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仙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能优斯特
第七百四十三章 九寺通缉
承恩寺的后山内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后山草庐内,首座卑贱如微尘,面对老祖和三位尊者战战兢兢,说句话都要小心酝酿半天。
但是走出后山,首座穿上袈裟,戴上僧帽,拿起锡杖后,权力重新回到手中,再次成为承恩寺的掌权者。
老祖的话首座听了,当时答应的爽快,出去后并不打算照做。
什么年代了,老祖思想太落后了,真经宝贵无比,怎么可以随便给外人看,还有,承恩寺是佛门祖庭,岂是闲杂人等可以入内,但凡要是供奉布施不到位,休想踏入承恩寺那扇镶金边的大门。
“给我分发请帖,邀请其他八寺的首座前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老祖想要亲自见书和尚,将这段恩怨化解,首座却不答应,这次他脸丢大了,书和尚不死,他连饭都吃不下。
“老祖要我把你带过去,可若是你提前身亡,我便只能失信了。”
首座阴冷笑着,他要联合其他八寺,彻底赶绝书和尚。
书和尚此刻,正在唐楼门下学习,他刚刚接触大乘经义,仿佛打开全新天地,如海绵吸水般,飞快吸收知识。
很快,三宝感受到压力,开始作为师兄的兴奋过去后,见识到书和尚的恐怖。
书和尚爱书成痴,发下誓愿要读遍天下经文,时至今日,他自己毫不夸张的说,天下间的三成佛经都被他看过,而且过目不忘,都记在脑子里。
三宝毕竟年幼,在他面前直观感受到碾压般的差距,大师兄威严扫地。
甚至唐楼也感到,从书和尚交谈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精髓。
于是,大乘经的编纂小组,再度扩充一名干将,书和尚初来乍到,就占据小组的核心位置。
“师父,我当年发下誓愿,要读遍天下佛经,如今才知道可笑,世间佛经千万,每天都有人写出新的佛经,我怎么看的完。现在我要改下誓愿,那就是跟着师父和师兄,编出这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乘佛经。”
唐楼欣慰点头,“为师对你们放心。”
书和尚想起,唐楼此行的目标是迎佛城,劝说道,“师父,你为我出手,伤了承恩寺的人,现在的迎佛城对我们来说,就是龙潭虎穴,真要硬闯吗”
唐楼叹息道,“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非去迎佛城不可。”
说完,唐楼想起书和尚见多识广,取出寻找神宗爷的线索,那是一张棕黄的纸张,因为太过老旧,看不出质地,只是看到上面写着文字,文字根本无从辨认。
“你替我看看,这张纸有什么来历”
书和尚接过纸张,立刻说道,“这是贝叶经是佛门瑰宝。”
唐楼见他认识,起了兴趣,“具体说说看。”
原来中土佛经,大多写在竹简、丝绸或者纸上,而这种贝叶经,却是以一种树叶为载体写下,这种树只有西域才有,后来通过檀寻取经,才流落到中土。
“檀寻取经归来,有十万卷贝叶经,另外更有空白贝叶八千张,据说这种树叶非常珍稀,西域也快绝产了。”
书和尚抚摸贝叶经,看上面文字,确定说道,“没错了,这是一张贝叶经,天下流落的贝叶经,源头都是檀寻那里。”
“檀寻何在”唐楼着急问道。
书和尚摇摇头,“取经归来后,在承恩寺肉身成佛,已有多年不出世了。”
“那好,我们就去承恩寺。”
“师傅且慢!”书和尚说道。
唐楼疑惑,“还有何事”
书和尚解释道,“当初大吴天子迎接檀寻取经归来,造了一城一寺,供养檀寻和经文,但是后来,檀寻传下的流派,因为各弟子理解不同,分裂成四大教派,迎佛城内更是多出八个寺庙,才有了当今的九大寺。”
“九寺当中,承恩寺大而不倒,继承檀寻大半遗留,十万贝叶经,倒有五万卷在承恩寺,两万被其余八
第七百四十四章 迎佛城
迎佛城的大小街道,人流密集,武僧们举着通缉令,还有书和尚的画像,挨个盘问路人。
这座城池是万佛之城,天子恩准不设官府,以九大寺庙共同治理,所以说,九大寺庙的首座,便是迎佛城的最高统治者。
这次承恩寺的首座,花费大代价,说动其他八寺的首座,共同通缉书和尚。
现在书和尚已逃出迎佛城,那也不要紧,九位首座已经联名上表,肯定天子下令,将书和尚定为“佛敌”,全国通缉。
首座心肠狠毒,下手不留余地,各种手段使出来,简直要将书和尚斩尽杀绝。
来自承恩寺的武僧们,拦住对面走来的一个僧人,对着画像瞄了几眼,发现长相不对,顺口问道,“你见过此人吗”
僧人身穿白色僧袍,双目茫然,摇摇头,“我不记得了。”
带头的武僧很是不满,皱眉问道,“你法号为何”
“我不记得了。”僧人继续说道。
武僧怒了,“你戏弄老爷是不是”
僧人抱歉摇头,“我什么都不记得。”
武僧怒极,急切要动手,被身旁同伴拦住,“算了算了,这个野和尚不是疯子就是傻子,犯不上和他置气,咱们走吧,办正事要紧!”
而此时此刻,唐楼、三宝和书和尚,已经到了大觉镇,带着这么多人,进入迎佛城肯定不方便。
“各位,到了分别的时候了。”
唐楼将教团众人叫过来,黑和尚站在最前头。
教团已经累计到三四万人,虽然分成几个不同阵营,但最大的阵营还是黑和尚管着。
黑和尚最大的遗憾,就是唐楼始终不肯收他为弟子,但平时听唐楼对两个弟子讲授,他带着教团在一旁听着,也算学了几成,平时都已大乘门徒自居,没有正式入门的那种。
听到唐楼要解散教团,众人骚动起来,黑和尚代表众人发问,“师父,为何要遣散我等”
唐楼耐心解释道,“我此行的目标,便是迎佛城,入城后有要事去办,不方便带你们这些人。”
黑和尚不愧是一路跟过来的狠人,坚持说道,“师父,我们可以远远跟着,不会打扰你的。”
这回,唐楼铁了心要离开,书和尚在迎佛城得罪承恩寺,此行必定凶险万分,绝对不能带着黑和尚这些人。
“不必多说了,你我已经缘尽。”
唐楼说完,一手托着三宝,对书和尚微微点头,三人腾空而起,消失在众人面前
黑和尚想要追,可哪的追得上。
整个教团的人都懵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唐楼已经走远,再也不会回来。
接下来,几大阵营的首领,对未来何去何从产生争执,其中有人想要回家,继续在家修行,也有的人想继续游历,参悟唐楼传授的经义,更有人想要觅地建寺,为大乘教团宣传。
但是,仅有少数人,想要追随唐楼的脚步,而黑和尚是其中最虔诚的信徒。
很快,这个几万人的教团散了,众人各奔东西。
黑和尚看着唐楼三人离开的方向,握紧手中的石棒,“师父,弟子跟定你了。”
唐楼三人在迎佛城外落地,还没进城,就感到城中紧张的气氛,然后再城门旁,看到通缉书和尚的通缉令,下方有九大寺的首座共同画押。
“这下糟了。”
唐楼带着书和尚,走到偏僻处,躲开进出城门之人的目光。
“书和尚,你在承恩寺做了什么竟让九寺联名通缉,这是要将你处之而后快的节奏。”
书和尚满脸不解,“我只不过把那些护寺武僧打倒,最多打伤一两个菩萨果位的寺中长老,何以如此兴师动众”
唐楼也想不通,书和
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乘起
唐楼带着三宝,继续前行,果见迎佛城的氛围浓厚,街上倒出都是高僧筑台讲经,而每个高台下,都围满潜心听讲的信众,听得如痴如醉。
唐楼对每场讲经,都是浅尝辄止,一圈走下来,总算明白主流四大流派的特色。
原来,檀寻当年取经归来,还没有这么多流派,等到他创建承恩寺,邀请天下高僧聚集,共同翻译整理取回的真经。
在翻译的过程中,高僧们产生分歧,大至整篇经文的解释,小至逐词逐字的翻译,都要吵上半天。
须知简单一个词句,若是翻译稍有偏差,含义便要天差地远。
高僧们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词语实在翻译不过来,只能凭借自身理解强行释义,这样一来,相差地方更多了。
再加上,檀寻为了保证翻译而来的经文无误,更是制定了交叉审理的制度,高僧们对彼此翻译的不满意,从小小的摩擦争吵,直至到后来的教义之争。
九寺分裂的源头,在檀寻翻译的初期就开始了,高僧们将自己理解的经文录下,统统收录进入承恩寺的藏书阁内,被后人翻阅,将他们的思想继承下去。
高僧们相继圆寂,但是争端源头并非消散,反而扎根进入承恩寺的深处,在檀寻的下一代集中爆发。
由此产生了延绵百年的教义之争,最后承恩寺分裂为如今的九寺,同时产生了四大流派,以及数不胜数的中小流派。
迎佛城内,虽然是四流派九大寺占据主流,但是在整个大吴国境内,其他教派如野草般茁壮成长,分散了佛门的力量,并造成大量内斗。
时至今日,迎佛城内都没能统一,九大寺共同执掌迎佛城,任何事情都要商议许久,效率低下。
唐楼打听过迎佛城的往事,最关注的地方,还是那些翻译真经的高僧们,或许他们认识那张贝叶经上的内容。
承恩寺内的五万贝叶经,上面记载的是西域文字,认识这种文字的老先生,如同凤毛麟角。
当初檀寻邀请天下奇才,也才聚集上百名高僧,如今多年过去,中土和西域来往断绝,已经很少人识得西域文字了。
唐楼带着三宝,来往各大出手佛经的店铺中,打听关于西域文字的事情,可惜收获寥寥。
三宝跟着唐楼,正走在街上,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说话声,“听说你们找通晓西域文字的人。”
唐楼转身,看到一名放荡不羁的年轻僧人,眉目如画且多情,玉身长立显风流,对着唐楼微微一笑,俊美到极点。
“这位道友,可有门路!”
年轻僧人拱拱手,“那是当然,还未请教二位法号,祖庭何处”
唐楼拱手,自我介绍,“无名僧,这是我弟子三宝,我等没有祖庭。”
年轻人吃了一惊,“大乘教主”
唐楼惊讶对方竟知道自己名号,“实不相瞒,大乘教派,只有我师徒几人。”
年轻僧人拱拱手,“久仰久仰,小僧人称花僧,居无定所的野和尚。”
“听花僧道友说,知道有人通晓西域文字,可否帮我引荐下”
花僧解释道,“那位老僧人已然坐化。”
唐楼心生失望,“太可惜了。”
花僧问道,“阁下莫非有什么佛经需要翻译”
唐楼果断否认,“没有,而是我想学西域文字。”
花僧笑着说道,“想学可以,我能教你。”
唐楼惊喜起身,问对方道,“道友懂西域文字”
“那是当然,那位老人是我的师父之一。”花僧含笑说道。
唐楼向花僧提出邀请,“我们找个地方,喝杯清茶如何
第七百四十六章 入寺
花僧要三月时间翻译经文,倒也合理。
西域文字本就艰涩难懂,若是曾参与翻译真经的高僧前来,倒也不费事。
花僧虽然懂西域文字,却只是理论掌握,无缘得见真正的贝叶经,再加上中土和西域断绝已久,再无西域商人出没,西域语言文字渐渐生疏下去。
三个月世间不短,肯定不能待在客栈里。
“我们不如找间寺庙挂单”唐楼提议道。
花僧讪笑道,“我生命浪迹,九大寺没有一间肯收我。”
唐楼一拍腰间,“若是有大把黄金奉上,是否能开方便之门”
花僧点点头,“那是自然。”
“最大最好最舒服的寺庙,是哪一家”唐楼豪气问道。
“当然是承恩寺。”
唐楼大手一挥,“那就去承恩寺。”
三人到了承恩寺侧门,找管事的僧侣报明来意,果不其然,见到花僧后,管事僧连连摇头,推说最近香客众多,房间都满了,不方便接待三位,还他处试试。
唐楼笑了笑,“三宝,奉上礼物。”
三宝提着一个食盒,“这里有些点心,送给管事师兄尝尝。”
管事僧义正言辞,“出家人不贪口腹之欲,我不能收。”
唐楼轻轻掀开食盒盖子,里面共分九层,上面两层是金银,各有**个金银果子,下面七层分别是珍珠宝石,还有其他佛家七宝,个头硕大,宝光熠熠看的管事僧眼睛都值了。
天可怜见,管事僧从小沙弥爬到现在位置,每天起早贪黑,贪墨的财物加起来,都比不上食盒内的十分之一,眼睛霎时红了。
这时,唐楼合上食盒,“管事若不能行个方便,我们也不好勉强,食盒便拿回去了。”
一只大手,坚定按在食盒上,管事僧神情宝相庄严,“都是出家人,理应相助,跟我来吧!贫僧刚刚想起,还有件空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