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本官打击水贼本是一片好心,没想到却逼良为娼了,罪过啊!罪过。”
亲眼看着三个小妾走入翠仙楼,李安感叹的说道。
县令闻言,连忙说道:“李侍郎完全不必自责,这三个人之中,原本就有一个是翠仙楼的姑娘,剩下的两个也不是省油的灯,都算不上是良家,况且,打击水贼为国为民,老百姓都念李侍郎的好,区区三个娼妇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在水贼头领的三个小妾进入翠仙楼之后,一群尾随的男子,有几十人跟着进去了,而剩下的人则在外面逗留,他们或许没钱,或许是舍不得花钱,总之,就是没有进去。
三个人进入翠仙楼,一下子就给翠仙楼带来了几十位客人,估计这些老鸨要开心的跳起来了,这么好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不过,这些客人显然是冲着水贼头领的小妾来的,因为只有把怨气发在水贼头领的小妾身上,他们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若是选了别的姑娘,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几十个人对应三个人,可想而知,水贼头领的三个小妾,短期内怕是要遭大罪了,能不能自己下床都难说。
李安对此也只能选择无视,毕竟这三个家伙也不是啥好货,既然不愿意去做苦力,去青楼生活就要做好被一大群男人凌辱的准备,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也不能怪别人。
县令为了招待李安,准备了太多的美味佳肴,几乎把犀浦县特色的美味都准备了,这么多的美味,吃是肯定吃不完的,也就只能每样吃一点了,尝尝特色就是了。
吃饱喝足之后,县令和县尉将李安安排在犀浦县最好的房舍歇息,这是最高的待遇了。
“你是什么人?”
李安看到一名小娘子走了进来,开口问道。
其实,这个很明显就是县令孝敬自己的礼物,对此,李安早就见怪不怪了,这种事情在古代实在是太常见了。
“奴婢是县尊家的丫鬟小娟,特来伺候李侍郎。”
小娟显得一点也不紧张,看样子是经历不少,年纪也算是不小,足有近二十岁,长得颇为丰满,是大唐标准审美的美人儿。
“小娟,很普通的名字,谁给你起的。”
李安问道。
“是县尊给起的,李侍郎不喜欢,可以给小娟赐名。”
小娟笑着说道,并走到了李安的身前,眼睛火辣辣的盯着李安。
“这个……”
李安看着小娟那肉肉的脸蛋,开口说道:“不如就叫肉丸子吧!”
“肉丸子,不行,太难听了,李侍郎好坏。”
小娟显得有些不高兴,伸出一双肉乎乎的嫩手,撒娇的在李安的脖颈按摩,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老熟人呢?
这就叫自来熟,有的人天生就是自来熟的性格,不论与什么人相处,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与这个人熟悉,就好像多年相交的老朋友一样。
一般在青楼工作的女人,都具备这个能力,当然,那是因为职业需要,而在普通人之中,这种性格就相对比较少了,一般大多数人都是比较羞涩的,不会很快与一个人熟悉,而只有少数人会很快与人相熟。
对于这种很快就能够与人熟悉的人,人们称之为自来熟,就是遇到任何一个人,都能与之相熟,尤其是与异性能够很快相熟的人,更是高等级的自来熟。
自来熟自古以来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但若是娶了这种自来熟的人为妻,那就比较痛苦了,以后的日子,头顶一片青青大草原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传统的男人,是不会娶这种自来熟女人为妻的,但做小妾和丫鬟就没啥压力了。
“你这么胖,不叫肉丸子叫什么?”
李安笑着打趣。
“我不管,反正小娟就是不能叫肉丸子,太难听了。”
小娟开口撒娇道。
李安想了一下,笑着说道:“本官曾在宫中见过贵妃,仅论身材的话,与你当真是相差无几,那不如就叫你贵妃好了,贵妃。”
小娟闻言,嘴角莞尔一笑,这是在夸她,她自然非常高兴了,这个名字她非常的喜欢,当然了,既然是李安起的名字,也就意味着只有李安能叫,别人是不能乱叫的。
“好,贵妃好听,贵妃好听,若奴婢是贵妃,那李侍郎就是……”
小娟还是不敢乱说话,因为那句话不是小事儿,万一引起李安的惊恐和反感,那就不好了。
不过,李安并不在意,反正身边也没有旁人,这事儿传不出去,传出去了,李安也不会承认,没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贵妃,快到朕的身边来。”
李安喝了一点小酒,确实心情比较兴奋,把自己暂时当成皇帝,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陛下,臣妾要侍寝,臣妾要侍寝。”
小娟突然躺到李安的怀中,抱着李安就不松手,显得特别的粘人,特别的火辣,勾的李安都把持不住了。
虽然怀里的小娟,长得并没有贵妃漂亮,但身材确实差不多,只要把脸部遮住,真的与贵妃没啥区别。
李安闭着眼睛,感受一下贵妃躺在自己怀里,这感觉别提有多爽了,尽管对贵妃是有一点想法的,不过,那可是皇帝的女人,李安是碰不得的,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若是真的有机会的话,李安自然不会错过了,只是这种可能性太小了,感受一下身材与贵妃相差无几之人的身体,把她想象成贵妃就是了,这种感觉也是挺奇妙的。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李安有美人伺候,一夜过的非常的惬意,而水贼头领就痛苦太多了,他倒了一天的夜香,累的骨头都要散架了,到了天黑之后好久,才能得到休息的机会,而休息的地方,居然是一个牛棚,里面有两头黄牛,他要与黄牛睡在一起。
为了防止他逃跑,他的身上拴着铁链,那强度比栓牛的绳子还要坚固许多,任凭水贼头领有再大的本事,也休想逃出去。
到了干活的时候,水贼头领身上的铁链会被取下,但取下之前,需要先给他戴上脚镣,脚镣的铁链同样非常坚固,而且,间距非常的有限,让水贼头领只能小步行走,而不能大步走路,步幅稍微大一点就会摔倒,如此,便可以极大概率避免水贼头领逃走。
对于遭遇如此严密的监视,水贼头领的内心非常痛苦,居然连睡觉的时候都用铁链拴着,如此,想要逃出去就太难了,但他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只要最艰苦的日子过去,慢慢的老百姓就会将他遗忘,然后他再来个装疯卖傻,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傻子,也许几个月之后,对他的看守就会放松,到时候,他就能有机会逃出去了。
当然,这只是水贼头领单方面的想法,事情未必会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下去,李安早就安排好了,干一个月之后,就把水贼头领仍到采石场,与他的那些兄弟一起采集石头,每天都要干很多活儿,看守也是最严格的,这辈子都别想出来。
第二天一早,李安的船队离开犀浦县城,沿着汶水继续前进,由于快靠近益州了,所以,河道上的船只更多了,尤其是商船特别多,好多船上都装满了密密麻麻的货物。
犀浦县的下一站就是成都了,成都曾经是蜀汉政权的都城,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可现在的成都只是小县城而已,但由于非常靠近剑南道的治所益州城,所以,发展的也相当不错。
“李侍郎,前面就是都江堰了。”
船家非常好心的提醒。
在蜀中,都江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蜀中重要的水利工程。
李安早就看到前方的河道有建筑物,原来不织布局就到了都江堰了,既然毫不容易来一趟,必须要好好的欣赏一下这里的风光。
都江堰是秦朝蜀郡太守李冰设计建造的,在建设的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了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
而《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至于当初李冰为何要修建都江堰,李安自然也是非常清楚的,那是因为,古代的蜀中一带,水旱灾害十分的严重,经常发生水灾和旱灾,让附近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诗仙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汶水是江水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的蜀中盆地西部是大唐多雨地区。发源于蜀中与关中交界的岷山南麓,分为东源和西源,东源出自弓杠岭,西源出自郎架岭。两源在松潘境内漳腊的无坝汇合。向南流经四川省的松潘县、都江堰、乐山,在宜宾汇入江水。全长近八百公里,流域面积极广。
汶水是江水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都江堰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汶水有大小支流九十余条,上游有黑水、杂谷脑水,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水、金马水、走马水、柏条水、蒲阳水等;下游有青衣水,大渡水等。主要水源来自山势险峻的右岸,大的支流都是由右岸山间岭隙溢出,雨量主要集中在雨季,所以汶水涨落迅猛,水势湍急。
汶水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对整个成都平原是地道的地上悬江,而且悬得十分厉害。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汶水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百里,而落差竟达近三百米。在古代每当汶水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汶水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汶水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所以说,都江堰之所以会修建,为的就是治理蜀中的水患和旱灾,让蜀中能够始终风调雨顺,能够成为一处鱼米之乡,从而增强一个帝国的实力。
“都江堰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让灾害频繁的蜀中,变成了天府之国,这都是李冰的功劳啊!”
李安看着都江堰啊,开口说道。
船家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李侍郎说的是,我们蜀中百姓永远都不会忘了李冰的,这里不远就是二王庙,里面就是李冰父子。”
“李冰父子就是这二王?”
李安开口说道。
船家笑着摇头道:“不是,不是,李冰父子只是其一,这庙里还供奉着二郎真君,他们生日相近,可惜现在还不是他们的生日,庙里也不会有很多人的,而到了他们的生辰那日,二王庙里可热闹了,很多人都只能站在外面,根本就挤不进去。”
原来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两日后为李冰生日,正值鸟语花香之时,受到都江堰恩泽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二王庙焚香祭祀,怀念都江堰的缔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庙主持举行盛大的“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典大会,摆设道场三天。后世二王庙庙会,不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剧表演等内容,还有川剧变脸等绝活展示;每岁庙会,二王庙内烟霞蒸腾,万人朝拜,空前盛况,不减当年。
另外,都江堰这里还有放水节,也是蜀中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因为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子成为富庶的、世人瞩目的天府之国,人民对他的感戴之情是没齿难忘的。
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动,也有老百姓的民间祭祀活动,官方的祭祀活动更为隆重,早期的祭祀十分隆重,有十分隆重的血祭遗风。后世则代之以清明放水节庆典活动,已成为都江堰特有的风俗。
“前方的小岛上还有人家呢?”
李安看到了前方小岛上的房子,开口问道。
船家回答道:“李侍郎,那是客店,是专门给路过的商船提供方便的,路过的商船可以在那里打井水,买点粮食,还有鱼虾什么的,也可以留在那里吃饭,只是这里的价格要稍微贵一点,比别处至少贵了三成由余,不是特别需要的普通人是不会在这里吃喝的。”
价格贵一点,也是很好理解的,毕竟,这里开办的客店带有一定的救急性质,还很是方便,成本也稍微高些,商品的价格自然会昂贵一点,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而且,李安觉得这个小岛算得上是都江堰的景区了,而不论什么时代,景区的物价必然是相对比较高的,高百分之三十是再正常不过了,要不然图啥!
其实,汶水本身也是比较干净的,直接拿来洗菜做饭都没啥问题,但与井水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河水再干净也不会有井水干净的,对于一些比较讲究的人,更喜欢吃井水,况且岛上的井水还有甜味。
路过岛屿的时候,补给一点干净的井水,也花不了几个钱,反正井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岛屿的四面都是水,井水也是这些河水经过泥沙过滤之后得到的,只要周围的河水不断流,小岛的井水就不会枯竭,这简直是一份无本生意,所以,井水的价格自然也比较低廉,若是客户愿意自己动手打水,那价格还能再便宜一半,毕竟,打水也是一件很耗费体力的事情,与其说卖井水,不如说是卖劳动力,井水是没有成本的,而人工却是有成本的。
“听说岛上的井水很甘甜,是真的吗?”
李安开口问道。
船家笑着说道:“甜呢?这岛上的井水确实比较甜,要不然也不能拿来卖钱啊!嘿嘿!”
很显然,船家觉得把井水拿来卖钱是不地道的,井水是大自然的,是源源不断产生的,又不是店家辛苦生产或者购买来的,没有成本的东西,怎么能拿来卖钱,而井水质量特别好的情况下,拿来卖钱也就可以理解了。
“既然这个岛上的井水特别甜,那就去喝一口吧!”
李安突然想喝井水了,开口说道。
“好嘞!”
船家将船只向小岛划去,整个船队的船只很多,而小岛的码头并不大,只能停下一半的船只,况且,里面还有一些船只没有离开,如此,更多的船只就只能留在外面了。
李安让除了自己的坐船和两艘快船之外,剩下的船只继续前进,反正这些船只走的太慢,待会追上就是了。
小岛的面积并不是很大,但几百亩的面积还是有的,甚至有可能达到了千亩的级别,李安只是目视,并没有使用工具测量,自然无法得到准备的结果,但这个岛屿确实不小,面积很可观。
岛上除了靠近航道有一个简易港口之外,还有客店和民居,客店是为来往的商船准备的,而民居基本上都是附近渔民的房子,这些渔民每天在附近打鱼,小的和不值钱的鱼留给自己食用,而大的贵的则贩卖给客店,运气好的话,也能直接卖给路过的商船,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少,也就十几家而已,他们除了打鱼之外,还开辟了一些耕地,主要种植的都是蔬菜和瓜果,这些除了少部分自己食用之外,大部分都要卖给客店,若是有客人主动上门购买,他们自然也是会卖的,价格比卖给客店稍微贵一点,打鱼和种菜就是这些百姓的全部收入了,虽然比较的清贫,但这里风景极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活的非常的快乐。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李安上岛之后,首先就去了那口里面有甜水的古井,对于这口井的来历,据说是当年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时候,为了让干活的工匠喝到一口放心的井水,特意在小岛上挖掘的,由于四周都是水,在这里挖井,不用担心井水被喝完,就算有再多的人,也不可能将这里的井水喝完。
对于这里的井水为什么有甜味,没有人能说的清楚,不过,这个所谓的甜味,并不是真正的甜味,就是一种清爽的感觉,比别的井水好喝一点罢了,井水又没糖,能甜到什么程度,说甜味是有点夸大了。
由于井水也不是啥贵重资产,所以,并没有人在井口附近看守,只是附近客店干活的人能够看到井口,对于客人偶尔打点解渴,那是不需要给钱的,若是大量取用井水,就要给点小钱了,请他们帮忙则给钱要加倍。
“李侍郎,这井水真的很甜,给您打点尝尝?”
船家自告奋勇的去打水,很快就把一桶水给打了上来。
由于此时外界的温度并不高,与井水的温度基本一致,李安舀了一瓢,细细的品尝了一下,味道还算不错,确实有点甜丝丝的感觉,但并不是糖水的味道,这也许就是甘甜吧!
“这水确实不错,不错。”
李安肯定的点头,然后又喝了几口。
喝着甜丝丝的井水,李安想到了很多,前世的时候,自己生活在乡村,喝的也是井水,但从未感觉到这井水里有甜丝丝的味道,但生活在城市里的亲戚,来了之后却惊呼这里的水咋这么好喝,有一种甜甜的感觉,而每次李安都一脸懵,这不过是普通的井水而已,怎么会有甜的味道呢?
后来李安去了城市,喝了亲戚家的白开水,这才明白亲戚为啥说井水是甜的,那白开水的味道实在是太难以下咽了,特别的难喝,总感觉有一股怪怪的味道,那便是消毒的漂白粉的味道,自从喝了一段时间城里白开水之后,回到乡下再喝自己家的井水,居然真的感觉到了一股甘甜的味道。
甜味有时候并不是真的甜,是需要比较之后才能感觉到甜的,只有喝过了难喝的自来水之后,才会感觉到井水是那样的甘甜,而喝过了普通的井水,再喝甘甜的井水,就能感觉到甜味了。
“这个岛上有好几口井,说来也奇怪了,别的井都没有这口井甘甜,这真是神仙保佑啊!”
船家开口说道。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与下面的地质构造有关,虽然这个岛屿的面积不大,但下面的构造也未必是相同的,这自然会导致井水的口感不同。
比如,若是井口靠近河流,则必然会由于过滤不够充分,导致井水能喝出河水的味道,或者由于河水旋涡的冲击,导致井水与河水相通,如此,井水就与河水没有任何区别了。
李安品尝完井水,抬头看去,看到了远处的菜园,这都是住在这里的渔民,种植的蔬菜,还有几个妇人和孩子,正在菜园里忙碌着。
“走,去看看他们都种了什么?”
李安说着给属下示意,让他们多打一些井水上船,这水味道不错,比船上储备的清水好喝多了,多弄点路上使用也挺好的。
这些菜园并不是靠在一起的,每一处菜园都依靠一处房舍,显然,这样种菜是最方便的,每个家庭都可以更好的照顾自己家的菜园,看护也极为方便,在家里干活的时候,都能看到自己家的菜园,若是有人过来偷菜,立马就能发现,看到家禽过来破坏也同样可以及时的制止。
李安其实还挺怀念这种生活的,前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一个小菜园,里面种上平常需要吃喝的蔬菜,外围用篱笆圈起来,以防止被别人家的家禽破坏,虽然每家的菜园都不是很大,但一分地是最小的,也就是六十平方以上,大一点的有一二百平方,也算是不小了。
而李安家的菜园子,由于是父亲和叔父两个家庭靠在一起的,所以,面积也是比较大的,至少有一百多平方,大约是二三分地,这么一块地用来种粮食自然显得太小了,而用来种菜的话,那是足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上是不用去集市上卖菜了,尤其是夏天的时候,黄瓜丝瓜那是从不断的,各种蔬菜是按茬种植的,老的一茬停止生长,新的一茬就又开花结果了,如此循环下来,蔬菜根本就吃不完,就算到了冬季,也会种植过寒菜,还会临时搭建大棚,在寒冷的季节,蔬菜照样能够很好的生长。
像小白菜这种不怕寒冷的蔬菜,冬季的时候可以一直采收,但由于生长需要根系维持,最好不要直接拔掉,而是摘叶子,把大叶子摘掉之后,小叶子几天之后就长起来了,这样并不影响根系,可以一直采收下去,若是拔掉的话,重新撒种子,在冬季的时候就算出芽,那也是很难长起来的,摘叶子吃是最好的办法。
1...698699700701702...7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