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烤串
有人反应快,道:“这么说,四个车间要是差距太大的话,你们的工资还赶不上车间主任最高工资了。”
杨可笑道:“确实是这样,所以呢,我要想多赚钱,就得下基层,为车间服务,不然我的工资就赶不上主任工资了。所以我说,一切都是为了缝制车间服务。”
刘婧眼睛红了,我大学生,我是国家干部,我是技术大拿,比你们都强。如今我只挣工人平均工资的70,再加上10元奖金,每个月也不过100多元而已。
你杨可刚入厂才几天啊,何德何能,每个月竟然挣400元左右。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的大。
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这样,我当初还读什么书,直接来工厂不就行了。
当下脑子再次发热,站起来道:“杨可,我比你强多了,你给我这么少的钱,这是打击报复。你凭什么每个月赚这么多钱,今天不说出子午卯酉来,我决不罢休。”
186,愿意
众人的心情正在欢欣鼓舞之际,被刘婧来了这么一出,心情瞬间低落,都冷冷地看着她。
有极个别心眼儿的人也突然犯起了红眼病,一想也对啊,你杨可凭什么赚这么多但也都不是傻子,平心而论,人家杨可有能力,就应该赚这么多钱。
杨可嘴角上翘,嘲笑刘婧的无知。
然后按了按手,示意刘婧坐下。刘婧哪肯坐下,盯着杨可道:“咋了,你没话说了吧,你这么做就是为了自己,是自私,是走资本主义路线。”
杨可等刘婧说完,朗声道:“刘婧,我一直不想跟你一般见识,没想到你到现在还不悔悟,真是令我很失望。
今天我当着众人的面告诉你,你的失败是你的狂妄自大和极度自私造成的。你记住了,凡事都要凭本事。就像缝制工人一样,技术过硬就能做主要工序,也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你的文凭只是一个标签,明白吗,标签可以随时撕掉的,在我眼里不起任何作用,我要的是人才,而不是文凭。所以,你以后只有拿出你的真才实料才可以,你要证明给我看,给大家看。如果你真行,技术科长还是你的,如果你不行,那就是一名普通员工,明白吗
现在我告诉你我为何能赚这么多钱了,我能给工友们带来更多的利益,这就是资本。如果你可以的话,你也能赚这么多钱。至于你说我走资本主义路线,那我俩问问在座的人愿不愿意走,如果不愿意走,那就到此结束。”
杨可说的头头是道,众人都哑口无声。
杨可顿了顿,大声问道:“你们愿意我领着你们走‘资本主义路线’吗”
“愿意!……”
群情振奋,纷纷高喊,属王霞嗓门最大,要不是棚上面还有一层,真容易把房盖掀开。
因为是夏天,窗户都是开着的,声音传出去老远。
上面的厂办同志被突然爆发的喊声吓了一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所以。
宣传科长道:“服装分厂开大会,肯定又是杨可这子弄的,他最会蛊惑人心了。”
“如今人家是副厂长了,还说他是子,不尊重人啊,你可得注意点,这要是被梦洁知道了,肯定跟你没完。”
宣传科长道:“他本来就嘛,呵呵,以后我注意,我注意。”
……
刘婧也被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大跳,在她想来,杨可赚这么多钱,其他人也应该反对啊,怎么都支持杨可。
不支持杨可才是傻子呢,放着每个月多赚好几十元钱不干,跟你咋呼啥。跟着你就是喝西北风的节奏。
这都啥时代了,还上纲上线,狗屁吧,众人对刘婧嗤之以鼻。
杨可道:“刘婧,你坐下吧,刚才陈厂长已经说了,这个革新方案已经板上钉钉,你如果不服,可以向纺织局反映,如果再无理取闹,保卫科就在下面,我不介意给他们打一个电话。”
刘婧一看,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在她这边,再说无异于自取其辱。虽然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当下强忍怒气,一屁股坐下,生闷气。
杨可见众人不再言语,朗声道:“下面宣布人员调整。我在宣布之前,先说明一点,这次人员调整是经过总厂厂部慎重研究后决定的。有些人肯定不服,我奉劝这些人,不要妄图找关系、走后门,就是天王老子来给你讲情,到我这里也是不好使,你们记住了,我六亲不认。”
众人心里咯噔一下,车间的人倒是没什么,她们就是干活的,最主要的是科室人员,不得不多想。
这个屁孩真是六亲不认吗很多人不相信。
杨可继续道:“首先是技术科,技术科人员太多,人浮于事,所以要马上裁员。技术科需要样品工名,技术员9名,其余名人员,都要回到车间工作。”
众人惊愕!
这也太狠了吧,一下子裁员人。都感觉自己脖子上冒凉风,可别轮到自己啊。
随后一想,不对啊,0人裁掉人应该剩下八人猜对,咋回事,说错了吧。
刘婧立马来了精神,你杨可连这个都弄不明白,还有脸当生产厂长,而且还越俎代庖管起我技术科的事了,真是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
在她想来,技术科一直是她的地盘,她早晚会掌控技术科的,因为她自信,她是大学生,是服装分厂技术大拿,出了难题还得找她。
这正是让杨可掉价的好时机!
“杨副厂长,我没弄明白你怎么算的,应该是裁掉1八人吧,怎么平白多出4人大伙说是不是。”
刘婧有恃无恐,反正自己是国家干部,你们无权开除我,而且我说的也在理,我怕谁。
众人也是这么想的,但都没敢吱声。
技术科的人可就不干了,尤其是技术差劲的人,感觉自己的末日到了,开始迎合刘婧。
杨可不吱声,而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几人见无人迎合,声音也逐渐减,最后哑口无声。
杨可道:“韩志国、金永春、关招娣、刘婧,这四人也属于技术科,也就是说目前技术科总共4人,留下1人,减掉人,不对吗”
“啊……”
傻子都能听明白,杨可这是要把韩志国三人调进技术科!
如此算来,原来的技术员只能留下6人了,其他人都要被裁掉。
刘婧不干了,把自己与这些人相提并论,自己也在裁员之列,这是对她的侮辱,她可是一直高高在上的存在。
而且要是被裁掉了,以后再回技术科可就难了。
一着急,脑子开始发热,腾地站起来,大声道:“杨可,你按的什么心,怎么把我也弄到技术科里了。”
刘婧的本意是想问杨可是否借此机会把自己裁掉,但一着急言不达意。
杨可笑道:“难道你不是技术科的人那你是哪个科的人,你告诉我。”
刘婧急忙辩白,“我是技术科的人,但你也不能这么做,我的技术是最好的,我是国家干部,你无权裁掉我。”
187,考试
杨可感觉刘婧就是胡搅蛮缠,但也没必要跟她置气,于是说道:“刘婧同志,技术科裁员已经板上钉钉,而且不是我说怎么裁就怎么裁,这是要考核的,一会儿我会出题,下班前你们交卷,谁合格谁留下。如果你认为这样还不公平的话,可以向纺织局反映。如果你认为你技术不行的话,那就不要考试,直接去车间干活吧。”
“可是,我比他们强多了,他们算啥呀,啥都不会,我怎么能和他们相提并论……”刘婧一直认为自己才是最棒的,仍然瞧不起众人。
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也就罢了,那你在背后说呀,这么明目张胆地说出来,是啥意思。
这句话真是惹起了众怒,很多人怒目而视刘婧。但还是忍住了,谁能在这节骨眼上节外生枝,都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杨可沉声道:“够了,刘婧,你要是认为你行,一会儿在考试上见真章。”
在刘婧眼里,自己与杨可发生冲突,杨可也没发过火,此刻杨可面色一沉,倒是把她吓了一大跳。
一时间没有言辞反驳,只好道:“考就考,谁怕谁。”算是给自己台阶下。
陈志几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中均想:真是一物降一物啊,刘婧在厂内是有名的难惹,但就是干不过杨可。这要是杨可早几年来工厂,刘婧恐怕连技术科长都当不上。
杨可继续道:“大家想想看,人就是一个班组,每天能生产出多少产品,你们仔细算算,一年下来,这人生产的产品就是一个缝制车间个月的产量。
按照我们这次生产的夹克服计算,就是1万件!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的话,不仅少了1万件产品,工厂还白白拿出来人一年的工资,大约是万来元。
里外加起来,一年下来,工厂损失很大。
而这些损失谁来背,都是出在缝制工人的一针一线,无形中给缝制工人增加了很大负担,这也是工厂盈利少,或者亏损的因素之一。
那就是干活的人少,卖呆的人多。所谓三个和尚没水吃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就是没有人去想,因为是大锅饭时代,反正国家给拿钱开工资,谁去考虑这些。
此刻被杨可说出来,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缝制车间的班长们心里立马不平衡:凭什么我们干活白白养活他们,他们大爷咋地。
杨可继续道:“供销科10人,我想问问我们接的单子都是外贸订单,绝大多数主辅料都由客户供应,这10人每天都在干什么都在采买吗我们厂有什么需要天天采买的呢
供销科科长带名科员就绰绰有余了,其他7人进入车间。”
供销科的人心中都反对这个决定,但见杨可刚才训斥刘婧,也没敢吱声,吱声就意味着被裁掉,不吱声说不定还有机会。
很多人甚至想:别看你杨可嘴上喊着“六亲不认”,无非是给别人看的,我就不信你不给上面的面子。
接下来,杨可继续裁员:“综合办9人,主任带一名科员,李梦洁继续执行总厂安排的任务跟踪记录革新进程,其他6人进入车间。
三名仓库保管员,留下一名。
财会科,科长,一名现金出纳员,其他5人进入车间。”
有人问道:“杨厂长,裁掉的这些人都干什么”
杨可道:“技术员每个车间分配一名,负责车间技术指导以及检查、毛净版工作;财会科和综合办人员分到车间主任名下,每个车间主任一人。剩下的人员回到车间工作。下班前通知具体人员安排。”
杨可完全是一副一把手的口吻在说话,众人刚开始都在想着自己的事,此刻杨可说完,才反应过来,纷纷望向陈志。
陈志依旧不说话。
杨可继续道:“现在是点,技术科同志可以退场了,回到技术科,一会儿由李梦洁同志发给每位技术员一个童装套服的尺寸单,还有样品,你们在两个时内完成毛板、净版、工艺的制作和书写。4点半结束考试,陈厂长、蒋厂长、郑厂长还有我去审核,成绩靠前者录用。样品工回去好好想想去哪个车间,想好后写一个申请,交给李梦洁同志。”
李梦洁和技术科的人陆续退场。
杨可扭头问陈志等人还有没有其他事,众人摇头。
杨可环顾四周,道:“缝制车间所有人到一车间等候。其他人回去想想去哪里,也写一份申请,送到李梦洁同志那里。散会。”
这个会纯属是给杨可树威,所以杨可出尽了风头。
有的人甚至在想,杨可不把陈志等人放在眼里,是不是迫不及待要夺权。
也有人认为杨可年纪轻,不知量力,必会栽大跟头。
杨可回到车间,让人去技术科,把上次打童装样品的两名样品工找来,和高素娟一起打样品。
王霞、4名主任、15名班长围在4班,观看。
杨可征求四名主任意见后,决定一、二、三车间生产上衣,四车间生产裤子。
杨可则是从头到尾仔细讲解,并且强调让众人牢记,因为节日过后就上这批活,不仅要把每道工序记牢,还要与班组里的工人联系上,哪个工人适合做哪道工序。
样品打完,杨可也讲完了。发给每人一个工艺书,让他们回去进行讨论、布置。然后来到技术科。
郑峰散会的时候就径直来到技术科监考。
此刻见杨可进来,道:“还有十分钟考试结束。”
杨可见众人都在自己的案板上或者办公桌前忙活,表情各异,或皱眉,或咧嘴,或微笑,或平静。
郑峰抬腕看了看手表,道:“时间到了,都放下吧。”
这时陈志也推门进来。
郑峰望了一眼陈志,陈志点头。郑峰道:“三科都没有完成考试的举手。”
孔德新环顾四周,见没人举手,脸立马就红了,无奈地举起了手。
“两科没完成的举手。”
有人极不情愿地举手。
“一科没完成的举手。”
这次人多,有6人举手。
188,对联
杨可不仅感叹,这样的人还有脸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美其名曰是技术员,真是不要脸至极。
但这种现象在当时却是正常的,机构臃肿,铁饭碗嘛,谁门子硬谁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不是流传那么一副对联吗:
上联:说你能行你就能行,不行也行。
下联: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技术科共计0名技术员,再加上韩志国等人,共计人。没完成考试的有10人,还剩1人。
李梦洁在一旁记录。然后递给陈志。
陈志看了一眼名单,道:“你们10人以前在哪个车间,现在还回哪个车间,马上去报道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