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李林甫坚持道。

    他摸准了李隆基不愿相信南诏反叛的心里,更知道南诏没有胆量挑战大唐,不敢与大唐帝国翻脸。

    李隆基微微diǎn头:“爨地叛乱愈演愈烈,让朕颇为头疼,云南王肯为朕分忧,朕甚欣慰,南诏二王子今日刚刚抵达长安城,让他好好休息一日,明日午后,朕再正式召见他。”

    “是,陛下,臣待会就去告诉南诏二王子,让他明日做好准备。”

    “好。”

    “臣告退。”

    见李隆基露出疲态,李林甫知趣的退下。

    “递上来。”

    李林甫走后,李隆基示意小太监,将章仇兼琼的奏折重新拿过来,刚才他一时生气,竟没有将奏折看完,此刻,他要好好的看清楚,看着这份奏折到底是怎么回事。

    ####

    李安离开颜真卿府邸,策马直奔皇城而去,他算好了,这会儿,于诚节应该已经安顿下来了,没准就会有人想起他,所以,必须尽快赶过去。

    “无恙,你跑哪里去了”

    刚进皇城,李安就被颜真卿撞了个正着。

    “叔父”

    “无恙,你这一趟东女国之行,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叔父很欣慰,可你为何进了明德门就私自离开了,你真以为没人会注意到你吗”

    颜真卿语气严厉的训斥道。

    “怎么了,叔父,有人发现我偷偷离开”

    李安明知故问。

    颜真卿眉头一凝:“右相从鸿胪会馆出来后,发现你不在队伍中,特意问了下属,这一问不要紧,所有大臣都知道你偷偷溜了,说吧!你到底干什么去了。”

    “叔父,我……”

    李安语气吞吞吐吐,他总不能将私会颜如玉的事情告诉颜真卿吧!

    “好了,你赶紧跟我来,太子殿下要见你。”

    颜真卿也懒得询问缘由,转身走进皇城。

    李安下马,紧紧跟着颜真卿。

    “叔父,太子要见我,到底是为了何事”

    李安忍不住好奇的问。

    颜真卿轻轻摇头:“太子没说,我也不好询问,不过,估计与爨地的事情有关,最近一个月,朝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爨地的叛乱了。”

    “爨地叛乱这与太子有什么关系他能做的了主吗”

    “无恙,慎言。”

    颜真卿回头瞪了李安一眼。

    太子住的的地方并没有更换,还是之前住的皇宫别院,至于东宫,多年不曾住人,估计早就长满野草了吧!

    李安站在别院门口,心里发出感慨。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你要做的就是多立功
    李林甫自然要支持于诚节继位,不论是从他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大唐帝国的角度,甚至,大唐皇族的角度,都必须这样选择。

    大唐帝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不可违逆的礼仪制度。

    自古以来,在大唐这片土地上,君位的继承最看重的就是血脉,血脉的亲疏,直接导致继承人的合法地位是否稳固,而这也是大唐帝国的立国之本,是不可以随意改动的最基本法则。

    南诏作为大唐帝国的附属,自然应该照顾大唐帝国的风俗和传统,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一旦南诏开了这个头,天下纷纷效仿,如此,大唐皇族的威严何在,血脉的高贵又如何体现出来。

    李林甫拿起一份礼品,随手掂了掂,嘴角轻轻一笑:“收人钱财,自然要为人办事,不过,就算二王子不送礼品,老夫也会支持他的,非王族血脉,又岂能继承爵位,这不是乱了规矩吗”

    “阿郎说的是。”

    李忠林忙开口附和。

    李林甫将手中礼品轻轻放下,看向李忠林:“忠林,你现在就去告诉南诏二王子,就说老夫全力支持他,让他放心。”

    “是,阿郎,忠林明白”

    李忠林大声领命,转身离开。

    李林甫轻轻坐下,摸着下巴,思索在紫宸殿看到章仇兼琼奏折中的内容,并作出各种假设。

    ‘章仇兼琼怀疑皮逻阁与爨地叛乱有关,若是将奏折的内容偷偷告知皮逻阁,皮逻阁势必极为痛恨章仇兼琼,甚至闹出更大的动静,如此,章仇兼琼势必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成为众矢之的。’

    李林甫在心中做出多种假设,以构陷章仇兼琼,打击自己多年的老对手。

    而就在李林甫苦思幂想,想要构陷章仇兼琼的时候,他的几名心腹死党,已经将李安一路私自放跑五诏余孽的事情,写成奏折向李隆基汇报。

    由于李隆基年纪大了,精力大不如前,所有的奏折,几乎都要让高力士先行预览一遍,小事直接批复,重要的大事才送到李隆基面前,为此,这些大臣写的奏折,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高力士的手中。

    高力士尽心尽力伺候李隆基,一直非常勤快,总是第一时间预览送过来的奏折,以便遇到重要的事情,可以更加及时的让李隆基知道,不至于耽误太多时间,从而给大唐帝国造成损失。

    这天傍晚,高力士一连看到几篇弹劾李安的奏折,全都指出李安在护送于诚节前往京城的一路上,放跑了多名被俘的刺客,而这些刺客极有可能是五诏余孽。

    ‘李安到底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放走五诏余孽’

    高力士感到大为吃惊,这几名上奏的大臣,都是李林甫的心腹,也就是说,这几名大臣是受了李林甫的暗示,才上奏弹劾李安的,而这也说明,李林甫在龙武军之中安插了眼线,并获知李安放走刺客这件事。

    在高力士看来,李林甫在龙武军安插眼线,这并不奇怪,他们盯着李安的一举一动,也不奇怪,但李安为何要故意放走刺客,这就让他想不通了,毕竟,这种行为太过异常,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你在这儿守着,任何人都不许放进来,更不许看这些奏折。”

    高力士看向身旁的一名小太监,语气严厉的说。

    “是。”小太监点头答应。

    高力士将这些奏折收好,起身向外走去,他要出宫一趟,并亲自问问李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颜真卿府邸,李安将自己与太子谈论的所有话题,全都告诉了颜真卿,毕竟,李安相信颜真卿,这些话完全没有必要瞒着他。

    “无恙,你知道太子为何要赏你玉扳指吗”

    “侄儿不知”

    颜真卿表情忧虑,顿了顿,开口道:“那是因为太子处境艰难,他没有很多的金银财宝,只能将自己的贴身之物赏赐给你,而太子一般很少赏赐别人,这足以说明,太子对你非常看重。”

    李安轻轻点头,这倒不是假话,谁让自己那么优秀呢人只要足够优秀,总会得到别人的赏识,普天之下,见过自己能耐的人,又有谁不赏识自己呢

    “能得太子器重,侄儿万分高兴。”

    李安还是谦逊了一句。

    颜真卿犹豫了片刻,正色道“无恙,你可知太子如今,处境有多艰难吗”

    “侄儿不知,还请叔父明示。”

    其实,李安对太子的处境还是知道一些的,后世的历史书可不是白看的,但在颜真卿面前又不能表现自己知道的太多,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

    “太子乃国之储君,但这么多年却一直住在皇宫别院,自古以来,可从未有这种事情,这说明什么,你知道吗”

    李安依旧摇头。

    颜真卿一脸忧虑“这说明陛下对太子极度不放心,陛下处处防备太子,只要太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废黜,前几年,陛下已经废杀前太子,造成朝廷动荡,若当今太子重蹈覆辙,必将造成进一步的动荡。”

    “叔父,那我们能为太子做些什么呢”

    李安轻声问。

    “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用做,无恙,你要做的就是多为大唐朝廷立功,少犯错误,这样,你的地位和官位才能一直往上升,如此,你才有资格和能力为太子殿下做事,你明白吗”

    颜真卿正色告诫。

    “是,叔父。”

    李安这才明白,颜真卿之所以说这么多,这是在教训自己,让自己不要再犯低级错误了,就比如白天,李安突然不辞而别,悄悄跑去私会颜如玉,这就是严重的错误,虽然不会导致太严重的后果,但会给皇帝和大臣留下不好的印象,对自己的前途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而颜真卿希望李安尽快成长起来,从而让太子有更可靠的依靠,以有利于大唐江山的稳定。

    “阿郎,高翁府上的管家来了,要找李校尉。”

    李安与颜真卿对视一眼:“叔父,侄儿出去看看。”

    颜真卿点了点头,陪着李安一同走出。

    门外站着的是高力士府上的管家高福,见李安出来,忙恭敬道:“李校尉,大将军请您到府上一座。”

    虽然,李安目前的官位,还不足以让高福如此恭敬,但高福是个人精,李安的能力和所立下的功勋,他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对李安日后的前途,他更是非常看好,如此,态度自然恭恭敬敬。

    李安一向不喜欢嚣张,自然不会托大,客气道:“是高伯来了,大将军让我现在就过去吗”

    “没错,大将军说有急事,要李校尉立即过去一叙。”

    李安回头与颜真卿对视一眼,颜真卿点了点头,看向下人:“快给李校尉牵马。”

    李安也不耽搁,立即策马奔向高力士的府邸。

    “李校尉,大将军就在正堂,您请。”

    高福态度依旧热情,由于李安步伐较快,他只能小跑着在前方带路。

    “卑职右龙武军校尉李安,拜见大将军。”

    李安走进正堂,恭敬的向高力士行礼。



第一百五十六章朝廷的难处
    “父亲,我……”

    “好了,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痴心妄想,去休息吧!”

    “是,父亲。”

    高月撇了撇嘴,转身离开。

    “高福,准备车架,连夜回宫。”

    “是,大将军。”

    虽说长安城的夜禁制度极为严格,但高力士的身份也极为特殊,没有谁敢拦他的车架。

    李安目前地位还不算高,但却官拜右龙武军校尉,与夜禁巡逻的将士比较熟悉,就算碰到他们也不怕,况且,李安这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加官进爵是免不了的,又有谁敢触这个霉头呢

    ‘奇怪,子母道大破吐蕃边军,已经足有一个多月了,怎么封赏还不下来,大唐朝廷的行政效率也太慢了吧!’

    李安内心吐槽不已,不过倒也不急,该是自己的永远都跑不了,不该是自己的,强求也没有用,自己在东女国立下如此大功,皇帝还能不给赏赐,慢慢等就是了。

    至于放走刺客该如何向李隆基解释,李安也只能先承认事实,然后用宣扬大唐皇恩,感化五诏余孽的空言来忽悠李隆基了,他相信以李隆基的胸怀,应该不至于因为这么diǎn小事,将自己在东女国立下的大功给抹杀的。

    ###

    大明宫紫宸殿内,大唐皇帝李隆基斜倚在龙椅之上,一边翻看奏折,一边沉思。

    这一次李安在东女国立下大功,让他非常高兴,但如今,接连几位大臣上书弹劾李安,说李安故意放走行刺于诚节的刺客,有与五诏余孽勾结的企图,这让他非常烦躁。

    李隆基对李安还是非常器重的,毕竟,李安年纪轻轻就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是大唐栋梁之才。

    而眼下,这些接连而来的弹劾说明了什么,是确有其事,还是李安风头太盛,让朝中众臣心怀妒忌

    “大将军,你相信这些弹劾是真的吗”

    李隆基看向高力士,轻声问道。

    “♂ding♂diǎn♂小♂说,..≤o< s="arn:2p 0 2p 0">s_;大家,老奴不知,不过,李校尉就在京城,大家可以召进宫,亲自问清楚,以免有所误会。”

    李隆基轻轻diǎn头:“这个李安是个难得的人才,朕很喜欢,可他还是太年轻,做事不知轻重,时不时的总要犯一些错误,宝剑仍需多多磨练才能锋利啊!”

    显然,李隆基相信,这件事情肯定是确有其事,毕竟,这么多大臣上奏弹劾,总不能是联合污蔑吧!若无最基本的证据,这些大臣哪有这个胆子。

    “大家说的是,李校尉年纪轻轻就立下如此多的功劳,日后必是我大唐护国名将,年轻人嘛!的确需要多多磨练才能成才。”

    李隆基轻轻一笑,突然想起章仇兼琼的奏折,昨日,在李林甫走后,他仔细的将奏折重新看了一遍,章仇兼琼在奏折的最后,痛陈将平定爨地叛乱交给南诏的严重后果,并极力推荐李安负责平叛。

    刚开始,李隆基是在气头上,没有深入的去思考,待冷静下来之后,便意识到章仇兼琼所提出的建议,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是章仇兼琼考虑的还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大唐朝廷目前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后突厥、吐蕃、契丹、奚族、震国,这些强悍的游牧力量,严重的牵制了大唐朝廷的有生力量,让大唐无力将更多的战略资源往南方倾斜,负责西南防务的剑南节度使,麾下不过三万精锐边军,而且,这三万边军主要是用来牵制吐蕃的,若将其全部拿来平地爨地叛乱,防御吐蕃的力量就显得不足了。

    而若是在剑南道,大规模扩军备战,则需要动用囤积在剑南道的大量战备储备物资,甚至还要调用京城的力量,如此,大唐帝国的财政压力将变得更大。
1...6364656667...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