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我们一定要对百姓这样做吗”
张飞和太史慈等将领纷纷来到关羽面前质问,在他们的观念里,战场上杀敌乃是天经地义,但是对平民展开攻击则有违道德,即使这些平民是属于敌对国家,他们也很难接受。
关羽板着脸一语不发,任由这些同僚们吵嚷了半天,他才冷冷地开口。
“说完了”
众人一愣,“昂,说完了。”
“那你们知不知道,和我们一起前来的扶余军队,有多少是常年打仗,不参与生产的”关羽问道。
尉仇台一直端坐在关羽身旁,他作为一国国君,麾下军队人数众多,关羽自然不会怠慢,每当有事相商,尉仇台便当仁不让地坐在关羽旁边的副将位置。
对于关羽的问话,众人自然是答不上来,尉仇台清了清嗓子,“本王来为众位将军解释一下吧。”
无论是高句丽、扶余还是乌桓和鲜卑人,这些民族不像汉朝,他们没有稳固的大后方,没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数量,更没有什么平民的概念。
就拿扶余人这一次行动来说,五万大军之中,除了尉仇台直属卫队一千人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猎人,牧民和农夫,但此刻拿起了武器,他们就是战士。
只有工匠作为一个民族的种子,才可以不用踏上血腥的战场,直面残暴的敌人。
对于高句丽来说,每一个男子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潜在的战士,那些被攻击的村民如果侥幸逃过一死,他们拿起武器就会反过来攻击扶余人,而不是匍匐在地乞求怜悯。
杀人,或者被杀,那些扶余猎手只要脑子没坏,就会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可是……”张飞心有不甘,想要争辩几句,但他刚一开口,就被关羽劈头盖脸的长篇大论给轰得说不出话来。
“没有什么可是,记清楚,我们这次不是来游山玩水,不是来摆摆架势吓唬人,我们要做的是摧毁一个国家,灭亡一个民族。”
“高句丽人生性凶悍好斗,如果不趁着他们还不够强盛就消灭,而是任由其坐大,这个国家终将成为汉人的心腹大患。”
“我们不是为自己而战,我们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安宁而战,为了我大汉周边没有可以威胁到汉人的异族,斩草必须除根!”
“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这样,血,我们来流;骂名,我们来担。只要后人可以安享太平,就算面前有刀山火海,我都敢闯上一闯,更不在乎什么虚名。”
刘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关羽也成为了铁杆的鹰派,可以为汉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所不惜。
面对高句丽这个百年来不断鲸吞辽东土地,一直表现得咄咄逼人的邻居,关羽没有丝毫的好感,一心只想除之而后快。
在这个生产力底下的时代,世界每个角落都发生着战争,各个民族为了生存和种族延续,互相举起武器拼死战斗,直到战场上只剩下胜利的那一方。
扶危济困只存在于人和人之间,而弱肉强食才是国与国之间的法则,在这个时代,民族之间没有对错,只有生存。
“大丈夫的刀枪应该向旗鼓相当的对手挥舞,对弱小的百姓下手,俺是做不出来。”
张飞虽然对关羽的话比较认可,但嘴里还是咕哝个不停,他的家乡在幽州,一个数百年来饱受胡人南下侵扰之苦的地区,作为土生土长的幽州汉子,他对这些异民族邻居也没有丝毫好感。
但是出于一名武者的骄傲,张飞实在是无法向弱小的人挥动兵器。
没想到他这番话说出口,却彻底激起了关羽的怒火。
“你以为天下百姓都是身经百战的勇悍之士那些死掉的高句丽人或许在你我面前是弱者,那他们若是拿起武器来到辽东,面对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夫,他们是强者还是弱者到那时候你能指望高句丽人也不向汉人百姓举起刀子看不惯是吗看不惯就收拾行囊,给我滚回辽东去!”
挨了一顿臭骂,然后又被赶出中军大帐,张飞感觉自己快要气炸了,可是面对二哥,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忍气吞声。
第三十九章 五部贵族
国内城,王宫。
伯固静静地靠在床上,听着自己儿子忧心忡忡地讲述,他的脸上无比平静,没有一丝表情。
“城内百姓总数已经接近二十万,如今街道之上满是污秽,城中臭气熏天,更不妙的是粮食短缺,那些从城外逃难进来的人们有很多都是孑然一身,衣食无着,儿臣担心再这样下去会有民变。”
拔奇愁眉苦脸地说着,作为一名上位不足半年的王子,他的威望和人脉还是太弱,不足以压服住整个国内城。
再加上缺粮、缺少兵器,既不能用温饱来安抚百姓,又没有强大的武力做依仗,拔奇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解决这焦头烂额的困境了。
伯固听了半天,还是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情报,不禁心中生气,他强忍着不快,尽量用温和的语气问道:“汉人来了多少军队,是何人领军”
“尘烟遮天蔽日,旌旗连绵不绝,估计至少有五万人。”拔奇偷偷看了一眼父亲的脸色,有些迟疑地继续下去,“派出城外的哨兵说,汉人中军大旗上是个关字。”
“关,就是辽东那名勇将,关羽。”伯固浑身一颤,表情变得凝重了许多。
当日襄平城下,关羽面对来势汹汹的高句丽大军,非但没有丝毫恐惧,反而孤身搦战,连斩两名高句丽勇士,将三万大军的士气打落谷底,他的凛凛神威让伯固难以忘怀,时至今日,这位高句丽大王还经常被噩梦惊醒。
在梦中,这名红脸大汉无数次出现在两军阵前,出现高句丽大军中,他手中挥舞着巨大的战刀,肆意纵横,如入无人之境,而他身后飘扬着的就是一杆“关”字大旗。
这样的人,来一个就已经很让人头痛了,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五万大军,这怎么打
伯固脑中瞬间就闪过了无数想法,但片刻之后,他就皱起了眉头,疑惑地盯着拔奇。
“你确认没有看错,汉人来了五万军队”
开什么玩笑,高句丽何德何能,居然能被汉人如此重视,出动五万大军前来征讨。
汉军四百年来所向无敌,规模十分庞大,但是,除了汉武帝时期,卫青与霍去病指挥的,与匈奴的几场国运之战外,他们在国境之外,从来没有调动过如此规模的军队。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在恶劣的道路条件下,粮草供应是极其困难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汉军对自身战斗力的绝对信任。
数百年来,天下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汉敌五胡”,也就是说,想要正面抗衡汉军精锐,匈奴人必须拥有五倍于汉军的数量,才能堪堪打个平手。
到了后来,匈奴人痛定思痛,积极学习汉军的优势,通过整编军队,修缮武器等等手段,将这个数字变成了三。
再到后来,一代草原霸主,东北亚第一个游牧人帝国的建立者--匈奴人,因为无力支撑这种战争模式,分裂成了南北两部。
北匈奴选择向西迁徙,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南匈奴则是放弃独立的地位,依附于汉朝,成为了汉人的附庸。
无敌的汉军,在对抗草原霸主匈奴人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大张旗鼓,如今派出五万大军来攻打高句丽,太奢侈了吧
拔奇不知道自己父亲想了那么多,只是恭恭敬敬地低头答道:“儿臣亲自去城上观察了敌情,五万人只多不少。”
疯了,汉人绝对是疯了。
半年前在襄平,三万高句丽大军浩浩荡荡,结果连城墙都没摸到,就被几千名汉军给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还是靠王子前去求情,才把滞留在南岸的一万多人给带了回来。
五万人,就为了打个高句丽,你们至于吗
面临大兵压境,伯固也是心乱如麻,但他毕竟掌管高句丽数十年,见识和手腕都不是拔奇可以相比的,片刻之后,他就做出了决定。
“拔奇,你去带着本王的口谕,命令王宫的粮官开仓放粮,无比要把城里的民心稳定住。然后派人去把那几家的家主请来,本王要跟他们谈谈。”
“那几家”拔奇一愣。
伯固闭上双眼向后靠了靠,略略加重几分语气,“对,那几家。”
拔奇这才反应过来,父亲是要召见除了王族之外,实力最为雄厚的几家高句丽贵族。
当年**王子逃出扶余,建立了高句丽,为了迅速扩大势力范围,他通过各种手段,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沃沮人、秽貊人、古朝鲜遗民,这些大大小小的势力虽然都被**王子聚集,成为了同一个国家的成员,但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的部族独立性,经过互相倾轧,弱肉强食,最后只留下了五个大部族。
到了太祖王高宫时期,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建都国内城,那些忠于他的部属就都居住在国内城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支独立于五部之外的力量,高句丽王室借助这支力量,凌驾于五部贵族之上。
为了集
第四十章 绞杀战
“为什么援军还不来”
几天下来,国内城的军营里,贵族们的府邸内,甚至是高句丽的王宫中,响起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几天过去了,预想中的五部军队还是没有出现,这个不寻常的状况不仅让拔奇心急如焚,那些五部贵族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五部领地上的军队是这些部族的精锐,也是他们赖以保命的力量,正是由于各自部族的支持,生活在国内城中的贵族们才有底气,在王室的威压下仍然屹立不倒。
万一失去了部族领地的支持,以国内城的力量对比,王室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吃掉这些贵族,而他们对此无能为力。
他们已经派出了好几批使者出城,然而时至今日,援军还是杳无音讯。
这是什么情况
所有人都变得越来越焦急,他们坐立不安,有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侍卫走进王宫,带回了一个消息,而这个消息,令所有人都如坠冰窟。
“我们派遣在城外的巡逻部队回来了,还救回了几名身受重伤的使者,据他们说,城外的山林里有许多敌人的弓箭手,之前派出去的人手几乎全部丧生,根本没机会到达各自部族的领地。”
这名侍卫跪在大堂中央战战兢兢地说话,根本不敢抬起头来直视那些贵人们死一般的表情。
“什么”拔奇霍然而立,右手紧紧握住了挂在腰间的剑柄。
怪不得。
怪不得汉人远道而来却一点都不着急,反而每天只是修整营盘,挖掘壕沟,摆出一副长久作战的姿态。
原来他们早有预谋,要把国内城困死。
“大王子,事不宜迟,我们应该加派人手出城,无论如何也要召集援军到来。”一名贵族老者思索片刻,斩钉截铁地沉声说道。
见有人出头,其余人也连忙出声,纷纷点头附和。
可是,谁知道这是不是汉人的阴谋呢
或许他们就是这样打算的,引诱高句丽人不断派遣少量精锐出城,在绞杀了这些精锐之后,再挥兵攻打国内城
拔奇在屋内反复踱步,转悠了好几圈之后,才回到铺着虎皮的坐榻前坐下,他目光灼灼地望着每一个贵族,希望从对方的神情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许久之后,拔奇终于开口了,而他的决定,让这些贵族们精神一振。
“长白山是我们的家园,是高句丽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汉人在平原上作战很强,但是,想在山林中和我们比试,他们真是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你们回去,挑选一千名精锐的猎手出城,不但要召来援军,还要将汉人绞杀在山林之中,让汉人看看,谁,才是长白山真正的主人!”
几名贵族齐声应诺,他们互相对视,眼神中充满了骄傲和兴奋。
让汉人看看我们的厉害!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就在当晚,趁着夜色的掩护,千余名最精锐的高句丽猎手出动了。
他们悄无声息地离开国内城,又悄无声息潜入附近的树林,作为从小就生活在山林中,天生的优秀猎手,对于如何隐蔽身形,如何对猎物发出致命一击,这些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
猎杀还是被猎杀,猎人还是猎物,从这一个夜晚开始即将揭晓。
接下来的几天里,国内城和五里外的汉军大营相安无事,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
异样的沉默笼罩着国内城周边地区,就像是平静的水面一样,将一切杀机和暗流掩藏。
战争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比拼耐心。
拔奇在等,他见识过汉人军队的厉害,见识过勇猛如同神袛一般,足以碾压一切的汉人武将,在五部贵族的援军到来,自己手中兵力远远超过对手之前,他绝对不愿出城迎战。
关羽也在等,他在等待国内城的极限,当初故意大张旗鼓,把城外的居民驱赶进城中,正是他的主张。
对于国内城来说,流民带来的压力是极其巨大的,无论是粮食、住房、水源或是治安的需求,单凭一座城市根本无法满足,高句丽人终究会无法忍受而出战,到那时候,他将一举歼灭敌人。
城外的山林看似一切如常,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但战争双方都很清楚,在这连绵的山林中,究竟爆发着怎样的战斗。
优秀的猎手们对森林无比熟悉,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般,他们或是穿梭在高大的树木之间,或是静静地隐蔽在厚实的枝叶中,只要视线中出现敌人,并且露出破绽,他们就会发出及时并且致命的攻击。
然后制造一具新鲜的尸体。
一名高句丽猎手半躺在大树下,他的胸口上插着一支羽箭,鲜血不停从伤口中流出,无论怎样伸手去捂也捂不住。
随着越来越多的鲜血渗出手指缝,在衣服上染出越来越大的红色花朵,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涣散,呼吸变得沉重起来。
潜藏在不远处的敌人非常有耐心,一直在静静等待
第四十一章 辽东大桥
和国内城这边剑拔弩张的压抑气氛截然不同,数百里外的辽东郡百姓,正在迎来这片土地历史上的第一座大桥。
数万名百姓熙熙攘攘,聚集在襄平城北面的河堤之上,人们心情激动地望着河中央,在那里,一条蜿蜒的长龙正在随着水波轻轻晃动,不断变幻身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