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与李安事先预料的一样,这一路上,果然遇到了不少意图行刺的刺客,不过,在李安严密的防卫下,这些刺客要么主动放弃,要么冒险行刺被李安挫败,总之,于诚节有惊无险,连一根头发都没被刺客碰到。

    当然,李安非常明白,这些所谓的刺客,全都是因为自己的诏主被皮逻阁烧死,心中愤恨不平,才冒险前来行刺于诚节的,他们这么做也体现了自己对惨死诏主的一片赤诚忠心,这一点让李安颇为钦佩。

    所以,李安并没有对这些刺客赶尽杀绝,甚至在俘虏他们之后,悄悄的放掉,并警告这些刺客不要再自不量力了,有他李安在,刺客的行刺计划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也许是被李安说动,也许是李安的护卫太过严密,让刺客无从下手,一路上刺客越来越少,在抵达陈仓道之后,就再也没有遇到刺客,众人全都松了一口气,李安也放松了不少。

    “无恙,你一路上随便放走刺客,就不怕有人参你一本。”

    荔非守瑜看向李安,揶揄了一句。

    李安表情轻松:“被我们擒获的刺客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放了也没有多大的事,就算陛下知道了,我也不怕。”

    荔非守瑜轻轻一笑:“你是觉得我们歼灭吐蕃两万边军,立了大功,所以,陛下不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处罚你。”

    “没错,陛下是一国之君,是天下的主人,他更关心大局,我们只要将陛下交代的大局任务出色完成,这些小事,陛下不会太计较的,为官者,若是连这点自主的权利都没有,还能有多大的出息。”

    李安跳上一块高高的巨石,俯视远处的大好河山。

    荔非守瑜跟着跳了上去,站在李安的身旁:“说实话,我觉得你故意放走刺客,是另有目的。”

    “哦,什么目的”

    “虽然不能十分肯定,但我总感觉你对南诏成见颇深,你支持并同情南诏的反叛者。”

    “守瑜,你觉得这样不好吗”

    “无恙,南诏是我大唐盟友,一向支持我大唐,若南诏再次分裂,就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在南部牵制吐蕃了,这岂不是我大唐的一大损失。”

    荔非守瑜考虑的不是南诏强大后对大唐帝国的威胁,而是南诏一旦再次分裂,将是一片散沙的局面,如此,也就不能在南部有效的牵制吐蕃帝国,甚至,这些分裂的小国会为了自保,被迫投向吐蕃的怀抱。

    李安自然考虑到了这一点,为此,他并没有打算




第一百五十一章你有个俊俏的小弟弟?
    李隆基是将大唐推向盛世的一带明君,他既然能够开创‘开元盛世’就足以表明其并非易于之辈,更不是傻子,此时,南诏王皮逻阁在爨地反叛的敏感时期,突然派自己的二儿子率团前往长安城,这让李隆基觉得,皮逻阁必然是打算插手爨地事物了,但皮逻阁是为了什么参与其中仅仅就是为了效忠大唐,还是另有所图

    作为一名有着强大自信的帝王,李隆基并不怀疑皮逻阁对自己的‘忠诚’,他不相信皮逻阁有反叛自己的胆量,但他也明白一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南诏在这个节骨眼上,主动献殷勤,似乎已经表明其另有所图。

    李林甫眼珠乱转,不时用余光偷偷瞟向李隆基,顿了顿,进言道:“陛下,云南王一向对大唐忠心耿耿,对陛下忠心不二,爨地就在南诏的北面,如今,发生了这么大的叛乱,若是长久发展下去,势必殃及南诏边境,云南王岂能不心急,这一次派二王子前来,只怕就是与陛下商议爨地局势,以尽快让爨地安定,让周边老百姓都能过上安份的日子,云南王一片忠心,陛下勿疑。”

    李隆基轻轻diǎn头:“但愿是朕多虑了,过几日,南诏二王子就要抵达京城了,右相要辛苦一下,多与之接触,摸清他们来京城的目的。”

    “是,陛下,臣明白。”

    李林甫慨然领命。

    李隆基打了个哈欠,微微闭眼,做出一副很困顿的模样。

    李林甫见状,与高力士对视一眼,缓缓退出紫宸殿。

    “大家疲累,是否去后面歇一歇”

    李隆基微微睁眼,摇头道:“不必了,朕还能坚持,爨地局势险恶,朕哪有心思休息。”

    “大家要保重龙体,可以想想高兴的事情。”

    高力士是真的关心李隆基的身体,怕李隆基累坏了,毕竟,已经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太累会对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

    “高兴的事情”

    李隆基愣了一下,嘴角微微一笑:“爨地叛乱让朕︽∞ding︽∞diǎn︽∞小︽∞说,.23.o< s="arn:2p 0 2p 0">s_;颇为烦心,不过,吐蕃的接连战败,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尤其是李安在子母道的伏击战,打得极为漂亮,三千龙武军全歼吐蕃两万边军,就连那骁勇善战的吐蕃王子郎支都都被李安亲斩,大快人心啊!”

    “大家,听说李校尉还活捉了吐蕃大论兀论样郭,正在押往京城的路上,老奴记得当年兀论样郭来京城的时候,是如此的睿智和嚣张,将我大唐多名智谋之士逼的哑口无言,想不到多年不见,竟成了我大唐的阶下囚。”

    李隆基闻言,心情更加好了,指着高力士:“大将军的记性还真是不错,居然还记得这些陈年旧事,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朕还挺想念兀论样郭的,这一次,他作为阶下囚来到大唐,朕要好好与他叙叙旧,若他肯归附大唐,朕还要封他为宰相,哈哈哈!”

    一谈到大唐取胜的这些事例,李隆基郁闷的心情便一扫而空,李安的大获全胜,王忠嗣的势如破竹,让他看到了大唐雄师锐气,有这些强兵名将做后盾,还怕爨地叛乱不能顺利解决吗

    李隆基已经想好,只要李安返回京城,便会好好的赏赐他,当然,还会交给他更重要的任务,以让李安的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

    右相府月堂,李林甫正陷入沉思,与吐蕃帝国的较量中,大唐取得了连续的大胜,而胜利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王忠嗣和李安。

    李安全歼吐蕃两万边军,亲斩吐蕃王子郎支都,活捉吐蕃大论兀论样郭,立下了不朽的功劳。

    王忠嗣在盖嘉运大败于吐蕃的前提下,力挽狂澜,以奔袭战术,打了吐蕃一个措手不及,又一次大获全胜,取得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绩。

    在李安和王忠嗣的连续打击下,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被迫放弃大片国土,狼狈逃回国都逻些,这是一件让所有大唐百姓都感到自豪的事情,但李林甫却有些高兴不起来。

    王忠嗣支持太子,并曾多次指责他把持朝纲,祸乱大唐,是他的死敌,李安虽然表面和善,对他客客气气,一副待人亲近的表情,但李安毕竟不是他的人,并与王忠嗣走的很近,极有可能是王忠嗣的党羽。

    这二人立下不世之功,必然会得到皇帝李隆基的赏识,升官和奖赏都是免不了的,而这自然会对他李林甫构成不小的威胁,李林甫又岂能容忍。

    ‘这天底下,还没有我李林甫对付不了的人,王忠嗣,你公然指责我把持朝政,我与你势不两立,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付出代价。’

    “阿郎,我回来了。”

    就在李林甫痛恨王忠嗣的时候,李忠林悄悄走入月堂,打乱了李林甫的思路。

    李林甫不满的瞥了李忠林一眼,问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李忠林见李林甫的眼睛发红,吓了一跳,冷静片刻,开口道:“阿郎,我们的人有消息传回来,不过,不确定是不是重要的消息。”

    “说。”

    “阿郎,龙武军方面传来消息,南诏王子这一路上多次遭到刺客袭击,不过都被李校尉给粉碎了。”

    “这种事情也值得汇报”

    李林甫大怒,双眼瞪向李忠林,自己的心腹下人,当着自己的面夸赞李安,他当然非常生气了。

    “阿郎息怒。”

    李忠林接着道:“据我们的人汇报,李校尉曾多次活捉刺客,但每次都将这些刺客给偷偷放跑了,我们的人觉得非常奇怪,所以就汇报了上来。”

    “把擒获的刺客都给放跑了”

    李林甫大为惊诧,忙问道:“可查出是何原因”

    李忠林轻轻摇头:“阿郎,活捉和放走刺客都是李校尉与其心腹在悄悄进行,我们的人也是废了好大的功夫才查出这件事,至于原因就不太清楚了。”

    “真是奇怪,活捉刺客也是大功一件,李校尉奈何要将到手的功劳拒之门外难道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林甫轻轻抚摸下巴,显得更加疑惑,他实在难以理解李安的所作所为,苦思良久,嘴角挤出一丝冷笑:“真是年少轻狂,年少轻狂。”

    在李林甫看来,这些行刺于诚节的刺客,多半是五诏余孽,而南诏是大唐属国,李安身为大唐将领,居然将行刺于诚节的五诏余孽放走,这是严重的,是对大唐对外政策的否定,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可一旦让南诏方面获知此事,大唐朝廷就非常被动了。

    “阿郎,这个李安如此大胆,简直是目无法纪,何不参他一本。”

    李林甫轻轻diǎn头:“这件事情肯定是要让陛下知道的,不过,要让别人去做,你待会将此事告诉周员外、郑郎将……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是,阿郎,忠林明白。”

    李林甫之所以不亲自参李安一本,是因为这种背后说人坏话的事情,做的太多会引起李隆基对自己的看法,而让他亲自提拔起来的爪牙去做这件事情,则就不会出现这种忧虑,这是李林甫一贯的作风。

    为官者,有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有时候,只需要自己给出暗示,自然会有很多追随者急于表达忠心,这就是为官者的驭下之术,神奇而充满魅力。

    李林甫沉思片刻,看向李忠林:“王忠嗣那边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吗”

    &n



第一百五十二章 嫩芽儿的选择
    李安闻言,突然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很温馨的预感,十三四岁的弟弟,他的确没有,但嫩芽儿不正是这个年龄吗难道是嫩芽儿有消息了。

    “如玉,我只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妹妹,她叫嫩芽儿,白白胖胖的,眼睛很大,你见过她吗”

    李安一脸焦急的问。

    颜如玉看向李安,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难怪长得这么俊俏,原来竟是小娘,她当时身穿男装还背着剑,说你是她大兄,我就把她当城你弟弟了。”

    李安更加惊诧,连忙扶住颜如玉的双臂:“如玉,嫩芽儿真的来过,她在哪里”

    “无恙,她……”

    颜如玉表情略微显得有些痛苦。

    李安连忙松开双手:“对不起,如玉,我弄疼你了。”

    颜如玉轻轻抚摸被李安捏疼的双臂,抬眼看着李安:“这个妹妹对你很重要吗竟让你急成这样。”

    李安也不隐瞒,将白狼村发生的血案,和嫩芽儿被掠走的过程,以及自己拼尽全力想要找回嫩芽儿的决心,一口气全都说了出来。

    颜如玉闻言,顿时理解李安为何听了自己妹妹现身的消息,会如此激动了。

    “无恙,嫩芽儿已经离开京城了。”

    颜如玉轻声告知,她知道李安听到这句话,一定会非常失望,可她还是要说出来。

    李安闻言,心头猛然失望了片刻,顿了顿,问道:“她什么时候走的,去了哪里”

    颜如玉抿了抿嘴:“她临走的时候,曾过来与我道别,说是要立刻返回草原,大约有一个月了吧!”

    “什么,嫩芽儿已经离开一个月了,她是否留下什么话,或者留下书信。”

    颜如玉一拍脑袋:“她留下一封书信,说是等你回来,让我亲自交给你,就在书房里,跟我来吧!”

    李安跟在颜如玉的身后,走进了她的书房。

    “无恙,就是这封信。”

    李安接过信连忙打开,并迅速阅读。

    原来嫩芽儿始终不肯相信李安会抛弃她,她不相信李寒露的推测,并向李寒露提出要去找自己的大兄。

    李寒露并没有反对,不过提出了要求,让嫩芽儿跟随她习武半年,半年之后方可离开,其实,是想用时间来磨掉嫩芽儿的坚持。

    嫩芽儿听从李寒露的话,认真苦练半年,但她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并在半年后毅然辞别李寒露,直奔京城长安。

    为了防止路上不方便,嫩芽儿扮成男装,并背着一柄防身的短剑,另外,李寒露还派遣两名心腹跟着她,防止她路上出意外。

    在历经千辛万苦抵达长安城后,嫩芽儿四处打探李安的消息,并很快得知李安早已护卫归昌王前往东女国。

    没有见到李安,嫩芽儿非常失望,但她仍四处打探有关李安的消息,并终于知道,当初李安是因为违反军纪被囚禁,从而没能及时前去接她,而不是故意抛弃她,这让她感到非常满足和欣慰。

    继续打探之后,嫩芽儿知道李安经常出入颜真卿的府邸,而嫩芽儿在白狼村是见过颜真卿的,所以,便亲自登门拜访,想从颜真卿口中,得知自己大兄的一些情况。

    不巧的是,嫩芽儿几次前往,颜真卿都不在府上,倒是年轻貌美的颜如玉见他年幼,且自称李安是她大兄,便热情的出来接待了她。

    嫩芽儿在写给李安的信中,大力称赞颜如玉的贤淑和貌美,并暗示李安与颜如玉很般配,这倒是让李安颇为意外,毕竟,嫩芽儿从小就知道,自己长大后是要嫁给李安的,而她又怎么会将李安推给别人呢

    在长安城呆了近一个月,见李安返回遥遥无期,嫩芽儿便选择离开,在临走的时候,将这封书信交给颜如玉,并嘱托颜如玉一定要亲手交到李安的手上。

    至于嫩芽儿为何要急着返回草原,信中也说的一清二楚,原来这一切都是因李安而起。

    半年前,李安在蔚州大破奚族怒皆部,并亲斩怒皆部大将李天龙,让怒皆部孩童闻横野军而止夜啼。

    这一战,李安为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同时也让奚族怒皆部损失惨重,在逃回草原后,怒皆部因为实力锐减,经常遭受其他部落的欺凌,甚至,不得不多次迁徙,以躲避强大的邻居。

    李寒露作为怒皆部首领李踏固的女儿,自然感受到了这份压力,她一直在努力的帮助自己的父亲分担各方面的压力,生活的极为艰辛,可即便如此,她仍旧非常照顾嫩芽儿,总是把最好的给嫩芽儿。

    嫩芽儿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李寒露对她这么好,她又岂能在怒皆部面临深重危机的时候,选择一走了之,她这一次来长安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见李安一面,并弄清心中的疑惑,而不论他能否见到李安,她都必须返回草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李寒露分担压力。
1...6162636465...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