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西游之妖行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含光大圣

    这教派当中,那一个个能够捉星拿月,移山填海,不老不死的存在,要么是因为师门义气,要么是因为一时激愤,于是,这些明明能够置身于大劫之外的仙人,一个接着一个的,从清修之地踏出来,然后死去,元神落于封神榜,从此生死不由自己。

    到最后,偌大的教派,烟消云散,不留痕迹。

    太攀每每思及自己脑海当中那无数的神话的时候,想到这一段,都是唏嘘无比,只是不知,那些前辈们在陨落之际,可曾有过后悔。

    太攀暗自摇了摇头,这些道人,约莫都是不曾后悔的。

    修行者修行,从来都不是要将自己自己修炼得如同死水顽石一般,恰恰相反,七情六欲,源自于三魂七魄,修行者的三魂七魄,随着功行的增长,自然变强,自然的,修行者的七情六欲,比之寻常人而言,更要来的强烈炽热。

    而修行者的修行,其中的修心,讲求的,就是如何合理的控制自己内心衍生出来,不可割舍的七情六欲——虽然也有些修行功法,号称可以斩断修行者的七情六欲,但这些功法,无一不是邪门歪道,不入主流。

    至于说如何的控制自己内心的七情六欲,不同的宗派,不同的功法,自然也有不同的策略方式。

    而这些方式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自然也就是立道心。

    所谓的立道心,便是令修行者给自己找到一个能够支撑其修行的执念,随着修行者的修行,这执念,也便是越发的壮大,然后这壮大的执念,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压制住其他的七情六欲,与七情六欲相互制衡,令修行者能够更从容的自控——而这执念,便被称之为修行者的道心。

    而一旦这执念被七情六欲所淹没的时候,就代表着这修行者,已经是在这力量之间,迷失了自己,这修行者的道途,也就断绝于此,这种情况,就被称之为入魔。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修行者因为某种原因,执念大涨,彻底的压过了修行者的七情六欲,甚至是盖过了这修行者的本性意识,在从此以后,这修行者行事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达成这执念,至于行事的手段,过程,则都不被其放在眼中,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入执。

    无论是入执还是入魔,对于修行者而言,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既然邓前辈说和,揭过倒是不难,我也并非咄咄逼人之辈,只是,三位前辈,能拿得出什么东西来”一边想着,一边太攀也是随口应道。

    “这倒是不难。”邓明通稍稍的思考了一下,便是替嵩明三人做了决定,“云小子你孑然一身,元神又是一蹴而就,那想来,你应该还没有收集好炼制法器的宝材吧。”

    “嵩明,长青,留泽,你们都留下了传承,都有门人弟子,那想来,你们应该有给自己的弟子准备一些炼制法器的宝材才对。”

    “怎么想,想好没有,要拿哪些东西出来,了结这段恩怨”

    “这”这个时候,嵩明也是清醒了过来,然后三人都是面带难色。

    炼制法器的宝材,他们自然也是有的,但这其中,要拿多少出来,却是很费思量。

    拿的少了,不说太攀会不会满意,便是一旁作保的邓明通,也同样不会满意,但拿得多了,他们三人,同样也会心疼,毕竟,这些炼制法器的宝材,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的找寻来的,其间,不知花费了多少心力,花费了多大代价。

    “不知道你们在斟酌什么!”三人还在思量的时候,邓明通的声音,就又响了起来。

    “你们都不一定能从这水狱当中出去,就算是留下了那些宝材,又有什么用”

    “你们自己用得到,还是你们弟子用得到”

    邓明通的言语之间,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




第二百一十八章 道心
    “云小子,听我一句劝,虽说心思太多,并无坏处,但心思过于阴沉,却于修行无益。”

    “古往今来,承购成就半仙,甚至于飞升天阙之人,你看看有几个,是如你这般阴沉压抑的”

    “这些人,无一不是该笑则笑,当悲则悲,喜怒哀乐,收发由心,但悲喜之后,却又能将这悲喜,深藏于心,化作坚定道心的资粮。”

    “你自己呢不说和那些前辈们相比,便是他们三个,你都未必及得上。”

    “我且问你,修行,枯燥事也,自修行以来,你可曾为修行而愉悦”言语之词,邓明通的脸上,已经是一脸的肃然,“你扪心自问,你为何而修行你道心何在”

    对于邓明通的言语,太攀没有丝毫想要驳斥的意思,虽然邓明通的语气,很不客气,但太攀却能从这语气当中,感受到邓明通言语之间的真切,邓明通,是真的将自己当做了一个人类的后辈在看待。

    邓明通的言语,如惊雷一般,在太攀的脑海当中,隆隆作响,震得他七晕八素——为何而修行

    这个问题,是太攀从来没想过的,在万灵山中,也从来没有人问过他们这样的问题——这并非是因为万灵山的前辈们不懂执念,道心的重要,而是因为人和妖的不同。

    人类,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待到成年之后,这些人类,纵然不提遍尝人间悲苦,但也见惯了春秋百态,悲欢离合,这个时候,他们提及道心,提及执念,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是以,对于人类而言,宗门不管大小,哪怕是散修,在授徒传法的时候,第一关,便是问心关,一则,考验弟子秉信是否纯良,二则,就是帮助弟子,建立执念道心。

    但妖灵们不一样,踏上修行的时候,妖灵们还都是懵懵懂懂如同婴孩,这个时候,你去问这些妖灵们的执念道心,那这些执念道心,十有,便是吃睡之类莫名其妙的东西,这反而会误了这些小妖们的修行。

    是以,万灵山的妖灵们建立执念道心的时候,一般而言,都是能够收敛自己妖气,克制自己情绪之后,往人间历练一遭,回归万灵山之后,才有问心取道这个过程。

    这人间的历练,一般而言,都是以当代万灵山派遣至长安的武侯主持。

    只是,问题在于,太攀他们这一代的妖灵们,历练才刚刚开始,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太攀却已经成就了元神。

    这一点,万灵山中,无论是哪一位前辈,都没有想到,便是作为太攀护道人的诸节,同样也在那魇镇诅咒之术下,忽略了这一点。

    三魂七魄,是记忆存在的根本,而魇镇诅咒之术,拘拿控制三魂七魄。必然就会对受术人的心志,记忆等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太攀靠在牢狱的水墙上,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之间,太攀才是发现,自己似乎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修行于他而言,仿佛就只是一种习惯,如常人吃饭喝水一般的习惯,但常人吃饭喝水,也同样是有着自己的目的,那就是活下去,然而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什么

    自己所求的,又是什么

    “活下去”太攀想起了自己刚刚有了智慧意识之后,面对着这一方陌生无比的天地的时候,那无法言说的惶然,然后又想起了自己从那小苍山中踏出来的无奈,再有支歧山中的种种,万灵山中的种种,以及大河城当中的种种。

    自己所做的一切的决策,似乎都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而已。

    包括现在,他预想当中的,以人类修行者的身份,潜藏起来,试图挑动人类修行者之间的争端,以此削弱人类的实力,就本质而言,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能够令自己活下去而已——毕竟,万灵山,是支撑每一个妖灵在这人间活下去的根基后盾。

    “但什么才叫做活下去”

    “什么才算是活下去”

    “免遭横祸,寿终正寝就算是活下去了吗”

    若只是如此的话,以太攀此时的力量,随便找个地方安顿下来,绝对能够平平安安的,寿终正寝。

    但为何,自己此时,依然还在修行,还想要修行太攀脑海当中,那波澜壮阔的汪洋,席卷起滔天的浪花,汪洋上的那一片星空,明灭不定。

    “不,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或者说,自己想要的,绝对不仅仅是这般,简简单单的寿终正寝!”

    “拿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长生也不是!”

    太攀的脑海当中,有着源自于幻梦的另一段的经历,随着修行的增长,那一段经历,在太攀的脑海当中,也是越发的清晰,越发的真实,就好像,那一段经历,真的是太攀自己的经历一般,但太攀很清楚,那一段经历,再如何的显得真实,于他而言,只是幻梦泡影,因为在那一段经历当中,他的身份,是人,然而太攀真正的身份,是妖,不是人——这是他刚刚有了意识的时候,就根植于他的三魂七魄,根植于他血肉骨骸间的东西,不可磨灭。

    但尽管如此,太攀脑海当中那一段与生俱来的幻梦的经历,却依然是对太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这其中,最大的影响之一,便在于,对生死的坦然。

    那一段幻梦当中,绝大多数的生灵,似乎都能够以一种相当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死,是以,在这影响之下,太攀也发现,自己对于绝大多数修行者都在追求的长生的执念,似乎并没有那么大的偏执。

    “那么我为什么要修行呢”太攀沉默着,再一次的反问着自己。

    然后,他想起了在那风雪当中,自己濒死之际所感受到的苍茫野性,更想起了,自己在大河城中,发现了那名为覆盖大圣的名讳的时候的欣喜。

    几乎是在同时,那一段幻梦当中,以及他所经历的真实当中,和他所阅读过的无数的亦真亦假的神话,都在他的脑海当中浮现了出来。

    “提打神鞭封神的姜尚……”

    “摆九曲黄河阵直面圣人的三霄……”

    ……

    “还有,一句不平,打上天庭的,齐天大圣……”

    “原来,我想要的,是这个!”当这些神话,这些传奇,都在太攀的脑海当中浮现的时候,太攀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那些神话,是不是都是真的”

    “那些传奇,是不是真切的存在”

    “而我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行于云端,和这些传奇们并肩,成为他们当中的一部分!”

    强烈无比的念头,在太攀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来,他脑海当中,那一片汪洋,虽然也就是浊浪滔天,但这滔天的波澜,却丝毫没有了先前的狂乱,反而是有着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韵律。

    顶上的天穹之上,那一片星空,亦是有无数的线条勾描,将那无数的明灭星辰,窜连在一起,隐隐约约之间,化作一条大蛇的模样。

    而太攀的元神,更是在一瞬之间,变得稳固,凝实,他体内流淌的真元,亦是在这个时候,变得越发的灵动,这电光火石间的明悟,直接的省下了太攀的数月之功。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天之泪,秘库暗语
    睁开眼来,太攀只觉得自己面前,这幽沉无比的水狱当中,也充满了无数明亮无比的光芒,充满了灵动,充满了生机——构成这水狱的,竟是无数水体,竟不是死水,而是不停的流动着的活水,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多谢前辈指点。”太攀起身,然后神色肃穆的俯身一拜,这一拜,却是真心实意,没有丝毫半点的敷衍之意。

    “你居然真的没有定下道心。”看着太攀前后的变化,邓明通的目光当中,也满是奇异之色。

    “我真是越来越好奇,你师门是怎么教出来你这个怪胎的了。”

    “都已经成就了元神,结果连自己的道心所在,居然都不清楚。”邓明通摇着头道。

    太攀在长安城中所用的身份,乃是云岫洞这一代的真传弟子——云岫洞,是一个游离不定的宗派,当然,说是宗派,还不如说是一个传承。

    云岫洞的根本传承之法,名做云影雾生虹影经,走的也是云天变幻的路子,和万灵山的云天万景经,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正是因为如此,云岫洞才是被万灵山给盯上,上一代的传承者,被万灵山派人取而代之,作为棋盘上的暗子,当太攀他们被引到万灵山的时候,云岫洞的人,也是开始在帝国当中游历,等到太攀下山的时候,就顺理成章的,取得了云岫洞的身份。

    至于说会不会被人察觉

    云岫洞的传承,素来一脉单传,其门人又居无定所,人在哪里,宗派就在哪里——在人类宗派当中,云岫洞也算是小有名气,曾经人说,云岫洞的传承者,不是在找寻弟子的路上,就是在带弟子修行的路上。

    故此,云岫洞和其他宗派之间的联系,非常少,和其他宗派的利益纠葛,更是几近于无,是以,太攀丝毫不担心,有人能够查出他的身份来。

    “不瞒前辈,在我开始练气之后不久,老师在带我历练的时候,被一位大妖重伤,回到宗门之后不久,就驾鹤西去。”

    “故此……”太攀的脸上,也是浮现出一抹黯然之色来。

    ……

    “我们三人收集来的宝材,云道友未必看得上眼,不过,我们有一条消息,云道友必然会心动。”

    “只是,这消息甚为紧要,云道还需得应承我们,在确认了这消息的真假之后,要帮我们带句话给我等的门人弟子,日后我等的门人弟子若有冒犯,云道友须得饶他们一次。”

    这个时候,嵩明三人,才终于是做出了决断来。

    作为天罡,在找到了自己的道心之后,太攀只要不死,便几乎是注定能成为半仙巨擘,在和昆仑交好的同时,又替邓明通传讯交好天师府,这就意味着,只要太攀自己不出问题,那中途横死,对太攀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意味着什么,嵩明三人,都很清楚。

    同样的一段恩怨,对凡俗生灵而言,是一回事,对修行者而言,则是另一回事,至于说对半仙巨擘而言,同样的,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若是不能了解这一段恩怨,待到太攀成就半仙巨擘,那有的是人愿意对他们的传承动手,以讨好太攀这位半仙巨擘。

    是以,在明悟了这一点之后,嵩明三人,就已经是有了决断——他们最后的那要求,帮他们带话,其用意之一,就在于,当太攀传话的时候,就等同于太攀对所有人宣告,这一段恩怨,就此揭过,日后不会因此,再多生事端,这是他们对自家弟子门人的又一重保障。

    “云道友可曾听说过,天之泪!”嵩明出声道。

    “天之泪!”听闻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太攀,便是旁边的邓明通,目光当中也是露出了极其意外的神色来。

    “天之泪你们真是好运道。”邓明通感慨了一句,不知道说的是太攀,还是说的嵩明三人。

    天之泪,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宝材,无论是炼制什么法器,只要往这法器的主材当中,融进一团天之泪,那这法器的质地,绝对能够支撑天罡禁制的成型,这也即是说,若是有一道完整的天罡禁制的传承,再加上一滴天之泪,那就妥妥的,能够祭炼出一件法宝来——九大宗派当中的半仙们,虽然人人都有天罡禁制的传承,但法宝,却并非人手一件。

    其原因,就在于此,就算是有着完整的天罡禁制的传承,但也需要法器的质地,能够承载这天罡禁制,否则的话,七十二道地煞禁制融合成天罡禁制的刹那,就是这法器崩解的时候。
1...8081828384...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