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哼哼,这可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当今朝廷中最年轻的九卿,最受宠信的重臣,廷尉郭嘉郭奉孝,那是董卓乱政时就追随天子的,你猜猜他是谁家的”
“姓郭,廷尉……莫非是阳翟郭氏”
“……这些颍川人,怎么到处都能攀上关系”
“我们也快点上路吧,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落在别人后面。”
车流滚滚向前,在这种你争我夺的氛围之中,即便是曾经对刘备的政策恨之入骨的人,也不得不放下心中的纠结,盘算着如何让自己家的孩童脱颖而出,成为天子门生。
土地算什么隐户算什么只要家族后辈能有一个出人头地的,再用心经营两三代,这些不就都回来了
&n
第十四章 人心向背
;
“还不都是德操你做下的好事,把这小子都吹到天上去了,老夫我若是不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只怕就真成了井底之蛙。”
枝叶茂盛的大树之下,另一名中年男子呵呵笑道。
这两个人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但他们的名字在荆襄之地可谓是如雷贯耳,无数年轻人为了得到他们的一句评价,不惜跋涉数百里前来拜访,鱼梁洲小小的渡口,几乎每日都有船只抵达。
庞德公是襄阳本地人,在荆州声势极隆,坐在他对面的那位叫司马徽,司马徽本是颍川阳翟人士,因逃避战乱而来,短短数年就凭着才学,登上了荆州士人圈子的最顶端,还被庞德公起了个雅号叫:水镜先生。
二人此时所说的,乃是数月前发生的逸闻,当时庞统年满二十,从族中前去鱼梁洲见庞德公,庞德公见这侄儿几年不见,读书倒是读得不错,于是指点他去拜访司马徽。
庞德公本来想的只是让侄儿赚点名声,好在襄阳的年轻人里站住脚,结果庞统前去拜会司马徽的时候,这位名士正坐在桑树上采摘桑叶,两个人一见如故,从白天一直聊到晚上,直到天色漆黑,司马徽才惊觉自己还坐在桑树上,竟然一直忘了下来。
实话实说,这种炒作方式十分简陋,用后世的话来说,不过是一次商业互抬,但在公元二世纪那个装逼的初级阶段,人们偏偏还就吃这一套。
这个故事很快就在小圈子里面传开了,再加上司马徽给出的“南州士子之冠冕,无人可与比肩”这种高度评价,庞统迅速声名鹊起,成为与石韬、孟建等人齐名的年轻俊才。
司马徽实在是没有想到,在这个堆砌名声的最关键的时候,庞德公竟然把庞统给扔出了荆州。
什么出去见见世面,不过是托辞而已,真正的原因嘛——
不看好刘表,想要早早跟北面搭上关系,仅此而已。
“听说蔡家、蒯家这些,也都将族中子弟送走了”司马徽试探性地问道。
“应该是吧,蒯家走了个蒯琪,蔡家不知道是谁,黄家则是没什么动静。”庞德公不紧不慢地答道。
作为荆襄一带的地头蛇,庞德公在当地的关系网和消息来源都不是司马徽这个外来户比得上的,很多事情,司马徽都要通过他才能知道。
“北面那位可不是他们一路的,我听说其他州的世家大族都被强夺了土地,家中僮仆门客也都被遣散了。”司马徽有些费解,“若是荆州也来上这么一下,他们会舍得吗”
“舍不得又能怎样良田是值钱不假,但和脑袋相比,还是差了些。”庞德公哂笑起来,“蔡瑁已经在暗中兜售田地了,而且只要现钱,他们可聪明着呢。”
世家大族能够称霸一方,一个个机灵得很,他们只需要了解一下其他州的情况,就知道刘备并不是董卓那种通过毁家灭族来捞钱的主,刘备只要土地和被隐匿的人口,只要老老实实地跟他合作,最起码命能保住,房屋钱财这些也能保住。
像蔡瑁这样的,为了防止夜长梦多,以后的事情不好说,索性把动不了的财产变成金银铜钱,则是更好的办法。
听说北面那些家族通过跟当今“天子”合作,做起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生意,赚的钱比土地里刨食多得多了。
富贵富贵,不就是赚钱当官吗只要有钱赚,有官当,怎么都行。
“看来是真对刘景升没信心啊!”司马徽摇了摇头,叹息着说
第十五章 重臣归来
;
外界因为御学堂的事情乱成一团,而在洛阳,刘备最近这段时间却是过得悠哉悠哉。
关羽的长子关平、次子关兴,张飞的长子张苞,太史慈之子太史享,以及不少老部下的孩子都陆续抵达了洛阳,这些孩子从小就是玩伴,之后跟着各自的父母前往四方,此次久别重逢,不但他们彼此之间兴奋雀跃得不能自已,就连刘备和张宁这些看着他们长大的长辈,心里也是高兴得不行。
虽说刘备不信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套,但不得不承认,父辈基因优良,生下来的儿子且不论智力高下,至少都有一副好身板,像关平太史享这几个年龄大点的,才十五六岁,就已经长到了近八尺高,壮得像是小牛犊一样,再加上自幼习武培养出的气质,往那里一站就威风凛凛,令人称赞不已。
他们就是御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仲夏时节,另一位重量级人物,韩州大都督张焕张子元也带着家小,千里迢迢抵达了洛阳。
张焕在韩州经营了十年有余,在他的治理下,整个朝鲜半岛从以往的蛮夷之地,变成了汉家人有口皆碑的富庶之乡,通过大力发展渔业、航运业和造船业,韩州与大汉本土沿海各州之间的航运往来也变得越发频繁,根据张焕和麾下幕僚们的估计,只要将这种势头再持续五十年,朝鲜半岛就会被彻底同化,成为大汉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寓居辽东的管宁、王烈等人,也开始编纂韩州州志,将朝鲜半岛的文明起源确定为殷商覆灭之后,由商朝遗民们建立的箕子朝鲜,以及秦汉时期的卫满朝鲜,在张焕的强烈建(授)议(意)下,包括秽貊、南扶余、三韩等民族,都被考据为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的附庸,从未有过独立地位,朝鲜半岛自古就是由华夏民族统治,从未离开过祖国母亲的怀抱。
至于这段历史与史记、汉书等典籍记载内容的冲突,管宁义正辞严地表示,太史公、班固等人从未到过此地,只凭借口口相传的只言片语,难免会有错误,而他们这些当代学者,脚步踏遍了韩州的大好河山,从风土人情等各方面入手,得出的结论内容详实且严谨,理应作为权威证据流传后世。
对这种言论,刘备表示自己还是比较赞同的,但出于严谨,他还是善意地提醒管宁等人,再从《山海经》的内容里入手,多多考据,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正因为张焕在民生、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贡献,以及这么多年来表现出的忠诚与勤勉,刘备认为,再把这位老兄弟放在海外已经不太合适了,于是他亲自写信,将张焕召了回来。
好容易等到张焕,刘备却被他吓了一跳,还以为这家伙快累死了,连忙把张焕安排着住下,又派了几名御医前去诊治,开了一大堆的药方。
经过十几天的歇息调养,再见面时,张焕脸上就没了刚从韩州赶回洛阳,因为舟车劳顿和对气候的不适应而表现出的疲惫和病容,重新变得精神奕奕起来。
见张焕恢复了健康,刘备也终于放下心来,二人在洛阳周边往来巡视,交流着对国家未来的意见,没过多久,张焕就掌握了朝廷当前的全部情况,这时候刘备就觉得,是该确定他的去向了。
“子元,想好了吗”刘备问道。
按照之前刘备的设想,张焕是要接手尚书令的。
&
第十六章 国子监
;
司隶,洛阳城外。
这里曾经是京畿民众的聚居地,十年前横遭浩劫,被董卓破坏为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之后刘备收复洛阳,开始重修城池、规划土地、兴建房屋、吸纳流民,才让这大汉王朝的首都渐渐恢复元气。
如今,随着御学堂招收生员,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车如流水马如龙,各地口音夹杂在一起,令人恍然如梦,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鼎盛时光。
由于外来人口太多,洛阳城外的开发进度有点跟不上了,司隶校尉赵风索性大笔一挥,调拨人手,迅速搭建起了一座座临时住房,以供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居住。
木材为框架,铁制品加固,茅草为顶,草席为墙,地上也只是用草席隔潮,这样的房屋换了以往,只怕是连那些世家子弟家中的马棚都不如,但此时此刻,大多数人都默默地忍受了下来,少数人心有不甘,但见到带头喧哗闹事的几家人挨了一顿板子,整支车队被逐出司隶,便也就老实了。
跟此行要追逐的富贵相比,吃点苦头算什么
“御学堂呵,这些人还挺会起名字,。”
“还有不少年龄超标、甚至已经及冠的,也希望为朝廷出一份力”
“好得很,把这份文件送到司隶校尉那里,让他报抄几十份,去城外通知一下,务必让每个有意的人都能知道。”
很快,一个重磅消息就传遍了洛阳周边,令无数人激动到不能自已。
朝廷要新设立一个机构,名为“国子监”,但凡年满二十岁,并且对自己的才能有自信的士人,都可以报名参加筛选考试,只要通过考试,便可以成为大汉王朝的预备官员,在洛阳居住学习一年,一年期满,成绩优异且道德达标者,便会被分配到地方州郡或是朝廷中枢机构任职。
对于那些年龄超过御学堂入学要求,又未满二十岁的,也可以参加国子监考试,成绩优秀者继续留在洛阳深造学习,年满二十岁后可以跳过一年的预备期,直接被分配到地方州郡或是朝廷中枢机构任职。
这是天上掉金子啊!
在巨大的诱惑下,许多世家大族也迅速调整了战略方向,他们原本送来京城的大多是孩童,少数成年族人随行,主要任务还是护送和照顾族中菁英,为自己求富贵还是次要的目的。
毕竟有没有机会见到达官贵人,会不会被贵人赏识,能不能借此机会鲤鱼跃龙门,都是未知,他们没必要去做无用功。
但天子这一道旨意,俨然是要施恩于天下,让所有人雨露均沾,这一下他们就没那么淡定了。
御学堂招收的都是孩童,即便能入学,成为天子门生,还要读好些年书才能长大成人,踏足官场。
与其把全部希望放在几年之后,还不如拼一拼这国子监,一旦能够进入国子监,那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大汉官员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啊!
“赶快把消息送回族中,让他们多派精英过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万一错过,可就要抱憾终身的。”
洛阳城外,类似的话语不断地此起彼伏,不少马车又调转车头,沿着来时的道路匆匆忙忙地赶了回去,由于他们离开的规模有些大,行色匆匆,还把从较远地方赶来,至今还在半路上,没明白发生什么情况的世家子弟给吓了一条,还以为是洛阳出了什么大事呢。
“这些人可真是,刚来的时候还满腹牢骚,对陛下颇有微词,可到了如今,几乎
第十七章 不一样的风气
;
“阁下可是襄阳来的庞统庞士元”
“正是,不知有何贵干。”
“我在国子监做事,特意来验明考生身份的。”
“哦哦,原来如此。”
“颍川长社的徐庶徐元直在不在这里”
……
片刻之后,庞统、徐庶和蒯琪三人便在其余诸人羡慕和不解的目光注视下走出了茅舍,跟着那名前来点验身份的官府中人向城中走去。
我们要做什么去
这人是什么身份,为何如此年轻就能进入官场
三人心中均是充满了疑惑,终于,年龄最大的徐庶鼓足勇气,开口询问起来。
“哦,是这样的,当今天子多年前就开始派人探寻各地年轻俊才,三位和马家的马良都声名在外,所以陛下想亲自见见。”那名年轻官差微笑着答道。
我们能有什么名声
庞统和徐庶对望几眼,脸上明显露出了不以为然的表情。
别人相信不相信,庞统自己是绝对不信的,他自幼相貌丑陋,多年来一直在家中闭门读书,根本没什么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直到半年前及冠,才在伯父的引荐下跟水镜先生司马徽见了一面,被吹捧为南州士子无人可比,这才有了点名气。
但也仅限于襄阳那个小圈子。
荆州是大汉十三州中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世家林立、豪强众多,有才华的人更是如过江之鲫,庞统虽然对自己的才学颇有自信,但他也知道,自己还过于年轻,需要更多时间来历练、学习。
就拿身边蒯琪来说,人家两位兄长蒯良蒯越,可都是荆州牧刘景升麾下重臣,名气大得吓人。
即使那位天子求贤若渴到了要派人四处探访的程度,也首先会把注意力放在蒯氏兄弟、庞德公、水镜先生这些人身上,压根不会在意自己这种无名小卒的吧。
“我等山野村夫愚钝不堪,还没有请问尊驾高姓大名。”徐庶心思微动,当即抬手作揖,开口问道。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出身于颍川,年少时也是个快意恩仇的游侠儿,曾经因为帮人报仇而白灰涂面,当街杀人,险些被处斩于闹市之中,幸亏有党羽相救才逃出生天,从此改名徐庶,避祸荆州,潜心求学,半年前与庞统一见如故,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此次又结伴前来洛阳。
年少时便能当街杀人,逃亡千里,徐庶的阅历和心思是庞统和蒯琪这种乖小孩比不了的,与二人的茫然不同,他是有些怀疑面前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
该不会是骗子,想要谋财或是害命吧!
“我乃河内司马懿,字仲达,家祖是故颍川太守司马元异,先父是故京兆尹司马建公。”这名年轻人呵呵笑着拱手回礼,坦然自报起家门,“数年前承蒙当今天子厚爱,被收为门生,此次担任国子监中的数学助教。”
“哎哟哟,原来是司马公之后,失敬失敬!”徐庶连忙整了整衣衫,重新郑重其事地行了一礼,他是颍川人,从小就听说过司马儁,也就是司马懿口中那位祖父司马元异的事迹和贤名,此时语气越发谦卑,给予名臣之后最大的敬意。
司马懿坦然受了一礼,在他看来,对方并不是敬自己,而是敬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先祖,自己没资格也没必要推辞。
而一旁的庞统和蒯琪二人就更惊讶了。
天子门生,这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真正前途不可限量的人物啊!
可他身上为什么没有世家子弟那种年少得志的倨傲劲呢
三人打消疑虑之后,便放心大胆地跟在司马懿身后迈步而行,忽然,司马懿停下脚步,远远跟一名二十来岁,穿着同样服装的年轻人打了个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