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照理说,我们幽州人位于内地和胡人之间,往来行商应该是获大利的,但是,由于商户不团结,只想着薄利多销,卖给胡人货物的时候竞相压价,从他们那里购买货物的时候又总会抬高价格,对南边也是一样,诸位说,是不是”刘备这话一说出口,众人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几名商人甚至互相怒视起来。
商业上的恶性竞争,自古以来都有,方式也大同小异,幽州和胡人交易的货物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样,刘备说的这种情况实在是再普遍不过了。
胡人能卖的马,每年就那么多,胡人能买的盐和其他东西,每年也就那么多,谁不争就没生
第五十七章 没事找事
人类总是有好奇心的,蓟城豪强们自然也不例外。
有卢植用自身信誉做背书,程熙等人不再犹豫,各自回家之后,命下人收拾行装,准备远赴辽东,看一看刘备所说到底是真是假。
“提前派艘船回去,多做一些准备,安排些机灵的自己人,那些人去了之后,该看的让他们看,不该看的,一律不准看。”州府之中,刘备又对张焕仔细地叮嘱道。
张焕在辽东当了两年实质上的二把手,对那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加上在刘备身边得到的熏陶,如今也是满肚子坏水,坑蒙拐骗无所不精,这一次考察团前去辽东,他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导游。
“我知道。”张焕严肃地点头,表示自己分得清轻重,但他马上又问道:“公孙盛还在牢里关押着,他的家人不止一次过来,或是申冤或是求情,恐怕过几天,辽西那边也会来人。”
“不怕,拖下去,等到程熙等人从辽东回来,明白他们将要面对多么大的机遇之后,自然会抛弃公孙家,成为我们的同盟,到时候就算是公孙家族本家,只要敢跳,我一样按死。”刘备不屑地笑笑,他早已查清楚了,这个公孙盛不过是公孙家族的一支旁系,要能耐没能耐,要家世没家世,往日里狐假虎威,吓唬吓唬蓟城本地的土包子是行,真到了政治舞台上,他能翻出什么浪花来
“真要杀鸡儆猴”张焕有些担心地看着端坐在一旁的卢植,之前这老爷子说了,不希望大开杀戒,还没几天呢,刘备就又忍不住砍人的**了。
刘备却没觉得自己做得有什么不妥,“子远,你以后也要执掌一方了,今天为兄给你上一课:新官上任,你会面对许多心思莫测的人,收拾掉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的人,再收拾掉第二个为他打抱不平的,然后给其他观望的人一点点甜头,这样,思想就统一了,事情也就好做了。”
张焕偷眼望去,只见卢植抿着嘴,脑门上青筋一个劲地跳动,他匆匆应付几句,拔腿就往外走去。
“回来的时候把先生和我的家眷都捎带上。”刘备望着张焕的背影,连忙提醒道。
等到张焕走了,刘备连忙转身对卢植拜倒,低眉顺眼地说道:“先生以为,小徒方才所说,可有几分道理”
“哼。”对于这个满嘴歪理学说,偏偏做事又秉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弟子,卢植如今已经是基本放弃了挽救的想法,“道理是那么个道理,可我们是读书人,说话做事总要留点脸面吧,况且那公孙盛一向名声不差,你准备用什么罪名收拾他”
“诬告谋反者反坐。”刘备嘿嘿一笑,“他说我杀害朝廷命官,这种事不是谋反吗”
卢植刚要说话,却被刘备接下来的话打断了,“等到蓟城豪强在辽东转一圈回来,公孙盛诬告我谋反的证据也就齐全了,合理合法。”
这就是体制内的斗争规则,大家就算要拼个你死我活,也要遵循游戏规则,但是,只要在规则内,你用什么招数,都是合理的。
若是公孙盛什么都不说,只是在经济层面上对抗,那么刘备想要对付他,也只能从经济层面上着手,而不能轻易把转移战场。
偏偏公孙盛好死不死,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指新任州牧与之前的官员之死有关,并且是直接凶手,那就把斗争一下子拉到了政治战场,高了一个层次,那刘备可以动用的力量就要同样地上升一个层次。
可以说,从公孙盛说出那些话的一瞬间,他就注定是个死人了。
其余蓟城豪强也同样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些天来,除了公孙盛的家人还在四处奔走,其他人早已或明或暗地开始动手,准备分享他的遗产了。
“对了,玄德你前日所说,能够让学界翻天覆地的宝物,是什么”卢植是老江湖了,对政治斗争的套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只是他天生厌恶勾心斗角,不屑于使用那些伎俩而已,他见刘备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便不再纠结刘备的做事风格,而是转移话题,谈论起学术来。
 
第五十八章 故人来投
两位老先生捧着那张纸,翻来覆去地又看了几遍,连声慨叹不已,这种后世从西洋传来,又被华夏本土化了的标点符号,对于两千年前的文化界来说,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宝物。
在华夏古代文书中,一般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断句全靠语法结构和“之乎者也”这种语气助词,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句读,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断句。
但是,句读这门学问被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只在家人、师徒等小范围内传播,就拿刘备生活的这个时代来说,随便扔给人一本未经标识的新书,对方就算认识字,都未必能读懂。
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学者那里,往往就有完全相反的解释,儒家弟子分成那么多派系,互相攻讦不止,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抢夺对先贤文字的解释权。
“老夫为了诠释经典,已经花费了半生时间,如今恐怕又要重头来过了。”郑玄既是欢喜,又是惋惜地叹道:“玄德要是能早生几十年就好了。”
卢植也惋惜地说道:“只可惜玄德选了仕途,否则成为一代宗师也不是没可能。”
白纸、印刷术、句读符号,这三样东西分开来说,未必有多么震撼,或许被人轻飘飘一句“奇技淫巧”就给抹去了。
但是,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意味着知识的传播范围会有爆炸性地扩大,就算不能如刘备所说的“翻天覆地”,至少数百年中,只要天下有读书人,有人读书,他们都得记着刘备的恩德。
更快、更好地传播文明,将星星之火燃遍整个天下,并且泽被后世,这才是真正的瑰宝,与之相比,什么金银珠玉,什么奇珍异宝,根本不值一提。
刘备心中却远远没有两位老先生那样的波澜壮阔,他很清楚,自己的长处不在这方面,而是在于人类社会两千年来的知识积累,各种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比起精神文明,刘备这个俗人还是更喜欢投身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中。
“其实学生说的翻天覆地,还有另一层意思。”刘备又摸出第二张纸,讪讪递给卢植,“先生请看。”
卢植接过白纸,又被刘备那东歪西倒的字迹造成了第二遍精神冲击,他强忍着怒气,却惊异地发现,这还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行文方向从竖着变成横着了。
“以老夫所见,这种改动没什么必要。”卢植皱着眉头看了一遍,紧接着,他就改变了看法,“嗯……,结合句读符号来看,倒也未尝不可,康成兄,你来看看。”
“确有可取之处,只不过先圣著书立传都是竖着来,近千年来皆是如此,贸然改动,恐怕——”郑玄颇有意动,但作为忠实的孔门弟子,他还是顾虑多多,不敢擅越雷池。
刘备才没那么多敬畏,好就是好,先进就是先进,他一拱手,直截了当地问道:“敢问二位先生,我听说三代之时,世人书写所用都是篆文”
“不止,蔡伯喈曾经研究过,殷商之时是用金文,铸在鼎上;后又有大篆,七国各不相同;秦皇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便有了小篆;到了现世,方才有我等使用的隶书。”郑玄老老实实地答道。
“那为何人们不用古文字,却一直推陈出新呢”刘备追问道。
“小篆不好写,不好认,便改了。”卢植答道,随后,他和郑玄都明白了刘备的意思,便闭口不言,陷入沉思。
刘备也不多说,旧事物不适应时代之后,必然会被新事物取代,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明白归明白,真的到了去做实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心存疑虑。
以这两位老先生的见识,完全看得出来刘备推
第五十九章 心腹之患
这三人年纪相仿,几句话下来就熟稔了许多,简雍和孙乾一听说卢植也在府中,激动地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
刘备引着二人进到府中,径直来到前堂,结果发现两位老先生仍然在埋头研究,根本没有发觉周遭的事情,卢植已经霸占了他的案桌,开始尝试着标注文章了。
“康成先生,令高徒前来探望你了。”刘备站在门口,将郑玄的思维拉回现实之中。
郑玄茫然地抬头,等到他看清站在刘备身边之人乃是孙乾之后,顿时大吃一惊,“原来是公佑啊,你怎么来了”
“学生听说先生来了幽州,担心此地之人照顾不周,故而拜别父母,前来侍奉先生。”孙乾上前几步拜倒在地,想起这一路的艰辛,不禁声音哽咽。
“快快起来。”郑玄拉起孙乾仔细端详,只见他神情憔悴,衣衫下摆尽是尘土,便知道这个弟子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不由得心中难受,扭头望向刘备。
刘备瞬间明白了郑玄是什么意思,这孙乾一看就是个没钱的,若是自己不收留,恐怕他在幽州也待不下去,当下笑着说道:“先生与家师是之交好友,我们小辈也算是师兄弟,自当相互照应,先生不用担心。”
在另一边,简雍收起了片刻之前的放浪形骸,认真地整理衣冠之后,对着卢植和郑玄恭谨地行了一礼,朗声说道:“晚辈简雍,字宪和,涿郡范阳人,见过二位先生。”
卢植见简雍相貌出众,再一听是同乡,老先生顿时心情大好,目光也和蔼了许多,勉励的话语自然是少不了的。
众人闲谈了一阵,刘备也把自己关于简雍的记忆完全梳理了一遍,于是开口问道:“宪和,我这几年都没有你的消息,是出外游学了”
“我在司隶和关中、凉州那边转了好几年,见识了许多风土人情,说到学问,倒是没学什么。”简雍大大咧咧地说道:“天下英才何其多,岂是钻在书本之中能见识到的”
此言一出,刘备不由得对简雍又高看了两眼,近几年来天下大乱,中原遍地盗匪,凉州更是战火不断,他一介书生,居然能在外面晃荡好几年,然后完整地回到幽州,没有缺胳膊少腿,绝对是有本事的。
“羌人作乱,声势浩大,宪和你还敢去凉州,真是好胆色。”孙乾也由衷地赞叹起来。
简雍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羌人跳得欢,喊得凶,打起仗来也就一般般,今年夏天就已经被平定了,右扶风叛军首领的脑袋都被挂在城头上。”
“哦快讲来听听,我这半年忙于军务,根本不了解西北战局呢。”刘备来了兴趣,拉着简雍要他讲述凉州战况。
简雍本来就喜好高谈阔论,一见众人都满脸好奇,便清清嗓子,开始讲述起来。
去年冬天一过,一支凉州叛军以王国(姓王名国)为首杀入右扶风,围困陈仓县城,由于之前作战不力,车骑将军张温被免职,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各率两万人前去救援。
董卓建议快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叛军无法攻克,便坚持让大军按兵不动。
叛军围攻陈仓八十多天却无法攻克,疲惫不堪之下选择撤军,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以“穷寇勿追”劝阻,皇甫嵩再次拒绝董卓的意见,命他负责殿后,自己率领大军追击,连战连胜,斩杀羌人过万,平定了这次叛乱。
“这个董卓一点能耐都没有,怎么混到那么高的官位”由于之前在广宗是事情,刘备对董卓是反感透顶,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嗤之以鼻。
简雍却对刘备的说法不以为然,“若是连董卓都没能耐,天下就没多少有能耐的人了,若是朝廷早一年将张温撤了,以董卓为主将,
第六十章 公私分明
短暂几天欢饮之后,简雍也正式加入了幽州的行政体系,被征辟为州从事,他身上具有奇特的魅力,可以和各个阶层的人言谈甚欢,并且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有这样一个人在身边奔走,可以省去刘备许多的精力。
至于孙乾,他千里迢迢来到蓟城,并不是贪图功名利禄,而是想要追随在老师郑玄身边,继续钻研学问,所以刘备也给了他一个劝学从事的职位,只需要他在攻读的同时,帮助两位老先生把学院的骨架给撑起来。
这一下,郑玄那位九十岁的老父郑谨坐不住了,北海郑家的远祖郑国可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八世祖郑崇曾经官至尚书仆射,在高密可谓煊赫一时,可是到了东汉时期,郑家逐渐衰败,乃至近几代没有培养出一个做官的人,好容易出了个神童郑玄,所到之处被人敬重,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举个茂才,当个大官是易如反掌的。
眼看着就能光耀门楣,郑玄却又遭遇党锢之祸,十四年不能为官,等到解禁之时,他已经从年富力强变成了垂垂老矣,眼看着身体比起九十岁老父都不如了。
如今到了幽州,郑谨不打算再让自家子弟蹉跎下去,好容易遇见个位高权重,又真正把郑玄当回事的年轻靠山,此时不傍何时傍
于是,老爷子瞒着郑玄,让自己十三四岁的孙子给北海老家写信,希望长子长孙也前来幽州,看能不能借着刘备的东风,往上飞一飞。
这些事刘备都清楚,但他也懒得在这种小事上动心思,如果郑家的人真来了,就安排在学院里一起读书,有本事自然会得到重用,没有本事的话,随便给个跑腿的小吏也就是了。
刘备给足郑玄面子是敬重他的尚学之心,以及和自己老师的交情,不代表他见了郑玄身边什么人都要给面子。
与此同时,蓟城最大的木器行也在紧锣密鼓,制作他们未曾见过的事物,十来天之后,这家木器行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订单,雇了几十辆牛车,浩浩荡荡一路运到州府门前。
农闲时节,百姓们总是要找点新鲜乐子,见了这番景象,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多时,刘备也亲自出门,和蔼可亲地跟百姓们聊起了家常。
当然,还有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玄德,你这是要做什么”简雍刚在衙门处理了几件小事,准备回来找刘备汇报,没想到看到这样的场面,他连忙凑到刘备身边,低声嘀咕起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公孙家的人还被你关在牢里,你就敢大摇大摆地让百姓靠近”
汉代民风彪悍,子女为血亲复仇、弟子为老师复仇的事情屡见不鲜,有些游侠甚至听说陌生人遭遇不公,也会为其复仇,这种风气在边地诸州尤为常见,简雍所说绝非杞人忧天。
“袍子里面有软甲,人群里有子龙和子义带着便装士卒。”刘备保持着脸上的笑意,微不可闻地对简雍说道。
由于这是笔大买卖,木器行东家也亲自来了,他事先得到了刘备的吩咐,没有忙着把这一大堆桌椅板凳搬进院内,而是吆喝着学徒们各样卸了两三个,就那样堂而皇之地摆在街道上。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颤巍巍地走上前来问道:“敢问使君,这是何物”
“不用本官说,老丈自己试试就知道了。”刘备一摆手,自有木器行的学徒弟子上来,搀扶这位老者坐在一张靠背椅上,又搬了张桌子摆在他面前,顺手摆上一副空碗筷。
这一下,就算再迟钝的人都明白了,这是坐的。
“老丈平日里起居饮食,膝盖可还支撑得住”刘备俯下身,笑眯眯地问道:“坐在这椅子上,与往日又有何不同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