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李安看了一下,这些菜园子里种的都是很普通的家常菜,主要以叶菜为主,还有一些爬藤类的豆科蔬菜,萝卜之类的根系蔬菜也不少。
与李安前世家庭的小菜园相比,这些渔民家的菜园里,就显得大了很多,每一个菜园子都在一亩地以上,除了种植蔬菜,边缘还有一些香料树,花椒和桂皮这些香料树,每家似乎都种了好多,对于打鱼的渔民来说,这些香味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打的活鱼和贵重的鱼,自然可以卖出去,而一些死鱼和档次较低的鱼是不好卖的,他们自己也吃不完,如此,就只能晒干储备,当做自己的口粮了,可鱼肉是有一股腥味的,不论是吃鲜的,还是吃干鱼,都会有一股不太好闻的腥味,而为了去掉这些腥味,就必须要用到香料。
花椒,桂皮就是很好的改味香料,还有生姜和香菜也不错,所以,为了能去掉腥味,渔民家的菜园子里,会种上花椒树和桂皮书,生姜和香菜自然也会种植,香料准备的越是充足,做出来的鱼肉就会越是鲜美。
有了鱼肉和菜园,这些渔民的吃喝问题是不用愁的,所缺少的也就是有油盐酱醋这些,而卖掉部分活鱼和好鱼之后,所得到的钱财是足够购买这些油盐酱醋的,所以,只要没有过多的欲望,他们在这个小岛上也能快乐的生活一辈子。
船上的蔬菜是足够的,但多补充一些也是没啥问题的,李安既然上岛了,看到了这些鲜嫩的蔬菜,自然也是要补充一些的,顺便照顾一下他们的生意。
一般生活在偏远地区的人,都是比较胆小的,也比较的羞涩,看到李安带着一群人走过来,原本还在菜园子里玩耍的孩童,吓得赶紧跑开了。
干活的大人则站起来,好奇的看着远处正在走来的人,附近几个菜园子的大人都站着看过来,每个人的眼里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这是乡下人的常见习惯,只要看到有外来的人,他们总是非常关注,甚至,有点过度关注,只要有陌生人出现,他们总是忍不住盯着人家,这种习惯具有遗传学,后世的乡村之人也是如此,只要进入一个村庄,村里的所有人,就都会把目光投向你,当几百人同时看向你的时候,那感觉真的不是特别好。
男人们大部分都出去打鱼了,留在菜园子和家中忙碌的,都是妇人和老人,还有调皮的孩童,这也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体力好的健壮男子,自然要去做最辛苦的打鱼工作了,体力弱的老人和妇人,在菜园子里忙碌,那也是能胜任的。
李安走到一处菜园,看到里面仅有一名妇人在忙碌,旁边还有两名胆怯的孩童,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这个家里就只有三个人,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她们自然是有点害怕的。
船家先走了过去,看向妇人,开口说道:“我们是来买菜的,这里的菜都是什么价钱?”
妇人见是来买菜的,稍微放松了一些,然后就直接报价了,还算公道,并没有漫天要价,另外,她也不愿意把菜全部卖光,要留一些给自己家食用。
李安一行人有五百多人,就算把整个岛上的蔬菜全部买光,那也是支持不了几天的,但若是满足李安一个人,那随便买一点就足够了。
“咦!这个孩子身上穿的是什么?”
李安看到一名孩童,身上穿的皮衣,黑白相间的,非常像大熊猫。
“李侍郎,这就是花熊啊!就是您在岷山活捉的那种。”
船家开口回答道。
李安感到大为惊诧,花熊就是大熊猫,李安前些日子,在岷山的山中活捉了一些,已经运回京城了,没想到在都江堰这里也能遇到,而且,一个普通的乡村孩子,居然能穿着熊猫的皮草,这太奢侈了,就算是后世的富豪,那也是穿不起的,谁船谁要倒霉。
“一个小小的孩子,居然能穿上熊猫皮草,这附近有大熊猫?”
李安惊诧的问道。
船家点头道:“有啊!当然有了,这附近的花熊,也就是大熊猫,一点都不比岷山少,这熊猫皮也不值钱,或许是他的家人在山上打到了熊猫,吃肉之后,这皮就给孩子当衣服了。”
很显然,在大唐这个时代,熊猫一点都不珍贵,这个时代的熊猫数量也比较多,远远多于后世的数量,同时,大熊猫的分布也挺广的,在整个蜀中,似乎很多地方都有大熊猫的踪迹,一个普通百姓的孩子,都能穿上大熊猫皮草,可见大熊猫的普及程度。
从眼前这个孩子身上熊猫皮草的大小来看,应该是一头还处于幼年的大熊猫,因为个头太小,也只能给孩子做衣裳,大人是穿不下的。
能在都江堰见到大熊猫,这让李安很是兴奋,不过,既然在岷山的时候,已经活捉了一批,在这里就算了,拥有大熊猫并不需要太多,只要有几只就够了。
离开渔民家之后,李安在岛上走了一段路,看到这里居然有猕猴桃树,这种水果在大唐时代居然就已经有了,这让李安大为惊喜。
后世水果店里贩卖的猕猴桃被叫做奇异果,是来自外国的品种,味道相当不错,原来猕猴桃是中国产的,被外国人拿回去改良了一下,然后,就高价卖给我们了。
“这里居然有猕猴桃树,不错。”
李安随口说道。
船家开口道:“啥猕猴桃,这不是茅梨么?”
“茅梨?”
李安很是好奇,仔细一想,猕猴桃与梨子确实有点类似,就是身上的毛多了一些,用茅梨称呼确实挺贴切的。
“李侍郎,在蜀中,这就叫茅梨,在不远处的青城山上,还有人用茅梨酿酒呢?酿出的茅梨酒非常可口,他们都叫洞天乳酒,李侍郎不妨去尝尝。”
船家开口说道。
“洞天乳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李安好奇的问道。
船家开口解释道:“这洞天乳酒,之所以叫洞天乳酒,那是因为这个酿酒的地方在洞内,说是什么天下第五洞,在这洞内酿出的酒自然就是洞天乳酒了,这可是青城山的青城四绝之一呢?”
“青城四绝?这又是什么东西?”
李安开口问道。
船家开口说道:“这青城四绝都是吃喝的东西,除了洞天乳酒,还有青城茶,白果炖鸡,青城老泡菜,这些都是可口的美味,去青城山,不品尝青城四绝,那就相当于没去过青城山。”
李安闻言笑了笑,这种言论实在是太常见了,古今中外,经常出现这些言论,什么去某某地方,不干什么就相当于没来,不去什么地方,就不是好汉,这些夸大其词的语言实在有些让人受不了,不过,至少反应了这些东西确实不错,不尝一尝,不去试一试就失去一次很好的体验机会了。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李安听说青城山上有青城四绝,觉得应该去品尝一番,毫不容易来一趟,不去体验一番,那不真的白来了。
回到船上的时候,属下已经从岛上的井里打了十几桶的井水,而客店见他们都是从京城来的,还是龙武军将士,哪里敢收钱,非常客气的帮龙武军一起抬水,态度别提多好了,甚至还请龙武军将士进店吃饭,而龙武军有纪律,并没有过去。
离开小岛之后,三艘船就直奔青城山而去,这青城山的风景比后世的时候要好得多,在大唐这个时代,环境污染还是比较小的,天空非常的蔚蓝,空气也特别的清新,在这种地方生活,说实话还是挺滋润的。
“青城山。”
刚到山脚下,李安就看到了眼前大门上的三个大字,这是一个足有三丈高的大门,装修的还算古朴,不是特别豪华,但看着很养眼,那三个大字也很优美,一看就是名家所写。
别以为进了大门,就是青城山的核心区了,绝对不是,这里仅仅只是一个大门,大门后面除了一条泥土路之外,啥也看不到,就一个孤零零的大门。
“李侍郎,青城山最近的道观还有好几里地呢?这只是山下的迎客门。”
船家显然是来过,对青城山的情况,似乎比较的了解。
李安也明白,估计这个大门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引路,让没来过青城山的人,看到大门的那一刻就明白自己已经来到青城山了,然后沿着大门后面的小路,就可以进入青城山的核心区了。
为了不耽误太多时间,李安一行人并不多,只有十几个人,沿着山路就出发了,沿途到处都是清香的味道,是嫩叶和鲜草的味道,现在是春天了,大自然已经开始生机勃**来,各种树木的嫩叶都开始萌发。
植物叶片开始萌发之后,动物们也不甘寂寞了,走了一路都能听到周围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时不时的还能看到野生动物从眼皮子底下跑掉。
不过,这些野生的陆地动物都是最常见的野兔等小型动物,并没有大熊猫,虎豹这些稀有的,对于这些低级的猎物,李安没有太大的兴趣。
“好香啊!这里怎么会这么香?”
李安走着走着,就闻到了非常清香的味道。
“应该是茅梨花香,之前在小岛上也有的,只是那里的花太少了,所以闻不到多少味道,前方有好大的一片茅梨树,风向也没错,香味就是从前方刮过来的。”
船家开口说道。
李安与众人一起走了一段路,果然看到了一大片的猕猴桃树,现在是春季开花的季节,大片的猕猴桃树全都开花了,而因为猕猴桃花的香味是比较淡的,所以,只有数量足够多的花朵聚成一片,香味才能稍微浓一些,也就更容易被人闻到。
“这么大的一片,少说也有十万棵吧!”
李安看着眼前的一大片猕猴桃树,感叹的说道。
“这只是一小片而已,别处还有更多呢?”
船家开口说道。
他也不清楚这里到底有多少棵,只是觉得数量很多,而别处还有更多,说明青城山的猕猴桃数量特别巨大。
“这里居然有这么多,别处还有更多,这么多的数量,应该都是人工种植的吧!”
李安开口猜测道。
因为按照果树自然生长的规律,这里不会有这么大的一片,而且,间距还颇为相等,一看就是经过人工科学管理的,没有人工的科学管理,这里的果树不可能长得这么好,而且,猕猴桃树的竞争力很一般,没有人为的干预,根本竞争不过周围的很多树种,尤其是很多高大的树木,只要在猕猴桃树附近扎根,很快就能把阳光全部挡住,如此一来,猕猴桃树就接收不到阳光了,生长必然会受到很大的抑制,根本不会形成一大片,另外,若是太密集,每棵树长出的猕猴桃就会很小,缺少商品价值。
船家说道:“本来都是野生的,自从有了洞天乳酒之后,就变成人工种植了,要不然,紧靠原来的数量,每年酿造的洞天乳酒就太少了,就算是现在,洞天乳酒也不是像我这样的百姓能够喝得起的。”
很显然,洞天乳酒作为青城四绝之一,是很名贵的,而名贵不仅是因为味道好喝,还有就是数量有限,总是供不应求,相应的价格自然也会居高不下了,而洞天乳酒价格高企,必然带来猕猴挑价格的上涨,如此一来,想要发财的人,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了,于是之前靠采集猕猴桃贩卖的人,都改行种植猕猴桃了,而且是大规模的种植,这样才能有规模效应,收入可以实现十倍,百倍的增长。
“哦,原来都是种植的,这些应该都不是普通人能种的吧!”
李安开口问道。
自古以来,凡是有利益的地方,资本都会疯狂的涌入,有钱有势的人都会过去占位置,普通人哪里来的机会,普通人若是胆敢跟贵族抢利益,那简直是找死。
船家撇嘴道:“可不是吗?这么一大片果树,哪里是普通人敢种的,听说这树下还埋了不少人呢?不过,都是几百年之前的事情了,不说也罢!”
看样子,船家似乎知道些什么,只是不太愿意说出来,而李安很想让船家说出来,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没事,说说吧!本官很想知道。”
李安开口问道。
原来,在几百年之前,这里的洞天乳酒就已经很热销了,而附近的百姓因为采集猕猴桃也发了一笔小财,后来,在一个领头人的带领下,大家伙儿全部都开始划片种植猕猴桃,如此一来,收入自然就会更高了,可惜有人看不得普通老百姓收入增加,直接找个理由,将老百姓种植的猕猴桃全部归为己有,老百姓当然不干了,从而展开了一场斗争。
百姓与贵族争斗,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很多百姓都被活活打死了,而尸首就被埋在这片猕猴桃树林之中。
当然,由于贵族做的太过分,出了人命了,活着的百姓气不过,自然也会回来报复,从而让这里的血腥气浓厚了一点,这一片片的猕猴桃树林下面,究竟埋了多少人,谁也说不清,但不论如何,这里的猕猴桃树一直都是长势喜人,用猕猴桃果子制作的洞天乳酒也一直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美酒,至于猕猴桃树下面有多少冤魂,是没有人在乎这些的。
船家说的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李安也无从确定,因为这个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已经没法考证了,几百年前的故事,也只能是一个故事而已,没有人会在乎这个故事的真假,就当闲着无聊,听一听故事解解闷罢了。
另外,此山之中的猕猴桃树,都是属于青城山道观的,属于道观的财产,不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贵族都没有权利涉足这里的猕猴桃树,谁让当今皇帝李隆基是道教信徒呢?道观的地位比贵族还要高,没有哪个贵族胆敢给皇帝对着干,自然也不敢得罪道观。
继续往前走,李安看到了远处的道观,一个规模还算不错的建筑群,那里是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品尝青城四绝的地方。
青城山的风景非常优美,至于青城山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据说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在大唐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七三零年,更为青城山,也就是前些年才更换的名字,就是现任皇帝李隆基更改的。
另外,据说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这是青城山的有一个名字。
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
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在大唐这个时代,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经常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
青城山是大唐著名的道教名山,也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直到后世的时候,仍旧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要说这个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道名为张道陵。
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大唐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天下。
大唐末年的时候,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三十年,著书立说,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到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
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世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李安对于道教不是很有兴趣,也不会像皇帝那样,把道教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毕竟,李安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会因为信仰宗教而限制自己,而皇帝信教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不老,想要一直享受人生,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人的寿命岂能因为信教而增加,道教的长生不老术不过是江湖骗子罢了,就是专门用来骗人的。
青城山道观最核心的建筑,就是中间的天师洞了,也是李安马上要去的地方,这个天师洞可不是什么小山洞,而是一栋房子,这栋房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十分幽静,是一个烧香拜佛的好地方,也是很多道教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至于一栋房子为何要起名天师洞,那是因为天师出现的时间比较早,那个时候建筑业还不发达,很多人类都住在洞穴之中,修行的人自然也是在洞中了,所以,很多道教的圣地也是在洞中,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后来建造房子开始普遍起来,于是道教之中就开始出现很多殿堂了,而天师洞是隋朝大业年间建造的,自然不能凿个山洞了,肯定要建设一座宫殿才行,但在起名字的时候,还是起了个天师洞,以怀念曾经在山洞之中修行的张天师。
天师洞虽然是青城山道观的核心,但道观的掌门却并不在天师洞,而是在后山修行,毕竟,每天去天师洞烧香祈求的人太多了,在如此人声嘈杂的地方,是根本没法静下心来修行的,天师洞成了待客的地方了。
也许刚开始的青城山道观,就是一个烧香修行的地方,可随着香客越来越多,道观的收入也越来越高,已经开始出现不太好的商业化苗头了。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青城山道观的收入还是很高的,主要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来自信徒的香火钱,进观肯定要烧香祈福,而道观就可以通过卖香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虽然每个香客所能提供的收益很小,但烧香的人多了之后,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另外,部分有钱的香客,为了显示自己的诚心,会拿出大笔的资金,将其捐献给道观,这样的有钱人还是很多的,对于道观来说,这同样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来源。
还有就是道观也会经营一些饮食服务,提供一些食品给香客,当然,这是要收费的,而对于一些稀缺的商品,还能够卖出不菲的价格。
就比如道观酿造的洞天乳酒,就可以卖出很高的价格,可以让道观大大赚上一笔。
当然了,青城山道观可不仅仅经营洞天乳酒,还有青城茶,白果炖鸡和青城泡菜。
这些都是道观的产业,而由于道观的道士数量有限,部分产业也会外包给附近的老百姓,让他们参与干活,得到较少的报酬,比如青城茶从采集茶叶,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形、提毫、烘焙等工艺,那是需要耗费很大精力的,道观的那点人手肯定不够,所以,只能让附近的百姓帮忙,然后给百姓报酬。
至于百姓为何不自觉做好自觉卖,那就牵扯到资质的问题了,同样的青城茶,放在道观里贩卖,所有香客都相信是正宗的青城茶,而若是普通老百姓站在路边贩卖,别人或许根本就不相信,觉得是以次充好的假货,道观里的道士都是修行之人,普通香客更信任他们,觉得他们是不会骗人的,而普通百姓就不一样了。
另外,道观的档次也够高,青城茶到了道观之后,会有专门的包装,贩卖的位置也是道观的殿堂,给优质香客的感觉就是有面子,至于价格问题,那都不叫事儿,来上香就是来花钱的,有钱人还会在乎这点。
白果炖鸡和青城泡菜,是青城山道观款待贵客的最基本菜肴,配上青城茶和洞天乳酒,几乎都不需要其他菜了,这四个就够香客品尝到了,毕竟,来道观的香客,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吃喝,是为了祈求福气,小吃一点就够了。
相比于垄断性比较高的洞天乳酒和青城茶,白果炖鸡和青城泡菜的普及型更大一些,就算是道观之外的普通小店了也会有售卖,这两样菜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
这个白果炖鸡,主要的食材是白果和仔鸡,白果就是银杏果实,这种果子熟食可以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而生食可以降痰,消毒杀虫,是一种很不错的果子,而青城山上盛产这种白果,食材方面完全不用担心不够用。
而制作白果炖鸡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就是将宰杀好洗干净的仔鸡放入砂锅之中,然后倒入清水,撒上少许白果,还有就是食盐,葱姜蒜,冰糖等材料,熬制一段时间就好了,这种美味汁鲜味美,清香不腻,具有很好的食疗价值。
而青城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大蒜、白菜、仔姜、良姜等为原料,经严格挑选、清洗、晾晒后,放入用山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专室、专具存放,专人管理。
青城泡菜脆嫩酸甜,保存数年仍色鲜质坚,是一种能解腻、开胃、增进食欲的佐餐佳品。有诗赞曰“青城好,泡菜冠全川。清脆姜芥夸一绝,芳甘乳酒比双贤。吾独取椒盘。”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美味都是青城山道观的道士发明的,本来都应该是道观独享才是,但任何地方都会有吃里扒外的人存在,有的道士心志不坚,见这些美味如此受欢迎,便出家还俗,利用自己偷学的技术贩卖白果炖鸡和青城泡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