若是当年我祖父、曾祖父,有一人能迁为指使,便能获得正式的武官,家父也能荫补一个小武官,于京城生活会有补贴,即便回到刘梁村,亦不服役,若不服役,岂会于惠民河出事”

    “凤凤,你想不想进京城生活”




第168章 不好的砝码
    那个不想去京城生活但让凤凤如何回答,她轻啐一口。张大魁说“让我家想想。”

    刘昌郝明白他的想法,说“张叔父,我家鞭炮做不久,可能一两年,两三年后便不会做。”

    “为何”

    “我已将药方交给朝廷,我家做的越多,越会有人注意,以后必有人有门路索要到药方,只要数家做,利润便会摊薄,我便不会做了。其实从明年起,我已将重心完转到甜瓜与棉花上。”

    “棉花是何种花”

    “其是花,然索取者乃是其果子,明年你便知,以后我还会雇人,所雇者如今年甜瓜一般,乃是长工,且是妇女,未婚小娘子需避嫌,我不会雇之。”

    究竟能做多久呢,刘昌郝也不大好说,然而今年连外地客商都来购买,销路已经渐渐打开,说不定已经有人注意到了。

    但刘昌郝说的不是鞭炮,而是两个小人。沈氏很粗暴,刘昌郝也不排斥,这时代都这样的,几乎由父母做主,至少是知根知底的。若不成,十七岁的指使,能寻到好人家的姑娘。然而凤凤,却未必能寻到像梁小乙这样有前程的夫君。

    作为张家本身,在刘梁村是单门独姓,故今年正月梁得正公开替刘二胡子赖张大魁钱,两家联亲,对他家也有好处。

    有的便宜是能贪的,有的便宜是不能贪的。

    张大魁继续说“让我想想。”

    想想可以,几人回来,二妈说“二十二那天,你勿要像去年那样。”

    去年黄家退钗,固然是梁得胜捣鬼,也与刘昌郝回答时态度散漫有些关系。

    “不会,”刘昌郝随意说道,今年与去年不同,今年就是保守地说,其收入也足以让陶家满意。

    “二十二”

    “上次送菊花回来,我先去了李家油坊,于附近看到一小娘子,扶着其大母往回走,相貌亦端正,看上去也孝顺,我便托二婶上门提亲。”

    中间的过程没有他说的如此简单,之所以动心,一是当时那幅画面很美好,让他稍稍停了一下马。二是他看到陶家小娘子长得极像一个人,他又拍马来到前面,回头看,确实像他高中的女同学,或者说他的初恋。到高三那年,他同学家遇到了拆迁,地多,补偿的房子也多,整补偿了七八套房子。她母亲以为自家有钱,又无意中听到女儿与自己在早恋。先是跑到学校来闹,又跑到刘昌郝老家去闹。

    这一闹,高考时刘昌郝发挥得不大好,虽考了一个一本,却是极普通的一本。不然以他的成绩,不说985,最少也能考一个211,他的同学考得更差,然后两人便分开了。

    若干年后,他于同学会上才听到其消息,早结婚了,但婚姻不大幸福,刘昌郝自己也结婚了,婚姻更不幸福。

    那天晚上,他坐在西湖边上,想的最多的,便是自己的家人,以及这位同学。

    反正二妈在到处寻访,不如找一个自己如意的人……

    二妈去提亲了,其家似乎也派了人过来打听过。但陶家有些弄不明白,刘家条件如此之好,为什么向他家提亲,且隔了如此之远。

    刘昌郝小姨嫁的也远,但皆是熟人介绍的。

    于是陶家迟迟不敢答应,直到前几天,陶家将刘家情况一起打听清楚了,这才同意于明年正月二十二在黄咀渡插钗。

    “还要求亲”朱三有些抓狂地问。

    “人家将女儿养如此之大,求,又有何妨”

    道理没法说,朱三他们只好去山滩送贺礼。吃过饭,朱三回来说“刘有宁,有牡丹死掉了。”

    “其乃用芍药根嫁接,前三年皆最好莫动,”刘昌郝说,但为了基质,只好动了,动了就会有花苗死掉,但这个死亡率比较低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稍高一点,想就基质,只好动。

    “三郎,眼下,其根上当牡丹,其根下,须当芍药。”

    “不仅眼下,未来其因砧木肉质多,会被虫蛀,若是蛀蚀严重,花苗还会死。”

    在宋朝多数人眼中,牡丹嫁接很神奇,但在刘家一点不稀奇,有客户说,类似小萝卜。是指将芍药根拿下,根须向下,砧面向上,劈开斜接,由于牡丹花枝细,而芍药根又粗壮,颇类似于一棵没有长好长大的萝卜。这是必须的,然而这个“萝卜”也易招来地下的虫子,特别是地蚕,故春天时,刘昌郝刻意观察了死苗,有多少是被地蚕咬过的。

    在牡丹根未大规模生出来之前,也就是在前三年,地蚕依然会有危害。

    但这个,刘昌郝也没办法,只能尽量地于夏天将地深耕出来暴晒,入秋后,用其来做花圃。

    解释了,也就不神奇。

    几个人正式说花。

    明年正式买花了,特别是秋后,将会大规模地买花苗。又不是一种,必须现在确实下来种类,商议好数量。

    正商议着,谢四娘过来说“昌郝,荆家铺嫁妆来了。”

    宋朝婚礼仪式有许多与刘昌郝前世老家仿佛,如成亲三天前男方派人催妆,刘昌郝老家那边差不多,前几天会派媒人催亲。

    前一天女方铺房(将嫁妆摆放在洞房里),第二天接新娘子,是正婚日。不同之处也很多,刘昌郝前世老家是三天酒席,第一天宴请铺嫁妆的,第二天正婚日宴请男客,第三天宴请女客。不过后来也图省事,学习城里一天头解决掉。宋朝这边则是两天,女方铺嫁妆的人来了肯定要宴请的,第二天是正席。

    但仪式更多,成亲当天男方派妓女与吹鼓手迎亲,妓女刘昌郝忽然才明白,为什么王安石用妓女卖酒,反对的人并不多。

    甚至怀疑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有可能就是真的。

    这属于宋朝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农村不大讲究,有的请了,请的都是便宜的老妓,有的也不请,但必须有媒人、乐官、抬轿人、吹鼓手,皆是农村的草台班子。另外不同的是,不是女方行拦门礼,而是男方行拦门礼,乐官、妓女说几句吉利话,女方得给几个利市钱,一般不多,多的是嫁妆,讨一个喜庆。

    下面还有撒谷豆之礼,新妇跨马鞍之礼,这才进入洞房与新郎“坐富贵”,男坐右,女坐左,门口挂一彩缎,众宾客扯去。接下来才是宴请宾客,行拜堂礼。进入洞房后还有撒帐礼、合髻与合卺礼,婚礼后还有日拜礼,三朝礼,等等。

    韦小二的新娘子是围山村的人,这个村子经济条件还可以,路修好后,收入更是激增,仅是刘昌郝买筐子,就花了好几百贯钱。韦小二去围山村订筐子,看中的小娘子,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

    若让刘昌郝二妈来选,未必能选中,家庭情况“配不上”,小姑娘虽漂亮,太过娇小,有点类似于“弱化版”谢四娘。但漂亮就是资本,韦小二央请二妈去提亲,开始她家不答应,嫌韦小二是外来户,客户,岁数有点大。还是刘昌郝出的面,说出韦小二一年真实的收入,而且刘昌郝有意地将他培养成一个内知的角色,又盖了砖瓦房,其家才勉强答应。

    褚三哥这边比较顺利,新娘子就是棘岭寨的人,算起来还是韩大虎妻子的堂侄女,二妈前面提亲,后面就答应了。先成亲的是褚三哥,作为东家,刘昌郝必然要出席。

    荆小娘子娘家来了不少人,有不少就是棘岭寨的人,于是拼命地灌刘昌郝的酒,一二三,便将刘昌郝灌趴下了。回去路上吐,半夜里又吐,第二天早上起来,苗苗一脸的嫌弃。

    还有一场,临走前苗苗抱着刘昌郝大腿说“哥哥,不要喝酒,好臭,好恶心。”

    不喝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刘昌郝装醉,装也不行,也灌成七八成醉,还好,这次没有吐,只不过半夜起来,喝了两个大瓢的冷水。谢四娘未说什么,喝醉酒,也正常,儿子算是很自律了,自从回来后,不过就醉了这两回,平常都几乎滴酒不沾。

    新年的脚步便临近了,刘家开始宰猪杀鸭,反正是腌制的,整宰了十二头猪,近百只鸭子,刘昌来将刘昌郝叫了过去,让他看山塘。怎么说呢,挖了四十亩叫修好了,挖了三十亩也叫修好了。刘昌郝估量了一下面积,能勉强达到了四十亩。且这边坡地与西边的坡地情况也不同,虽更窄,坡地密度却更大,意味着施工必然挖掉更多的土方,更耗人力。
1...7374757677...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