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仙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能优斯特
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小和尚满五岁了,他这段时间的辛苦有了收获,根据唐楼讲解的经义,初步整理出些篇章。
“师父,咱们教派的经义,叫什么名字”
“师父不会起名,咱们诸事行简,就叫《大乘经》。”
三宝嘀咕道,“真够随便的。”
“师父,大乘经第一篇我整理好了,你看看,指摘下错误。”
唐楼不以为意,将三宝递来的小册子手下,放到怀里。
“不好,有人!”三宝警惕看着后方。
这段时间,唐楼传授三宝各种神通,小和尚看似稚童柔弱,实则有大神通境界,拳毙猛虎、掌开山岳都不在话下。
咚咚咚,闷响脚步声由远及近,来人出现在唐楼二人视线中,原来是一个身材胖大的黑和尚,身穿敞领僧袍,扛着一根大棍子,见到唐楼和三宝后双眼一亮。
“你想干什么”三宝质问道。
黑和尚冲上前,走到唐楼面前跪下,咚咚咚连磕几个响头,“拜见师傅!”
“你胡说什么,我师父没你这个徒儿。”三宝自豪抬头,“我才是师父唯一的弟子。”
&
第七百三十九章 教团
一夜过后,唐楼开悟,找到未来修行的方向。
“三宝,你过来。”
三宝听了,迈开双腿奔来,“师父,要打水洗脸吗”
唐楼掏出三宝整理的大乘经第一篇,“我看过了,你写的很好,以后编经的事情,全部交给你了。”
三宝被夸奖,脸都红了,连忙推辞,“哪里哪里,是师父教的好。”
“以后这本大乘经若是成了,功劳有你一半,我准许你署名。”
三宝兴奋的双眼发亮,“谢谢师父。”
唐楼感到有些心痛,这样欺骗利用童工,真的好吗
突然,咚咚咚脚步声响起,黑和尚举着一头肥硕的野猪,噗通一声放到地上,“师父,我给你准备早饭了。”
“走开,谁早饭吃肉,我们要煮粥喝!”小和尚拿出干粮袋,里面装着各种粮食。
一路走来,师徒二人以化缘为生,遇到百姓施舍,不管是白米粟米,还是薯干腊肉,通通装入干粮袋,这样到了荒野无人之地,也能吃顿饱饭。
黑和尚尴尬小了,把野猪拖到一边收拾去了,不一会儿飘起烤肉的香气。
用过早饭后,唐楼和三宝上路,黑和尚屁颠屁颠跟在后面。
“三宝,世上佛寺最多,大德高僧云聚的地方,在哪里”唐楼问道。
三宝想了想,“听师父说,在迎佛城。”
当年佛道尚未鼎盛,大吴天子派出国内高僧檀寻,前往西域求经解道,花费十三年时间返回,出发时有上千人规模的使团,回归时只剩下檀寻本人,还有途中收留的三个弟子。
为了迎接檀寻一行,大吴天子特地建造一座城池,供养檀寻带回的经文典籍。
从那以后,迎佛城便是天下佛道祖庭,一切教派的发源地,天下九大名寺都在那里。
相传,迎佛城以一地领域,囊括天下九成的高僧大德,每天辩难斗法的场数,占据天下间的九成九。
唐楼听到迎佛城三字,立刻福至心灵,明白自己寻找神宗下落的线索,多半要落到这个地方。
“那好,我们即刻出发,去迎佛城。”
“可是师父,迎佛城要很远。”
“多远也不怕,修行之路漫漫,总有下脚的地方。”
就这样,唐楼和三宝朝着西方走去,黑和尚跟在身后。
随着时间流逝,三人达成默契,唐楼不收黑和尚为徒,但是传授三宝的时候,也不禁止黑和尚偷听。
黑和尚资质有限,比不上三宝,但日久天长也有收获,他用墨笔写在僧袍上。
途中,唐楼遇到一座小城,城中有大和尚开坛收徒收徒,并每月**,但所讲经义却荒诞不经,看似有道理,其实都是歪门邪道蛊惑人心的东西。
起初唐楼到也不在意,世道混乱,牛鬼蛇神争相出世,只要不害人性命,他也懒得管。
但到后来,大和尚竟鼓励信徒自杀,将家产捐献给他,举家赴死,表达对佛祖虔诚。
这下唐楼忍不住了,当即命三宝出手,驱赶大和尚的爪牙,自己则是发起挑战,与大和尚辩难斗法。
大和尚不知道厉害,他也是大神通境界,而且开了舌识,辩才更超过当日的僧官,果断接受挑战,要以唐楼为杀鸡儆猴的榜样,蛊惑更多信徒。
高台上,唐楼起初隐忍不发,等到大和尚口若悬河,接连使出口绽莲花和天花乱坠的异相后,方才缓缓张口。
“口绽莲花!”
“天花乱坠!”
“大吹法螺!”
大和尚接连遭受三次暴击,被唐楼气的狂吐血,但是唐楼不准备放过这个谋财害命的小人,最后补上一刀,“尔等身批袈裟,却不修德行,不修善身,枉为人也!”
大和尚大叫一声,往后仰倒,当场气绝。
&n
第七百四十章 首座
和尚神色不悦,“来人!”
不多时,进来两个僧人,朝他稽首,“首座,有何吩咐”
“新近出现的大乘教派,你们去查清楚,包括首领的名号,以及到底多少人,影响辐及几地,都要一字不漏报上来。”
两位僧人听了,“遵首座法旨!”
僧人离开后,和尚将面前书册合上,“风雨世间,难得清净!”
承恩寺是佛门祖庭,位列九大佛寺之首,地位不可动摇,但是近些年来,佛门快速发展的后遗症凸显,呈现泥沙俱下的态势,许多高僧身披绫罗绸缎,出入豪门贵族,却没时间诵经念佛,至于民间的出家人,为非作恶不计其数,偏偏人间律法还管不了。
局势越发乱了,不少年少青壮的僧侣,面对当前种种弊病,提出要改革佛门,革除那些假和尚,断绝世俗联系,重归上古时代的佛修,以苦行、闭关等方式修行。
此等言论一出,顿时震惊四方,率先受到冲击的,便是九大佛寺。
别的不说,承恩寺有出家僧人上万,每天吃用花销暂且不说,各殿点燃的斗香、佛灯、香烛不计其数,耗费香料灯油堪称海量,岂是化缘能解决的。
如今的九大佛寺,门下产业众多,田亩加起来,超过大吴国过半可用耕地,给他们种地的耕农更是多如繁星。
逢年过节,富商显贵前来拜佛求援,数量多如过江之鲫,甚至连天子王室都要来寺庙上头柱香,供奉的香油钱、火烛钱汇成一条条钱海,流入各大寺庙。
九大寺庙内,哪怕是守门的知客僧,日子都比朝中的四品大臣气派富裕。
因此民间有说法,“头戴乌纱,不如头上无发。身穿官袍,不如破烂袈裟。”
真如那些不懂事的年轻人所说,关上大门,谢绝外人,供奉自然也就断了,让全寺上下喝清水粥,不造反才怪。
因此,九大寺庙立场一致,对这些歪理邪说大肆打压,派出眼线监察,发现有表现突出的青壮僧人,就要专门盯着,防止他们惹下大祸。
唐楼才成名不久,就和其他几位杰出的青年僧人上了承恩寺首座的小本本,而且是重点关注的分类。
首座收起册子,揣到怀里,然后在小沙弥的服侍下,将大红幅面缀金丝的袈裟穿上,手持象征首座权威的锡杖。
如此盛装打扮,首座首先去承恩寺后山,对着荒山虔诚叩拜,然后走出寺内的大殿。
大殿是内殿,和外面供人参拜的外殿隔开,两扇大门紧紧关闭。
殿内,许多僧人坐在两边四周燃烧的香烛油灯,焰色明亮,却少有烟气,闻上去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各位僧人,等首座座下后,开始汇报事务。
“首座,相国母亲病逝,想花费十万金,请您做场法事,超度亡魂。”
“替我回绝,就说我要为襄王祈福,抽不开身。”
“首座,铜驼寺首座邀请您喝茶。”
“什么时候”
“三天后。”
“替我回帖,我去。”
“首座,西关佃户暴动抗税,打伤收租的僧人,并攻陷当地的别寺。”
“派人了吗”
“梵师兄带人过去了,遥待首座的指示。”
“先回绝当地官府插手,这件事我们自己解决,让梵缘将动手之人全部捉拿,按照往例处置。”
“可是首座,这次人数不少,还有老妇幼儿。”
“照常处理,众生平等。”
“首座,郑大善人献上十斗金沙,想请一个法器回去。”
“你去给他做一个!”
“遵法旨!”
就这样,首座将一桩桩事务依次处置,日头到了头顶,钟声响起,到了用斋的时间。
首座最近胃口不好,愁怀了后厨的师兄,他以重金请来名厨,采集天上九鲜,地上九鲜,山中九鲜,水中九鲜,共计三十六种人间绝味,前十天处理食材,中间时间熬炼蓄香,后十天炮制美味,花费一月时间,才制成小小一盅清汤,为首座开胃。
首座喝
第三卷 第七百四十二章 结仇
唐楼指着书和尚,“三宝,这是我新收弟子,你来拜见师弟。”
三宝一听,大眼睛骨碌转,“哈,我竟然当师兄了。”
书和尚见他可爱,取出一套笔砚,“这件礼物,送给师兄。”
三宝取出毛笔,拨弄几下,惊喜说道,“这是三尾金须狼鼠的尾豪制成,吸墨快,书写持久,而且能写十年不坏,多谢师弟。”
这时,一道龙形气流直接窜上天,空嗔简直是打不死的小强,怒吼着冲上来。
唐楼嘴唇抿紧,这次没用救世佛手,而是简简单单手掌一挥。
空嗔正踩着龙形,要将唐楼头顶砸碎,突然眼前白光一闪,胸口发凉,凉气化成两股,往上朝喉咙口腔,往下到肚子里面。
低头一看,空嗔发现自己胸腹被豁开,金色血液喷泉似的涌出。
“你再三纠缠,我给你小小教训,现在回去找人救命,还来得及。”唐楼冰冷的声音从耳边响起。
空嗔跌跌撞撞,身下长龙摇晃着升起,不敢再向唐楼挑衅,而是朝着返回承恩寺方向飞去。
书和尚看的敬佩不已,空嗔这样的凶人,在唐楼面前全无还手之力。
半天后,承恩寺送走所有香客,大白天就关上大门,所有僧侣被严令禁足,不许走出本殿。
后山,首座神情惶恐,不复平时的贵气,他脱下僧帽袈裟,锡杖横放在地面上,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在他身后,寺里的大人物都来了,也都跪在首座身后,不敢抬头,不敢出声。
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和尚,全身肥肉堆积成山,正抓着一根粗若胳膊的大白萝卜,奋力啃着,吃的汁水四溅,非常香甜。
首座酝酿许久,才小心问道,“二尊者,大尊者伤势如何了”
空嗔返回的时候,吓坏承恩寺上下,金血洒脱半地,身子几乎被贯穿。
首座心知不妙,这次的责任,多半要落到他头上,苦苦跪在后山,乞求宽恕。
胖和尚咀嚼几下,然后把大白萝卜扔开,“那疯子皮糙肉厚死不了,三儿正给他医治。我倒是好奇,你哪里惹来的敌人,能比老大更凶更恶的人,这世上确实不多。”
首座快哭出来,“二尊者,小僧无辜啊,是那书和尚强行闯寺,索要本寺典籍。”
“几本破书而已,险些搭进去老大一条命,你还真是舍得,当年我们取经时,烧水做饭,生火取暖,都是用书做柴火,如今你们却当成什么宝贝。”
首座口中连说,“不敢,不敢,佛经是老祖取回,如今是镇寺重宝,我们不敢疏忽。”
胖和尚翻个白眼,就要转身离开,这时一个魁梧的黝黑和尚走出来,“首座,师父要见你。”
首座指着自己,满脸疑惑,“老祖竟要见我”
难怪首座不肯相信,承恩寺后山隐居的老祖,便是佛门传奇檀寻和尚,他远走西域带回真经,将佛道文明传播到大吴国,才有了如今的佛道鼎盛。
但是,这些年来,檀寻深居简出,外人都以为他早已坐化,只有历代首座才清楚,承恩寺能执掌佛门牛耳至今,根本原因,就是有这位老祖坐镇。
别看首座在外面权势滔天,在老祖面前,却和喵咪没什么区别。
首座跟着三尊者,走进后山,拐过几个山口,便到了老祖檀寻隐居的草庐。
说来也怪,承恩寺是九寺第一,每天收的香火钱堆积成山,殿中佛陀金身裹得都是纯金,主事的僧人身上袈裟,缀满金丝宝石,佛家七宝俱全。
但是后山这座草庐,却是简陋之极,农家的牛棚都比之结实。
首座走到草庐前,跪下磕了几个头,然后才起身跟着三尊者入内。
到了草庐内部,首座目光快速扫过,看到平躺在木板上的空嗔,胸腹伤口都以痊愈,却双目紧闭不醒。
空嗔是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