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遗憾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朕御山河
真正的青城泡菜,用料是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大蒜、白菜、仔姜、良姜等材料,而这些山寨的青城泡菜,自然不会跑去山上专门买道士种植的这些蔬菜,但他们可以谎称,蔬菜上面又没写字,谁能证明百姓自己种出来的蔬菜,不是道士种出来的。
这就好比后世很多城池贩卖的臭豆腐,都说自己的臭豆腐是从千里之外的某处空运过来的,谁能证明这一点,难道真的是不计成本了,臭豆腐能值几个钱,都从几千里外空运过来,卖出去的收益还不够运输费呢?
后来因为那个空运的地点出现了传染病,于是,很多卖臭豆腐的赶紧改口了,承认自己做的臭豆腐就是本地的臭豆腐,根本就不是从千里之外空运过来的。
李安是微服上山的,并没有穿官袍,也没打算惊动道观的高层,就是过来看看而已,要是惊动道观高层,那就没有意思了。
“李侍郎,前面就是天师洞了。”
船家开口介绍道。
天师洞已经近在眼前了,这是一处规模还算宏伟的巨大建筑,在这里烧香祈求的人很多,其中,不乏又头有脸的大人物,从这些人的穿着就能看得出来。
李安学着别的香客的模样,虔诚的烧香,身后的护卫也跟着烧香,既然来了,这一步是必须要做的,也显得自己懂礼貌。
但烧香的规格是不同的,不同的香是不同的价钱,有大香,也有小香,个头越大的香越贵,小的自然就便宜很多了。
而以李安的身份,当然要烧个大香了,长度足有两米的大香,这个大概要烧好长时间的样子,身后的护卫烧的稍微短点的。
“施主,是否要布施?”
李安刚烧完香,一名道士便上前问候,态度非常的恭敬。
“布施?每个来的香客都要布施么?”
李安开口问道。
道士回答道:“布施也是一件功德……子孙福寿绵延。”
为了让李安布施,小道士说了一大堆废话,这让李安感叹青城山商业化的严重,道士都苦口婆心的让人捐钱,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虽然捐了钱之后,道观可以新修不少建筑,还可以维修和改良已有的建筑,但会不会有人中饱私囊,把这些钱财用来进行个人享受呢?这个谁都说不准,也许会有败类拿香火钱供自己享乐,这个是很有可能的。
“一般人都布施多少?最多的有多少?”
李安好奇的问道。
道士介绍道:“布施每个人都不一样,财多的自然布施多一些,而钱少的布施自然就要少一些,最多的是玉真公主,一次就布施了一百挺金。”
“一百挺?有这么多。”
李安颇为感叹,不过,并不打算布施这么多,最多给十挺就差不多了。
其实,十挺也差不多了,小道士见李安给了十挺布施,心情那叫一个好,连续夸赞李安会功德无量。
香也烧完了,布施也给了,接下来就可以品尝青城四绝了,当然,有钱的话,还可以多点一些酒菜。
吃饭的地方不在天师洞,在旁边的三层小楼上,一般大部分的香客是不会去吃喝的,因为价格太贵了,根本就吃不起,只有少数特别有钱的人,才会选择在这里品尝青城四绝。
三层小楼按照规格,自然是越高的层数,档次越高,最高层只要推开窗户,便能够看到很远的风景,空气也更好,自然是最好的位置。
因为价格实在太贵了,李安过去的时候,第三层还有不少空包间,而一二两层都已经满座了,一些人来了之后,去不起三层,一层又没位置,只能不太满意的选择打包。
山上僻静的地方多得是,打包之后随便找个地方也能吃吃喝喝,只要不被旁人看见,就不算丢脸,很多腰包钱财不够的普通人都是这么干的。
因为空房间比较多,李安直接要了两间,一个包间人太挤了,不太舒坦,还是两间舒服一些。
推开窗户,李安能看到周围的很多风景,一栋栋建筑物直接映入眼帘。
“道友,能给我介绍一下外面的风景吗?”
李安叫住了一名端菜上来的小道士,并随手给他一挺金子,算是很大的手笔了。
小道士一看就不是专业的,或许是附近的百姓,临时穿上道士的服装,来这里打杂的,算是某个生路。
有钱赚,小道士当然不会拒绝了。
“施主请看,前方那个便是建福宫,左边是祖师殿,那里是朝阳洞,最后这个是老君阁……”
小道士开口介绍道。
小道士口中的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三七零年,后来经历代多次修复,后世的时候仅存两殿三院。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三百九十四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而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大唐时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
唐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
而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也就是彭祖峰顶,或称高台山、老霄顶,海拔高一千二百多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高三十多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七八米,连座台高十米左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汉白玉石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迁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
“等等,玉真公主在祖师殿修仙,现在还在吗?”
李安听到玉真公主的名字,开口问道。
小道士摇头道:“这个不清楚,或许还在这里,或许暂时离开了,这不是我一个小道士能够过问的。”
李安闻言,点了点头,眼前这个只不过是一个混饭吃的小道士而已,确实不太可能知道太多的情况。
而因为玉真公主是李隆基的妹妹,据说长得还特别漂亮,李安来一趟,怎么着也应该是看一眼才是,要不然岂不是白来了。
不过,先把肚子填饱了才是正事,只有把肚子给填饱了,才能有力气走路,而且,青城四绝那可都是绝顶的美味,不好好品尝一下就太亏了。
“好了,你下去吧!”
李安让小道士下去,然后与众人一起用餐,准备吃饱喝足之后,去祖师殿碰碰运气,万一要是能碰到玉真公主呢?说不定还能打个招呼啥的。
按照年龄来算,玉真公主仅比李隆基小七八岁,而李隆基已经是老头子了,玉真公主自然也是老太太的年纪,至少是五六十岁的大妈,不过,若是保养比较好的话,或许看上去会很年轻。
“哇!清爽,过瘾。”
李安喝了一口洞天乳酒,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这洞天乳酒味道确实不错,闻着就已经非常过瘾了,喝下去的时候就更爽了。
:。: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李安喝着洞天乳酒,感觉颇为过瘾,这酒的度数很低,就算喝多了也没啥问题,完全可以当饮料喝,古人喝酒的时候都喜欢用大碗喝,把酒当水喝,渴了的时候,居然拿酒解渴,这充分证明了古时候的酒水度数很低,喝再多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尤其是眼前的洞天乳酒,由于特殊的制作工艺,让这种乳酒的度数比一般的酒水还要低,喝的再多都不会喝醉,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实质的伤害,反而,由于这里面有太多的猕猴桃营养,对人的身体有不错的保健作用,猕猴桃的维生素含量是非常高的,多吃猕猴桃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而喝洞天乳酒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维生素的作用。
虽然这属于酒,可李安喝到嘴里完全就是饮料的感觉,感觉自己就是在喝饮料,或者说是喝了一些加了酒的果汁,感觉非常的不错。
青城茶要最后品尝,酒和茶一起品尝,那就串味了,白果炖鸡和青城泡菜,李安自然更青睐白果炖鸡了,青城泡菜是素的,而白果炖鸡是荤菜,李安自然更喜欢荤菜了,实在是无肉不欢啊!
“这鸡……真不错,如何制作的。”
李安觉得味道不错,开口问走过来的小道士。
“施主,这是我们青城山道观的招牌菜,工艺繁杂,还要用到秘制汤料,一时半会说不清。”
小道士开口说道。
“哦,还有秘制汤料,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难怪这么可口。”
李安点了点头。
当然,除了秘制汤料之外,其余的制作方式都是公开的,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制作的时候,首先要准备材料,青城山本土白果去壳焯水,青城山养的鸡宰杀后切块,还有本地产的小红枣,葱姜蒜,薏仁
为了让胃口更好,处理鸡肉的时候,鸡油和鸡皮与鸡肉分离,这样煲出的汤更清澈干净,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锅内加料酒,葱姜蒜一起入锅,经过处理的鸡肉焯水,这样既可以除去杂质,腥味和血。
配料白果也要好好处理,把剥好的白果,在加热的锅内干炒一下,炒制金黄,这样煲汤时候白果可以更容易软烂,还有要把分离开的鸡皮放在锅内干煸,鸡皮会因为锅内加热而炸出鸡肉,这样的鸡油加入汤中,可以让汤煲更香,干煸的鸡皮大家可以撒些调料干吃,很脆的,这样的鸡油不会像植物油那样油腻。
另外,青城山本地的清水要一次性加够,最好是优质的泉水,其次才是井水,再拿一个干净的锅,里面倒上刚才炸出的鸡油开大火,加足够的水,记住这个要煲两个多时辰,所以水一定要足够,之后放入葱和薏仁,姜
水开了放入处理好的鸡肉,开小火开始炖,这个小火要非常小才行,因为毕竟煲汤时间很长时间,如果开火大了,很快水就没有了,这个时候不加任何调料
为了口味更好,煲汤过程中会有白色的沫子,拿勺子撇开,这个白沫是很影响口感的,看着也很不舒服,至于放入白果,记住要开小火,炖到只剩下一个小时候,放入白果,红枣,加入咸盐,料酒少许,继续开小火煲汤,最后还要加入蜜汁汤汁少许。
如此制作,最终做出来的白果炖鸡,那就是最美味的了,而且,由于有秘制汤汁,所以,也是一般人很难复制的,除非长期在青城山道观干这个,才有可能一步步接触到这个蜜汁汤汁的做法。
由于白果炖鸡太美味了,以至于李安再去吃青城泡菜的时候,居然没啥感觉了,并没有觉得青城泡菜有啥特别的,也许是吃饱了吧!
“这个几个菜都给我打包几份,要带走的。”
李安开口吩咐道。
吃饱喝足之后,李安与一行人离开了天师洞旁边的小楼,前往青城山游览风景。
“李侍郎,祖师殿就在前面。”
船家来过青城山道观好多次,自然了解里面的情况。
从远处看过去,祖师殿与别的地方也没啥不同的,并没有特别的守卫,如此看来,这里面并没有玉真公主,毕竟,若是玉真公主在这里,外面应该有守卫才是。
里面的空间不是很大,但也不小,居住几十人应该是毫无问题的,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曾在此处隐居,玉真公主只是其一,大唐时代的诗人杜光庭,薛昌,还有宋代的张愈都曾在此隐居,如此看来,青城山道观的祖师殿,倒是非常适合名人隐居。
这个殿内供奉着道家的几位祖师爷,有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的塑像,还有一些八仙图的壁画,以及诗文刻石等内容。
“玉真公主也不在这里,回去吧!”
李安也没了兴致,准备打道回府。
不过,李安并不愿意原路返回,至少也要绕一圈,走不通的路回去才是,若都是走同样的路,那就没有意思了,看到的都是与之前一模一样的风景,那有什么意思。
“李侍郎,若是走别的路,那就只能走小路了,小路不好走,也不太安全,还是有大路保险一些。”
船家开口说道。
“小路不安全,是野兽多,还是有山贼?”
李安开口问道。
对于安全方面的问题,李安是一点也不担心,自己有这么多护卫,难道还怕危险不成。
“这个,似乎都有人遇到过,不过,一般也没有多少人会选择走小路,所以,遇到的自然不多。”
船家说道。
李安打定主意了,开口道:“管它野兽还是山贼,就走小路了,也好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有这么多手持兵器的护卫,就算遇到山贼,估计山贼也会认怂躲开,野兽就更加不敢造次了,吓都吓跑了。
因为这两种家伙都是欺软怕硬的主,找不到好机会是不会轻易出手的,他们也害怕丢掉自己的小命。
船家也知道李安身边都是武功高强的护卫,既然李安坚持如此,他也就不说什么了,他是蜀中本地人,以前在都江堰一带做过工,给道观搬运石头,也就是修建山道所用的石头,这是个苦力活,他之前还能干,后来年纪大了,腰部也有些疼,就去水上谋生了,正是因为在青城山做过工,所以,他对这里的地形还是很了解的,所有的小路和大路都认识。
小路果然像船家说的那样,根本就没有行人,而且,这也算不上是一条路,因为根本就看不见路,地面上没有人行走的痕迹,如此,又哪里来的路呢?只是船家曾经走过,知道如何才能离开青城山,抵达停船的位置。
要说小路比大路还要近一些,就是难走一些罢了,而且,不是很熟悉道路的人,会在山上迷路,这是个很危险的举动,一般人是不敢轻易尝试的。
这条小路也不是完全没有痕迹,每走一段没痕迹的路,就会遇到一段有痕迹的,还会遇到一些简易的石凳,上部都磨的很光滑了,显然是经常有人坐上去才会如此的,能走这条小路的一般都是樵夫和果农。
樵夫砍柴必须要走小路,大路两侧的树木都是不能砍伐的,否则就破坏青城山的环境了,而小路本身就没有人,砍点小树枝就没人过问了,另外,青城山的猕猴桃树是比较多的,而且分布比较广,有些就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方,要走小路才能抵达,还有一些珍稀的药材也藏在青城山的各个角落,大路两侧长期被人走来走去,是不可能有名贵药材的,真正值钱的名贵药材,比如都长在很少有人会出现地方,采药人要想有比较好的收获,就必须要进入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这样才能得到名贵的药材。
由于青城山植被比较茂密,所以,植物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各种珍贵的药材也非常多,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曾经就在青城山搞研究,在这里研究出了大量的药材药性,从而顺利的撰写了千金方,称为中医必修典籍。
李安一路走着就闻到了不少药材的味道,只不过,能够轻松遇到的都是不那么名贵的药材,真正名贵的药材,就不是那么容易被人遇到的了。
对于这些药材,李安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欣赏周围的风景,才是李安最大的乐趣,在青城山的后山,还有一处非常不错的疗养胜地,那就是青城道温泉,在那里面泡温泉,绝对是一种不错的享受,不过,李安的时间有限,就不能去享受温泉了,东女国也有温泉,到时候去东女国享受温泉就行了,免得在青城山这里耽误太多的时间。
“这里怎么越走越密,到底还有没有路?”
李安发现路越走越窄,好多地方树木都非常密集,几乎是蹭着两棵树的缝隙走路,衣服很自然的被碰脏了,这都是难以避免的。
当然,李安并不担心衣服被蹭脏,反正会有人洗的,问题是如此密集的树林之中,万一有带毒的蛇虫出没,掉入自己的脖子里,那岂不是糟糕透顶了,
李安的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在行走的时候,确实能从树叶子上看到各种小虫子,都是很恶心的虫子,尽管李安也不是一个胆小的人,可对于这些恶心的虫子,还是有些受不了,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真的是看了就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恐惧感。
“李侍郎,小人也很多年没走这条路了,没想到比之前还要难走一些,不过,按照这条路肯定不会有错。”
船家开口说道。
既然路没错就好,李安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帽子,将自己的脑袋和脖子都包起来,如此一来,就算有虫子从树上落下,也不会落在李安的脖子上,而是会被帽子挡住。
还好这里不是热带雨林,否则,头顶上将会落下成千上万的各种毒虫,还会有大量的可怕蚊子,那种个头比普通蚊子大得多的可怕蚊子,一群蚊子冲过来就能把人身体的血液吸掉很多,还会传染各种可怕的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华夏各个王朝的统治者,总是不太愿意将疆土继续往南扩张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因为越往南,气候越是恶劣,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来自北方的军队很容易大规模的感染疾病,从而极大的影响军队的战斗力,一支军队都没有战斗力了,这还如何征服南方,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
这也是后世很多华夏人的遗憾,觉得若是继续向南征服,华夏帝国就会拥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了,那样一来,华西帝国就更加的强大了,也不会被人卡住脖子,不会出现仰人鼻息这种情况了。
“前方没路了。”
李安很不满意的看向船家,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密密麻麻的竹林将道路完全堵死,根本就没有地方可走。
这种情况,显然也是船家没有预料到的,他满头大汗的看着前方的竹林,自言自语道:“没错的,不可能有错的,路就在这里,怎么被堵住了呢?以前这里也没有竹林啊!”
很显然船家觉得不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可能记错路的,而现实情况确实没有路了,路已经被堵死了,一步都没法走了,这让船家很是痛苦。
“沧海桑田,时间既然都已经过去很多年了,道路情况发生变化也是很正常的,想想能从何处绕过去。”
李安很是理解的说道。
因为继续指责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此,倒不如鼓励船家好好想想,到底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若是此时原路返回,那就太麻烦了。
船家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开口说道:“要不直接把眼前的竹子给砍掉,如此,一定能找到原来的路。”
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不过,劳动量有点大,需要李安身后的护卫出点苦力,这么多的竹子,估计也是要砍一阵子的,而李安显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盛唐不遗憾 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李安抬头看了一下,周围全都是竹子,眼前的竹林厚度很大,至少有一二里路,这么多竹子,要是用人力去砍,那要砍到什么时候,太耽误时间了,还是绕过去比较好。
只是两侧至少一里路看到的都是密集的竹子,从哪里绕过去,这难倒了李安,而船家显然没想到多年没来,山上的小路居然被竹子完全挡住了,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你爬上去看看,看看有没有路能绕过去?”
李安看向一名护卫,开口要求道。
这名护卫闻令,立即爬到树梢上,仔细的观察周围的路况,不过,却没有有价值的发现,因为周围的树木太密集了,视线非常不好,稍微远一些的地方都看不见。
“李侍郎,看不清啊!什么都看不清。”
护卫无奈的下来,显得有些沮丧。
船家此时额头上全是汗水,路是他带的,结果路却断了,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当然是船家了。
“实在不行,就只能原路返回了。”
李安也不想难为船家,万一在山里迷路,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白天的时候还无所谓,可一旦到了夜晚,那就非常糟糕了,会被困死在山中的。
就在李安一行人准备放弃寻找道路的时候,听到了吹笛子的声音,显然,附近有人,而且,正在靠近之中,若是能有人问题,那就再好不过了。
很快,一老一少两个采药人出现在了李安的视线之内,从外表来看,两个人都是老实巴交的采药人,是值得信赖的。
老人背着药篓子,少年则拿着笛子,腰间还有一把锋利的虎头,应该是防备野兽用的,两人看到李安一行人也是吓了一跳,大概是没有料到,在如此人烟稀少的密林之中,居然会有这么多人吧!
“你们是采药的。”
李安上前询问。
“老头子是山下的农户,闲暇时候,偶尔会上山采药,贴补家用。”
老头子开口回答。
“哈哈!那太好了,我们迷路了,不知道该如何下山,还请指点迷津。”
船家激动的说道。
老头想了一下,开口说道:“这山上是没有路的,没法指路,还是让我这孙儿带你们下山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