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开口安慰道。
“房租和房子降价,这怎么可能,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客官还不清楚么,现在的房租和房价都涨到天上去了,而且是越涨越高,哪里有可能降低吗?”
小贩非常无奈的说道,他似乎对此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觉得京城的房价是不大可能降低了,永远都不可能降低,而且,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对于这种情况,李安自然明白是为什么了,因为这么多年来,房子的价格和房租的价格,确实是一直处于上涨之中,从来就没有降低过,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人相信房子会降价,相信房租会少一点。
“怎么就不可能,只要心中有希望,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现如今,朝廷已经下令,要让工坊必须给多数工匠准备居住的宿舍,如此,必然能够缓解住房的压力,再加上还有很多房子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日后,房子降价不是不可能,是非常有可能,房子最终是一定会降价的,房租也会有所收敛。”
李安开口说道。
这个政策已经上了各种报刊了,不过,由于刚刚才上报刊,估计这些忙碌的小贩还不清楚,而李安告诉他这个,就是为了让这个家伙对未来有点信心,不要总是不抱任何希望的活着,那样活着多没意思,心里有希望的活着才是有质量的人生。
不过,小贩显然不太赞成李安的说法,他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不屑,似乎心里面对朝廷颇为不满,也不太相信朝廷会真心为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着想。
“没用的,不过是一阵风罢了,让工坊给工匠准备房子又能怎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之前朝廷不是还说要准备便宜的出租房么,可看看现在呢?这些廉价的好房子都被有权有势的人租去了,然后再以十倍的价格租给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不瞒客官,小人现在租住的房子就是朝廷提供的廉价房子,但每个月却要缴纳十倍的租金,到哪里去说理呢?”
小贩说着一脸的愤恨,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了他似的。
李安闻言,也沉吟了起来,这个小贩说的没错,像这种占用资源,然后加价转租的行为,必须要进行遏制,要不然怎么能让老百姓过得舒心,只是这样一来怕是要触犯很多权贵的利益了,阻力会非常的大,闹不好会导致朝政的动荡。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拥有利益的权贵,更是自私的不可理喻,宁愿帝国崩溃也不肯损害自己的一丝利益,与帝国同舟共济。
比如大明朝的那些家伙,在面临帝国灭亡的时刻,仍然不肯拿出自己的资产来共赴国难,个个都哭穷,结果敌军攻陷了都城,把这些家伙的家底全都给搜了出来,把他们的脑袋都给砍了,也不知这些家伙会不会后悔。
关于惩治权贵大量租廉价房,然后高价转租给穷人的行为,李安还是要认真思考之后,才能制定详细靠谱的策略,不能一拍脑袋就蛮干,搞不好会出大事的。
“你所说的事情,朝廷会想办法去改变的,不过,这些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但最终肯定能够解决,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李安开口说道。
小贩的表情明显是不相信李安,但他也不想反驳李安,毕竟,他只是一个小贩,而李安一看穿着就至少是一个大财主,小贩跟大财主争论,那不是自找苦吃么。
“这几个围巾不错,都买了。”
李安连价格都不问,就直接下单了,可见是豪到家了,也让小贩吃了一惊,感情是遇到财神爷了。
小贩高兴的连忙把几个围巾装好,并按照实际报价,并没有占李安的便宜,没有漫天要价。
这个小贩主要卖的是女式亵衣,主要的精准客户是青楼的风尘女子,不过,像围巾和头饰之类的货物也有一些,只是数量不多罢了。
与小贩聊了半天,李安也算是有所收获,买人家一点东西也是理所应当,总不能让人家白费口色吧!这不是李安的做派。
平康坊的街道有好几条,但最繁华的一条大十字街,就是李安正在走的街道,这个街道的宽度最大最热闹,但并非一条直线走到头,而是十字型的,也就是两条街道从中间垂直交叉形成的,这很想后世的红十字,但这个红十字的两条红线不是等长的,南北街道比较短,而东西街道较长,整个平康坊本身就是东西宽南北窄,街道自然也是一样的。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平康坊此时最繁华的,就是这个十字街了,已经逆转了之前小巷子最繁华的事实,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十字街有一定的宽度了,十五米的宽度,保证了车辆的顺利通行,也满足小贩可以当街摆摊,可以聚集更多的人气,而那些两三米宽度的小巷就显得太过于狭窄了,五六米宽的小十字街同样也比较的狭窄,难以形成气候,上元节的时候连花灯都摆不了,如此,十五米宽的大十字街就一步步成了平康坊最繁华的街道了。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朝廷的斡旋和众多大商人的共同参与,一些原本将酒楼开在小巷的大商人,都改变了部署,将酒楼开在了面靠十字街的大路边上,以利于顾客能够更方便的乘车前来。
一般在客流量不太多的时候,街道自然是窄一些比较好,这样便于形成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街道宽了反而不利,比如只有少量步行行人的街道,两三米的宽度就差不多了,而一旦有车辆来往,则街道的宽度至少也要有五六米宽,否则两辆车都错不开,那还怎么做生意,也那就很难形成更好的街道了,而随着人流量越来越多,窄一些街道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就需要更宽的街道来满足大量顾客的需要,甚至不得不把街道重新选址,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李安前世小的时候,家乡赶集的街道就经历过一次变更,原本的街道由于道路年久失修,且道路过于狭窄,每到赶集的时候就会拥挤不堪,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远一些的村落百姓也跑来赶集了,这样集市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
为此,乡里的领导只能在另外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条街道,也就是新街道,这个新街道与旧街道是平行的,相距仅有一百余步,长度也是相同的,但街道的宽度加倍了,道路也更加的平整,街道两侧的店铺也规划的更加整齐,甚至连绿化和路灯都有了。
因为旧的街道已经不堪重负,所以,新的街道取代旧的街道推行的还算顺利,大部分摆摊的小贩都搬去新街道了,但旧街道两侧的店铺就倒霉了,他们是固定的房子,是没法挪地方的,只能继续坚守在那里,而随着摆摊小贩的逐步离开,旧街道变得越来越冷清,老百姓都去新街道了,如此,旧街道的沿街店铺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慢慢的就把沿街的门窗给堵死了,让沿街的门面房变成了普通的居住房,其实,这些沿街的店铺之前就是普通的房屋,只是由于街道的形成,让居住在街道两侧的老百姓看到了商机,于是就把自己家的普通住房改造成了可以用来做生意的沿街店铺,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者租给别人从中收取租金,小日子过得是翻倍的好。
而新街道取代旧街道,显然极大的损害了这些旧街道居民的现实利益,也遭到了一些反抗,不过,这是乡领导和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利益,少量利益受损百姓的呼声是没有用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力,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些反对新街道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自然不会支持这些少数人,进而让反对者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了,新街道也非常顺利的取代了老街道,慢慢的繁荣了起来。
当然,在这个新街道取代老街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受益者,除了新街道一侧的原住老百姓,街道另一侧新盖的大量沿街店铺有好多都是乡村各级干部的房子,他们利用新街道取代老街道,成功的让自己获得了沿街的店铺,这样这些干部的家人就可以利用这个店铺做生意了,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者。
这便是新街道取代老街道的过程中,唯一不太公平的地方,因为领导干部可以提前获得情报,所以,在新街道还没有开始动工的时候,就纷纷在新街道的一侧购置土地,并立即开始建设沿街的门面居住两用房,其中,第一层自然是门面房了,而二楼是可以居住的,甚至有一些还盖了第三层,这样,就多了一层可以用来存储货物的仓储层了。
当然了,街道的长度还是很长的,而领导的数量很有限,所以,街道另一侧空地上,领导只能分到一部分土地,盖上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更多的土地则被与领导关系较好的亲属和朋友占据了,他们同样可以提前获知消息,从而可以迅速出手,用较低的价格将闲置无用的土地拿下,等到新街道开始运行,这些原本很廉价的土地就要大涨价了,连带着他们新盖房子的价格也会大涨,从而结结实实的赚大了。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心里肯定会非常的不舒服,对领导痛恨,对早一步买下新街道土地的百姓羡慕嫉妒恨,可当初这些土地要卖的消息,他们也是知晓的,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街道要挪地方,没看出这些要卖的荒地有什么价值,而等到他们终于看到的时候,机会已经彻彻底底的失去了。
机会有时候就是非常的难得,就比如新街道取代旧街道,不但让很多领导和领导的亲属获得巨大的利益,街道另一侧的原住老百姓,也占了大便宜了,他们的房子都可以通过改造,让普通的居住房屋变成沿街的店铺,而这个改造的成本是极低的,在改造之后,却能够涨价很多,让自己的固定资产增加很多倍,这样的好机会一生之中都遇不到几次。
新街道取代旧街道,让部分百姓损失惨重,又有部分百姓捡了个大便宜,这个事情在任何时代都是很常见的,而一旦朝廷挖个运河或者修条战略大路从某个城镇通过,那么,这个很普通的镇子,就很有可能会立马飞黄腾达,变成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方。
比如,后世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渔村,就因为朝廷非常重视,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让这个小渔村瞬间崛起,成为了可以媲美都城的超大城市,简直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变化是在是太快了。
还有古代的大运河的开凿,直接让大运河沿岸的城市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好多之前并不怎么样的城池都获得的巨大的发展,成为了非常繁荣的城市,就比如大唐的扬州,就是因为大运河的存在而变得极为繁荣的,若是没有大运河,这个城池绝对不可能发展的如此之快,成为江南很有代表性的重要繁华城池。
而后世扬州的逐步衰落,也是因为大运河作为主要水路交通的地位在持续下降导致的,后世有航空和铁路,还有非常完善的公路系统,从而让水路的大运河沦落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而依托大运河繁荣起来的这些著名城市的声望自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繁荣程度被别的重要城市超越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除了交通和商业会改变一个区域之外,学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后世的时代,老百姓都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之龙,所以,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不计成本的。
而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若是小时候基础没打牢,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么,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成绩就会有所下降,甚至,采取各种措施都弥补不了,而小学打基础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选择一所好的学堂,而后世学堂是按照居住地分配的,是按照学堂周边有房子来录取的。
这样一来,就会有太多的人要争抢这些好学堂旁边的房子了,而房价自然也就是水涨船高了,那简直就是翻倍的往上涨,用贵的离谱来形容是一点错都没有的。
而有些好学堂是会迁移位置的,会从老校区迁移到新校区,而迁移之后新校区周边的房子价格,会在一夜之间涨价数倍,从而让早一步在这里买房子的老百姓占了大便宜,而原先老校区附近的房子价格就会出现一定的下跌,从而损失惨重。
总之,一个人的固定房子,只要靠近商业区,交通枢纽,好的学区,环境优美的风景区,那么,房子的价格是一定会大涨的,而若是周边什么都没有,一个也不占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会变成不值钱的房子。
平康坊街道的迁移,必然会让部分人受益,让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利益获得者自然万分高兴,而利益受损的一方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房子外面的街道是属于朝廷的,朝廷要在大十字街摆新街道,谁又能说什么呢?
李安走着走着就到了十字街的中心,这里也是最繁华的所在,十字街的繁华都在此处汇集了,繁华程度自然是加倍的。
一处卖香包的小贩,引起了李安的注意,这个小贩年纪不大,看上去很是单薄,穿着是男装,可看着倒像个女子,究竟是男是女,李安一时间也看不出来,走进了之后,才发现果然是个姑娘,只是一般人还真的注意不到,不容易识破这个女子的真实性别。
“小娘子,这个香包怎么卖?”
李安轻轻走了过去,开口问道。
小娘子愣了一下,不过倒也没有反驳,笑嘻嘻的问道:“贵客若是真心想买,三百文卖你了。”
“三百文,这么贵啊!这个香包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李安开口问道。
小娘子开口回道道:“客官,我卖的香包都是上好的香草,还有这香包上的刺绣,都是做的最好的,一定都是物有所值的。”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问道:“这刺绣确实做的不错,是你自己绣的吗?”
“客官说笑了,这么多香包,这哪里来得及啊!都是邻家的妹妹绣的,这些妹妹不但长得漂亮,刺绣做的也是极好的。”
小娘子开口说道。
“哦,原来如此,听口音小娘子是外地人,应该是河北一带的吧!来京城多久了。”
李安开口问道。
“客官猜对了,是河北那边过来的,来京城快一年了。”
小娘子回答道。
“都一年了,怕也是租房子住的吧!”
李安问道。
“是的,京城房子太贵,除了租住还能怎样。”
小娘子生意不算太好,毕竟,这种昂贵的香包,不是普通行人买得起的,只有遇到像李安这样的富人,才舍得花钱购买,所以,她闲着也是闲着,倒也很愿意与李安聊天。
“家里几口人,你们老家一起过来不少人吧!”
李安继续问道。
小娘子倒也没有回避,她告诉李安,她们一家足有十几口人,除了父母兄弟,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因为在京城只能依靠租房度日,所以,她的两个到了婚配年龄的哥哥,都还没有成家,这可真是愁坏了家中的父母爷奶,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呢?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娶妻生子,况且,他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居住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若是娶妻的话,那家里的人就更多了,压力会更大的。
这种多子多女的家庭,让李安颇为感叹,两个成年子,两个幼年子,还有三个女儿,一共生了七个孩儿,最小的一个才六岁,生活压力不大就怪了。
而他们之所以离开家乡,到京城这个地方来,是因为他们家乡有好多人都来京城发展了,甚至,还有混得不错的都发了大财了,他们一家受到了成功老乡的鼓舞,便也不顾一切的跑到京城来了,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他们一家来了快一年了,也没有发大财,甚至,都有些入不敷出,别说买房定居了,就是租房都压力山大。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这位卖香包的小娘子一家,又是可怜的一家人,凡是这一两年从外地来京城谋发展的人家,基本上全都是生活的很是悲惨,能够真正过上好日子的只是极少数而已,绝大多数都过的比在家乡的时候好不了多少,都是挣的多,但花的也多,最后不会有太多的结余。
对于这些外来户来说,京城最大的吸引力是繁华和热闹,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还可以看到一丝渺茫的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几乎不存在,但至少是一束微弱的希望之光,让很多生活困苦的人心里有个念想,万一自己成功了呢?
在京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逆袭故事,这些故事会及时的出现在京城的各大报刊上,从而激励更多的普通外来百姓,坚定自己的信心,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留在京城,万一有一天自己时来运转发财了呢?那可是能够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天大好事,就算几率不高,但总归有这个希望存在。
而若是继续待在自己的家乡,则只能每天下地干活,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年的收成也就那么一点粮食,而此刻的粮食也不值钱了,就算在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也挣不到钱,勉强只能糊口而已,万一遇到天灾,那就啥也没有了,这种看天吃饭的辛苦活,让人根本就看不到希望,可以说一眼就能看清一辈子,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就是很普通的贫贱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枯燥且辛苦。
若是从小一直生说在乡村,没去过繁华的都市,从未感受过大城市的繁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还能够忍受农村的枯燥生活,一辈子本本分分的做一个小农民,而一旦一个人去过繁华京城,然后,再回到自己出生的乡村,会有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是万万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的,哪怕在京城生活的很不如意,也不会回到乡村天天种地。
虽然待在乡下种地,可以维持一个人不被饿死,可乡村的枯燥生活,也是很多见识过繁华生活的人所难以忍受的,一个人宁愿在大都市租住狭小的房子,也不会愿意回到乡下去住面积广阔的房子,这是大部分人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唐百姓此时的世界观。
而大部分老百姓的这一心里,正好被某些炒房的人抓住了,他们知道普通老百姓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就拼命的囤积房产,把房子高价出租出去,租金也尽可能的靠近大部分老百姓的忍耐极限,确保老百姓收支余额与房租相等,让京城普通百姓的收入,去掉必要的支出之后,剩下的全部用来缴房租,从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这些依靠炒房来获取财富的人,实在是太可恨了,朝廷若是再不去管的话,那是要出大事的,就算最终要侵犯部分贵族的利益,那也要去推行,不能任由一些人占据过多的资源,否则,普通百姓会越来越不满,而李安已经开始布局了,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定价格,然后,再通过一步步的温水煮青蛙策略,一步步把京城的房价个拉下来,让房租能够进入一个合理的区间,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好一些,让外来的百姓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眼前的小娘子年纪已经不小了,按照大唐的标准,这个年纪应该已经可以婚配了,甚至,有不少都有孩子了,而这个小娘子穿着男装在大街上卖香包,一看就是没有婚配。
“小娘子年纪也不小了,就没想过要嫁人?”
李安开口问道。
这一问倒是把小娘子给问的不好意思了,她告诉李安,并不是她不愿意嫁人,实在是到了京城之后,一切都变了,若是在老家没有来京城的话,她现在就可以嫁人了,可到了京城之后,情况变化太大,不是她不想嫁人,是根本没有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是小娘子的要求太高吗?还真不是的,小娘子的要求根本就不高,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居所就行,也就是有一个能居住的地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家庭,若是连一个稳定居住的地方都没有,那还怎么成家,成家之后怎么办,要睡在大马路上吗?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非常的现实。
有住房的年轻郎君难道就没有用吗?这么大的京城,总不会都是没有房子的年轻男子吧!
在京城有自己房子的年轻小郎君自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少呢?不过,若是从京城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拥有独立住房的年轻郎君少之又少,比例还不足一成,而家里有房,与父母同住的就相对多一些了,毕竟,很多老京城人都是有祖宅的,但即便加上这些人的比例,也只有三成罢了,起码七成以上的年轻人的家庭是没有房子的。
而就算在京城有房的家庭,住房情况也颇为不乐观,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一个家庭的孩子是很多的,尤其是男孩子,都是要婚配的,若是只有一处不大的住房,家中却有三个儿子,那么这三个孩子全都成家之后,该住到哪里去去呢?老父母与三个儿子住在一起本就不宽裕,若是再多三个儿媳,那就更加紧张了,这还没考虑将来有可能出生的孙辈,如此,居住就太过于拥挤了,甚至不得不采取租房的办法来缓解居住的压力,而这无形之中会极大的增加生活成本,让这么一个家庭压力更大。
京城的这种现状,让这个卖香包的小娘子很难找到可以嫁的郎君,毕竟,她也不是什么金枝玉叶,不大可能被条件优越的郎君看上,而那些一无所有的郎君,实在难以给她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另外,京城凡是有自己独立住房的郎君,全都牛气的很,不但娶媳妇的时候挑着选,而且娶了妻之后,还会继续纳妾,谁让人家有房呢?指望这些条件优越的郎君低三下气的追求穷人家的小娘子,还一心一意只对这个小娘子好,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钱的男人有几个不渣的,李安就是一个标准的渣,家中娇妻美妾不少,还有不少没给名分的。
对于这个卖香包的小娘子该有怎样的归宿,李安是真的不确定,因为短时间内,京城的住房紧张状况是很难获得缓解的,大部分的年轻郎君也很难买得起房子。
1...643644645646647...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