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殿下活命恩德,永世不忘呐!!”
这一声声的呼喊,如同重锤擂鼓“彭彭彭~”的敲在朱厚照的心脏上。
一时间那激荡的血气从心中升起,充盈布满了他全身上下。
他面皮涨红,嘴唇不住的哆嗦。
望向不远处面带欣慰的少年恩师虎哥儿,再回首望向了那丝丝心血所绣之幡幢。
朱厚照缓缓的吐出一口,他昂然目视远方。
似乎是在这一刻,他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总算是控制住了……”
京师,新皇宫内。
内殿御书房,这里被设置在了二楼。
可以从这里,眺望整个京师万家灯火。
弘治皇帝很是疲惫,刘健倒是看起来精神好多了。
这段时间负责处理政务的是谢迁,老刘基本就是半退休状态。
只等着此番太子回京后、陛下立元老院,然后自己就荣退养老院……呸!是元老院。
当年的科举舞弊案早已平息,程敏政日前已获内阁允任吏部尚书。
都知道老程只是过渡一下,若非是当年的舞弊案或许他早已高升内阁了。
要知道,舞弊案之前老臣可就是礼部右侍郎了。
刘健一退,他本就有资格问鼎内阁之位。
“太子与痴虎儿,此番艰辛呐!”
弘治皇帝说着,缓缓从龙椅上起身走了下来。
这座“御书楼”的布置他很喜欢,一楼是接待于多数大臣所用。
辉煌浑厚,大气磅礴,大量所用之金丝楠、紫檀等名贵木料。
并有各珍本善集可供选阅,还藏有他每月所批复的奏本可随时查阅。
日常事务接见臣属,弘治皇帝多选于此。
大殿之大朝会已经从每日一朝,改为五日一朝。
大朝会虽然减少了,可处理事务却变得更加快捷。
各部皆各司其职,少了言官的肘制、多了廉政肃贪院及调查局的监察。
其实这两者不显山不露水,更让他们两股颤栗不敢懈怠。
悬剑不落心方慎,隐而不知畏惧深。
弘治皇帝除了大朝会之外,每日只会在这里听取内阁及各部尚书的汇报。
相当于一次小朝会,且几乎时间都不长。
而二楼更像是叙及私情、论及密事所用,在这里弘治皇帝更放松一些。
和一楼的恢弘磅礴相比,这里更显温馨、静瑟。
即便是二楼,隔层亦铺设了烟道。
琉璃在这里被大量的使用,屋内更有隔间、茶室及绿植。
内阁及六部重臣被单独召见的时候,几乎都是在此见皇帝。
在这里才有资格获赐座,皇帝心情好说不准会给你亲自泡一杯茶。
“是啊!有赖陛下天威,此番水患总算是退去了。”
刘健也很是感慨,这一次水患波及四省、灾民百万有余。
若是往年必然出现白莲妖人作乱,甚至流民汇集动摇国本。
可这一次内库里有钱的弘治皇帝大手一挥,太后、皇后宴会举办了几次。
竟是直接凑齐了大部分的粮秣所需,送往了灾区。
不过这些都不让刘健意外,最让刘健意外的是动用军伍入灾区负责遏制水患。
这……这简直是历朝历代,不曾闻之事啊!
兵祸他就知道,可军伍救灾……怎么救?!
张小公爷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老家伙实际上是不以为然的。
但军伍前往也是好事儿,万一有妖人作乱也可就地镇压。
怎知随着下面的官员上奏,久历宦海的老刘也傻眼了。
这……这是何操作?!军伍丘八,果然能救灾除患?!
事实让老刘觉着自己被打脸了,而且还是抡起来反手七八个大嘴巴子的。
抽的老刘面皮“啪啪~”作响,脸上一顿火辣辣的。
练出精兵作战可矣,练出精兵居然还能平治水患?!
张小公爷一番腾挪躲闪,反转跳跃还带r闪滴告诉了老刘:
我能!无限可能!
直至此番水患退去的现在,老刘也没搞明白为何军伍进入不曾成害却还能救民平灾。
可如今玉螭虎不在此,他只能是按下心头疑惑。
“朕有甚天威啊!不过是得天幸,代天巡牧而已。”
弘治皇帝摆手走到了门前,眼见他“吱呀~”一声亲自推开了大门。
门外是一座巨大的阳台,这里也是弘治皇帝最喜欢呆的地方。
此时已是午后,已然褪去了燥热的阳光轻柔的洒在了阳台上。
“朕若有天威,何至于会有水患伤我百姓?!”
说着,弘治皇帝转过身来。
对着想要说什么的刘健、谢迁二人笑着道:“莫宽慰朕了,先解决灾民安置事宜罢!”
听弘治皇帝说到这个,谢迁的脸就垮了。
四省受灾,这就意味着四省今年秋收是全泡汤了。
且四省受灾必然需减免税赋,现在口袋里有钱的弘治皇帝倒是大手一挥直接给他们全免了。
可免了是一句话的事儿,国朝银库就难过了啊!
且没有了四个省的岁入,但还得养活四个省百万的灾民啊!
人吃马嚼得支撑至少到明年夏粮入库,才能再有粮食发出。
这前后一算,那费糜……谢迁只需要想想心尖儿就发颤。
“陛下,臣无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到底国库充盈,也就这么些许时日。
谢迁这段时日可谓是愁白了头发,想到百万饥民嗷嗷待哺。
老家伙就觉着自己脑子都要炸了!
户部尚书已经被他逼得上疏奏请辞告老了,说国库、粮库就这么多东西。
便是把他宗族全抄了,也拿不出谢阁老要的数量。
毕竟这是百万人的口粮啊,还得是支撑数个月之久。
户部粮库如今计算下来,顶多能再撑三个月。
再多,打死也拿不出来了。
“唉……这事儿,等痴虎儿回来再想想办法罢!”
弘治皇帝也没啥好办法,内库这回抽血也是抽的快干了。
好容易阔了一阵子的弘治皇帝,才享受没几天特么又穷了。
勋贵们这回也没少出血,外面粮价高涨他们不仅得平价卖粮。
还得给济世安民慈善总会捐赠,这特么真是大出血了。
若不是弘治皇帝满口答应,等痴虎儿回来给他们开条财路。
这些勋贵们说不准就得当场撒泼了。
卖了痴虎儿,弘治皇帝可一点儿愧疚之心都木有。
朕的太子都被你拐带去大堤上治水患了,朕卖你一回又如何?!
若是玉螭虎知道狗皇帝又把他卖了,估计得气的破口大骂。
这特么江山是你朱家的啊!
我老张家给你朱家打工几辈人没错,可也不能当牛做马的使唤啊!
“也唯有如此了……”
谢迁是真的面皮涨红呐呐无言,好在刘健这老家伙脸皮很厚。
痴虎儿那必须杠杠好用,大明需要你!上吧!年轻人!
可怜的玉螭虎不知道,他人还没回京师任务已经安排下来了。
他现在正在看军部转交给他的奏报,是戚景通发来的。
经安南等三国一役,戚景通表现出色自然是被军部提拔了。
水师总督郭鋐郭彦和年纪渐大,虽说是依旧能食斗米升肉可毕竟老了。
戚景通按照新规领军部之命到京师报备,同时撰写自己的海战、登陆战经验为教材。
结合之前郭彦和所著,成为了皇家军事学院新设水师部初级教材。
“……来者自称为张小公爷座下水师校尉,然其金发碧眼乃如色目人所属……”
张小公爷看着这封最新送来的军部提报,不由得苦笑。
戚景通办事还真是一丝不苟,没有给他信反而是给了军部。
这若是换了其他人,估计就得心生恶感了。
好在他遇上的是张小公爷,本来也没啥培养嫡系的心思自然也无所谓此事。
“其舰船竟有数十艘之多,下官上其舰船仔细观摩,多见其与我大明战船不同之处……”
接下来就是戚景通几乎事无巨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和猜测都说了一遍。
好在海因里希确实是张小公爷下属,所以也没拒绝戚景通的参观。
甚至还亲自热情的接待了一番,只要是戚景通感兴趣的他都详细解释一遍。
船上的很多工匠、军卒引起了戚景通的注意,还有大量的种子、书籍。
海因里希倒也没瞒着戚景通,径直说都是小公爷让他回去筹备来的。
为了这些他不仅花光了小公爷给他的资金,甚至把祖传的庄园都抵押出去了。
这些人全都是拿了安家费,随着他到大明来的……





明朝小公爷 第八百零四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伍)
缓缓的将信放下,张小公爷陷入了沉思。
海因里希能够回来这已经是万幸了,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能够带着数十艘船回来。
这其中肯定有不少是想要来跟大明交易的,所以戚景通才先将他们安置在了夷州。
这些人如今情况不明,自然是不可能轻易的将他们放入大明的。
对于海因里希的归来,张小公爷是高兴的。
他现在迫切的想要见到他,了解现在欧罗巴的情况、他又带来了什么。
书籍、种子、火炮技术、工匠……等等这些,对于张小公爷来说都是宝贝。
不可否认的是近现代之下,中西之间的距离是从明代开始被逐渐拉远的。
这种技术距离的拉远,是建立在西方已经逐渐完善自己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之下。更新最快 手机端::
而华夏这边的问题,是研究那些儒学的居多。
为了科举、为了仕途、为了为官,这造就是没有人愿意去做基础科学研究这些项目。
直至清末被坚船利炮狠狠的抽醒了,才知道已经落后了太多了……
“这个海因里希是个甚情况?!且来说说。”
军部之内,弘治皇帝亲自召见了戚景通。
后者这不是第一次见弘治皇帝了,但依旧有些激动!
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到军部的新楼内,这座弘治皇帝在军部内专门接见将领的“万旌楼”。
弘治皇帝今日是一身铠甲,端坐的地方乃是那张小公爷打造的“铁王座”。
看着这铁王座,戚景通差点儿下巴都掉下来了。
史书曾载始皇帝收天下兵刃,铸十二金人。
如今我大明,显然更胜一筹啊!
直接收战败邦国之兵刃,铸军部总帅王座!
“禀总长!海因里希此人,当是可靠的。”
听得身为总长的虎头老国公发问,戚景通感激的点了点头。
老国公这是一把将他从愣神里面拉出来了,毕竟弘治皇帝让他过来可不是参观的。
“此人言行一致,虽是欧罗巴人却颇有我华夏君子之风!”
戚景通沉思了一会儿,开始把自己了解的点滴都说了出来。
弘治皇帝等人也非常想要了解欧罗巴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他们的武力值。
想想自己彻夜难眠啊,可都是拜他们的火炮所赐。
“欧罗巴人的火炮铸造,恐比我大明更胜一筹……”
戚景通没敢直接问,只是旁敲侧击的问起了欧罗巴的火炮情况。
海因里希也不疑有他,大家都是军伍之人嘛!
关心武械是正常的么?!
“欧罗巴人因常年征战,火炮技术突飞猛进!如今已形成数个种类分布……”
随着戚景通的娓娓道来,弘治皇帝的呼吸不由得开始沉重了起来。
巨型火炮几乎成为了欧罗巴各国的标配,围城战必然要用上这种火炮。
比如著名的蒙斯梅格大炮!
炮口足足有一尺七寸有余,而它却仅仅是作为某位公爵给侄女的嫁妆送出去的而已。
除了巨炮之外,欧罗巴对于其他火炮的研制和使用也比大明更进一步。
他们已经开始区别开要塞炮、攻城炮、舰炮、野战炮……等等类型。
分类的比大明更为详细,而且各种数据更为精确。
弘治皇帝之前还觉着,国防军配置的火炮不少了。
可如今跟欧罗巴的军队比起来,那特么简直太少了啊!
欧罗巴三万余人的军伍,就配备了四百多门各式火炮。
听到这个消息,弘治皇帝二话不说就给虎头老国公打眼色。
火力不足啊!得加紧铸炮!
舰炮咱们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得让军械营造局加紧研究专门的舰炮。
还有野战炮、要塞炮、攻城炮……等等,只要想到欧罗巴的军队装备的各式火炮。
弘治皇帝顿时就如坐针毡,尤其是对方二十余艘舰船居然能远航到大明来!
“欧罗巴之舰船,亦有比我大明战船更优之处……”
戚景通把自己了解到的,全都给这军部内的大佬们都说了一遍。
欧罗巴的舰船虽然没有大明的那么大,却亦有着自己的可取之处。
因为多次的远航,他们已经总结出了远航的很多经验。
这些经验又汇集起来,让他们的造船业更进了一步。
相比之下大明的战船虽然更大,可几乎都是在近海溜达。
现在最多也仅仅是去到了安南、婆罗等地,再远就没有出去了。
“按海因里希所言,他们之舰船原本是要到我大明来试图做买卖的。”
戚景通顿了顿,继续道:“可如今一条船,发现了一处极其之大的大陆!”
“大片大陆极为广袤,不仅物产丰富且土民不多!土地甚是肥沃……”
随着戚景通的诉说,弘治皇帝的呼吸开始沉重了起来。
眼珠子瞪的大大的,不断的扫向了边上的英国公等几人。
汪直的脸色阴晴不定,他想到的问题更多。
大明不过是占领了安南等地,根据测算每年此三地的粮食产量就能够让大明多上一半。
欧罗巴等诸国若是占领了一片广袤的大陆,再由那片大陆做后勤支撑……
大明,危矣!
“这海因里希,需将其带到京师来!细细盘问!”
弘治皇帝的脸色忽青忽白,咬着牙低声道:“朕要亲自见见此人!”
从前的威胁都只是纸面上的,弘治皇帝虽然是心惊胆战。
可到底有时还是稍稍懈怠,甚至朝中文武亦有人嘀咕这些欧罗巴人是不是真的存在。
是不是真如同张小公爷所言,能够跨万里大洋直抵大明。
而如今人家真的跨洋而来了,还带着二十余艘战船!
这意味,可就不一样了。
“陛下且稍待!依痴虎儿先前之言,与戚将军所言这海因里希并不清楚情况……”
倒是汪直这个老家伙清醒的很,眼见他对着弘治皇帝拱手。
低声道:“痴虎儿归来在即,不若等他回来再行商议。”
“此人能带着工匠、书籍及战船前来,且还肯靠岸!说明其人还可收服……”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脸色总算是好看了些。
随即他若有所思,低声道:“戚将军,你看那欧罗巴人是否可以收服?!”
“启禀陛下!此欧罗巴人已然一心向我大明,其战船皆挂我大明水师旗帜……”
若是汪直不开口,戚景通就打算自己说了。
从海因里希的言谈举止之间,他看得出来海因里希是彻底归附大明了。
且他离开的时候还是大明漕运的校尉,这官职可不算低了啊!
现在漕运这边几乎都转到了水师,也就是说海因里希应该算是水师的人。
“……是以,海因里希可算是我大明水师校尉!为陛下麾下炙人哪!”
弘治皇帝这回傻眼了,哎哟~!说了半天,痴虎儿早帮朕把这人给收了啊!
难怪此人回到欧罗巴后,还带着工匠书籍不远万里回到大明。
且还随着水师靠岸,原来特么是自己人啊!
“懋公啊!朕何其之幸,有你祖孙忠良相护!”
弘治皇帝这真的是感慨万千,还是懋公一家靠得住啊!
不愧是为我老朱家几代砍人……呸!是打江山的勋贵世家。
这祖孙二人,几乎是在任何时候都想着如何护住朱家这大明江山。
“且等痴虎儿回来,便让他来着手处理此事!”
弘治皇帝想到了玉螭虎,顿时信心满满!
尤其是谍报司、调查局两部回报的情况,太子现在已然立住了根基。
不仅帮着国朝收复了民心,且皇家在四省百姓中的威望如今可谓是日渐隆盛。
且对于政务的处理、灾民的安置等,不仅亲自参与且提交了不少意见与内阁。
即便是现在刘健、谢迁二人也不得不承认,太子在政务处理方面已经日趋成熟。
而且相较起他们这些老家伙,人家的处理方式似乎更让百姓接受。
因为他本来就深处在灾区第一线,所以更知道当地百姓需要的是什么。
也是因此,两位阁老才会选择将如今国朝内观政、理政的中低层官宦派出。
让他们在灾区里负责理政,这同时也是锻炼他们的能力。
“阿嚏~!”
可怜的玉螭虎一个劲儿的打喷嚏,他可不知道自己又被安排上了。
身边的妙安小姐姐担忧的看着他,给他披上了袍子生怕他着凉了。
“我没事。”
笑着安慰了一下小姐姐,并招手让其他的姬武将们上马车休息一下。 : :
可惜倔犟的姑娘们选择的还是骑马,马车之前几乎都填缺口去了。
战马还是后来赶去的军伍给她们匀的,否则的话她们战马都没有只能步行。
好在这段时间车马通行之下,大部分直道都已经可以行车走马。
在四省灾民的接力护送下他们已经接近了京城,经过这些时日的休息熊孩子恢复了不少。
但恢复好的熊孩子则更让人头疼了,比如现在……
“哇哈哈哈……虎哥儿!本宫打了一只野猪!一会儿本宫要吃烤肉!烤肉!”
看着这娃上窜下跳的,张小公爷抚着自己的额头颇为无奈。
这特么真是作业布置少了,回头就给这娃加量!




明朝小公爷 第八百零四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陆)
可怜的张小公爷不知道,他人还没回到京师却早就被安排上了。
新京师,刘健对于国朝给自己安排的这套宅子很是满意。
自从弘治皇帝从太子那里得知,国朝给官员们的俸禄那不贪饭都吃不起之后。
他便开始琢磨如何提高官员的收入,但同时禁绝他们乱伸手。
虽然具体的头绪还没出来,但一些方向是有的了。 : :
比如京师的官员们,若是凭借他们的俸禄那这辈子也买不起京师的宅子啊!
于是最先解决的,就是给京师各级官员们配备宅子。
而新京师的宅子几乎可都是有内库及户部的股子,按照成本价再内库与户部各负担一份。
以品级划分区域,一下子大部分的中下级官员就买得起宅子了。
刘健为少师,官居从一品。
能够分配到的宅子自然不低,再算上他的官龄。
于是这靠近于潮白河,并往皇宫有直道可通、戒备森严的宅邸群落就成为了他的家。
只是,原本算是还舒心的刘健今日却有些忧心忡忡。
书房里是他的同僚,也是他的邻居谢迁。
二人都身穿居家的道袍,居然还是在一张大实木的茶台边上。
自从张小公爷把后世功夫茶的喝茶方式带来后,整个大明高层就开始喜欢上了这种方式。
而随着西南地区的开发,张小公爷只是提了一嘴大张的实木茶桌。
狗腿之王小周管家立即看到了商机,二话不说就从西南搞来了大量的原木。
再配合京师原本军械营造局里面车马雕工大匠们的手艺,居然真打造了不少题材的实木茶桌。
可如今刘健却没有什么心思品茶,却见他忧心忡忡的望着谢迁叹气道。
“木斋啊!你可想好了?!这件事情,可谓是自讨苦吃啊!”
茶台对面坐着的谢迁闻言不由得苦笑,眼见他端起茶杯轻声道:“请茶。”
刘健看他不搭话,只能是轻叹一声端起了茶杯。
“世人皆言‘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而老夫……真的只能侃侃么?!”
谢迁把这话都说了,刘健还能说什么?!
要说人家老谢那也不是吃素的,成化十一年状元啊!
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
弘治八年入内阁参与机务,进詹事,弘治十一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这份履历拿出来那绝对是金光闪闪,牛批轰轰!
但……得是从前。
1...426427428429430...4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