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包括与高句丽人作战”

    “包括与高句丽人作战!”尉仇台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于是张焕开口,把刚才众人商议的事情重复了一遍,听说大汉终于下了决心,要将高句丽彻底击垮,尉仇台可是欣喜不已。

    扶余与高句丽本是同宗,但因为祖先之间的仇怨,双方的征战持续了百年之久,时至今日还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摩擦,若是汉朝愿意出兵消灭高句丽,那对扶余来说也是解决了大问题。

    张焕最后讲到众人的疑虑,就是假如高句丽人放弃土地躲进深山,汉军在陌生的环境下难以追击,听到这个问题,一直在认真




第三十五章 暗涌
    其实这就是两个人的生活轨迹,以及思维方式、思维角度的差异了。

    刘备在穿越之前,是生活在无比强大,对世界第二这个名号都不满足,一直耿耿于怀,并且拼命追赶的超级大国;穿越之后又迅速跻身到大汉王朝这个强悍帝国的上层,他已经习惯了国家的强大,也习惯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但是,刘备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几乎是可望不可得的梦想。

    尉仇台虽然是一国君王,但在历史上,旋起旋灭,如同昙花一现的小国家太多了,数不胜数,说句实话,他这个国王,当得没什么意思。

    扶余国位于燕山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的松嫩平原,属于寒温带地区,生活环境算不得好,百姓们的日子自然过得苦巴巴,一年到头的出产,连养活二十万人口都是很大的挑战了。

    比起自然环境,更让扶余人心中不安的就是强大的外部势力,就在大兴安岭西侧,广袤的蒙古高原上,无数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你来我往,相互攻伐,并且和南边的中原人打得不亦乐乎。

    东胡人灭亡了,匈奴人兴起,四处征战,哀鸿遍野。

    匈奴人西迁了,作为东胡后裔的鲜卑人和乌桓人又变得强盛,在大草原上耀武扬威。

    或许是嫌越过大兴安岭太麻烦,也或许是瞧不上扶余国那点东西,如今的草原霸主鲜卑人并没有向东扩张的意愿,但他们的存在,就是悬在扶余国二十万百姓头顶上的利剑,随时可能斩落。

    更别说南边的邻居高句丽了,高句丽人对扶余这个故国怀着刻骨的仇恨,时刻想着将他们赶尽杀绝,近二十年来,高句丽人在雄才大略的伯固王率领下,国力蒸蒸日上,不断对扶余人露出尖利的獠牙。

    若不是前有耿临,后有刘备,两次挫败伯固的野心,让他暂时安分下去,估计高句丽早就大举北上了。

    对于尉仇台来说,哪怕不能攻灭高句丽,只要能重创他们,让二十万扶余人摆脱来自南边的威胁,就能让他心满意足。

    大汉是什么大汉是文明的缔造者、传播者,是对抗野蛮势力的桥头堡,是传播文明的灯塔国。

    大汉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句话,跟着大汉的脚步,代表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至于刘备说的,让扶余人内附,成为汉朝这个伟大帝国的一员,从此依附在汉军的羽翼庇护之下,简直就是天上掉宝石的好事,是他们几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

    面对如此的诱惑,尉仇台心中暗自下了决心,就算牺牲再大,也一定要坚定地战斗,取得胜利,让大汉看到扶余人的诚意和忠心。

    “我回去之后立刻召集国内所有的战士,让他们前来辽东听候差遣。”尉仇台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之情,当即起身就要离开,看他的姿势,恨不得马上就能拉起一票人马,打到国内城去。

    公孙度也不甘落后,主动请缨道:“玄菟郡如今也有五千士卒,虽说打硬仗不行,可是作为辅兵使用是绰绰有余。”

    刘备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尉仇台和公孙度先坐下,“不急这一时半会的,高句丽的王城就在那里,飞不走,咱们既然决定出兵,那就要做好完全的准备,兵力、物资、进军线路都需要认真谋划。”

    说完之后,刘备又皱起眉头,望着尉仇台说道:“此战之后,高句丽将不复存在,扶余人也将内附于辽东,到那时候,阁下是想入京享受富贵,还是出镇地方呢”

    有时候把话说在明处,先小人后君子,大家都好做人。

    作为一名附庸国国君,按照惯例,尉仇台享受的待遇应该是郡国一级,也就是和辽东太守平级,但刘备不会允许辽东这块土地上,出现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官员。

    所以尉仇台的未来,是一个大问题。

    “我并非贪恋权势之人,平生所愿只是安享太平,做一个富家翁而已,当然,若是能够跟随名师,学习汉家典籍就更好了。”尉仇台呵呵笑道,他是被汉人祖母抚养长大的,自幼受到熏陶,对大汉的文明有着浓厚的兴趣,与之相比,权势地位,反倒不被他看重。

    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不管尉仇台这番话是出于真心还是逢场作戏,他能表明态度,就说明这个人不蠢,只要不蠢,就能沟通,能交往。

    高句丽人还欠了辽东好多钱呢,也是时候上门去讨债了。

    ----------------------------------------------------

    “启禀大王子,小人们实在是尽力了。”

    国内城的一处庭院内,拔奇正在恶狠狠地瞪着跪在眼前的老者,这名须发皆白的老者是高句丽王室的铁匠头领,在冶炼方面他说做不到的事,恐怕高句丽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

    自从春季那一场辽东城下的战斗,高句丽损失了上万士卒和几万把武器,还有所有的盔甲,拔奇就感觉自己父亲的统治有些动摇了。

    忠于国君的部队在襄平城下遭遇重创,又在返回高句



第三十六章 会师
    过了片刻,又一名拔奇的手下快步走进大堂,拔奇见到此人之后精神一振,连忙起身压低了声音,“怎么样,打探到了吗”

    “启禀大王子,据说他们为了逃避上缴,把品相好的武器都装进箱子埋在了地下。”

    这人口中的“他们”就是那些拒绝把自己家中的兵器上缴的贵族,当初伯固明明知道这些人手中有大量兵器,但仍然无计可施,拔奇眼见自己的部队迟迟不能恢复战斗力,于是又动了心思,派出密探来打听贵族们的兵器都藏在哪里,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些端倪。

    “还有什么有价值的消息吗”拔奇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和失望,继续追问道。

    “如今国内城里不知怎么开始传起谣言,说是大王病重不能理事,在这特殊时期贵族们都减少了在外露面。”这名男子有些犹豫,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拔奇阴晴不定的脸色,“不过据说好几位实力较强的贵族经常在暗地里相见,不知在密谋些什么。”

    拔奇听了之后沉默不语,缓缓转过身去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回自己的座位上,良久之后才略显疲惫地挥一挥手,“你们都下去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他的话语声低沉无比,堂内这些忠心耿耿的手下们听了之后也是心情沉重,但他们不敢开口,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惹恼了拔奇,连忙一个接一个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大堂。

    这群低贱的东西,只不过是跟着英明神武的太祖王打下了江山,又在这一百年里忠心不二才混成了所谓的贵族,就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也可以觊觎至高无上的王位了吗

    就算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王室现在手里还掌握着高句丽最精锐的两万士兵,足以压制国内城中的所有敌对力量,那些贵族们难道是被猪油蒙了心,自以为可以趁着父王生病的时候掀起些风浪来

    拔奇时而冷哼,时而发出低沉的笑声,他的反常举动让站在门外的手下们心中惴惴不安,相互交换着眼神,这些人的身家性命未必要全部寄托在王室,万一拔奇在重压之下失去神智,他们可得给自己想想出路了。

    与此同时,远在西边数百里外,一支汉朝军队犹如黑色巨龙般蜿蜒在大地上高速向东前进,他们的目标正是高句丽的心脏--国内城。

    这一支汉朝军队阵容庞大,足足两万多人和无数车马组成,红色的巨龙连绵十几里,所到之处人嘶马鸣,热闹非凡。

    在这两万人大军之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五千名精锐战兵,这些战兵都是辽东花了血本养出来的,个个身材高大,武艺娴熟。

    为了减轻长途跋涉对体力的损耗,关羽让士卒们轻装前进,盔甲都交由马车运输,但他们整齐划一的红色布袍,手中闪耀着明晃晃光芒的锋利长枪,以及背上的战刀,都展示着这支部队的强大。

    今年开春之后,辽东建起了三座高大的炼铁炉,与之配套的水力锻锤,热风设备也被投入了使用,单单是生产工具一方面,辽东就领先了这个时代数百乃至上千年。

    除此之外,刘备还为这个时代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方式,在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的作用下,矿工和铁匠们根据特长,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工序,有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辽东冶金业获得了腾飞式的发展。

    强大的工业实力,意味着辽东军队的装备极其充足,极其精良,不仅远远超过了周边的游牧民族,甚至放眼整个大汉都没有哪只部队可以与之媲美。

    这支部队中还有一万名青壮义勇,他们的身份是辅兵,每人都被分发了一支长枪和相对简陋的半身盔甲,一旦上了战场,他们的责任就是提供战场宽度以及保障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

    除此之外,还有近万名民夫也加入了远征,这些人虽然缺乏战斗的勇气和技巧,但在军队中同样不能缺少,他们将担负起为主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的重任。

    如此庞大的阵势,在辽东历史上还是首次,关羽作为这支远征军的主将,第一次有了手忙脚乱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不好,让他烦躁不已。

    两万多人,就已经有了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难以掌控,之后还会有扶余国的军队前来汇合,到那时候又该怎么办

    “二哥你这是怎么了,自从渡过大梁水便是愁眉不展,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张飞策马走在关羽旁边,一路看着他的模样,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关羽听出了张飞的疑惑,轻声笑笑之后答道:“这还是咱们初次率领这样规模的军队,再加上是客场作战,为兄生怕出什么纰漏,故而心中不安。”

    客场作战这个词也是刘备无意间说出来的,可是众人一听,主场、客场这样分析,十分简洁明了,所以很快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常用语。

    张飞见关羽只是为了军务烦恼,便不多呱噪,说了几句之后就脱离中军,催马向前方奔去,数里之外是太史慈率领的先锋部队,那家伙没有单独带过兵,他得过去看着点。

    &



第三十七章 你们怕不怕死
    “你们怕不怕死”

    关羽站在尉仇台精心挑选出来的五千名顶尖猎手组成的方阵面前,大声问道。

    听了他的问话,方阵里面的扶余战士们发出了低低的笑声,笑声中既有不屑,也有被轻视的愤怒。

    怕死的人会告别家人,踏上这条不是胜利就是亡国的征途吗怕死的人还会被大王垂青,站在这里吗

    扶余国与汉朝来往已有数百年,几乎人人都听得懂汉话,同样也能说上几句,既然关羽的话语中明显带有对自己这些人的怀疑,那他们回答起来虽然简洁明了,但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不满。

    “不怕!”

    关羽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他可根本不在意对面这些人的反应,只是自顾自地继续问道:“很好,可是,死得悄无声息,连尸首都无法被找到,你们怕不怕”

    这是什么话

    扶余战士们有些猝不及防,他们纷纷转头,望向临近的同伴,互相交流着疑惑的目光。

    尉仇台看着这些最精锐的战士,心情无比沉重,他已经和关羽交谈过,明白这些人的任务,也知道这个任务的艰难程度。

    但是,事到如今,再艰难也要坚持,直至胜利。

    他心中轻叹一声,对自己国家里最为英勇机敏的战士们张开了口。

    “看看你们脚下这片土地,这里是我们扶余人的故土,我们先祖的家园,但是高句丽人崛起之后,我们就再也无法回到故乡。”

    似乎是没来由的,尉仇台讲述起了自己民族的历史,他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仿佛是在为祖辈们唱响挽歌。

    “我们的祖先一次次战败,一次次搬离故土向北迁徙,虽然现在,我们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但大家都知道,高句丽的军队就在南边,他们随时会再次出现,出现在在我们的土地上。”

    近百年来,扶余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高句丽早已成为所有扶余人心中的梦魇,也是他们刻骨痛恨的仇敌。

    所以在盟友汉朝在遭受高句丽人攻击的时候,扶余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派遣军队前来支援,与汉人并肩作战。

    每一位扶余国王都心中明白,汉朝就是扶余国身前的屏障,帮助汉朝就是帮助自己。

    “高句丽人性情凶悍暴躁,喜爱侵掠其他国家,如果任由他们这样强大下去,扶余将永无宁日,我们的子孙后代,要么变成高句丽人的奴隶,要么变为荒野上的无名尸骨。

    为了扶余国的未来,为了让我们的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本王特意前往辽东拜见大汉的官员,请求他们出兵和扶余人并肩作战,彻底翦除这个盘踞在长白山的邪恶国家。”

    尉仇台的话如同擂动重鼓,一声声响在面前这些扶余战士的心底,百年来不断迁徙北上的苦辛,他们早已听祖辈讲述过许多,对高句丽人的仇恨和愤怒,也早已在血液里生根,如今在话语的催动之下,这些仇恨正在发芽,然后茁壮地成长。

    感受到了扶余人心中的怒火正在熊熊燃烧,关羽赞许地点了点头,再次开口说道:“大汉知道了扶余人的苦难,也听到了扶余人心中的呼唤,所以我们来了,我们带着三万大汉军队来了。

    从现在开始,大汉和扶余将会并肩战斗,齐心协力击败高句丽人,但是,这一次的战争不会是适可而止,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摆在我们面前的,要么是胜利,要么就是死亡。

    你们这些人是尉仇台大王挑选出来的,扶余最优秀的猎手,而我要交给你们的,将会是最艰难、最凶险的任务,我再问一遍,你们害怕了吗”

    “不怕!”扶余人这一次回答得短促有力,粗重的呼吸声响遍全场。

    “好,那关某就给你们讲一讲,到底是什么任务需要你们去完成。”

    这一次辽东出动了近三万人远征,扶余更是派出了几乎所有的战斗人员,这支庞大的军队身上寄托着所有的希望,若是不能取得相应的战果,可以说在战略层面上就是完败,无论是刘备还是尉仇台,他们都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



第三十八章 兵临城下
    短暂的修整和整编之后,五千名精锐猎手组成的先遣部队率先出发了,他们分散成几百个小队,在联军主力前方铺开了一张巨大的网。

    这些猎手昼伏夜出,始终和身后的大部队保持着两天以上的路程,在他们的突然袭击之下,那些星星点点,散乱分布在大山之中的高句丽人村庄毫无抵抗能力。

    成年男人都被无情地杀死,女人和身高不超过车轮的儿童虽然逃过一死,但为了避免暴露踪迹,这些人还是被绳索捆住双手看管起来,等待联军主力到来之后接收。
1...2425262728...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