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只不过看他那张写满了兴奋的脸来看,这家伙还巴不得郭嘉战败,然后让他鞠大将军有力挽狂澜的机会呢。

    刘备随后迈步出了船舱,只是看了几眼就笑了,“战旗飘扬,阵型不乱,这明显是班师。”

    对面的船队明显也发现了刘备等人,片刻之后,一艘挂着硕大将旗的战船突出队列,径直朝着刘备驶来,船头上站着一位年轻文士,看那瘦削挺拔的身材就知




第六十九章 烈火挡路
    就在荀谌率领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大军,昼伏夜行,希望从两翼包抄,顶着大量战损也要拼掉这支孤军深入的敌军,顺便惩戒那些投敌的百姓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大陆泽南岸方圆数十里的土地上,燃起了熊熊烈火。

    郭嘉下手极狠,他让百姓们把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东西则是堆在田边,连同秸秆、茅草房屋,一把火全都烧了。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北风初起,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烈焰席卷地面,将一切可燃的物体吞入腹中,不断地壮大自己。

    距离最近的火场还有数里之远,荀谌就已经被铺天盖地的烟雾给熏得喘不上气,他身后的将士们同样未能幸免,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灰烬。

    “这是什么都不给我们留下啊。”好容易避开了下风头,荀谌看着依然在熊熊燃烧的远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军师,我们要绕过火场继续前进吗”一名年轻豪强来到荀谌身后,低声询问道。

    “这方圆几十里都已经变成火海,幽州军应该是把所有百姓和粮食物资都带走了,我们再追过去也没有意义。”荀谌语气平淡地说道,然后转身离开。

    从幽州军过往的战例来看,他们基本不会使用火攻手段,更不要说为了阻碍可能的袭击,便在如此广阔的地区纵火退敌。

    荀谌皱着眉头回到马车上,仔细思索起来。

    按照他之前得到的情报,幽州那边从上到下都信奉绝对的实力,很少借助水火之类的外力,难道是又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新人主持战事

    与此同时,在战场的另一端,刘备正与郭嘉并肩而立,看着百姓们排着队,依次踏上渡船,许多当地百姓回望已经化为一片火海的家乡,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不禁涕泪纵横,哭得不成样子。

    “这么一把火烧下去,搞不好连他们的祖坟都要烧平了。”刘备面无表情,尽量压低声音说道。

    郭嘉微不可见的点点头,同样用细如蚊讷的声音说道:“这也没办法,听说郭图他们撺掇着要在冀州效仿我们屯田,地点就在渚水南岸和大陆泽这一片,若是不把房屋什么的全都烧干净,只怕他们今年就能趁势进驻。”

    “原来如此。”刘备这才理解了为什么郭嘉放弃了与荀谌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转而用大火阻断双方接触的可能,顺势转移百姓呢,但随后,他的好奇心又上来了,“你的消息都是从哪来的,可靠吗”

    “这方面使君大可放心,幽州商会当年埋下的暗子、近两年时间发展的走私队伍、还有袁绍麾下的重要人物,我现在手中有三方面情报来源,彼此印证之下,不敢说绝对可靠,但n是可以保证的。”郭嘉得意地笑道。

    刘备见郭嘉信心满满,便不再刨根问底,但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却让郭嘉又起了好奇心,“历代的君主都恨不得把所有nbn抓在手里,使君却为何对我们如此放心”

    “这种事得分人,比如说你,世家旁支出身,对本家怀恨在心,平日里放荡不羁,没有什么威望,所有的权力都是我给的,不可能从别处获得,对不对”刘备侧过脑袋,看着郭嘉说道:“有野心的男人要么喜欢权,要么喜欢钱,你呢,权力捞不到,给你高官你也当不好,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吹牛,说实话我是



第七十一章 我认下了
    黄忠刚才对刘备行的礼是拜礼中最为隆重的稽首,在这个时代属于绝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去做,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懂的礼节。

    因为这是臣子面对君王之时才会做的事,根据礼记所述,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

    也就是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即便是卿大夫一级的高官,也没有资格接受属下如此隆重的礼节,稽首只属于君王。

    做出这样的举动,不是说黄忠就认为刘备是主宰天下的君王,而是说从今往后,他与刘备之间就不再是单纯的上下级,而是建立了主从关系。

    在这个时代,君择臣,臣亦择君,即便是有知遇之恩,但涉及到理念或是道德冲突,上下级之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而主从关系,则是生死相随,不会收到任何因素影响。

    认人为主,就是把自己的性命、本领乃至尊严,全部交给了他人,需要极大的决心。

    “汉升,你这是做什么”刘备早年跟随卢植,虽然没学到什么本事,但对于士人要掌握的礼节,九拜的具体做法,他还是略懂一二的,再加上近几年被卢植郑玄等人反复灌输,早已对礼节融会贯通,不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了。

    正因如此,面对黄忠的郑重其事,刘备反倒觉得浑身不自在,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黄忠双手抱拳,沉声说道:“苍天在上,黄忠深孚使君厚恩无以回报,今愿奉使君为主,效犬马之力以供驱驰,如违所誓,天人共戮!”

    刘备连忙起身,抓着黄忠粗壮的胳膊把他硬拉起来,有些责怪地说道:“你这唉,就这样吧。”

    虽说在近些年内,刘备一直都是自己这个小团队当之无愧的首脑,包括关羽张飞这两名结拜兄弟在内,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以他为首,在他的指挥下做这做那,但平心而论,大家在官位和职位之外,基本上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包括刘备维系整个团队,也不是依靠高官厚禄或是别的说实话他还挺吝啬,而是依靠并肩作战和坦诚相待,让这些来自于天南地北的豪杰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即便nbn越来越重,势力越来越强,刘备对待这些战友和伙伴的态度依然与之前别无二致,这期间不是没有人提醒过他,需要树立绝对的权威,需要让属下们宣誓效忠,但刘备对此都是一笑而过。

    在他看来,真正的兄弟什么时候都不会背叛,而会背叛的人就算说得再好听也是没用,搞那些表面文章没意思,反倒会损伤了这些年来建立的情谊。

    现在刘备可以跟弟兄们嬉笑怒骂,坐在一起不分高下地喝酒唱歌吹牛皮,等到明确了上下尊卑,还有这样的机会吗

    “汉升你听我说,今日效忠我认下了,但是,我们以前如何相处,今后就还是怎样,无须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看着黄忠因为激动而有些涨红的脸庞,刘备轻叹一声,对他吩咐起来。

    黄忠重重点头。

    帐中三人,两人在互诉衷肠,只有鞠义有些尴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时候刘备瞥了他两眼,出声笑道:“你可别弄这一套啊。”

    “这都是迟早的事。”鞠义咧嘴讪讪一笑,算是缓解了尴尬。

    放眼刘备麾下所有文臣武将,像黄忠这样的只有他自己一个,其他人要么是刘备在微末之际相识,一路扶持过来的,比如关羽、张飞、赵



第七十二章 原来如此
    遇见不想继承家业,只想着从军打仗的有志青年,刘备自然是欢喜的,压根没什么犹豫的,就让审荣留在黄忠军中效力了,至于那些渤海郡兵也是一样,想回家的自便,只要愿意留在军中的就都能留下。

    见到渤海郡兵能够加入正规军序列,河间国来的那些兵丁可不干了,也叫着嚷着要求同样的待遇,这些年轻人不傻,他们看得到幽州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也能预想得到在今后几年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不趁早从军就太可惜了。

    如今刘备麾下军队的主力都来自于幽州各地和常山中山二郡,而冀州中部诸郡作为前线战场,能为他提供的大多都是民夫丁壮,这次田丰与审配各自派出郡兵参战,已经是了不起的突破了。

    郡兵是什么,说得难听一点,就是装备稀松、训练稀松的杂牌军,对付普通的黄巾军绰绰有余,但真要跟各诸侯手里攥着的主力部队相比就完全不够看了,更别说幽州边军这样的百战精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这些郡兵心里也有数,留在郡里轻松是轻松,但建功立业升官发财的事就跟自己无缘了,加入刘备直属的正规部队,苦点累点,可是能打胜仗,能立功,这就是他们翻身的绝佳机会。

    “汉升啊,要不然就把你的部队扩编了吧,按照一万人的编制来弄,各级将领由你全权任命,军司马和主簿那些文职都留下,我会从幽州派人过来担任。”在这热火朝天的气氛之下,刘备找到黄忠,对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

    黄忠一愣,“扩编部队,留在东线,不回云长那边了”

    “西线的部队已经足够压制冀州军主力了,再加上白马义从,兵力极其雄厚,你就留在漳水这里继续扩nn力,寻找荀谌的漏洞。”刘备拔剑在手,在地下粗粗画了几笔,然后指着清河东边说道:“这里是平原郡,虽然是青州治下,但地处黄河北岸,青州刺史臧洪难以顾及得到,如果我们占了,就能从东北两个方向夹击荀谌,使其顾此失彼,你明年的任务,就是拿下平原。”

    “如果臧洪以此为由,与袁绍正式联手对抗我军又当如何”黄忠皱起眉头问道,青州也是大州,如果真的如他所说,只怕一万人马不足以同时对抗荀谌和臧洪的夹击。

    “这你不用担心,臧洪南边有翼德和臧宣高在,他自顾尚且不暇,哪有余力越过黄河与我军作战”刘备摇头笑道,坚持自己的想法。

    告别黄忠和他麾下将士之后,刘备继续乘船顺流而下,在乐成听取了河间太守田丰的汇报,并让他全力支持黄忠之后,满意地离开了。

    下一站,则是渤海郡,南皮。

    相比起个性清高,在发展内政方面更注重农业的田丰相比,审配这个人就要务实许多,从大陆泽到南皮城,刘备沿着漳水走了三四百里地,沿途最为繁华,船只来往最为频繁的就是渤海境内,甚至连漳水流经河间的那一段,水面上行驶的船只之中,也大多是悬挂着审家旗号的商船。

    见到州牧莅临,以审家为首的冀州本地豪强们自然是热烈欢迎,举办了隆重的酒宴,让刘备、鞠义和他的先登死士们十分满意。

    “韩馥执掌冀州的时候也经常跟这群家伙打交道,那时候他们可没有现在这么乖巧。”回到下榻的官寺,鞠义与刘备又支开下人,坐在院子当中赏起了月,



第七十三章 审正南的想法
    渤海郡豪强变成温顺的小绵羊,审配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家族虽然是现在渤海郡当之无愧的顶级豪门,但审配头脑清醒,根本不让家族走上之前的老路,而是在维持族人优渥生活的同时,将多余的钱财泼洒出去,大力促进本郡的发展。

    放眼渤海,除了官府牵头的项目之外,其他的学馆义舍,有一半都是审家资助的,并且审配还极力推动家族的年轻人走出去,去到幽州观摩学习,再回到渤海郡这个新家园教书育人。

    “不瞒使君说,我如此规划家族道路,也是存有私心。”面对刘备的赞赏,审配倒是落落大方地笑了笑,随即便解释起来。

    在审配看来,刘备集团依仗得天独厚的钢铁和粮食产量,以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土地和人口资源,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远远超越所有对手,扫平宇内,让天下重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从这个前提出发,刘备在幽州与河北大地进行的所谓“改革”也势必要推行到整个大汉王朝,到那时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就会席卷天下,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使君只要选对接班人,保持数十年的稳定,以坞堡和丁壮作为武力后盾,以庄园生产作为其他后盾的世家豪强就会荡然无存,越早做出改变,重新构建关系,就越能在这场变革中占得先机。”审配说道。

    “继续,说说我还有什么想法。”刘备既是欣赏又是好奇地望着审配,希望从他口中听到更多的东西。

    审配也不推辞,继续说道:“使君不惜花费巨大的投入,也要在治下全境推行蒙学和更高等级的学堂,传授的学问也不再是寻章摘句,而是儒法墨诸家兼容并包,各级官吏也大多是从书院中选拔,这就说明,只要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使君就会推行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取代现今的察举制。”

    “正南果然是能人,把我心中所想摸得一清二楚。”刘备长叹一声,“新的制度叫科举,是考校筛选年轻人各方面的能力,然后将其安置到合适的官位上去,吏员也是一样的选拔方式。”

    “这就对了!”审配一拍桌子,有些激动地说道:“大汉近些年来颓败不堪,民间风气一日恶似一日,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察举所累,所有人都想着如何扬名,如何相互吹嘘,做一些表面文章,却没有人愿意做实事,学真本领。民间流传的童谣,说是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些话说得让人笑掉大牙,却又无不戳到了那些人的痛处。”

    茂才就是秀才,因为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才改为茂才,意思就是能力超群的优秀人才,一般来说都是从已仕官吏和孝廉之中举荐,举荐者的身份更是高贵,主要是王公、将军、光禄勋、司隶校尉和各州刺史。

    孝廉则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之人,也就是品德优异,天下各郡都有固定名额,每年按照规定人数举荐,然后送至朝廷,说起来要比茂才低一个档次。

    再结合童谣中的歌词来看,所谓能力优秀的人才没有学问所谓道德高尚之人不孝顺父母所谓清白寒门子弟肮脏如泥所谓上等门第的良将胆小如鸡。

    这种考核松弛,察举不实,高门大户相互勾结、互相吹捧的做官途径,与卖官鬻爵,吏治的政治环境互为因果,不断地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反过头来,更加凶残地兼并、盘剥,使普通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不揭竿而起,起义的浪潮接连不断。

    审配出身于魏郡大族,见惯了世家豪强在这种分赃式的做官途径上勾心斗角或是相互串通,甚至连他自己,也是这种不正当行为的受益者。

    &nbs



第七十四章 汉江,汉城
    “审家本就没什么底蕴,出不了什么人才,说来可笑,像我这样的州郡之才已是三代第一人。”审配自嘲地笑了笑,“下一代更不用说,给他们一座金山也保不住,还不如早早散出去,广结善缘,他日即便没落,只要有人念旧情,就还有复起的一天。”

    “何必如此妄自菲薄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你那个侄儿审荣就还不错,在军中历练几年,或许能成审家的顶梁柱。”刘备不以为意地笑笑,对审配安慰了几句,顺便提起之前审荣的请求。

    一说起自家侄儿,审配的神情立刻严肃起来,对刘备拱手说道:“审荣不过中人之姿,心性也是寻常,不是为将的材料,还请使君三思。”

    “正南,这种事情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年轻人报国从军是好事,你那侄儿若是能行,就让他在军中立足,若是不行,几年后自然就被筛下来了,我们不要过多干涉,一切看他自己的表现,这样如何”刘备摆摆手,止住审荣的话头。

    见刘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审配知道自己不答应也得答应,当即颓然低头,算是默许审荣加入黄忠麾下。

    “再过一两个月,幽州那边还会有一批书院的学子前来渤海,到时候还要劳烦正南你妥善安置,每个县放几个人,尽量让他们多接触一线生产,长长经验和见识。”说完审荣的事,刘备又给审配下了一个新命令。

    让年轻学子下乡历练,在幽州已经是惯例了,近几年来,不少学子都在历练中增长了经验,展露了才华,从圣贤书的窠臼中跳了出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如今又是一年秋季,到了学子们奔赴各地的时候,渤海作为新附之地,航运业方兴未艾,正好作为研究的对象,所以刘备决定,往这边多放些人。

    审荣点点头,正色答道:“使君尽管放心。”
1...117118119120121...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