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满意,相当满意。”赵云呵呵笑着答道,他这几天的心情很好,对刘备的崇拜又高了一层。

    作为辽东的骑兵主将,赵云半年来一直为了扩编骑兵队伍而苦恼,但辽东的现实情况不适合发展骑兵,这让他十分无奈。

    首先是地理位置,辽东四面环山,没有适合骑兵施展的空间,东边的高句丽人常年生活在长白山中,骑兵不可能追到山里去和步兵对战,这是自寻死路;北面的鲜卑人也是隔着高大的燕山山脉,并且鲜卑人更倾向于从上谷一带南下入侵,对贫瘠的辽东半岛根本懒得用正眼看一下,刘备想拿鲜卑人练兵都找不到人。

    其次是战马来源,辽东本土没有大规模驯养战马的经验,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想要战马只能依靠外部输送。

    说起马贩子,刘备倒是认识苏双和张世平,可是自从黄巾之乱爆发,这二人就杳无音讯,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了,没了这些有特殊途径的马贩子,想要买马,刘备就只能找乌桓人了。

    但是刘备极其不愿意和乌桓人做生意,这些盘踞在辽西和右北平一带的胡人名义上臣服于汉朝,实际上一直暗中积蓄实力,倘若刘备用他们急需的铁料和粮食换来战马,实际上也是资敌,这种扶持潜在敌人的愚蠢行为不可能发生在辽东。

    正因为这些原因,半年来辽东官府不断扩编军队,而作为战斗力和机动性最强的骑兵部队却始终无法扩编,依旧是五百人的规模,并且由于缺少替换的战马,许多士卒只能好几天才训练一次,对骑兵技能的掌握进度十分缓慢。

    “太守的主意很好,无论是辽东还是白马义从,都从中获利不小,而且通过公孙将军,我们与幽州实力最强的部队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彼此守望相助,和胡人抗衡也更有底气了。”赵云向远方眺望而去,思绪仿佛早已飞到了战场之上,他长长的鬓角被迎面的海风吹拂,就像黑色丝绸一样飘扬在脸侧,更衬得他英姿勃勃,潇洒异常。

    长得帅,本事大,面瘫脸,这家伙要是出现在动漫作品里面,绝对是风靡万千少女的大反派,当正面人物太可惜了。

    刘备看着赵云有如雕塑一般的面容,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于是有些恶趣味地问道:“子龙啊,你虽然没有本太守这般丰神俊朗,但也勉强算是英俊潇洒,怎么辽东就没有人向你提亲呢”

    “有啊,每个月都有,不光是我,云长翼德他们也都经常被人提亲,只是我们功业未建又事务繁忙,无暇顾及这些儿女私情而已。”赵云淡淡地答道,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脸色如常,仿佛与自己毫无关系。

    卧槽!

    刘备被惊呆了,怎么属下一个个被人盯上了,自己这个太守却还蒙在鼓里,一丝风声都没有听到

    哎等等,不对啊!按理说本大爷作为一郡太守,辽东最有地位最有前途的优质单身男性,为什么没有人来提亲,反而跑去找那些只知道舞枪弄棒的粗胚

    赵云简单一句话,就把刘备打击得失魂落魄,可是他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便随口又说了一句让刘备更加受打击的话,“我听那些上门提亲的人说,辽东民风淳朴,姑娘们一般都是喜欢相貌堂堂的男子,太守如此丰神俊朗,想必平日里更是门庭若市了。”

    &n




第二十九章 全幽州最好的姑娘
    “你说说你,这么大的人了,性子还是毛毛糙糙的,都不能听人把话说完。”

    刘备牵着张宁一边走一边咕哝着,然后偷偷地瞄了张宁一眼,只见她脸上泪痕还没在,胭脂和眼泪混合起来,把脸涂得像花猫一样,也看不出是什么表情。

    张宁低着头也不说话,进到太守府之后就甩开刘备的手,径自回自己那间小屋去了。

    “老大,你怎么把张姑娘给惹了”就在这时候,裴元绍从门房的窗口里伸出个脑袋,兴致勃勃地看着刘备问道。

    “看什么看,睡你的觉去!”刘备正愁找不到撒气筒呢,当下对着裴元绍就是一嗓子,裴元绍吓得一激灵,连忙把脑袋缩回去不敢出来,刘备左看右看,悻悻地回转到自己的卧室。

    还是自己的床睡着舒服啊,刘备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满意地伸了个懒腰,他有认床的毛病,一出门就睡不好,这几天无论是在广阳郡那边还是在船上,都被失眠折腾得够呛,如今终于回家了,刘备决定好好地睡一觉,等明天再设法哄张宁开心。

    迷迷糊糊地睡了一阵之后,刘备忽然感觉屋里有其他人的气息,他疑惑地转身一看,只见张宁披头散发地坐在床前,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在昏暗的油灯光芒下,这副场景像极了恐怖片。

    “傻娘们,你是想把老汉吓死,然后卷了家产改嫁不成”刘备一个激灵坐起身来,随后就用力拉过张宁,将她略有些丰腴的身子整个搂进了怀里。

    这小妮子,一年来好吃好喝的,原本单薄的体形也变得越发凹凸有致,刘备将她抱在怀里,闻着她身上诱人的香气,双手便忍不住地不安分地游走,呼吸也沉重起来。

    张宁本来是过来兴师问罪的,谁想到这个无赖二话不说就上下其手,她用力抵抗了几下,发现根本挣脱不开,刚想说话,可是刚一开口,香唇就被刘备紧紧吻住,片刻之后,她便觉得身子软得不行,索性放弃抵抗,任由刘备施为。

    半晌之后,两个人软绵绵地瘫在一起,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俩人别说生气,就连动动手指头的力气都没有了。

    “就会气我,欺负我……”张宁慵懒地躺在刘备怀里,喃喃说道。

    “谁让你没耐心,听话听一半就跑。”刘备嘿嘿笑着,“我那会儿想说的是,或许是他们知道,全幽州最好的姑娘已经在我身边,所以自惭形秽了吧。”

    “油嘴滑舌。”被刘备这么一哄,张宁终于不生气了,脸庞也挂上了满意的笑容。“可是我连个娘家都没有,郎君娶了这么一个人,会被天下人耻笑的。”

    “怕什么,我也没爹没娘的,也没见谁敢笑话,你再等等,等我把辽东这边的事情都处理好,带你进京去找卢植先生,让他亲自来辽东给咱俩操办,给你个堂堂正正的名分。”刘备伸出手指头,在张宁的鼻头轻轻刮了一下。

    “真的”

    “光问真的真的,你还不相信我”

    张宁又惊又喜,被巨大的幸福感冲击得不敢相信,她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又没了亲人,而刘备的前途是可以预见的无比光明,两人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事天差地别。

    原本张宁只是想着可以一直陪伴在刘备身边就好,但刘备今天跟她说要明媒正娶,还要请自己的老师,天下闻名的大儒卢植先生来见证,这让她产生了不真实的幸福感。

    感觉到自己对张宁有些亏欠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备索性扔下手中的事务,带着张宁在襄平城周围闲逛起来,视察了好几个聚集地。

    如今秋收已经基本结束,农夫们正忙着在晒谷场上晾晒麦子,由于今年风调雨顺,辽东这边迎来了期待中的大丰收,刘备二人一路走来所见的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垂髫的孩童,他们的脸上都满是幸福的笑容。

    “这都是刘太



第三十章 坏出技术含量
    众所周知,食盐,也就是氯化钠,对于人体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不但是调味品,还担负着调节人体内酸碱度,体液正常循环的作用,一旦人体内缺少食盐中的钠离子,就会四肢无力,肌肉痉挛,抽搐,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华夏的先民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盐的重要性,传说在神农氏的时代,在山东有一位夙沙氏,开创了煮海为盐的技术,为华夏制盐之鼻祖,从此大海就被华夏民族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到了汉朝,在沿海地带煎煮海水,从中提炼出食盐,仍然是官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山东的沿海地区,盐业更是发达。

    辽东海岸线绵长,同样具备良好的发展盐业的自然条件,可是因为此时盛行的是煮盐法,需要大量人手砍伐树木,而辽东自古以来人烟稀少,根本无力支撑大规模产业,故而一直是望洋兴叹。

    就在今年春天,刘备在乐浪郡的时候,曾经因为当地百姓生活贫苦而烦恼,当他回到辽东之后,苦思冥想之下,就想到了海水晒盐,这个被后世广泛运用的技术,并让徐荣在南部沿海地带开始试验。

    一说起晒盐,徐荣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在他的主持之下,沓县百姓在海边平整出来了方圆几十亩的滩涂,建起了两个巨大的池子,并且从远处运来胶泥,将池子底部糊得严严实实,不让海水有渗透到地下的机会。

    “我们按照太守的设计图,将蒸发池和结晶池建好之后,又造了几十架龙骨水车,日夜不停地从海中引水,如今每天能出产一千斤粗盐,虽说产盐速度比不上煮盐法,可是胜在节约人力。”徐荣认真地介绍着,盐铁一向是国家的核心物资,所以近一段时间以来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这方面了。

    汉代一斤是二百三十克左右,每天一千斤粗盐,换算成公制是二百三十多公斤,一年下来就是近一百吨了,刘备一边听着报告,一边在桌子上写写画画,计算起来。

    按照后世的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摄取盐分应该在六克左右,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年至少需要两千克食盐,才能满足人体需求。

    如今一个盐田的产量,就可以满足五万人的用量,弄上十来八个盐田,整个辽东就都解决了,有这么厉害的吗

    但是刘备忘了,如今的大汉王朝可是有近五千万人,他还不知道的是,就在六百年后,唐朝大历年间,全国海盐官方产量是六百万担,约合三十万吨;到了宋朝末年,单单四川地区,依靠开采井盐,年产量就可以达到三万吨。

    在这恐怖的数字面前,他那个小小盐田,不知道弱到哪里去了。

    “不止如此,下官回来的时候,李木匠已经带着他的徒弟们赶到了沓县,据他所说,若是在水车上安装巨大的翅膀,借助风力来提水,非但可以省下大量人手,还可以日夜不停地运转,将产盐效率提高数倍。”

    李木匠就是当初和刘备研究水车和齿轮的,作为辽东手艺最好的工匠,他如今已经不满足于制作物件,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作和改造之上,有了刘备的指点和提携,这位在木匠台上趴了半辈子的民间天才,彻底焕发出了几乎所有的才华。

    比如这一次的风车想法,刘备只是跟他提及了一下,在沿海地带,缺乏水力资源的地区,可以考虑利用风力来磨面。

    没想到李木匠举一反三,就琢磨出了利用风力来汲水的想法,这种自发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才是刘备最希望看到的。

    华夏民族从来不缺少具有才华的人,只要能让他们通过施展才华来保障生活,获取财富乃至是社会的尊重,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就会像海潮一样,一波一波地涌现出来。

    “转告李木匠,只要他能将盐田所需的风车研究好,并且投入生产之后具有可行性,能省下多少人力,我就赏赐他多少人一年的俸禄。”刘备满意地笑了起来,随后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盐田要多搞多建,尤其是在不适合耕种的地方,要给百姓们更多的劳动岗位,另外在乐浪那边,也可以推行一下经验,那边的海水比渤海里的要咸,气候也更热,应该更适合晒盐。”

    徐荣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回去之后就会召集更多人手。

    “还有,不要担心晒得盐太多,咱们吃不下,还可以供应中原嘛,打渔队每次捞上来那么多鱼,一时吃不下的都坏了,也可以用盐腌制起来,存着冬天吃。”刘备说得兴起,思维也越来越发散,絮絮叨叨地没个完。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如今辽东有几十万人,在可预见的将来甚至会突破百万人口,要解决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可不是容易的事,稍有半点不慎就会出大娄子。

    即使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或许一场天灾,就会将所有人的努力毁于一旦,所以刘备的唠叨,其实也是巨大压力下的一种宣泄。

    徐荣坐在那里,不厌其烦地倾听着刘备的讲话,直到刘备说得口干舌燥,抓起杯子喝水的时候,他才趁机开口。

    “虽说我们按照太守所传授的工艺流程,在结晶池还没有彻底干涸的时候就排出卤水,使盐的品质更好,但



第三十一章 无比丑恶的笑容
    这两个人都是满肚子坏水,凑到一起之后,似乎是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那个坏点子是一个接一个的往外冒,徐荣告辞离开的时候满脸都是笑意,可是在他笑容的背后,草原上的鲜卑人和乌桓人,今后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送走徐荣之后,刘备觉得有些饿了,便伸个懒腰走出屋门开始喊叫:“宁儿,宁儿。”

    张宁正在太史夫人的房间闲聊,听了刘备的叫声连忙告了个罪,急匆匆地跑到屋子来到刘备面前,“郎君有什么吩咐”

    “我饿了,弄点吃的吧。”

    “哦。”张宁应了一声,转身就往厨房走去。

    刘备想了想,跟着张宁一起来到厨房,他在太守府住了这么久还真没来过这里呢。

    “哟,这么多锅啊,那咱们怎么每天都是腊肉和麦饭,你吃不腻吗”

    看样子当初阳终就是个老饕,厨房里整整一面墙都是由高大的木柜,里面各式各样的锅碗瓢盆都有,而且样式精美,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有档次。

    张宁嘿嘿笑着,“还不是郎君吃了一次就说好吃,人家以为你就喜欢那个。”

    其实她是不怎么会做饭,每天也就是对付着混饱肚子罢了。

    “还有新鲜猪肉和韭菜啊,搁这扔着也不怕放坏了啊”

    “这些都是我刚买回来的,才放下菜去跟老夫人说两句话,郎君你就叫唤开了。”张宁不乐意了,怎么这年头吃饭的比做饭的口气还硬,不怕自己往菜里吐口水吗

    刘备摸了摸下巴,突然想吃点不一样的饭,“那个什么,宁儿,你去把这个盆洗了,为夫今天亲自下厨,让你见识见识真正的美食。”

    趁着张宁去洗盆子的工夫,刘备来到木柜前面,开始寻找自己需要的炒锅来,然而半晌之后,他失望地发现,这些锅基本上都不能用。

    虽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铁锅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被氧化生锈,所以被称为恶金,高端人士是不屑于使用铁器的,更别说铁锅了。

    高端人士不用铁锅,平民百姓也用不起,百姓们穷啊,家里有个陶簠,能炖汤能煮菜,也就行了。

    阳终作为风雅的高端人士,他收藏的锅,实际上都是小铜鼎啊、小铜釜啊什么的,功能也仅限于煮菜,至于说刘备想找一口炒锅,呵呵,实在是痴心妄想。

    炒锅是在一千年后的宋朝才问世的,在这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华夏民族烹饪的方式,要么是蒸、要么是烧烤,要么就是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扔进锅里一起煮,听起来是不是很现代,像是吃火锅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可以享受喝酒吃烧烤的生活,也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但是炒菜,对不起,没有。

    所以当张宁美孜孜地洗好陶盆,满怀希望地回到厨房里面的时候,她看见的只是刘备无奈的神情,以及完全没有改变模样的猪肉和韭菜。

    “这锅太落后了,我用不好,今天还是吃麦饭吧。”刘备扔下一句话,灰溜溜地沿着墙角走出去了,他实在是没脸面对张宁,尤其是看到张宁充满希冀,却变得失望的表情之后。

    特娘的,我这就画个图样,让铁匠那边打造一批铁锅出来,到那时候,想吃炒菜就吃炒菜,想吃煎鸡蛋就吃煎鸡蛋,刘备咬牙切齿地趴在桌子上开始画图,准备画好之后就让裴元绍拿去铁匠铺。

    世人有云--吃货的**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张宁对刘备临阵脱逃的行为表示了严重的不满,但她还是尽心尽力,把自己唯一擅长的猪肉麦饭给做了出来,趁着天气好,小两口干脆搬了一张矮桌,坐在房檐下吃起了午饭。
1...2223242526...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