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刘备嘴里吃着糯软的麦饭,感受着新麦子的清香,看着头顶晴空万里的蓝天,一群群大雁排成人字远远飞过,心情别提多好了。

    “呀呀呀呀,玄德你这是偷吃什么珍馐美味呢”

    随着夸张的腔调和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张焕的身影出现在院中,这家伙灰头土脸的,眼中满是对食物的渴望,就像一头饿狼一样。

    像是条件反射一样,张宁瞬间就将饭碗藏在了自己身后,还不忘擦擦嘴角的油,“什么吃的都没有。”

    张焕一愣,随即讨好地看着刘备,“太守兄,小弟可是为辽东数十万百姓跑了好几天,你看看这腿,都快细成麻杆了,给点吃的吧。”

    说着话,这家伙就把官袍的下摆给撩起来了,露出满是尘土,都快看不出来原本颜色的牛皮靴,以及两条脏乎乎的毛腿。

    “宁儿,咱家里还有剩饭吗”刘备嫌弃地让他把袍子放下去,然后转头向张宁问道。

    “没了没了,一点都没有。”张宁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张焕见两人同气连枝,一起对付自己,也懒得摆出哀怨的模样了,索性撒腿往厨房跑去,不多时就端了满满一大碗饭,喜笑颜开地走了出来,还不忘对着刘备炫耀一下,“哈




第三十二章 恶贯满盈的赵云
    经过一下午的密谋,第二天大清早,辽东郡的主要将领们就都被刘备派人召回襄平,连正在整编部队准备出发去广阳,去跟白马义从训练的赵云也不例外。

    “听说诸位兄弟最近瞒着我在做大事,好啊,好得很。”刘备坐在上首,一边说着话一边观察众人的表情。“如今秋收已经结束,正是喜庆的日子,要么本大人就给你们做主,一股脑全给办喽”

    “什么大事,我们都不知道啊。”张焕瞪大眼睛,满脸无辜地问道。

    “当然是你们的喜事,不要装得像是没事的人一样,男大当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众人这段时间早已有了心仪的目标,如今被刘备这么一挑明,一个个地就都藏不住心事了。

    关羽的红得像是要滴血,张飞挠着头呵呵直笑,太史慈故作镇定但不停抿嘴唇,赵风和段浩不好意思地左顾右盼,颜良更是把脑袋都快缩进肚子里,只有赵云依旧表情冷峻,仿佛事不关己。

    刘备对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挺满意,人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些汉子都是优秀的人才,早点结婚生娃也是给大汉民族注入新鲜血液,好事嘛。“看来你们都想好了娶谁家的闺女是吧。”

    众人忙不迭地点头,但赵云酷酷地举起右手答道:“回禀太守,没有。”

    “你不是说每个月都有上门来提亲的,我算算,每月一个,怎么的也得有五六家了吧”刘备噌地一声站起来,指着赵云问道。

    众人也被这个消息惊呆了,纷纷瞪着赵云,他们能有那么一两家前来问津的,就已经觉得自己很有魅力,每天沾沾自喜了,这个家伙整天跟着刘备到处跑,回来之后也不声不响,他何德何能,有五六家姑娘看上

    “回禀太守,上门提亲的有八家,其中五家女子宣称非末将不嫁,虽然末将并未看上任何一人,并且极力推辞,但她们时至今日都不愿放弃,着实有些难办。”

    听了赵云这一番话,屋内众人的心情更加不好了,凭什么看上你的姑娘那么多,还说什么非你不嫁,凭什么你还一个都看不上

    这个看不上,那个看不上,你想娶公主吗

    “你你你这无耻之徒,居然敢如此大言不惭。”关羽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气得跳出胸膛,他伸出颤抖的右手,指着赵云质问起来,“为什么我只有一家提亲的上门”

    “我也是。”

    “我也是。”

    众人纷纷出声附和,同时对赵云怒目相向。

    “对啊,为什么你被八家看上,我们只有一家”

    赵云瞥了瞥满脸不甘之色的众人,轻蔑地笑了几声,摆出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高傲姿态,扬声说道:“太守说了,因为我英俊潇洒。”

    “潇洒你个头啊,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大家一起上,揍他!”刘备早就对赵云羡慕嫉妒恨了,只是自己一个人肯定打不过他,如今几员猛将都在,正是收拾赵云的好机会。

    “好嘞!”众人一拥而上,把赵云按在地下就是一顿爆捶,别说是赵云了,估计就是历史上任何一个人,在这么多猛将的围殴之下都只能乖乖挨揍了。

    一阵混乱之后,刘备气喘吁吁地紧了紧腰带,指着躺在地下,身体弓得像虾米一样的赵云,得意地笑了起来,“这是兄长们给你的小小教训,以后切记不可如此嚣张。”

    赵云见众人已经停手,一个鲤鱼打挺就站起身来,随意地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和脚印,然后一溜烟跑出太守府,只留下他那臭屁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

    “没打到脸,哈哈。”

    很快,随着官府的一纸告示,广大移民们彻底沸腾了:官府为了鼓励未婚的青年男女成亲,将为新婚夫妇免费分配住房。

    对数十万辽东百姓来说,这个秋天是个喜庆的季节,他们刚刚收获了庄稼,无数堆得像小山一般的粮食被一车车地拉近高大的粮库,这些金灿灿的粮食在百姓们眼中,可要比任何东西都来得珍贵,更加让人安心。

    他们本就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如今肚子能吃饱了,该考虑更高层次的追求了,结果刘太守善解人意,直接给大家发了这么大的福利。

    这么好的官,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刘备正坐在屋里专心致志地画图,辽东的工匠们经过过去的一年的时间,已经逐渐可以接受刘备的奇思妙想,并将其付诸实践。

    所以现在刘备的主要任务就是掏空自己的脑袋,把记忆中各种简单机械都画在图纸上,然后交给工匠们来判断,哪些是现在可以做出来的,哪些还需要技术的积累才能做出来。

    “老大,老大。”裴元绍慌慌张张地



第三十三章 为诸位解忧而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辽东的上下官员都痛并快乐着,刘备和张焕定下这个计划,其实主要就是想利用婚姻和田地把迁徙而来的流民们全部捆住,公告里说明了每一对想要成婚的男女都得亲自到各个指定地点去填户籍册,方便日后管理。

    然而群众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官府的想象,短短三天里就有七万多名情投意合或是不怎么情投意合的男女青年踊跃报名,而且看这个势头愈演愈烈,张焕估计到不了冬天,全辽东的适龄女性就都会名花有主了。

    “这可是好事啊,一对夫妻就算三年生一个娃,一共生三个,十年下来咱们辽东的人口都得翻上两番。”面对自己手下忧心忡忡的小吏们,张焕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解决婚姻问题对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多一个人多一张嘴啊,咱们辽东万一养活不起这么多人咋整”一名本地出身的小吏问道。

    张焕无奈地笑了,“你们真是需要开阔一下眼界了,刘太守和我整天只愁人少,我们估算过了,辽东和玄莵的农田养活百万人不成问题,乐浪那边也有大片好地等着开垦呢,行了别废话了,赶紧回去休息,明天还有活呢。”

    在这个时代,脱产的精锐军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供养,百万劳动人口供养起一支两三万人的军队,其战斗力远远强于临时招募的十万农夫,这是战争的铁律。刘备和张焕都是在剿灭黄巾起义的战争中崛起的新锐,在那场遍布天下的战争中他们见识到了汉朝羽林军和黄巾军的战斗力差距,如今辽东高层都达成了共识:少量核心部队是自己这些人在辽东这块土地安身立命的本钱,必须搞好搞强。

    与其他人相比,刘备对于人口和军队的渴望更加迫切,他是知道后世这段历史的,眼看着天下大乱,群雄争霸的脚步越来越急,辽东如果不能尽快将周边的蛮族和内部的隐患消灭,刘备就根本没有能力参与到这场决定华夏民族命运的争夺中去。

    “也不知道广阳郡那边什么时候能把组织工作做好,百万流民啊,能有一半来辽东就好了。”张焕靠在椅背上缓解腰背的酸痛,又开始琢磨该如何分配即将到来的新一波移民浪潮。

    轰轰烈烈的大结婚运动开始了,这段时间里整个辽东几乎都要被欢声笑语淹没,连续不断的集体婚礼持续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进入了尾声,辽东人民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之上。

    关羽张飞二人各自娶了一位普通人家的女子,刘备作为他们的结拜大哥,也足足过了一把家长的瘾,再加上段浩,太史慈和赵风等人的家眷都搬进了太守府,原本十分冷清的府邸再次变得热闹起来。

    这些人一开始对刘备的建议十分抗拒,刘备不把他们当外人是一回事,但他们不能自己也把自己不当外人啊,上下尊卑总是要讲的,然而刘备执意如此,最后众人还是屈服在他的威势之下,把家安在了太守府后院。

    “咱们这些人经常东奔西走的不在家里,这些妇人相互间能照应不是好事吗再说了后院里原本就是阳终安置他那些妻妾的,那一个个小院子隔得相当别致,你们就安安稳稳的住着。”

    其实关羽他们也不想单独出去住,这些汉子基本都没有家人,成婚之后也就是跟自己老婆俩人大眼瞪小眼,还不如和意气相投的朋友住在一起,平日里喝喝酒聊聊天打打架,多好的日子啊。

    在张宁的要求之下,刘备和她原本居住的前堂被整个改造成了公务用的会议厅和一些单独的办公室,而这位姑娘为自己在后院精挑细选了一个小院落,并且收拾得干净整洁别具匠心,让其他人的新婚妻子看得羡慕不已。

    此时刘备和极为将领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四周,他们讨论的是下一年辽东的战略方向。

    “南边,还是东边”刘备提出来这个问题,众人各自开始苦苦思索。

    辽东如今对外军事形势很好,东边的高句丽人自从年初被狠狠揍了一顿之后就学乖了,老老实实地躲在长白山里,半年多没出现在辽东人的视线中;南边乐浪郡自从解除了濊貊人的威胁,开始将脚步大规模踏向汉江流域,那里降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不可多得的良田。

    柳毅他们一开始还有些疑虑,担心汉人大规模出现在汉江北岸会引起马韩人的掠夺,然而似乎是当初一万多具濊貊人的尸体起了震慑作用,原本在朝鲜半岛上横行无忌的马韩人也缩起了手脚,俨然一副好邻居的模样。

    但刘备并不想和这些热爱侵略的异民族友好相处,这些民族和北面草原上的那些人一样是属狼的,汉人强大的时候他会装成人畜无害的模样,然而只要找到机会,这些人会毫不犹豫地入侵。

    如今距离冬季还有很长的时间,足够整顿部队来一次大规模行动了,刘备决心要在再次踏足中原之前把自家后院收拾妥当,辽东不需要高句丽这样强大的邻居。

    关羽捻着胡须,思索片刻之后抬起头来对上刘备的视线,开口说道:“打高句丽比较好一些。”

    “说说你的想法。”

    “对于辽东来说,威胁主要是在东西两面,西面乌桓人实力强大但现在还是臣服于我大汉,而且幽州本土还有公孙



第三十四章 扶余国王
    听说公孙度带来的胡人还是贵客,众人都来了兴趣,刘备连忙让人将其请了进来,见到这人知道,屋内众人都是眼前一亮--好一条好汉。

    这名胡人身躯高大,和关羽差不多魁梧健硕,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面颊上满是弯弯曲曲的虬髯,显得极有威势。

    此人穿着一身白色衣服,样式和汉人的衣着基本相同,而他一张嘴,说出的也是相当标准的汉话。

    “扶余国王尉仇台,拜见辽东太守。”

    “原来还是一国君主,升济兄你怎么不早说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把人请来,这待客之道可太不周到了。”刘备连忙站起身来,有些责怪地对公孙度说道。

    众人一听说这名昂藏大汉居然是个国王,连忙也都起身见礼,给他让出了上座。

    公孙度还没说话,尉仇台却爽朗地笑了,“我等本为同源而生,何分彼此尉仇台活了三十来年,这还是第一次回归故土,还望各位不要把我当成外人。”

    “哦此话怎讲”刘备有些纳闷地问道。

    扶余是东北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建国,和汉朝有着长期的往来,相互交往频繁而密切,生活习俗也大致相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句丽在辽东一带崛起,汉朝和扶余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朋友进化成为了战友。

    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每当高句丽攻打玄菟郡,扶余就会派兵相助,反之也是一样。

    当年汉安帝在位的时候,高句丽正处在第一个国力高峰期,太祖王高宫率领着马韩人和濊貊人,据说光骑兵就有上万人,将玄芡城围成铁桶一般。

    在这危难之时,扶余国王派遣两万人马前来支援,与汉朝军队合力大败高句丽联军,斩首无数。

    次年,高句丽联军再次侵犯汉朝,这一次他们进攻的目标是辽东,扶余人再次出兵与汉朝并肩作战,挫败了高句丽人扩张的野心。

    安帝驾崩之后顺帝继位,扶余国王亲自来到汉朝都城洛阳觐见,并且称臣朝贡,这位大汉人民的老朋友、老战友在洛阳受到的礼遇超乎他的想象。

    汉顺帝隆重接待了扶余国王,赐予他金彩印绶,待遇规格与本国郡县相等,甚至比一般的郡王还要优厚。

    在汉代,由于迷信玉可以令尸体不朽,贵族们去世之后,在下葬的时候,要在尸体外面套玉片制成的衣服,称为玉衣或是玉匣。

    玉衣的规格是有规定的,皇帝和极为受宠的近臣,他们的玉衣以金线缕结,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就差了一等,只能用银线或是铜线来缕结玉片,绝对不能逾越。

    扶余国王,是史上有记载的,汉朝周边郡国之中,唯一可以享受银缕玉衣待遇的郡王。

    非但如此,慷慨的汉朝皇帝还从宗室中挑选了一名女子,将其许配给扶余国王为后,从此扶余王室和大汉就有了血缘关系,感情越发亲密。

    尉仇台就是这位王后的嫡系后代。

    “怪不得阁下说我们同根同源,原来其中还有如此渊源。”刘备等人听了尉仇台的讲述之后才恍然大悟,不禁长叹起来。

    原来辽东还有这么个关系密切的盟友在,自己居然还对此一无所知,这一年真是白过了。

    尉仇台哈哈大笑,他其实也是有难处才跟着公孙度来到辽东的,“前些日子本王带人去玄菟郡收购粮食,听公孙长史说,辽东新来了一位太守,不但是汉室宗亲,并且年轻有为,异于常人,本王心中仰慕,就想亲自来辽东见见,唐突之处还望太守见谅。”

    “大汉英才众多,犹如星河浩瀚,我只是恰逢其时,当不得升济兄的谬赞。”刘备看似随意地摆着手自谦,可是他怎么也掩饰不住笑意,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本王一路南下,见辽东处处丰收,不知是否可以向扶余援助一些粮食”尉仇台奉承了半天,然后略有难堪地向刘备问道。

    “没问题,大汉和扶余既然是兄弟之邦,自然应当守望互助,只要是在辽东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们都可以帮。”刘备别的没有,就是粮食多,与其把多余的粮食存起来发霉,还不如用来拉拢潜在的帮手。

    “那可真是太好了,扶余今年收成不好,本王原本还以为又要饿死不少人呢。”尉仇台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情,“刘太守既然统领辽东和玄莵,那以后我们可以更多地互通往来,若是有用得上扶余人的,只管差遣便是。”
1...2324252627...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