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小公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谢公尤侃侃,这句话何尝不是对他谢迁的调侃?!
好听点儿是说他能言善辩,但更深一层则是调侃他只会侃谈而已。
可谢迁自己接受这个吗?!
能够考出状元之人,哪个不是心高气傲的?!
若是从前旁人这么说也就说了,说他的可不得一样是科举出来的么?!
我老谢科举就是能考状元,不服你考一个试试!
然而这几年的风向逐渐变了,那不仅得有科举的本事还得有治民的本事。
弘治皇帝开始务实了之后,谢迁就接受不了自己还挂着“尤侃侃”这个名号了。
而且还是在李东阳、杨一清二人,都曾负责过实务的基础上。
刘健已然内定为元老院退休的人了,到时候内阁剩下他谢迁一个不曾有实务经历的。
那么在逐渐务实的弘治皇帝面前,他谢迁的话语权怎么保证?!
咱老谢也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啊!
比他都晚入阁的杨一清,比他还有理政经验。
这是谢迁没法接受的,所以他必须要拼这一把、走这一遭!
“晦庵公莫再劝了,来寻晦庵公便是为了让您支持此事。”
谢迁知道,自己贸然提出弘治皇帝肯定会犹豫。
内阁重臣也是国朝的脸面啊,若是下到地方理政出现了问题……
这丢的可就是国朝的脸了。
到时候下层的官宦们不仅会认为谢迁无能,还会腹议他朱祐樘无识人之明啊!
谢迁自己折损了无所谓,国朝的脸面和他朱祐樘的威望折损不得。
“地方理政,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稍有不查便会酿成大祸啊!”
刘健忧心忡忡,算下他与谢迁是一路人。
历庶吉士、翰林编修、翰林修撰、少詹事……等,没有地方经验就入内阁的。
或者说,如今的内阁三人即便是李东阳也是近几年才有了接触地方的经验。
作为内阁预备役的杨一清,算是一个新的开始。
“非我愿去,而是不得不去啊……”
这话谢迁是苦笑着说的,刘健也只能是叹气垂首。
谢迁是景泰元年生人,刘健是宣德八年。
两人之间足足差了十七岁,也就是说谢迁如果到刘健这个年龄才入元老院的话。
那么他至少还得再熬十七年。
十七年啊,如今这些新人一代比一代要凶猛。
王守仁那小子不仅考的好,而且军伍政务都是一把手。
恐怕再给十年,那也是入阁首选。
其次的唐寅、徐经、李东阳之子李兆先……等等这些,不仅为太子师兄弟。
而且学识政务经验,都可算是当世排得上号的。
想到自己将来要跟这些个小年轻们竞争,谢迁这老家伙顿感亚历山大。
“此番灾民安置,若再不显出些许本事……”
谢迁说着,顿了顿苦笑着道:“即便是陛下将来容我入元老院,我又有何面目入院?!”
刘健听得此言不由得手指微颤,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
眼见他缓缓抬首,沉声道:“明日……老夫与你一并上秘奏罢!”
张小公爷的车队“隆隆隆……”的前行着,越靠近京师直道便越好走。
而同时他们得到的补给也就越多。
洪灾过去了,那么就意味着商贸的机会来了。
各家货殖会都在往灾区派人,一方面了解灾区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扎下根子,再根据情况变化做出调整。
路过的谁能不知道大明第一财神爷小祖宗张小公爷啊?!
二话不说赶紧奉上孝敬,点头哈腰的还生怕小公爷不收。
而当他们远远的看到了京师那颇具特色的城墙后,所有人皆是心下感慨。
只有熊孩子笑的没心没肺。
“哈哈哈……那青楼的招牌,是谁给挂上去的?!人才!人才啊!”
张小公爷闻言愕然,抬首望去亦不由得好笑。
画上去的广告好歹没有画上避火图,但也是较为豪放的仕女图。
下面居然还有配诗,诗曰: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这配诗就……很让边上回来修养的白昂满头黑线了,诗是好诗……
可尼玛这么一凑,顿时……很艹蛋了。
上句说的确实是青楼,诗名就叫《青楼怨》。
写诗的乃是大唐时“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
这位大拿能写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亦能写出“香帏风动花入楼”。
当得是大家也!
当然,这首诗基本不太被提起。
毕竟这是前辈在青楼厮混的时候所作,大家更愿意让后辈子孙学一下“秦时明月汉时关”。
而后面的那两句则是诗圣杜少陵的《客至》,原本意思是为了欢迎客人清扫开门。
可“花径”、“蓬门”二词,原本就意有所指。
再被凑进前面两句之下后,顿时那意思就很明显了……
“不当人子!真真是不当人子啊!”
白昂这老家伙差点儿就气死了,挣扎着便要起来。
“等等……廷仪公这是要干甚?!”
边上的熊孩子对于白昂的激动,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白昂听得这话下意识的便道:“京师城墙,怎能悬挂如此亵词?!臣这便将他摘下!”
“回头要查清楚,这是何人所作、谁许他挂上的!!”
老白这是真气愤了,娘西匹!是真不把帝国放在眼里啊!
城墙挂广告这事儿,本来老白也是有些隔应的。
可看在居然能挣钱的份上,老白到底捏着鼻子给认了。
然而现在是越闹越不像话了,居然特么青楼还挂上名家诗词堂而皇之的传扬开来。
这……这成何体统!!
“呃……这是本宫让他们挂的。”
熊孩子挠了挠脑袋,白昂听得这话差点儿一口气没喘上来。
但熊孩子接着的一句话,直接把老家伙气的晕过去。
“那诗吧……是本宫随手填上去的,但没挂本宫的名号就是了。”
老白听得这话,直接喉咙里“咯儿~”的一声。
眼瞅这本来就苦熬的老家伙,两眼一翻直接“咕咚~”摔车上了。
还好几个张家的家丁们手疾眼快,赶紧勒住马头一把扶住了要摔车里的老白。
不然老白这身子骨,再着年纪……
摔下去脑袋着地,说不准就得当场嗝屁着凉。
也还好这回张嫣然跟着一起回京,张小公爷见这老家伙被气晕过去了。
赶紧喊张嫣然下马车来帮忙瞅瞅,一边喊着一边狠狠的剜了眼熊孩子!
你特么这要是把老家伙气死了,回头你看你皇帝爹打不打断你的狗腿!
熊孩子这会儿也回过神来了,一瞅惹出大祸顿时一个哆嗦……
心道,这特么不会真给气死了罢?!





明朝小公爷 第八百零四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柒)
气死其实倒是不至于,但老白被掐着虎口人中醒过来后。
第一件事就是滚下马车,对着京师“邦邦邦~”一阵磕头。
“陛下啊臣,有负圣恩啊!!”
张小公爷听得这话,悄然的走到了白昂身边轻声叹气道:“这事儿陛下知道。”
这回白昂彻底傻掉了,但没等他继续哭嚎对不起大明列祖列宗历代先帝。
便听得张小公爷悠悠的道:“京师四十八家青楼,以每年白银百万两求挂此幅……”
白银百万两!每年!!
老白顿时不说啥列祖列宗、有负圣恩的话了,一个轱辘爬起来还顺带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痴虎儿啊!你为何不早说?!”
且尔娘之!每年百万两啊!挂!必须挂!
毕竟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老白瞬间自我开解。
他老白可不是那些端坐朝堂里不知民间疾苦的老爷,他刚从灾区回来呢。
下面的灾民吃饭都靠国朝了,这银子、粮食哪里来?!
灾后你得安置罢?!这又得一笔银子。
每年百万两,这能解决多少事儿了?!
车队缓缓的继续前行,没多会儿便远远的看到了一片旗纛!
再近,白昂不由得一颤。
这是陛下仪仗,出城迎接啊!
“嘟嘟嘟~”
低沉的号声响起,随即便是“咚咚咚~”的战鼓!
熊孩子与张小公爷哪里敢怠慢,赶紧下马下车。
随后昂首在前,向着城门步行而去。
京师已经没有收城门税很久了,这也是大明少数直接不收城门税的地方。
弘治皇帝今日身着金色战甲,背后九龙戏珠披风猎猎作响。
站在马车上的他龙目长髯,好一派皇家风仪!
汉家装束特别的吃身材,若是身材稍微走形就会极为显胖。
弘治皇帝早年间身体较弱,又多用丹药、长期疲劳批阅奏折。
这导致的是他较为虚胖,身体孱弱。
自从不再服用丹药转而修行内家法门,并辅以拳脚食疗调理后。
弘治皇帝反而是看着越发年轻了,是以整个人看起来竟然英武了不少。
站在新制的龙辇大辂上,整个人顿显鹤立鸡群、卓尔不凡。
这大辂可不是一般场合用的,依大明礼制“大辂”可是最高等级的龙辇。
是出席重要场合的顶级配置,相当于后世城门楼子开出来那辆大红旗。
一般能动用大辂的,几乎都是外臣朝拜要显示天朝上国威仪才用的。
大辂之下的叫“玉辂”,这是次一档的。
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大朝会,为显示帝王威仪会用的。
而无论是大辂还是玉辂,都是必须用两头大象来拉辇。
不如此,不足以展现此威仪。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车辇太过奢华沉重。
不是大象,特么也拉不动啊!
这俩之下的则是“马辇”,分八匹、四匹。
它们则是多数用于皇帝出宫,对外出巡所用。
皇帝出巡的话基本就是这个配置,毕竟行走直道确实大象行进太慢了。
而宫内从前不可能每天都出大象、用马辇,于是又衍生出宫内所用的上朝用具。
其曰“步辇”,这其实就是人力拉车。
夏天太厚重的,皇帝坐了不舒服、拉动也麻烦。
于是步辇里面又有一个较小的、常用的型号,叫“大凉步辇”。
但这些准备起来都得时间,有时候皇帝着急要出去咋办?!
这就诞生了一个新的载具,叫“舆”。其实就是轿子。
弘治皇帝为了迎接张小公爷和自家熊孩子,把本来接见外臣才用的大辂都扛出来了。
可见他对于这事儿,那是真上心了。
宫里的老人儿看着英武的弘治皇帝也都在暗自抹泪,咱陛下越发有太祖之像了啊!
弘治皇帝之下,军部以虎头老国公为首站在了左侧。
内阁以刘健为首,下辖六部站在了右侧。
前方远远的,朱厚照、张小公爷及白昂等掸冠正衫。
刘瑾双手捧着那支旗纛,亦步亦随的跟在后面。
萧敬这个时候已然来到了他们的面前,对着他们昂首高声唱礼。
“陛下有旨!太子、张仑,登辇随陛下回京!!”
卧槽!登辇啊!
太子也就算了,张小公爷居然也有登辇的荣耀。
然而这还没算完,眼见萧敬笑眯眯的对着妙安、足利鹤拱手道。
“太后懿旨,妙安姑娘、鹤公主殿下入宫见驾!”
好嘛!这回是连张小公爷的这俩,都跟着进宫了。
“皇后娘娘懿旨,嫣然姑娘入宫见驾!”
一通旨意传下来,甚至连白昂都有赐乘车马入宫的荣耀了。
虽然跟乘辇还是有差别,可白昂还要求啥啊?!
能乘车马入宫,这已经算是阁老宠臣的待遇了啊!
还要啥自行车啊!
这种场合,自然是要行礼谢恩。
熊孩子倒是有些忐忑,不断寻思着这些日子自己到底犯浑了几次。
那会儿在灾区来不及想,现在可得好好想想了。
这父皇自从练了拳脚之后,揍他下手可是越来越重了。
然而当他来到车辇,并在萧敬的引领下进入了车内后……
一切的想法,皆戛然而止。
车厢很大,在新式钢架结构之下这个车厢甚至相当于一栋小型的屋子。
人在里面完全可以站起来,甚至一点儿也不拥挤。
当熊孩子踏入了车内的时候,弘治皇帝抬手制止了他们的行礼。
这位威赫大明的皇帝,此时站起来显得有些艰难,微微的颤抖。
“我儿,长大了……”
熊孩子就这么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这位父皇缓缓的走到自己的身边。
眼神对视中,熊孩子的眼眶开始泛红。
而弘治皇帝的这句话,直接让这孩子眼眶一下湿润了。
“莫哭!莫哭!”
弘治皇帝说着,自己倒是眼眶也红了:“黑了,也瘦了……”
“我儿受苦了!莫哭……”
弘治皇帝说着,自己倒是眼眶也跟着湿润了起来。
年近不惑,膝下只有这么一子。
说不心疼,那是假话。
拉着朱厚照的手,弘治皇帝嘴唇都在颤抖。
从前虽然熊孩子习武亦有些许老茧,可后来泡药水都没了。
如今,那双手上却满是口子。
手心、手背,便是看着都让人生疼。
上面粗糙的痕迹,无声的说明他经历了什么。
熊孩子愣愣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这么近的距离去看自己的父亲已经很久没有过了。
当这么细看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这位年近不惑的父亲鬓角已然染白……
那眉宇间的皱纹愈加明显,曾经年幼时高大的身影……
如今竟然有些佝偻,不知不觉自己竟然比父亲都高了。
未及不惑,却已双鬓染白。
可想而知自己的这位父皇,这些年到底耗费了多少心力。
“父皇……”
朱厚照的声音都有些沙哑了,眼泪“吧嗒~吧嗒~”的就往下掉。
倒是弘治皇帝毕竟登基十余年,控制情绪方面他做的比儿子更好。
摆了摆手,让儿子坐下。
然后这位皇帝竟然对着张小公爷,便是深深的一揖!
“陛下!臣受不得此大礼啊!”
张小公爷这是真吓得便是要跪下去,但却被弘治皇帝扶住了。
“这非朕对臣子行礼,乃一位父亲……对儿子老师的感激!”
弘治皇帝双目凝视着张小公爷,拉着他便一把按到了椅子上。
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摆手让萧敬上茶。
“趁着回宫,且与朕说说这灾情灾况、所见所闻。”
熊孩子还是有些没有平复过来,好在张小公爷这个时候平静下来了。
却见他低头想了想,把自己所知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和简报上的不同,张小公爷说的更加的细致、更加的明了。
洪水渐渐退去,所以现在灾区基本都进入到了灾后重建阶段。
同时还需要大面积的防疫,从古至今大灾后必然大疫。
好在张嫣然之前便考虑到这个情况,请调了太医院大量御医前往支援。
有着固定的汤方、大量的石灰,当是不成问题的。
借此机会大量的回收土地,并将灾民安置到草原上去也是既定方略。
目前来看这个方略执行的不错,至少草原上多个城池已然修了起来。
且开垦了大量的土地,来年收成起来就能好转。
一部分的灾民则是被安置到了山海关外,四省的灾民人数可不少。
还有很多的隐户,这回也彻底藏不住了。
一下子冒出来,弘治皇帝都吓了一跳。
且尔娘之!没成想朕治下,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口藏着!
无怪乎清查户籍,居然发现现今丁口比洪武年间还少、耕地更少。
朕还疑惑了,这没战乱、没常年大灾的。
丁口都到何处去了?!
仅仅是四省此番清查出来的隐户,就让户籍册上登记的丁口足足多了二成!
这什么概念啊?!
其他各行省的隐户呢?!又得有多少?!
尤其江南地区,不少隐户是乘船来去根本就不事生产。
这些人更难统计,且江南发展多年丁口比之北方更多。
“……如今四省九成以上之耕地,已然收归国库!人口分流之下,压力暂缓。”
张小公爷说着,顿了顿道:“只是水利一项,若再无专门部司打理……”
“恐怕将来,难保能如此次一般安稳过度。”




明朝小公爷 第八百零六章 大灾将平人归去,远洋荣归一骑士(捌)
弘治皇帝听得此言不由得神色一凝,沉重的点了点头。
自从他即位以来这大小洪涝几乎年年都有,最严重的两次决堤差点儿引发民变。
剩下的几乎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人虽然没事儿可农田房屋冲毁了不少。
对此当时国朝没啥太好的办法,那会儿还好有不少为了出征鞑靼储备的粮食。
除了拿出粮食救灾之外,剩下的也就免税了。
即便是如此,当地还是出现了一些动荡。
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不少流民借此成为了隐户。
还有一些不得不卖身投靠大户人家,只为了求口吃的。
这些都不断的削弱着国朝对州府的影响力,同时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从前的话六部那是不希望多出一个跟自己平级的部门,内阁也不好硬搞出一个部门来。
然而通过这次事件,弘治皇帝觉着是有必要成立这么一个部门了。
“你且说说,此部当如何立之?!”
弘治皇帝现在也是行动派了,说干就干立马让小公爷说出个一二三来。
其实这个几乎是现成的,只需要结合大明的情况稍稍改一下就可以用了。
直接与六部并行肯定是不成的,六部也难以接受。
所以直接名字就叫“帝国水务总司”,从名字上就比之诸部要低了一阶。
同时负责的官员也是从二品,比其余诸部主管正二品低一阶。
但一并向内阁负责,其他诸部不得干涉其行事。
水务总司负责的是整个帝国所有江河湖泊的统计管理,并进行查探调研。
将报告汇总于内阁、备份于陛下及总司内,他们将负责大明上下所有水务。
包括但不限于清淤、疏通、筑坝、维护……等等工作,还得时刻监察水事变动。
不过比之这个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接着这个机会调集一批专门负责水务的官员。
“难啊……”
弘治皇帝愁眉不展,这个问题可不小。
国朝目前熟悉水务、有处理水患经验的,来来去去也就白昂、刘大夏二人。
“此番大灾,亦非全无好处……”
张小公爷很快的把自己所思所想,都给弘治皇帝说了一遍。
首先就是此番吏部功考,人员变动是必然的。
这次救灾论功行赏,该评优的就凭优、该劣的就劣。
重大功勋该升迁就升迁,重大失误该罢黜就罢黜。
算算时间秋闱也要开始了,国朝每年取士若是总养着那些废物怎有这么多米粮?!
弘治皇帝听得不断的点头,朕养他们干甚啊?!
养也得养对国朝有用的人不是?!
“回去后拟个章程,回头让内阁批注一下。”
弘治皇帝说了这话,那基本事情就定了。
接着又忧心忡忡的说起了戚景通的判断,这事儿已经是弘治皇帝的心病了。
“此事臣亦不好判定,首先得先与那海因里希见上一面。”
张小公爷其实自己也担心,他这只蝴蝶煽动的翅膀会不会让欧罗巴产生剧烈的变动。
眼见他顿了顿,轻声道:“海因里希此人可以恩宠笼络,然恩需出自于陛下。”
“陛下恩赐,才可令其感恩戴德。”
张小公爷是毫不犹豫的要把海因里希给推出来,这人只有对弘治皇帝、对大明感激才行。
“海因里希此人,出身欧罗巴勋贵之家。虽是没落,却颇有君子之风……”
这点其实弘治皇帝是相信的,戚景通已经从海因里希哪里打听到了情况。
能够自己带着大量的财富远航归国,在张小公爷不可能追来的情况下完成采购。
甚至为了超额完成任务,他还把庄园给抵押出去了。
这可就非常的难得了啊!
且听其所言,前来大明也非一帆风顺。
沿途万里海疆,所经磨难不少。
1...427428429430431...4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