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是大圣师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午后方晴
以地换地,将道理说清楚就行了。
张德奎与王大树抬着他,带着大伙顺着河边走了一遭。
河西边黑水河弯弯曲曲的,形成两大一小三个小湖荡子,大与小是自己比较的,真正能称为湖荡子乃是孙岭村西北角那个,这三个只能称为小河湾子。但也足够了,并且刚巧,两条溪水将这片地隔成三个区域,正好一个区域一个河湾子。
换完田后,刘昌郝立即请人,顺着溪岸筑一条引水堤,秋天再于河湾子外围筑堤,堵上黑水河,堤坝封闭,外置一陡门,将淤泥芦苇一起运走,将它们挖深,汛期或遇到大雨时放水进来,秋后关闭陡门。平时用水时,用龙骨水车将水汲入引水堤,注入各家地头。
“你们再看我是如何换田的?”
为什么一户一户地用指定的地换,实际上刘昌郝便利用这次换田,在完成小田并大田的工作。有了引水堤,最好还要并,但经过刘昌郝这一换,最少完成了四成的并田任务。
这是其一。
随后刘昌郝会将所有木桥翻修。
有了引水堤,有了上好的木桥,可以修路,修蓄水池,不修也可以,顺着田埂修一条小水沟便可以了。这个刘昌郝是不会管的,由村里自己调节。
接着到两条溪水,刘昌郝也会于秋后将它们进一步挖深,用孙岭村筑坝的方式,扎木排,且用红砖砌溪堤,也就是三道水中坝,让两条溪水各自形成三个蓄水塘,不时从山塘放水下来,以方便大伙浇灌。
高处的耕地,引水堤不得受益,但也无妨,与北边一样,于边缘一带挖一条狭长的大蓄水池,便于高处耕地的浇灌。
改造成半水田,那休想了,但仅是浇灌的水,刘昌郝真心的不截,他要截的不是浇灌用水,而是汛期的水,那才是真正的大工程。
不过许多人仍有些犹豫不决。
除了三个河湾子,无论“水中坝”,或是蓄水池,以后都会受到刘家的掣肘。
张德奎恼怒地说:“刘四根在村里欺男霸女,你们不敢吭声,东家四代人帮助你们,你们不领情,反而斤斤计较。”
“张叔父,莫说。”
除非自己学刘四根,否则是必然。
“你们再跟我来。”
刘昌郝将大伙带到棉田里,现在正式开花了,刘昌郝说棉花,每亩能得四五百两皮棉,每两前几年不会低于十五文钱,即便十年后也不会低于五文钱。
这段时间,许多人在关注棉花,也有许多人过来观看。
但刘昌郝说出数据后,不少村民仍喘着粗气,这个账是容易算的,若是种得好,其会是桑蚕的数倍收益,即便十年后,也不亚于桑蚕的收益。
“然你们看到了,想要种得好,一需大量肥料,二其需精耕细作,十分耗人工,家中人口多者,至多不过能种十亩棉花,人少者,五六亩罢了。以后其价会渐低,然我会替你们育桑苗,那时也成大树了,桑蚕又开始有收益。桑蚕更耗人力,几亩棉田或几亩桑园,你们各家还能分出多少劳力种麦种粟,或者有多余的劳力,为何不多植棉植桑?”
刘昌来问:“昌郝,你是说刘梁村以后地会有许多多余?”
“必然,几亩桑园或几亩棉田,再搭配十亩粮食,便会累得吃不消,那能种许多地。或者……”
刘昌郝叫来一个干活的女工,问:“你今年能得多少工钱?”
“刘昌郝,农活几月收工?”
“还早,棉花结束,便要开始做鞭炮了。”
“那,那,”这个妇女掰起手指头算:“奖励算乎?”
“若算,不以你的算,以大伙平均的算。”刘昌郝说,这个妇女,刘昌郝也有些印象,是牛岭寨的人,比较勤快,奖励拿得多。
“以平均的算,”她又掰起手指头,算了好一会答道:“若是接着鞭炮做,那要做九个月,加上奖励,有二十多缗钱吧,还有彩绢。”
刘梁村的人五味杂陈,在刘家做工工钱高都是知道的,但因为刘梁村的妇女很自私,不过做鞭炮时请一下,至于长工,包括到京城照料丈夫的孙寡妇在内,还只有四名妇女,其他的人,刘昌郝是不会请的。
“诸位,若是换地成功,明年我家地会更多,以后请人也会更多。”
请人是更多,但请那个村的人,就未必了。这样说,也不过哄着大伙主动换地,至于其他的,不落人话柄就行了,至于刘梁村,虽然随着刘四根家衰落,村风能扭转,前身不喜,刘昌郝本人也不喜。
“看看,棉田困工,桑园困工,还有做工,你们手里的地能种得过来么?”
“租子如何办?”一个大户问。
“我如何知道?若不并地,租子以后必更低矣。”
刘昌来说:“若以你所说,棉田亦需肥田,以后好地岂不涨价也?”
“大叔父,未必啊,你想一想,吾村半水田虽不多,然将甲等地乙等地加上去,且我这次换田,又将三百多亩良田交了出来,面积有多少,实际面种足够了。而且我也换到了紫峰口,不会再换再买地,地价岂会上涨?”
黑水河东边还有坡地,丁等地,但东边了,还能称为西坡?
“都会育桑苗?”刘三元小心地问。
“会,包括你家,然有几户人家不会。”
那几户人家呢,他大伯八叔家,梁永昆家,还有梁得胜与刘五板两户,那天刘昌郝去县城,刘仲臣婆娘在村里叫器,梁得胜与张五板也跟着叫,说,最好弄死刘昌郝。
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时辰,剧情大反翻。
刘五板与梁永昆也各有一块地,刘昌郝要换,然而有意让过去,那怕未来有一个大缺口陷进来,刘昌郝也未与他们家换田。不但如此,村里仍在盖房子,以前是给了二十贯钱,后面的二十贯没了。盖,不帮助,不盖,立即搬砖头。
刘二根与梁永正两家也不会有往来,然人家是大户,不需要刘昌郝的帮助。刘昌郝又说:“我非刘四根,不会害你们,况且是同村人,必然会互惠互利。然继续想得寸进尺,莫怪我以后无情也。”
大伙听明白,见好就收吧,你们!
开始换田,这回顺利了,而且为此,刘昌郝预算了很久,几乎只用了半天,便将田地换好,因为亏得多,也只换了近六百亩面积。但这个无所谓,主要是能连在一起,圈到了紫峰口。它们便是“托底田”,有了托底田,开始买山。山没有给多少钱,因为给得多,后面的更麻烦。但村里人也无奈,孔押司上次当着刘四根与曹录事的面说的不要太清楚,这些山乃是无主的,谁开发谁纳税便是谁的。为荒山纳税?疯了?
刘昌郝将韩大虎与牛进宝叫来,必须得快,免得夜长梦多。
“真买村子?”牛进宝嘴张得像老牛一样。
“难道我说着玩?”
两个村子比穷,平时也艳羡刘昌郝家的客户,然而真买,许多人家又迟疑起来。
刘昌郝只好做了一些保证。
若是正常人家年收入低于二十贯者,加上卖山卖地的收入,估计那时手里也有几百贯钱了,任其离开。
居然还有人心动了,韩大虎苦笑,这是偷梁换柱的说法,何谓客户,一是一无所有,二是来去自由,想离开,刘昌郝有什么权利阻拦?
马上就替他们盖新房子。
明年会盖一个学舍,让各家的孩子免费上学,同时还会修路。
有人提出有的山上还有木材,刘昌郝反问一句:“我替你们盖新宅,需不需要木材,修学舍,需不需要木材?”
两个村子的山,同样的不能给高价,后面还需要买山。
商议好一会,加上韩大保作保,刘家名声也没话说,终于渐渐统一意见,开始买山买地,同样的,刘昌郝也察看了好几回,谈起来快。
付钱签白契。
随后到黑潭村,也不大好买,刘昌郝给了两个承诺,一是也会替他们村育桑苗,二是明年教他们种棉花,另外还付了两百贯钱,让他们村翻修那个小寺庙,这才将邻近的几十座山岗子买了下来。
接着到朱庄三个村子。
这也是一个弯月形山谷,还有一条小河,水流量比黑水河略大一点。然与刘梁村这边的山洼相比,更狭小,地势更加地高低不平,加上环境更封闭,故比刘梁村还要贫困。
也给了几个承诺,最大限度地请他们三个村子的人做工,此外派一个人来教他们建山塘,还免费提供一些那个炸山的火药,以修一条平坦的路与外界沟通。
刘昌郝还答应明年会从他们村请三四十户人家做客户,别看这条,反是让三个村子的人最心动的,因为请了三十多家人走了,地却能留下来,耕地会变得宽裕。但今年不行了,经济跟不上来。但这边的山,长着不少渐成材的树,故花了不少钱。
最后成了一个三角形,若是放成平面,只有几千亩面积,但山是立体的,刘昌郝传授韦小二量山的方法,大约地量了一下,圈了近一万一千亩面积。刘昌郝将孔押司请过来,孔押司讶然道:“你真买了下来?”
“岂会有假?”
“须花多少钱?”
“估计能在京城买一栋带大花圃的大型豪宅。”





我是大圣师 第203章 提花
“李官人财产也未必够之。”
“眼下可能真不够,”刘昌郝说,是眼下的,虽然刘家今年挣了不少钱,甜瓜收入翻了一番,还有棉花,然李阔海今年挣的钱会更多,因为新油数量继续在激增,合本养猪也有不少收入,明年刘家都追不上,当然,后年种棉花的人多了,还有牡丹的收入,则会超越之。刘昌郝继续说:“慢慢来吧,先将它们圈起来再说,否则慢慢圈,有的人稍用点心思,将其囤积,我只能用高价购之。”
它才是刘昌郝动作快的原因。
陆续换成朱契,刘昌郝松了一口气,虽然以后要纳税,但这些山与地,从官方上来说,也是属于他家的。孔押司说:“开始判了。”
刘仲高与刘仲平果然是死刑,然不会立即执行死刑,还须上报开封府,开封府上报给赵顼本人,皆没有异议后,才能执行死刑。刘四根夫妇流放到通州岛,刘仲臣与刘仲良、曹录事也判了流刑,包括梁永正也跟着倒了霉,判了一年徒刑。
“梁永正也判了一年徒刑?”这又是刘昌郝想不到的。
花谷久同样的被判了死刑,至于受他牵连的人得有好几十人,武知县都悲催了,革职、于福建路编管,主薄与县尉则贬到了岭南。上任施知县同样中了招,被贬到南方。
有点重。
但不是因为刘昌郝,而是乡绅“控制”了官员,这个也正常,缙绅与官员共治地方,官员能力不强,往往便会缙绅把控,问题是尉氏乃畿县,开封府辖下的县,让赵顼如何不动怒?
刘昌郝叫来韩大虎、牛进宝、秦瓦匠、张德奎、韦小二、武兆麟与杨明,韩牛秦张韦五人便是以后客户的客头,武杨二人则为内知,以后由他们七人协助刘昌郝指挥、管理客户,安排各种劳动。
随后刘昌郝说出他真正的计划。
这一带他看了好几遍,地形比较熟悉。
第一部分便是水,由于围山溪、大棘溪与野狐溪上游皆有较大的落差,可以以山为堤,以壑为堰,利用山沟进行囤水。这个囤的才是真正汛期的水,汛期时往往一场大暴雨便有100mm的降水量,但它不是十厘米,或用刘昌郝圈起来的面积,陆地岗陵与水面积比是20:1,即便泥水涔透、植物吸收囤积占五分之一,100mm的降水量,注入到水面积里的水也达到一点六七米了。当然这样的大暴雨终是少的,但即便20mm的降水量,注入水面积也能使水位抬高三十多厘米。
进入汛期,总会落几场暴雨,以及三条山溪上游注入的水,便会囤积可观的水量。
以前韦小二他们担心如何浇灌,也立时得到解决,山脚下便是水,也能打造几艘小船,用来运肥料,那怕不起眼的船,装一两吨也是容易的,变成了担,则是十几担。
张德奎呆若木鸡:“少东家,不至于吧。”
说起来简单,但落实是何等的困难,山沟高低不平,低不怕,越低越好,问题还有许多高处,虽然到山上不易漏水了,然泥土得多坚硬,想想前年仅是一条小引水渠,便用了无数的人力。况且这么多山,这么多条山沟,想要变成堰,得需多少人力?
刘昌郝心中也无语,我也不想啊,然而是万亩锦锈,只能如此。
他安慰道:“慢慢来,又非是一年便要完成,一年不行,两年。”
其次是路,挖出来的山泥除了做四周的堰堤外,余下的置于堰渠两边,它们就是路。但除了这些路外,以棘岭寨、牛岭寨,明年还有自朱庄请来的几十户人家再修一村寨,然后建一条比较大的三角形道路,再以这个三角形建一条五角星路,五角星的中间再构一个圆形环路。
成了堰,便要修桥。
最后便是用苜蓿对山改造,改造好后才能种花木。
牛进宝听傻了,他喃喃道:“需多少钱哪。”
“钱的问题我来解决。”
这是一个大约的规划,然后是眼下的任务。
承诺过的,必须立即将三条引水渠修起来,顺着新买来的地的边缘地带挖蓄水池,这两项任务不太重,但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如果刘昌郝还想买,自牛岭寨向北,还能买小胡村、孟王村的山,东边便与后山村、高岗村连在一起,但隔得太远,也没必要了。
实际小胡村与孟王村关系到了围山溪的水系,但离得太远,与两村的人也不大熟悉,况且这么大地方,想要开发出来,不知得花多少钱。刘昌郝对孔押司说得需花京城一栋带大花圃的大型豪宅的钱,也就是得需花近十万贯钱。再买下去,因为隔得远,道路更困难,花钱会更多,因此到此为止,于边缘地带挖一条壕沟。
不仅是地界,挖好后,担去基肥与基质,分两到三年时间,于秋后移载棘树与月季插穗,以后山上会有一些比较名贵的花木,与一些果树,难免会讨气,而且地方又大,根本看不过来。但从今年便植棘墙,几年后,不要说人,猿猴也不得过,正好隔离起来。
还要修建两栋更大的作坊,一个大仓房,秋后做棉制品。秋后,还要盖刘昌郝承诺的学舍,将三个河湾子、大棘溪、野狐溪改造出来,做蓄水塘,新换来的六百余亩耕地翻耕出来酥冻,当然,必须等各户人家将庄稼收割了,才能翻耕。至于棘岭寨与牛岭寨的滩地,以后不用种作物了,往后安排。劳力富余后,先于刘梁村这边的山,开始修堰,一步步往里修,也一步步地对山进行改造。
“我们两村也有不少地。”牛进宝说。
“我花钱买下来,当然知道有不少地,然地过于贫瘠,能种什么?”
武兆麟笑了起来,棘牛两村的地,连刘四根这样的人都不乐意去兼并。
“难道它们一点用也没有?”
“改造后便有用,然我今年经济跟不上,如何去改造?主要还是经济,若能跟得上,一千人不行,两千人,两千人不行,三千人,再大的工程,也能数月内竣工。”
刘昌郝花了多少钱,心中皆有数的,仅是买下两个村,便花掉了三千多贯,朱庄那边的山因为还有不少树木,加上山数量也不少,又花掉近三千贯,刘四根家的、黑潭村的,三个村寨盖砖瓦房……大伙心里默算了一下,全部不作声了。
朱三过来听说后,也是半天不说话,好吧,如刘梁村人所言,刘昌郝挣钱厉害,败家……花钱更厉害。他开始介绍,也就是替刘昌郝请来的懂彩帛的牙人,叫林明远,也排行为三,略有些瘦,不过眼睛有神,看上去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林三郎,请坐,恕我招待不周,”刘昌郝指了指屁股。
“陈公让我带来一样擦伤口的物事,”朱三拿出一个密封的瓷瓶子。
“果然是朝廷,这么快便研制出来,替我打开。”
朱三打开瓶塞,刘昌郝尝了一小口,果然很是辛辣,有这个度数差不多也够了,朱三说:“据说其价极其昂贵,十几斤酒才能蒸出一斤。”
“十几斤?”刘昌郝皱眉头,即便有浪费和挥发,也不可能需要十几斤,说明军器库也开始腐朽。但与他无关,重新塞上瓶塞,对林明远说:“林三郎,朱三郎大约讲过了吧。”
“刘有宁,他全说了。”
三人开始商议,实际刘昌郝家里还有不少钱,中秋重阳鞭炮多少还能带给他几百贯钱的收益,然而沾到了彩帛,成本便巨大了。秋后还有花木,得将就着手里经济安排。还有“巧妇”,刘梁村这边也有手巧的人,特别是谢四娘,然手巧还不行,须有见识,两个月后,有的彩帛,连谢四娘也只是看过,却未碰过,所以刘昌郝说必须从京城请人过来。
朱三迟疑一会:“我与一对夫妇认识,然不知能否用上。”
开始时棉花是很贵的,须搭配精美的彩帛,才会卖上高价。若仅是棉被,问题也不大,关键刘昌郝还要做棉袄棉裤棉大衣,故需要“巧妇”。朱三说的这对夫妇叫徐四郎、俞三娘,俞三娘有一手精湛的提花技艺,徐四郎只会绘画,但不是“画呆子”,他作画,俞三娘会根据丈夫的画得到一些灵感,往往提出精美的图案。
刘昌郝听得笑起来:“其不是绘画,而是设计。”
也就是徐四郎扮演的是一个设计师的角色,只是宋朝对此仍比较陌生。
“这样的人也有用。”
因为贵,各方面都要考究,袄裤的款式,色彩与图案的搭配,徐氏夫妇对前者没帮助作用,但对后者却有着极大的帮助。
“请他们,工钱有些贵。”
“贵就贵吧,且我对提花也很好奇。”
对提花,许多人很陌生。
彩帛分为三种,一是织好布后,印染上各色图案,有活性印花与一般印花的区别,也包括苗族的蜡染。有的工艺简单,有的工艺复杂,越复杂精美价格越昂贵。
二是鼎鼎大名的刺绣。
刺绣还不是最贵的,最贵的便是彩色提花,利用提花机,一边织布,一边利用不同颜色的纱或线,于布料上提出各种花色图案。与印染相比,它的图案纹饰更有逼真感,不易掉色。与刺绣相比,它是一体性的,织品平整,有更好的图质感。
机器时代,一般真丝织品,刺绣价格是印花的三四倍,提花又是刺绣的近两倍。手工呢,沾到手工便不大好说了。实际上,作为小老百姓,罕看到真正的提花织品,其实就是看到了,有几人能认得出来?
放在宋朝更不好说,全是手工的,就像用毛笔写字,有人一字千金,有人写的字送给别人别人都不会要,差价会更大。
如绮,只是简单的斜纹织,又不值钱,但除了斜纹织,还织出各种精美的图案,那怕是素色织品,价格也比较高。
或如提花,仅用单调的皂色、红色、青色提花,工艺简单,也比较便宜,或仅与部分彩丝搭配起来,图案不复杂,这类的提花价格同样不大高。若是用各种彩色丝线,提出复杂精美的图案,甚至还有镂空、斜织等复杂工艺,其就会是天价。
但最后一种,织的时候往往要开动脑筋了,不仅织艺复杂,仅是丝线的精准上色,便要绞尽脑汁。
刘昌郝解锁的技术便有一种大型提花机,需十几个人操作,然原理,他却一无所知。
林明远欣喜地问:“刘有宁,你想经营提花?”




我是大圣师 第204章 南征
“八月时,他们人来了再说。”刘昌郝不确定地说,这是另一个领域,与种植没关系了。朱三带林明远下去看棉花,今年是试营业,数量也不会多,主要是明年。
不但刘家种植面积会增加,周边各村子也会普及棉花,究竟有多少数量眼下不清楚,少者有几千亩,多者可能超过万亩。刘昌郝未打算赚多少钱,然而数量跟上来,那怕每两赚几文钱,也是可观的收入。
林明远却想着心思。
按照朱三所说,每年所得抽解不少。不过棉花其高利润也只是前几年,一旦朝廷正式普及,利润便会迅速下降,他也失去了作用。故刘昌郝问提花,让他感到欣喜。
他说:“刘有宁会替周边各村子育桑苗?”
“也要看人吧,有的人家不会送桑苗了,但周边各村子若是来求,必然育之。”
这个刘昌郝以前与他说过,大约分三到四年伐桑,伐桑的同时也会替一些人家育桑苗,只有周边各村庄渐渐富裕起来,风气才会扭转。
“几年后,这里每年都会有不少生丝吧。”
朱三终于听出来了,说:“一旦建设作坊,那怕周边数十村庄皆大兴桑蚕,又能得多少生丝?且对此,刘有宁亦不善长矣。”
懂了才会经营,不懂去经营,想找死啊,故朱三对提花的什么不大感冒,感兴趣的是牡丹花,以及一些稀有的花木。林明远不置与否,反正还早着,再看看吧。
两人回去。
没想到小胡村与孟王村来了几个老人,见面伏下,央求刘昌郝买下他们的村子。
这次刘昌郝动作快,一二三拿下山与地,随后安排好客头,由着各客头分别带人干活,有的在修引水堤与地界池,余下人等迅速将两村路扩建一下,开始运砖瓦,盖房子。
小胡村与孟王村的人听了心动,才有了几个老人一行。
“几位,你们起来。”刘昌郝一边说一边回想着两个村子的情况,他们与牛岭寨、棘溪寨类似,其祖辈就着围山溪冲出来的溪涂地建村子,溪涂地更小,村子也不大,小胡村十几户人家,孟王村二十几户人家。
1...9394959697...1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