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以往十日内可以送抵京师的急报,如今足足耗费了十五天。
十五天啊!玉螭虎心头不住的发颤,十五天的时能够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交通不便,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麻烦。
下面的封疆大吏甚至造反了,京师知道也得十数日之后了。
“内库、户部正在调集粮秣,嫣然姐姐正在组织医者一并前往……”
现在的朱厚照已经不再是历史上那个熊孩子了,尽管这娃很多时候依旧很熊。
可好歹这娃现在知道要给自己老父亲分担一下压力,尤其是在弘治皇帝装病的那段时间里。
突然得知这个消息,却不知道事情全部的熊孩子当时就傻眼了。
这一次的事情给他的刺激太大了,突然间熊孩子就长大了。
这是他第一次感到了失去父亲的那种恐惧,还有承担起一个帝国的那种压力。
弘治皇帝从病榻上跳起来的时候,熊孩子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他更注意到的是,父亲鬓角上那斑斑白发。
亦是那一刻熊孩子突然明白了,自己不能再这么厮混下去。
“虎哥儿,得想想办法……”
熊孩子忧心忡忡,低着头叹气道:“调集粮食、医者都不是问题。”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送过去,我问过送信来的驿卒了。道路多数中断……”
“好些驿站皆被冲垮,甚至行舟都困难……”
熊孩子叨叨絮絮的说着,突然发现自己的少年恩师虎哥儿没有搭话。
不由得愕然抬首,眼见自己那位漂亮的少年恩师望着自己的眼神中带着感慨、欣慰。
便见得玉螭虎缓步上前,给已经接近一米八个头的熊孩子拉整了一下身上的衮袍。
其后便后撤了几步,对着他恭敬无比的大礼拜下。
“虎哥儿……”
张小公爷的这一礼,让熊孩子不由得有些手足无措。
他慌忙上前将自家的少年恩师搀扶起来,神情中还有些慌乱。
受了他的搀扶张小公爷站起来了,望着这孩子玉螭虎是真的很感慨。
自己的这一番努力,总算是稍微的撬动了一下历史。
熊孩子在历史上那有多大的破坏力、有多顽劣,都是历历在目的。
尽管有文官夸大其词,但肯定这娃也没消停多少就是了。
“我家殿下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玉螭虎的这一赞,直接让熊孩子面皮涨红。
他很想说什么,但却又呐呐无言。
“殿下心中有了百姓,此为我大明之幸甚!为我帝国臣民之幸甚!”
这话玉螭虎说的情深意切,他一度担心的就是接棒的问题。
如今这位少年太子已然有了这幅模样,他心下不由得放心了许多。
一个制度要形成不仅仅是需要既得利益者的维护,还需要当权者的支持。
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费百余年的时光、披荆斩棘历无数鲜血或许才能成。
弘治皇帝看起来还有好几十年好活,这倒是不用担心的。
所以熊孩子就成为了事情的关键,如何让他自发的去熟悉、去接受、去维护这个制度。
这一直都是张小公爷想要达成的,现在至少初步已经达成了。
“殿下倒是不必担心,此时我心中已有腹稿……”
却见张小公爷微微一笑,随即便的肃然:“殿下,愿与我一并前往救灾么?!”
“一并前往?!”
熊孩子的眼睛顿时亮了,随即黯淡了下来:“恐怕父皇不会同意。”
“臣,将亲自去求陛下允许!”
张小公爷深深的呼出一口气,沉声道:“这是殿下要成为君王的历练!”
“臣亦希望,这将成为我大明的新祖制!为君者,当识民之疾苦!当救民之疾苦!”
“若不如此,何以为天下万民之君?!”
一番话,说的朱厚照满心激动:“吾生当如是!为国君王,自当庇护百姓!!”
张小公爷微微一笑,摆手让妙安小姐姐递上来了一份卷宗。
朱厚照莫名其妙的打开来,看了一圈后就挪不开眼睛了。
里面提及的是国防军新设的“营造卫”,从军械营造司抽调部分大匠充入。
并从身家清白的百姓中,招募年富力强者入伍。
他们负责的便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而他们这一次将会随着救灾的主力——国防军一并出发。
一方面他们会负责沿途道路修复,另一方面他们也将承担受灾地区的暂时安置营造。
这份卷宗里林林总总的罗列了一大堆的物资、各项调配的人员所需,看的朱厚照是眼花缭乱。
朱厚照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撒欢熊孩子了,从这份卷宗里他看到的更多的是经验。
受灾地区百姓的组织、安置,地方的消杀、清理。
如何安抚分流灾民,如何从新组织地方秩序……等等。
方方面面的问题几乎都考虑到了,这看着就不像是一个人临时做出来的。
这更像是一整个有个丰富赈灾经验、有着丰富行政经验的宦海老鸟们,一点点做出来的。
因此熊孩子满心疑惑,虎哥儿上哪儿来这么多经验的?!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九十章 殿前请议皇子出,不经勘磨难担责
若是张小公爷知道熊孩子咋想,估计心里得撇嘴。
小爷那会儿跟着处男哥一块儿救灾过几次,灾后的重建他们是捐助参与的。
整个规划是处男哥一直跟着、最终和地方一起拍板执行的,因为他们捐的钱。
处男哥不可能整天都盯着,这件事情盯的最多的反而是当时的张痴虎。
张痴虎自己都不知道摔了多少杯子、拍了多少次台,骂了多少娘才把这些事儿办下来。
那会儿他亲自砸过当时某关系户的建材店,领着人拆过某关系户的砖窑。
在大街上带着人把扬言要怼了他的某关系户当街按了,扭送去判刑……
人得罪了不少,但事情终究办下来了。
“你这人啊!做朋友是最好的朋友,做兄弟是最靠得住的兄弟。”
“可一旦成为对手……就是最狠的对手!”
这是事后那几个为他送行的当地负责人,敬张痴虎酒的时候说的。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把事情办起来,沿途火花带闪电那过程不要太刺激。
这么一趟下来,再有配合地方扶贫的经验。
张痴虎那是啥妖魔鬼怪都见识过了,完全是身经百战的模板。
“……些许小事,不足为患!堪堪毛贼而已,陛下随手可以定!”
弘治皇帝借着这次机会,直接搬到了新皇宫内。
这次表现摸底里面,很多殿前卫的情况让弘治皇帝心寒发冷。
终究是一咬牙,让熊烈山、陈州同二人从国防军中遴选身家清白的忠勇之士充入殿前卫。
只是这些殿前卫都需要经过戴义的再次筛选,还需要经过他的调训。
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护弘治皇帝的安全。
同时还需要知道一些殿前礼仪,充当专门的仪卫。
曾经隶属于锦衣卫的殿前卫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弘治皇帝亲自选拔的殿前卫。
“此番赈灾,臣之所思、臣之所想乃为我大明储君立德、立心之途!”
弘治皇帝在自己的议事殿里,显得很是犹豫。
毕竟他只有这一个儿子啊,就这么放出去了心里如何安定?!
可诚如张小公爷所言,若是困于深宫中如何能知晓民情?!
弘治皇帝自己对于这点体会是最深的,很多事情若非是他调动了厂卫深查无从知晓。
甚至一部分事情都是陈州同进宫后,他才一点点的知晓的。
“痴虎儿啊!朕亦不瞒你,此事朕确实很犹豫。”
弘治皇帝沉默一会儿,才悠悠的叹气。
三大学士今天没在,否则的话他们肯定反对此事。
毕竟让储君出城去,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自从英宗之后无论是皇室、勋贵还是朝臣,都极为反对皇帝抑或是皇家继承人离开京师。
英宗朝那一次损失的不仅仅是皇室、勋贵,朝臣也几乎换了一茬儿。
若是真出了什么事儿,那可就是天下大变的事情啊!
没有人能够冒得起这个风险,他们只能是竭尽全力的阻止此事。
“若是太子出去,你能与朕保证……太子安然无恙否?!”
弘治皇帝深深的呼出一口气,盯着张小公爷一字一句的问道。
见得张小公爷似乎想再说什么,弘治皇帝却又开口打断了他。
“痴虎儿啊!朕知你忠心大明、忠心我皇家,否则不会有此提议……”
眼见弘治皇帝望着张小公爷,一字一句的道:“可你得想清楚了!”
“你若应承下来,朕必然答应你!”
但应承下来,这责任就得你来担负了。
而且是你亲口应承的,出现了问题是需要负责的!
弘治皇帝自然也是知晓的,张小公爷此举说到底都是为了大明、为了他皇家。
否则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完全没有必要再承担这样的风险。
他只需要躺在现在的功劳簿上,无论是弘治皇帝还是太子都一如既往的尊重他。
给他的荣宠只会更多,绝不会少半分。
他为大明做的已经够多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冒这样的风险。
“陛下!臣,乃是为大明万年而计!”
眼见玉螭虎望着弘治皇帝,丝毫没有退让的打算。
他深深的一揖,声音低沉而坚定。
“陛下康健!说句大不敬的话,太子将来必然克继大统。”
“臣即便是有年岁数十,陛下、太子恩宠。然,其后如何?!”
张小公爷将自己的担心一点点的和盘托出,皇家的培养就出现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大明朝才出现的,是历朝历代都逃脱不去的命运。
如何实行对皇家子弟的教育,历代帝王都在思考中。
没有人有一个答案,或者说历史不断轮回、王朝的更迭都无声的说明了他们教育的失败。
“若不知民之疾苦,如何治大明之国?!”
这就是张小公爷提出的思路,熊孩子这一回出去既是历练也是经验。
皇家的教育应该改变了,或者说从张小公爷这里就已经在改变了。
熊孩子现在有货殖的经验、有工程营造的经验,甚至有耕田收粮的经验。
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有应对天灾的经验。
知道百姓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君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张小公爷轻声念出了陆放翁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一个长揖作到底。
“太子不亲至当地,如何知晓民情?!百姓又如何知晓皇恩浩荡?!”
“此番前往,臣认为亦是‘皇家济世安民慈善会’亮于世间之好时候!”
在张小公爷的规划中,皇家必须要多施恩德与百姓。
作为储君必须要在继承皇位之前,多与百姓接触、多做慈善之举。
对于熊孩子的培养只是一个模板,最终的目的是要将这种模式彻底的定下来。
以后大明所有的储君、皇子,都必须要经过这一道训练。
即便是他们不能成为皇帝,也需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懂得感恩、懂得慈悲,体会到百姓艰辛的人。
“至少不能如现在的诸家藩王,如此米虫……”
张小公爷话没说完就被弘治皇帝吹胡子瞪眼的打断了,好歹也是他朱家的子弟。
被这么说他脸上有些挂不住啊!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九十一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壹)
“唉……此事,痴虎儿有何看法?!”
其实,弘治皇帝也知道这个弊端。
开国之初还好,可洪武陛下设计的朱家子弟照顾计划太尼玛坑子孙了。
尤其是藩王们在永乐陛下后逐渐失去了权柄,余下的娱乐活动除了欺男霸女之外就是生娃。
那不是一个个的生,那是一堆堆的生啊!
这才没几年呢,大明每月给宗室的支出就已经攀升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
弘治皇帝从前没琢磨这事儿,毕竟国事实在庞杂。“”
不是今天这里受灾要减免税赋,就是明天鞑靼又犯边得准备应战。
要么就是朝堂上御史们为鸡毛蒜皮的事儿,跟诸部内阁打成一团。
现在好了,御史们滚蛋殆尽。
翰林们再被清洗了几遍之后,也全都老实了。
各部有序处理各自事物,内阁不时的代天巡狩偶尔在各地转悠。
所以现在弘治皇帝总算是空出时间来,琢磨这事儿了。
不琢磨还行,一琢磨弘治皇帝顿时心惊!
照这么发展下去,估计最多三十年大明的收入就得养不起宗室了啊!
可如何处理这些宗室,现在就成为了巨大的问题。
宁王此番造反也给了弘治皇帝一个警示,这些宗室若是处置不好……麻烦啊!
“此事臣建议陛下还是先让内阁议一下,臣与太子先往赈灾。”
玉螭虎心下苦笑,弘治皇帝终究还是舍不得儿子。
几次试图想把话题岔开,其实目的就是不让朱厚照去赈灾。
危险性太大了。
弘治皇帝定定的看了张小公爷一会儿,沉声道。
“痴虎儿,你……真要如此?!”
这一次弘治皇帝的脸色终于有些微微发变了,眼见他深深的呼出一口气。
道:“须知,若是此番事宜出了纰漏……”
“臣,愿以身殉国!!”
得~张小公爷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弘治皇帝还能说啥?!
落寞中,弘治皇帝颓然的坐在了椅子上。
萧敬见状悄然的对着张小公爷摆了摆手,意思让他赶紧走得了。
弘治皇帝没法开这个口,最终只能是萧敬来暗示。
见得弘治皇帝没有表示,张小公爷亦只能是轻轻一叹。
随后躬身作揖,缓缓退出了大殿。
数日后弘治皇帝突然提出让太子领衔代天巡狩,率领大军前往赈济灾民。
内阁及诸部尚书听到这个提议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坚决反对。
原本都以为此事将会搁置,没成想一个原本应该最反对的人物却跳出来选择了支持。
“臣认为,此事可行!”
当时刘健差点就疯了,跳出来就要去扯这人的衣领:“李西涯!你要做甚!!”
没错,开口者便是李东阳!
却见李东阳不急不慌,垂首沉声道:“晦庵公且听我一言!”
“听什么!!英宗旧事才过多少年?!国朝如今元气刚刚恢复,如何能行此大险?!”
刘健怒目圆瞪,昂首咆哮!那口水都要飞溅到李东阳脸上去了。
“如今陛下仅有太子一子,诸藩王蠢蠢欲动!你提此法,意欲何为?!”
这话就说的很诛心了,你李东阳难道也勾结的藩王打算趁此谋害太子么?!
李东阳听得这话哪怕是不反驳,也得反驳了。
眼见他豁然起身,死死的盯着刘健声音低沉。
“莫非在晦庵公眼中,老夫便是这等不忠不孝的卑劣佞臣么?!”
李东阳那也不是善茬儿啊,回应的这一句也很诛心。
莫非你刘健就是这么揣测我的么?!
“哼!非老夫揣测,而是你之言行便是如此!”
刘健当然不肯咬这口鱼饵,当下怒哼了一声。
李东阳则是对着他深深作揖,沉声道:“晦庵公可否听某一言?!”
刘健还待再说,御阶龙椅上的弘治皇帝却发声了。
“好了!且先听听西涯公之言,再行论断。”
谢迁本想跳起来驳斥一番,但弘治皇帝这话一说……
他顿时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是冷哼一声走到了边上。
“臣往西南,见得诸国国君、见诸国沉沦感慨良多……”
李东阳的确是有思考的,安南是如何崛起的他怎能不知?!
最初黎家哪里敢反?!只不过是想要求一个宣抚使的位置而已。
大明因何会败,最终不得不退出安南?!
边疆二世将校无往日先祖之气势雄魂,大明当时疲于应付北方边患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根本原因,是大明当时已经陷入了颓势。
若是永乐帝在世时,安南岂能闹成那样?!
张家老祖张辅四平西南,安南当时被杀的都没了心气儿了。
那时节张辅的大名威震西南,何人敢干犯大明?!
“如今幸有我皇陛下英武,而安南不过二世便已衰竭……何也?!”
李东阳垂首轻叹:“沿途中,臣不断的思虑此事。”
“愈思之,愈是心惊!愈思之,愈是胆战!”
随着李东阳一点点的陈述,刘健等人从愤怒、不忿到沉默、垂首。
因为李东阳所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也不是宦海初哥了。
没有那种自己读了两天圣贤书,就觉着自己开无敌了、什么都能引经据典的态度。
迄今为止皇家的教育,算是成功的吗?!
其实几位大学士都极为汗颜,说起来是并不成功的。
太子现在是有所成就,但他们很清楚他们自己教太子的时候是什么状况。
熊孩子聪慧无双这点他们承认,开始的时候也算是用心向学。
然而很快的,这位太子便没了耐心。
随后弘治皇帝将太子交到了那位玉螭虎手里,太子才算是真正的被培养了出来。
而关于太子的培养,其实他们尽到的责任么……
咳咳咳……咱们可以聊点别的,三大学士退出聊天室。
“臣知晓,此番提议必为玉螭虎所设。”
眼见李东阳缓缓抬首,沉声道:“臣亦觉着,此番太子前往有所行险……”
“然,与大明江山而比之……孰轻孰重?!”
刘健等人也不说话了,他们低着头也在寻思李东阳的这些话。
历朝历代总逃不过更迭,其实说到底就是继承人一代比一代弱的根由解决不了。
如果这点解决不了的话,那么这种更迭几乎无可避免。
即便是他们出身儒家也不敢不承认,或者说不得不承认但不敢承认……
他们对皇家子弟的教育,其实是失败的。
哪怕稍微成功些许,也不至于会如此了。
安南学习的是大明,但他们出现的问题却比大明更严重。
因为他们学习的不仅不完全,而且还带着自身的烙印。




明朝小公爷 第七百九十二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贰)
他们相当于一下子从世家时代要跨入到王朝皇统时代,这种混杂的体系让安南变得很怪异。
张小公爷要走的是一条新道路,没有人知道最终会走到哪里去。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与以往都完全不同的道路。
“诸位大人莫忘了!万里之外,还有强敌窥视啊!”
此言一出顿时这内阁诸部都没了言语,这些年大明发展的实在是太顺了。
以至于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下意识的再次滋生出上朝天国的傲气。
鞑靼、朵颜三部的内附,并派遣头人子弟到京师入学。
各头人不得不低头为大明前驱,扫荡草原上的边患。
官员陆陆续续对草原、白山黑水间入驻,现在罪囚和百姓的迁徙也已经提上日程了。
只要那边大明的人占据了大多数、官员在管理,并驻扎上大明的黑甲国防军。
那些地方,可不得牢牢的掌控在大明的手里么?!
西南边患自不必说了,张小公爷横扫一番后安南、东吁名存实亡。
一时间国朝群臣知晓火炮内情的,都下意识的将万里之外的威胁抛诸脑后。
李东阳现在一提起,他们才悚然而惊!
自己下意识的忘却了,那万里之外还有强国窥视啊!
“陛下乃雄主,太子如今更需磨砺!为何不能去耶?!”
李东阳躬身作揖,沉声道:“国朝如今看似繁华似锦,然而何尝不是如履薄冰?!”
“域外万里之国船坚炮利、兵强马壮,且对我大明虎视眈眈!”
内阁及诸部的大臣们明白李东阳的意思,按照老一套的去培养储君现在肯定是不成的了。
大明或者说是囊括了华夏文统,想要存续下去就必须要一个强力的储君。
亦是此时,这些个大臣们不由得悚然一惊!
张小公爷对太子殿下的培养,似乎真的是按照这个路数来的啊!
最先教授太子的便是兵事,随后便是农耕、货殖。
现在则是要教授抚民赈灾,这些显然无一例外都是在为储君即位做准备。
1...418419420421422...4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