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说完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这些村民真是目光短浅,铁路能经过他们的祖坟,是他们的福分,这将会彻底改变他们的贫穷生活,是天大的好事儿,而这些村民不但不珍惜这么宝贵的机会,反而还站出来反对,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县尉一听,愣了半天,然后连忙说道:“李侍郎,若线路真的可以改动,那就改动一下吧!赵家村的那些村民是铁了心的不肯迁走祖坟,跟他们将什么道理都没用,只有把线路给修改了才最省事儿。”
很显然,县尉已经对赵家村的人,不抱任何幻想了,也不想再去劝说了,因为他觉得赵家村的那些家伙太固执,不是言语能够说动的,再去一次也是白费口舌,而既然李安说线路可以改动,那不如就直接改动好了,这样最省事了。
李安岂能不明白县尉的想法,嘴角淡淡一笑,开口说道:“从赵家村祖坟通过,这是最佳的路线,不论如何改动都会让修路的成本上升不少,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则省啊!劝说还是要继续的,不能因为赵家村的百姓想不通就不去劝说。”
“是,李侍郎教训的是,下官一时糊涂,下官一定再去劝说,直到把赵家村的百姓劝说的同意为止。”
县尉连忙开口应道。
“恩,这就对了,劝说百姓就是要有耐心才行,没有耐心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的。”
李安认可的点头,然后开口说道:“算了,本官还是亲自走一趟吧!这也是本官的工作。”
“是,下官给您带路。”
县尉连忙恭敬的走在前面,给李安带路。
赵家村就在四五里之外,并不是很远,道路也还算好走,但李安还是选择骑马,这样更轻松一些。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汶川县的景色还是比较宜人的,这才是初春的季节,大地就已经披上了一层嫩绿,远处的山峦也都是绿油油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氛,一阵风吹在人的脸上也是颇为柔软,一点也不像北边的劲风,尤其是北部沙漠地区的大风,吹的脸颊生疼。
风景宜人的地区,生活的老百姓也是温和的,至少相对于北方人民要温和许多,个头也稍微矮一点,但不是很明显。
蜀中多山,汶川县所在的地区更是山峦绵延不绝,几乎都看不到有什么太平坦的地方,只有县城周边的好大一块区域是平坦的地方,但也不算很大,比关中大平原差多了,其余的周边区域都是山地。
其实,汶川所有零星分布的平坦地区,都是汶水这条河流冲击出来的平原,都是沿着这条汶水分布的,每一块平原都很小,最大的一块就是县城所在的区域了,其余几块较大的也是重要的村镇,毕竟,人们想要好好的生活,是离不开水源的,同时,为了生产生活方便,也都比较喜欢平坦的地区,所以,靠近河流的冲击小平原,就是人类最看重的生产生活区域,这些小平原也是最容易出现文明的地区。
较小的冲击平原只能诞生较小的文明,而冲击大平原就能够诞生非常辉煌的文明了,比如黄河冲击大平原,诞生了伟大的华夏文明,若是没有黄河两岸的大面积平原,华夏文明根本就不具备崛起的条件,这条河流与河流两岸的平坦土地,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汶川太小了,所有零星的小平原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大的面积,而山地改造成平原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里也只能是一个县城,想要发展成一个很繁荣的州城颇为困难。
但只要这里通了火车,情况就不同了,有了火车这个运输能力极为变态的交通工具,汶川的经济发展就能够上升好几个层次,而一旦这里有钱了,进行山地改平原,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比如在县城周边的这一块平原,就可以进行扩大,将周围的山地削平,建设一个新的平原,与原有的最大平原连在一起,这样,整个汶川县城周边的平原看上去就显得更大了,也就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和建筑了,发展自然会越来越快的,老百姓的小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的,这个是一定的。
山地地形对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限制效果,毕竟,只要是山地,交通就不是很便利,而没有快捷的交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大打折扣,在山区搞交通比平原地区要难得多,成本也要更加的高昂,安全性和后期维护成本都更高一些,这对经济的发展自然更加的不利。
同时因为山区都是山地,平坦的地方相对较少,而且很是分散,这样不论搞什么产业都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比如种地是很难搞机械化大规模种植了,开办工坊也会很分散,无法形成完整的互补体系,而分散本身就非常不利于运输,这会大大的增加运输的成本,就算大规模的修路铺桥,效果也不是很明显,但肯定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得多。
“汶川县的风景不错,是一个很美的好地方。”
李安骑在高头大马上,自言自语的说道。
旁边是校尉陈龙,还有汶川县的县尉,其余的衙役和护卫都是步行前进,衙役还是三十多人,一个都没有少,而护卫就更多了,足有一百多人,全都是全身披挂的精锐,这么庞大的队伍开过去,估计会让赵家村的那些百姓紧张不安的,不过,李安不是去打架的,是去讲道理的,就算说服不了那里的百姓,也不会选择用强。
这条铁路经过汶川是他们赵家村的福气,若是他们不肯珍惜,损失不但是他们自身,连带着整个汶川县都会跟着损失惨重的,到时候他们不但会得罪朝廷,还会得罪整个汶川县的老百姓。
因为李安已经想好了,若是铁路不从汶川过,那就只能从霸州县通过,若是真的走霸州县,最多三五年,原本不如汶川县的霸州县将会变得比汶川县还要富裕很多,到时候不但赵家村的老百姓,整个汶川县的老百姓都会眼红邻县的富裕,而李安就准备用这一条去劝说赵家村的老百姓,让他们同意迁坟,相信凭李安的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够达成自己的目的。
“是啊!汶川县的风景还是很美的,不过,就是太局促了一些,在这里待一段时日是一种享受,可若是长期待在此处,那就是一种折磨了,会把人闷死的。”
陈龙开口说道。
这货倒是挺有见识的,说的也全是实话,在风景宜人的山区,确实能够让人放松身心,让人暂时忘却很多的烦恼,但若是长期居住在风景宜人的山区的话,这种感觉就会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孤独寂寞的感觉,会想着离开这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去人多的大城市玩玩,至少,大多数人都是没有能力抵抗寂寞的,只有少数人能够安于寂寞。
俗话说的好,旅游就是从自己过腻了的地方,去别人过腻了的地方,在城市过的太久了,就会感觉腻歪的,会感觉很烦躁,而在环境优美的乡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再优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觉得乏味的,所以,交通的改善就显得颇为重要了,只要交通足够便利,那么,一个人就能够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来回交换了,受够了城市的喧嚣,可以回到乡村去体验那一份优美和恬静,在乡村寂寞了,也能够更快的去城市里体验那种繁华和热闹,在一个大城市待久了,可以换一个玩玩,某处的风景看够了,还可以去别处看看,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李安笑着说道:“你说的也是,再优美的风景也有看够的时候,不过,汶川我们是第一次来,十天半个月的,是肯定看不腻的,你们觉得呢?”
说着看向身旁的县尉。
汶川县的县尉闻言,连忙开口说道:“李侍郎说的是,像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从来就不觉得这里很美,尤其是这山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走起来实在不舒坦,要都是平地那该多好啊!那样走起路来就舒坦了,也不用这么费劲了。”
其余的几名带头的衙役,也是同样的观点,他们都在这里生活很多年了,实在是有些受够了这里的环境,他们更向往京城那样的大城市,他们觉得只有生活在京城这样的大城市里,才是最有面子的事情,可居京城大不易,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京城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人还是要待在自己的家乡,尤其是这些衙役,在家乡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去了京城指不定会被按在地上摩擦成什么样呢?
“哈哈!说的好,等以后汶川这里修了铁路,交通条件就会大为改善,县里也会变得富裕很多,而只要富裕了,就有钱修路了,你们也就不用再走低洼不平的泥土路了。”
李安笑着说道。
旁边的陈龙接着说道:“你这个县尉很傻啊!铁路从汶川县通过,对你们有巨大的好处,若是走别处通过,那就没有你们汶川县什么事儿了,你刚才还一个劲儿的要求李侍郎修改线路,真是傻透气了,哈哈!”
说完大笑了起来,这个县尉是真的傻,居然看不到通了铁路之后的巨大好处,与不修铁路相比,修建铁路能够极大的提高汶川县的经济状况,连带着这些衙役的收入也能够大涨,而他们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困难,居然要放弃这么重要的大好机会,这实在是太过于愚蠢了,或者说是太懒了,为了摆脱眼前的麻烦而不顾后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懒政。
“陈校尉教训的是,是下官错了。”
虽然县尉的品级并不比陈龙低,但他毕竟只是地方上的小官,而陈龙是京城龙武军的校尉,是来自天子脚下的小校,他自然要更尊重一些才是,称呼比自己品级低的人为长官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自称下官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知道错了就好,赵家村就是前面的村子么?”
陈龙倒是大大咧咧的,一点也不知道谦虚。
“没错,前方看到的村子就是赵家村,中间的一片坟地,就是他们的祖坟,在祖坟的另一边还有两个村子,分别是赵家沟村和赵家河村,现在被土坡挡住了看不到,再走一段路才能看到。”
县尉开口说道。
李安抬头看了一眼,前方的赵家村可不得了,那是一个老大的村子,规模比一般的村子要大一些,看着至少有一百多户,平均一户五个人,那就是足足五百人,实际肯定还要更多一些。
“县尉,这赵家村有多少人口,旁边的两个村子呢?分别都是多少?”
李安开口问道。
其实,刚才出发之前,县尉都已经跟李安说过了,但李安一时忘记了,县尉说的也不是太具体,很容易让人忘记。
县尉连忙再次说道:“回李侍郎,这个赵家村足有一百一十二户,算上老弱妇孺和部分去别处谋生的,差不多有九百多人,平时在村子里的也有七百多人,有近二百人外出谋生,有的偶尔回来,还有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村里的七百多人,老弱妇孺就占了一多半,精壮的田舍汉子差不多有二百人,旁边的赵家河村与赵家沟村情况差不多,都比赵家村要小一些,各有七百人左右,在家的有五百人,各有精壮田舍汉一百五十人左右,下官并不主管户口,也只能知道个大概,特别具体的人数还要回县城问问主簿。”
李安闻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这三个村子不得了啊!总计有两三千人呢?在家务农的就有五百精壮,难怪底气这么硬,连我们的县尉都敢顶撞,哈哈哈!”
这自然是玩笑话了,县尉算个屁,在李安的面前,一个小小的县尉屁都不是,但在汶川县,县尉已经算是很大的官了,若是一般的小案子,县尉都是不屑一顾的,只有遇到不好解决的事情了,县尉才会出手,比如遇到的赵家村不愿意迁坟的事情,因为下面的衙役搞不定,所以,县尉便亲自出手了,但结果就是县尉出手也没用,赵家村的老百姓仍旧不买账,这可愁坏了县尉,还好遇到了李安,只要把锅甩给李安,他就没事了。
“李侍郎说笑了,下官就是一个跑腿的,屁都算不上,啥都算不上,嘿嘿。”
县尉自黑道。
这货也挺识趣,说的也算是实话,虽然县尉在一个小县城也算是大官了,但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搞定的,有后台的大族搞不定,人数众多的普通百姓也搞不定,上面交代的任务要完成,下面的百姓不满意了也要安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一不留神就成了妥妥的背锅侠。
“县尉太自谦了,人们都说偏远的县令就是土皇帝,县尉那就是宰相啊!哈哈!”
李安笑着说道。
县尉忙道:“李侍郎说笑了,别的地方不清楚,反正我们汶川县的县令,还真不是土皇帝,益州的上官时常过来巡查,我们的县尊真是战战兢兢,我这县尉就更战战兢兢了,若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这一身的官袍就别想穿了。”
“哈哈!听的出来,你这心里是想做土皇帝的,当官的都不想被上面管着,哈哈哈!”
李安笑着说道。
县尉也没有否认,尴尬的笑了笑。
前方就是赵家村的祖坟了,虽然大部分人已经散去,但留守祖坟的居然有五十多人,很显然,他们是铁了心的不肯迁坟了,为了防止朝廷派人破坏,他们直接轮流驻守了,这一点倒是让李安觉得颇为好笑。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李安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找茬的,自然不会强迫这些老百姓迁祖坟,但会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这些老百姓,让他们觉得迁祖坟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天大的好事儿,如此,这些老百姓或许就能想通了,然后主动迁移自己的祖坟。
“前方就是赵家村的祖坟了。”
县尉再次提醒道。
在看到县尉去而复还,还带了更多的人马前来,负责留守的五十名百姓自然颇为紧张,他们立即分散去通知村里人,没多久,就看到三个村子的百姓在快速的往赵家村的祖坟奔来,人数黑压压的一片,少说也有上千人,男子和妇孺都有,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子,半大的孩子也来了,虽然还算不上是倾巢而出,但也算是全部的主力了,留守在家里的估计只有走不动的老人和太小的孩子了。
年轻力壮的腿脚快,距离祖坟已经很近了,而后面的老弱妇孺走的就相对要慢的多,但也在努力的往这边赶,每一个村民都是一份力量,他们似乎坚信只要自己的力量足够大,就一定能够阻止朝廷的决定。
“县尉,这些老百姓是真够给面子的,知道本官要来,摆了这么大的阵仗,哈哈!”
李安笑着说道。
县尉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李侍郎,这些山民不懂规矩,还是让下官先去打个招呼,让他们规矩一点。”
李安摆手道:“不必了,都是一群朴实的农民而已,又不是吃人的妖魔,怕什么,本官不惧。”
经历过大阵仗的人,是不会在意这点小情况的,别说眼前的千余百姓,就算对面有十万铁骑,李安都没有畏惧过,这么点百姓就更不会放在心上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事情是李安面对不了的。
李安这边是轻轻松松,一点也不紧张,而对面的留守百姓却是另外一种心情,他们都很紧张,甚至还有些气愤,而更多的是担忧。
之前县尉来的时候,身边只有三十多衙役,这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威胁,而此刻,县尉带来的人马足有一百五十人,而且,还有更加精锐的士兵,这份力量并不比他们这千余人弱,虽然人数比不过他们,但真的要是打起来,他们自知没有任何的胜算,面对三十名衙役,他们凭借手中的农具就能将这些衙役打的满地找牙,而面对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士兵,这些百姓的底气却没了,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他们是打不过这群士兵的。
既然对方的力量更强,这就意味着他们赵家村面临的形式更加的严峻,这个坎很难迈过去,如此境况让留守的老者很是忧虑。
“六叔,怎么办呢?朝廷这是铁了心的要动我们的祖坟了,这次怕是躲不过去了。”
“怕个鸟,大不了跟他们拼了,我们手里的家伙也不是吃素的,”
“对,他们若是敢动我们的祖坟,我们就跟他们拼了,大不了就是一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几名年轻的汉子开口说道。
“都闭嘴,你们不要逞能,好好的日子不想过了吗?你们死了容易,可家里的老人孩子怎么办,他们该有谁来照顾,做事情不能冲动,要动脑子。”
年老的农民大声呵斥道。
他的内心正烦着呢?向朝廷妥协显然不是他的想法,而若是对抗到底,他们赵家的力量就这么点,万一真的被当成土匪给剿了,他们真的就是想说理都找不到地方了,如此,将是一场灭顶之灾。
年轻人或许啥也不知道,而这些活了半辈子的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有些边关将领正愁没有立功机会,没有升迁的机遇,百姓暴力反抗朝廷,这不等于是给这些愁立功的人一个良好的机会么,如此一来,一旦遇到这种急于立功的家伙,他们赵家村,就有一定的可能会被当成土匪给剿灭了,而一旦如此,他们三个村子将不会有一个活口,他们家族的香火也就无法延续下去了。
可朝廷提出的要求也太过分了一些,那是他们家族的祖坟,朝廷修路走哪儿不好,非要走他们的祖坟,这不是故意找茬吗?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百姓生气,毕竟,他们没有见过铁路,不太明白铁路是怎么回事,在他们的印象中,可能把铁路与普通的马路划上等号了,普通的马路是可以直接弯曲九十度的,甚至可以在复杂的地形上绕老绕去,怎么样都行,可铁路就不同了,铁路必须要尽可能的笔直,稍微弯曲一些是不要紧的,但绝对不能弯曲过大,否则,火车根本就没法在铁路上走。
而对于这一点,这些老百姓是没有概念了,这是他们极力反抗和愤怒的最主要根源,而县尉这些地方官,其实也没见过铁路,自己都不是太懂,解释起来自然也就不是很到位了,只是生硬的要求老百姓把祖坟牵走,这样效果自然不会太好。
见老百姓们紧张的聚集过来,李安明白是自己带着兵马前来,刺激到了这些老百姓,为了减轻这些老百姓的心里压力,同时也为了避免引起动乱,李安让麾下的兵马暂时停下,在距离百姓还有五十步的位置停了下来。
“县尉,我们各自带领两名随从过去就行了,其余的人就留在原地吧!免得这些老百姓心里紧张。”
李安看向身旁的县尉,开口说道。
县尉表情颇为紧张,开口说道:“李侍郎,这样只怕不妥,这些老百姓太彪悍,万一伤着李侍郎,下官百死莫赎啊!”
也难怪县尉紧张,李安的官位那么高,若是在汶川县出了事,他作为县尉那是要倒大霉的,而且,他就陪在李安的身边,这更是罪加一等。
李安笑着说道:“瞧把你吓得,不就是一群老百姓么,又不是啸聚山林的贼人,有什么好怕的,放心吧!不是有事的。”
说完策马继续向前,陈龙和另一名校尉跟在李安的身后策马随行,县尉无奈只得带着两名衙役跟上去,并让其余的衙役留在原地。
李安三人都是骑马的,而县尉只有一人骑马,两名衙役都是步行的。
“六叔,他们怎么都停了,就六个人过来了。”
“这些朝廷的人,要搞什么鬼。”
“不管了,看看再说。”
几名年轻的农民开口说道。
年老的农民蹙眉道:“这是先礼后兵,你们这些后生都给老子稳住了,可千万不能冲动,谁也不许惹事儿。”
在距离对方还有五步的时候,李安四人全部下马,并将四匹马交给两名衙役,让他们各牵两匹马。
李安几人静静的看向眼前的这群老百姓,而这些老百姓也没有行礼的意思,也同样静静的看着李安一行人,表情各异但都带有一丝淡淡的敌意,而这份敌意自然是因为朝廷要征用他们的祖坟地块,这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好大的胆子,见到李侍郎还不行礼。”
见这些田舍郎如此无礼,县尉开口呵斥道。
几名年老的农民上前一步,微微弯腰向李安行礼,而年轻的农民就怔怔的看着这一切,并没有行礼的打算,此刻,他们心里正气着呢?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给别人行礼,只有更成熟稳重一些的老者,才能压得住脾气,从而给李安行礼。
这一切自然在李安的预料之中,城市里多油滑之辈,而乡下则多粗鲁固执之人,这些农民缺少城市人的油滑,遇到不高兴的事情,立马就在脸上表现出来了,这是农民的特色,也说明这些都是很正直的农民,就算他们与朝廷作对,李安也不怨他们,毕竟,这里是人家的祖坟,朝廷一句话就要征用,确实侵犯了他们的权益。
“本官看得出来,诸位的心里都带着气呢?这都写在脸上了,哈哈!”
李安忍不住笑了出来。
原地等候的五十人还算可以,刚奔过来的农民气更大,毕竟,他们跑的气喘吁吁的,气还没喘匀呢?自然更生气了,县尉刚刚才走,这才多久又回来了,这不是来回折腾他们吗?要是再来几次,他们啥也不用干了,竟在这事上折腾了。
“草民拜见李侍郎,并非我等有意无理,实在是此处乃我等先祖的埋骨之地,怎能轻易迁移,这事大不孝啊!”年老的农民开口说道。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说道:“理解,理解,本官非常理解诸位,若是本官是你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恐怕反应跟你们是一样的,孝心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尔等是因为一片孝心,所以,才不服从朝廷的旨意,这是情有可原的,也没人会追求你们的责任,你们就放心好了。”
见李安如此说,老者和众村民全都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过,还是有部分村民心里不安,总感觉李安说的未必是实话,或许是忽悠他们的。
“李侍郎的意思,是我们的祖坟可以不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