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陈龙闻言,自然颇为不爽了,他怎么说也是一名小将,家世虽然不是特别显赫,但好歹也算是将门之后,居然连猴子都不如了,这对他的打击有些大了。
“李侍郎,我好歹也是龙武军校尉,怎么就不如猴子了,也不带这么寒掺人的吧!”
陈龙非常的不爽,开口叫屈道。
李安笑道:“跟你开玩笑的,不过,金丝猴确实不是一般的猴子,这种猴子毛发金黄,是一种比较稀有的猴子,这一头的金发是它们所特有的,看着像不像猴子界的帝王。”
“这一身的毛发,倒也像一层金黄色的龙袍,不过,猴子就是猴子,再稀有也不能跟人比,给它们这么好的果子,这不是牛嚼牡丹么,太糟蹋了。”
陈龙开口说道。
“好,剩下的这些都给你,不给猴子了,你也真是的,跟猴子争什么?”
李安笑着说道。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李安在抓获这一群金丝猴的时候,已经让留下的士兵,抽空在附近采摘各种野果,以喂养这些金丝猴,此时,大部分猴子和野果都被运走了,李安带着的两只金丝猴并没有准备多少专门的食物,如此,李安就只能从自己爱吃的水果之中拿出一部分给这两只猴子吃了,反正只有两只而已,食量是很有限的。
岷山很长很长,一夜过后,李安仍旧处在岷山的范围之内,左右两侧都能看到山峦,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村镇,但规模都不是很大,人口也没有超过一万的,都是几百人和几千人的规模,蜀中人口本来就不是很多,像一般的小村镇,人口都会几百几千人,甚至还有不足一百人的,就算是县城也很少有过万的,都是几千人居多。
此时是初春的季节,在长安城附近,天气还很是寒凉,而在蜀中这里,气候就显得温暖了许多,就算不穿棉衣都不会冷,尤其是来自北方的人,在蜀中会觉得天气很暖和。
天气暖和了,花鸟鱼虫这些动物自然也就跟着活跃了,水里的鱼儿时不时的从水面上一跃而起,头顶也时常飞过一群群的鸟雀,汶水两岸的树林都是青翠的,有些本身就是常青的松树,还有一些落叶的树木,此时已经发芽了,地面也长起了一层淡淡的绿意,让人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蜀中的风都是温柔的,吹在人的脸上很是舒服啊!”
李安开口说道。
“蜀中的小娘子也很温柔,听说非常的水灵,比京城的那些摆脸子的温柔多了,哈哈哈!”
陈龙说着大笑了起来。
李安比较认可的点头道:“说的不错,蜀中的小娘子确实水灵又温柔,不过,那也要是有本事的郎君才拿得下啊!”
说着,李安想起了东女国的碉楼,那可是很有意思的,只要爬上去了就有机会,身体差的则根本就爬不上去,只有身体强壮的人才能爬的上去,这种规矩充满了野性,非常的有意思,是有血性男儿的最爱,想想都让人热血迸张。
“李侍郎之前来过蜀中,肯定经历过不少故事吧!给我讲讲呗!”
陈龙好奇的问道。
这货对李安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似乎都颇有兴趣,毕竟,李安所经历的事情,都是颇为有趣的,都是非常让人羡慕的。
“好,那我就给你讲讲碉楼的故事吧!”
李安一大早也颇有兴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干吹吹牛也挺有意思的。
在汶水下游一带,有一大群老百姓闹腾了起来,这些人在族中老者的带领下,阻挠朝廷的正常施工,他们这么做的理由也很是简单,那就是朝廷要修的道路经过了他们家族的祖坟,这会大大的破坏他们祖坟的风水,对他们和子孙不利,如此,他们自然要出面阻挠了。
不过,修路是朝廷的百年大计,若是所有人都以各种理由阻挠朝廷施工,朝廷的道路就没法修了,而没有合适的道路,经济就没法好好的发展。
“你们都闹腾什么,朝廷要从这里修铁路,等到铁路修通的时候,你们附近的百姓都是能得到很大好处的,就算是去京城,三两天就到了,这是天大的好事儿,你们怎么就是想不通呢?”
一名县尉站在人群中安抚道。
“县尉,我们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修路我们是不反对的,可也不能从我们的祖坟通过吧!稍微绕一下不行吗?哪怕走水田过去我们也没有意见,大不了少收几千斤粮食罢了,可这祖坟岂是能够随便乱动的。”
“就是,要是平了你们家的祖坟,你们愿意吗?我们赵家也不是平头百姓,我们祖上也是有功名的,也是有人做过宰相的。”
“县尉,把路稍微绕一下,我看也是可行的,并不一定非要从我们祖坟过。”
“要想平了我们的祖坟,除非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走我们的祖坟修路,我们绝不会答应的。”
一群老百姓义愤填膺的咆哮道。
这种情况让县尉颇为为难,若是三五个老百姓闹事儿,他早就下令抓起来了,可这是整整三个大村落的所有百姓,加起来已经超过千人,手里都还拿着农具,而县尉带来的衙役只有三十多人,虽然腰里都有武器,但面对上千人的老百姓,力量明显处于弱势一方,要是真的敢动手的话,搞不好会让自己命丧于此。
所以,也只能非常无奈的选择言语劝说,试图通过解释,让这里的老百姓接受从他们祖坟修路的主张,不过,这一招显然没有凑效,这些老百姓固执的很,不论县尉如何劝说,这些固执的老百姓就是不为所动,甚至公然威胁县尉,摆出一副刁民的姿态。
看着这些手持农具的上千老百姓,县尉显得颇为无奈,汶川只是一个小县城,他的俸禄也没有多少,但缉捕盗贼,平息事端这些杂事儿都属于他的工作,一旦处理不好出了事情,他就必须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俸禄不高,干的活儿很多很杂,还要承担很多责任,这就是县尉,一个让人受苦受累还受气的职位,也是属于俗务官员,是普通人难以胜任的职位,就比如老杜这类的文艺性官员,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从事这些职位的,宁愿让好友接济,一辈子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也不去干这些活儿。
县尉带了三十多人,过来就是解决问题的,可现场的情况有失控的危险,他不敢过分逼迫,可他若是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了,那就是没有完成任务,同样是要被骂的狗血喷头的,甚至还要被打板子。
过分逼迫引起乱子,县尉要担责,没有完成任务,同样要担责,一不留神丢了小命,同样非常的不划算,总之,似乎不论怎么做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劝解老百姓听话,自然是最好的办法,可老百姓哪里是那么容易劝解的,若是三言两语就能轻松劝解,那县尉这官儿也太好当了。
就是因为各种基层的工作非常不好做,所以,杜甫这类高傲的文化人,才会宁死也不去做这些官位,就算一辈子要饭也不会弯腰去做这些职位。
“县尉,怎么办呢?这些刁民怎么都说不通,我们回去怕是又要挨板子了。”
一名衙役非常痛苦的说道。
县尉叹气道:“哎,能怎么办,干了这个倒霉的县尉,就是受气的,真是两头受气啊!”
现在,这些老百姓堵在祖坟这里,宁死也不肯迁坟,情况似乎陷入了胶着,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县尉也曾多次向上面提议,将铁路稍微挪个位置,不要通过人家的祖坟,可他的上司也只是负责执行,并没有随意改变铁路走向的权利,所以,每次都给驳回了,作为最基层的执行者,县尉只能自己带头来处理此事,他无法说服上面,那就只能过来说服下面的老百姓了,可老百姓也同样不是吃素的,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
既然两头都说服不了,县尉也只能无可奈何,他准备回去挨板子,并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再扔给自己的上司,大不了大家一起完蛋,这也总比自己被老百姓打死要好一些。
“本官最后再说一遍,这是朝廷的意思,你们可一定要考虑清楚了,与朝廷作对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走。”
县尉最后警告了一句,然后带着自己的三十多人,离开了老百姓的祖坟。
赶走了县尉,千余老百姓仍旧气呼呼的,这是他们的祖坟,是他们祖先长眠的地方,这些朝廷的人,居然提出让他们主动把祖坟迁走,这简直就是在打他们的脸,是完全不给他们面子,是很无礼的行为。
可虽然把朝廷的县尉给赶走了,可部分德高望重的老者却陷入了忧虑之中,刚才县尉走的时候,说的已经很清楚了,这是朝廷要修战略通道,就凭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又如何能阻止的了呢?
当然了,他们也知道修铁路经过他们家门口的好处,也并不反对修铁路,只是他们觉得铁路不该从他们的祖坟通过,应该稍微偏移一点,哪怕偏移一百步也行,从他们的田地通过,他们都能容忍。
“村老,这些衙役会不会趁夜过来扒了我们的祖坟啊!我们要提早准备才是,在祖坟这里驻守一些人,若有人过来搞破坏,咱们就把他们赶走。”
一名年轻力壮的男子开口说道。
“怎么办呢?朝廷要是铁了心的要修路,我们怕是万万组当不了的,可这是我们的祖坟啊!祖先们早就在此安眠了,怎么能随便迁走呢?”
一名满头白发的老者非常忧虑的说道。
“是啊!今天我们是赢了,可只要是朝廷铁了心的要修路,这就不是我们能阻挡的了的,这次县尉只带来了三十人,下次要是三百人,三千人呢?我们也能阻止的了吗?”
又一名黑发老头,忧虑的说道。
“那又如何?难不成把我们全都给杀了,我们赵村人不是老欺负的,要我们迁祖坟,绝对不可能,就算是死也不迁。”
一名中年壮汉说道。
“与朝廷作对不会有好下场,还是要坐下来好好商量才是,县尉刚才也没把话说死,他只是执行朝廷的旨意,无权修改路线,可上门更大的官儿肯定有修改路线的权利。”
“说的也是,若是我们坚持不肯让出祖坟,朝廷上面的人就会过来,他们可以与他们好好谈谈,让他们把路稍微修的远一点,只要不平了我们的祖坟就行,我们也不想迁坟。”
“不论如何,今夜我们要留守五十人,不能让人偷偷平了我们祖先的坟。”
“我愿意留下来。”
一群村民开口商议了起来。
汶川县的县尉,一路上走走停停,他是真的非常不情愿会县城,甚至,时不时的会冒出一走了之的念头,只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他就不会再受这等窝囊气了,可他的父母妻子都还在县城里,他若是就这么逃了,他的父母妻子就麻烦了,至少,没有人养活他们了。
所以,就算心生逃避想法,县尉也只能偶尔想一下,最终还是要回县城的,该受什么惩罚就受什么惩罚,想逃避是万万不能的。
不过,能晚点赶回去也好,赶回去越晚,越能证明自己劝说的时间之长,自己是已经努力了的,至于事情最终没有办成,那也不全是自己的责任,是这些刁民实在难缠,自己无可奈何了。
“这些衙役是怎么回事,怎么走的这么慢,有马也不骑,一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一样。”
李安站在甲板上,用望远镜看到了远处岸边的汶川县县尉和三十多名衙役,心下颇为好奇。
因为这些衙役是在李安的前方,所以,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身后的远处有一支较为庞大的船队,就算看到了也无所谓,这条汶水上本来就经常有商船往来,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并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的。
“是啊!李侍郎,这些家伙好像遇到什么难处了,这也太无精打采了吧!”
陈龙也拿起了望远镜,看着前方的一众衙役,好奇的应道。
李安仔细的观察了片刻,开口说道:“我看清楚了,那个领头的是个县尉,在汶川县已经算是不小的官了,看来是真的遇到什么棘手的事情了,能让县尉愁成这样,看来是不小的麻烦!”
“李侍郎,那我们需要过问一下吗?”
陈龙开口问道。
李安想了一下,开口道:“通往益州的铁路似乎经过这里,这也是本官南下的目的,还是过问一下比较好,或许这些衙役就是因为铁路的事情发愁呢?”
“不可能吧!修路与这些衙役有什么关系,他们不管修路吧!”
陈龙蹙眉说道。
李安笑着说道:“这可不一定,县尉什么都管,若是有人不让修路呢?这个也归县尉管。”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李安让船队继续前进,追赶岸边正在慢悠悠行进的一群衙役,虽然不知道县尉和身边的衙役遇到了什么难事儿,但这个事情李安是管定了。
这一次南下的任务,主要就是勘查道路,解决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汶川县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南下益州的铁路需要经过汶川,这是李安所设计的线路,也是李安沿河修筑铁路的基本思维。
道路为何要沿着河流修筑呢?这自然是为了修筑方便,各种建筑材料可以走水路运输,修路也需要足够的水源,修路工匠也要吃水,另外,很多村镇和州县,也是沿着水系分布的,沿着河流修筑,可以让铁路惠及更多的村镇和州县,从而促进大唐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试想一下,若是一条铁路从京城修到蜀中,但中途不经过任何州县,全部走最偏僻的地方,那这铁路修的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或者说,作用就大大的减弱了,沿途百姓的参与积极性也将大大的降低。
不过,由于蜀中的道路太崎岖了,可以说是多山多水的,所以,铁路的选址和修筑都颇为不容易,在好多地方都需要在山体上挖隧道,需要架桥的地方更多,这些都会极大的增加修筑的成本和效率,若不是朝廷下定决心,这个事情还真的很不容易办成。
李太白的诗写的就很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写出了蜀中道路的崎岖和难行,在这样的地方修筑平坦的铁路,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但通往蜀中的铁路属于战略通道,对于大唐帝国的重要性是很大的,所以,就算付出再高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在蜀中修筑铁路,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战略利益,况且,只要前提修好了,日后随着蜀中经济的繁荣,这个钱早晚是能够赚回来的,在大唐全境修筑铁路,这是百年大计,是维持大唐永远强盛富裕的最基本条件,关于这一点,所有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
船队行进的速度虽然不是很快,但也比前方岸边那些衙役要快的多,没多久,李安的庞大船队就靠近了这些衙役。
“下令,船队立刻靠岸。”
李安开口下达了命令,让船队向岸边靠过去。
此时,船队的动静自然引起了这群衙役的注意,他们听到河面的声音,本能的向河面看去,发现有如此多的的船只,和来自京城的兵马,着实吓了一跳。
这些家伙虽然生活在汶川这个小地方,但最基本的见识还是有的,他们自然认得京城龙武军的军装了。
“县尉,好像是京城来的大官。”
一名衙役开口提醒。
县尉也看到了李安,虽然李安穿的是便装,但形象摆在那里了,一看就不是普通人,一看就是一个很高贵的人。
见船队有靠岸的意思,县尉连忙站在岸边等候,身后的衙役也是依次排开,微微颔首以示尊重。
汶水并不宽阔,船只也不大,想要靠岸很快就靠到岸边了,一段几米长的木梯也很快就放到了岸边。
李安顺着木梯走到岸边,看着颔首行礼的县尉,首先开口道:“你是汶川的县尉?”
“下官正是,您是?”
县尉开口问道。
旁边的陈龙立马回答道:“这是的工部李侍郎,前来蜀中视察。”
“下官见过李侍郎。”
县尉大惊,立马跪拜行礼,身后衙役也同样都是大礼。
“诸位请起,快起来。”
李安亲自扶起县尉,开口问道:“刚才本官见你们走路酸软无力,怎么回事,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县尉闻言,连忙开口说道:“不敢欺瞒侍郎,确实挺棘手的,朝廷修筑的铁路,要从我们汶川县经过,朝廷规划的路线也已经确定下来,下官负责清除沿途所有碍事的村舍,田地,祖坟,不过,实在不好办啊!老百姓并不愿意配合,下官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们也还是不肯答应,这正愁着回去改怎么汇报呢?”
说完一脸的无奈,表情之中慢慢的痛苦之色。
李安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看得出来县尉真的是很难,上面交代的任务必须要完成,而下面的老百姓又不肯配合,这真是愁死人了。
“能给本官具体说说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安很想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开口问道。
县尉从怀里拿出汶川县地图,上面标注了铁路经过汶川县的地区,以及这些地区需要迁移的农田,村舍和祖坟等设施,仔细看了一下,足有十多处需要迁移的。
朝廷修筑铁路,这本身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对于这一点,蜀中的老百姓也是比较理解的,可若是为此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也是不肯答应的。
就比如汶川的一些老百姓,面对朝廷的拆迁要求,死活不肯答应,就是不愿意,遇到需要拆除房舍,去别处重新盖房的,他们要求的赔偿价格与朝廷能够赔偿的价格相差较大,有非常明显的分歧,而对于祖坟,好多老百姓则直接拒绝迁移,似乎只要迁移了祖先的坟,家族的风水就会从此落败似的,只有田地的征用,阻力稍微小一些,只要用同等的田地置换就行了。
老百姓之所以如此难缠,自然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自己的房子住的好好的,朝廷一句话就要拆迁,而且,给的赔偿还很少,老百姓自然是不愿意答应了,而且,老百姓也是爱贪小便宜的,借着这个机会,谁不想多要点钱,在一些老百姓的心里,或许闹的越凶,所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如此一来,自然是闹一闹最有好处了。
不过,这里面或许有贪腐的因素,按照县尉所说的赔偿价格,李安总感觉与自己设定的赔偿数额有差距,或许,朝廷下拨的钱财只有一部分赔偿给了普通的老百姓,而还有一些钱财被各级官员塞入自己的腰包了,这样一来,赔偿的价格自然也就难以让普通的老百姓满意了。
李安所设定的赔偿数额,都是正好不多不少的,不会让老百姓吃亏,但也不会让老百姓占多少便宜,若是让这些被拆迁的老百姓占了太多的便宜,那么,就是对其余所有大唐百姓的不公,毕竟,朝廷的钱财也是从所有老百姓的手中收上来的赋税,拿着所有老百姓的钱财去资助少部分老百姓,这本身就很不公平。
当然,也绝对不能让被拆迁的老百姓吃亏,该赔多少就要赔多少,赔的过多和过少都会造成不公平,而最大的不公平是某些贪腐的地方官,这些家伙若是把本该属于老百姓的钱财给贪了,那就是最该死的行为了。
这样的行为,从古至今就没有断过,不论是什么样的时代,都会存在一些中饱私囊的家伙,就是这些家伙破坏了当官之人的形象,让老百姓对当官的人没有丝毫的好感,甚至发展到敌对朝廷的程度。
若是修铁路的相关官员真的有中饱私囊的行为,那么,李安是绝对不会姑息的,只要查出来了,就一定会严肃处理的,一定会让相关人员付出应有的代价。
县尉所遇到的最大一处阻力,是来自赵家村的祖坟,这个赵家村可不是一个小村子,而是三个较大规模的村子,村名都差不多,最大的一个就叫赵家村,剩下两个村子,一个叫赵家河村,一个叫赵家沟村。
这三个村子的规模都不小,人数都在五百人以上,是标准的大村子,虽然隶属于三个村落,但其实都是一家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祖先,血缘关系是很近的。
三个村落呈品字形结构,而他们家族的祖坟就在三个村落的中间,是一处风水比较不错的地方,但铁路设计的时候确实需要经过这一片祖坟,这引起了三个村落赵家人的不满,觉得铁路线应该偏移一些,绕开他们的祖坟。
县尉的表达能力很是不错,李安已经完全听明白了,是三个赵家村的百姓对朝廷修筑铁路,经过他们家祖坟不满意引起的,这是县尉所要面临的最大压力,还有刘家村的拆迁,阻力也同样不小,其余的几个只要加把劲就能搞定。
“看来基层的工作不好做啊!你们辛苦了。”
李安开口表扬了县尉和衙役们,以显示对他们的尊重,这些基层的衙役真的都挺不容易的,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承担着最大的风险,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要被推到最前面,充当挡箭牌和背锅侠。
县尉和众衙役闻言,全都一脸的激动,他们的职位很低,一般是没有人会真正理睬他们的,上面的官员对他们永远都只是训斥,而李安这么大的官儿,不但不训斥他们,而且,还关心他们,自然会让他们觉得心里暖暖的了。
“不辛苦,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县尉激动的说道,顿了顿,试探的说道:“李侍郎,这个铁路的路线,是不是真的没法调整了,是一点都不能修改吗?”
李安明白县尉的意思,这个铁路线若是能修改的话,他非常希望把线路给修改了,这样就能避开很多关键区域,就可以避免老百姓的反对声音了,毕竟,这里的山民太愚昧和迷信了,让他们迁祖坟的压力很大,县尉非常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
看着手里的地图,李安思虑良久,开口说道:“线路不是不能调整,只是朝廷修筑铁路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受益,方便老百姓日常出行,所以,这个线路都是沿着人多的地方修筑的,若是避开人多的地方,那修筑铁路还有什么用处,这里的线路从三个村落中间通过,不但是因为这里的位置是最好的,同时,当铁路修筑完成之后,三个村落的老百姓也能得到最大的好处,铁路完成可以在此处设立站台,而只要这里存在停车的站台,这里的三个村落就要发达了,以后这里将会发展到几千人口的城镇,而不在是三个小小的村落,三个村落的老百姓也将过上富裕的好日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