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幻世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幸运的球球
佩雷尔曼犹豫了一片刻,说道:“这事我得考虑一下。”
庞学林知道佩雷尔曼的性格,也不勉强,笑道:“行,无论你什么时候过来,我们这里都随时欢迎。”
第二天,与会的各国数学家相继离去,临走前,舒尔茨找庞学林话别,希望他有时间能去德国访问交流。
庞学林一口答应了下来,至于邀请舒尔茨参加庞氏几何研讨班,庞学林并没有开口。
一方面,舒尔茨是算术几何领域的专家,目前正在研究霍奇猜想方面的问题,与庞氏几何关系不大。
另一方面,人家一个三十出头的菲奖大佬,跑江大来给自己当小弟,说出去也不合适。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庞学林彻底轻松了下来。
论文发了,报告会也举办了,剩下的时间,只要耐心等待学术界的反馈即可。
不过庞学林也不着急,因为紧接着就是西方的圣诞假期,圣诞加元旦,将近十天时间,自己的那三篇论文,估计至少要等元旦结束才有反馈。
这段时间,庞学林除了偶尔去一趟李长青的实验室,监督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实验外,剩下的时间,就跑去滨江的别墅当监工了。
oss新家的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
老爸给他找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施工团队,对方得知是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庞学林要建数据中心的时候,当场就给庞学林打了八折。
此外,以庞学林的名头,供电局那边输电线路改造工程也畅通无阻,甚至压根不需要庞学林出钱,供电局自己就把电网改造的费用给承担了。
用供电局局长的话说,这是为我们的大数学家做服务,是为了让庞学林更好的搞科研,怎么还能收钱呢
对此,庞学林只能无奈摊手了。
不知不觉间,半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一月四日,老爸老妈完成了为期三个多月的中年蜜月之旅,返回江城。
当天晚上,一家人在爷爷奶奶家吃了顿难得的团圆饭。
一月五日,望月新一抵达江城大学报道,并且接受了江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教授聘书。
庞学林也不知道刘廷波是如何说服望月新一的,不过望月新一能在江大任教,对江大数院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
当天,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数学年刊正式接收了庞学林的那三篇论文。
并且根据德利涅传回的消息看,数学年刊准备为庞氏几何、abc猜想的证明,以及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问题专门发布特刊。
对于这些消息,学术界倒没有太多特别的反应。
半个月前,庞学林关于庞氏几何的那场报告会,已经征服了整个数学界。
用陶哲轩在他博客上的话来说:“庞氏几何的出现,为未来数十年内,代数几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其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求解上的应用,将深刻改变着各个学科的发展。”
1月10日,江城大学庞氏几何研讨班正式举行了开班仪式,研讨班的总人数为五十人。
这五十人,分别由二十五名江大数院内富有天赋的学生、学者以及二十五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组成。
其中,庞学林意外看到了那位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本科生艾艾的身影。
这次研讨班,江大内部人选由江大数院考核选拔出来的,采用的是庞学林出的试卷。
因此,庞学林虽然知道有位天赋极佳的本科生入选研讨班,却没料到这人就是艾艾。
不过庞学林也没有太过在意,能够入选研讨班,说明她真的有一定的能耐,这样有天赋的学生,带一带也未尝不可。
另外还有一件事让庞学林感到有些意外,原计划一月份在水木大学举办的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因故推迟到了二月,庞学林只能很遗憾地推迟了京城之旅。
姚冰夏只能在微信上无奈表示,过完年再带庞学林逛京城。
今年的春节来的比较早,一月二十四日晚,庞学林邀请了李长青实验室留守的项目组成员以及研讨班二十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来家里吃了顿年夜饭。
过年期间没什么事,唯一庞庞学林有些头疼的就是老爸生意上的那些朋友,过来拜年的时候总会问上几句庞教授在不在,于是庞学林只能无奈出来见客。
次数多了,庞学林也觉得烦,过完初七,他就从家里出来,回到学校了。
学校要等过完元宵节才开学,庞学林难得清静,每天刷刷论文上上网,早上出门跑跑步,偶尔和望月新一聚一聚,聊聊最新的研究进展,日子不要过得太悠闲。
但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不到一周。
2020年2月5日晚上八点,庞学林刚看完一篇论文,系统的声音突然在庞学林的脑海里响起:“宿主请注意,新位面将于半小时后开启,请做好相关准备。”
庞学林微微一愣,这才恍然,自己从流浪地球世界回来,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时间。
不过这次系统比较给面子,给了自己半小时时间做准备。
半小时后,庞学林躺在床上,听着系统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宿主,欢迎来到乡村教师世界。”
第一百二十六章 乡村教师
“老师,老师”
庞学林迷迷糊糊睁开眼,便看到十几个孩子围着自己,男男女女,从五六岁到十来岁都有。
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但一个个依旧关切地看着庞学林。
空气中隐隐约约可以闻见一股药香味。
庞学林勉强支起身子,环顾四周。
这是一间老式的砖木混结构瓦房,房子看起来已经多年没有修缮,木质梁柱已经发黑变形,寒风透过窗棱穿堂过户,糊窗的报纸被掀开了一角,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哗啦啦作响。
这种房子,庞学林小的时候只在乡下外公外婆家见过。
他所在的那个年代,农村已经很少有人住这样的房子了。
庞学林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刚露出半个身子,便感觉脑袋一阵眩晕。
他一摸额头,烫得吓人。
“庞老师,你赶紧躺好。”
“庞老师,你发烧了,阿青姐姐正在熬药,等喝了药就好了哩”
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赶紧扶住庞学林,帮着他躺回床上。
庞学林朝他们点了点头,轻轻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系统灌输给自己的记忆。
位面:乡村教师
身份:庞学林,23岁,文明传承者见习,岭子顶村民办教师。
任务: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名见习文明的传承者,宿主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二十年内,至少培养出五名以上重点大学学生,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
二、改变岭子顶村村民观念,让他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让每一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学。
三、帮助太阳系免于遭受碳基生命联盟飞船的清理。
任务奖励:
一、完成卫冕任务,宿主将获得文明传承者称号,大幅度提升宿主的教学能力。
二、随机抽取本位面的一项技术作为奖励。
“原来是大刘的乡村教师世界”
这部小说,庞学林读高中的时候看过,当时就身受感动。
自从半年前获得系统后,他又将这部小说重温了一遍,当年的那种感动依旧。
小说讲述了一个愚昧贫困的山村里,一位坚守了数十年的乡村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持让孩子们背诵牛顿三定律。
最终,这群孩子被碳基文明清理舰队选中,作为地球文明代表参与文明等级测试。
孩子们关于牛顿三定律的回答,让碳基文明清理舰队在最后关头选择了终止太阳系的毁灭程序。
在对太阳系进行深度探测后,碳基生命联盟震惊地发现,这是一个不具备记忆遗传能力,文明个体信息交流速率只有每秒1到10比特的文明。
却在没有任何高等文明的干预下,独立发展成了5b文明,可以使用核能,可以发射卫星,可以登陆行星的卫星,甚至已经开始向太阳系外发射探测器。
他们中,有一群叫做教师的个体,散布在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媒介的角色。
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这个处于银河系边缘荒漠中的文明,一步步从原始的蒙昧时代进入星际时代。
小说中,一个人的命运,一群孩子的命运,一个村庄的命运,一个星球的命运,在群星闪烁的宇宙之下,奇妙地交织了在一起。
小说将极度的现实与极度的空灵浪漫相结合,如果除去科幻的背景,这部短篇小说只是俗套的批判中国农村文化和教育的现实主义作品。
然而,作者把这样一个早已令人熟视无睹、无关痛痒的角色,放在了宇宙文明的宏大背景下来刻画,就有了一种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味道。
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部作品,能把教师的意义发挥到如此极致。
以后恐怕也很难有作品能够超越这部小说,对教师进行不动声色又惊心动魄的颂扬与讴歌。
庞学林深深吸了口气,睁开眼睛,再次看向这些孩子时,孩子们的面孔已经可以与系统灌输的记忆对上号了。
十二个孩子,七名男孩,五名女孩。
个头最高的那个男孩姓胡,叫胡立强,小学五年级,十二岁,已经一米六出头了。
他是村支书家的孩子,好勇斗狠,成绩很差,喜欢打架,孩子们都有点怕他,不过对自己还算尊敬。
站在胡立强身边,流着鼻涕,穿着一件脏兮兮外套的男孩是他堂弟,胡立胜,今年九岁,小学二年级,看起来有点迷糊。
胡立胜的左侧,是他姐姐胡秀娟,和胡立强同岁,但比胡立强还要矮一个脑袋,性格文弱。
胡秀娟身旁,是一位长相秀气的女孩,叫胡静静,十一岁,四年级。
胡静静身边,还跟着一个小不点,这是她的弟弟胡凯,今年才六岁。
另一侧,还站着八岁的胡晓杰胡晓波双胞胎兄弟,九岁的胡莹莹,十岁的胡安生,十一岁的胡东杰,十二岁的胡巧兰。
岭子顶村一百来户人家,多年前,一个胡姓宗族在这里落地生根,然后就成了现在的岭子顶村。
因此,这个村子里,基本上都姓胡。
不,也有例外。
记忆中,这群孩子中,还有一个不姓胡。
这时,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了起来:“让让,大家快让让,药熬好了”
围在自己身旁的那几个孩子连忙让开身子,就连向来谁都不服的胡立强也不例外。
出现在庞学林眼中,是一个瘦弱的黄毛丫头,面黄肌瘦,头发干枯,看起来也就岁的样子,但眉眼间却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倔强。
庞学林知道,这个女孩,就是这个学校,也是这个村子里唯一的另类,苏安青。
记忆中,苏安青尽管看起来只有岁的样子,但实际上已经十三岁了,甚至比胡立强还要大上一岁。
在这群孩子中间,苏安青是当之无愧的大姐大,甚至连胡立强也有点怕她。
这不仅仅因为苏安青牙尖嘴利,更在于她身上,有着一种常人说没有的倔强与坚持。
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安青
苏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搬到岭子顶村的。
最早可以追溯到苏安青的曾爷爷那一辈。
苏安青的父亲苏建辉早些年曾经出去闯荡过,后来带了一个女人回来,那女人嫌岭子顶村太穷太落后,生下苏安青后就悄悄不告而别了。
自那以后,苏安青的父亲苏建辉就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成天在家躺着,偶尔出去打零工,有了钱就买酒喝,喝完就揍苏安青,一边揍一边骂苏安青是贱人生的野种。
可以说,苏安青从小就是被她父亲揍到大的,如果不是她爷爷和奶奶护着,恐怕苏安青三岁的时候就死于父亲的毒手了。
三年前,苏安青的爷爷奶奶撒手人寰,那时候,苏安青正在读小学二年级。
当天,她父亲就来学校,把苏安青领回家。
谁也没想到,为了五百块钱,苏建辉准备将苏安青送给距离岭子顶村三十里外的马家坳一个脑瘫儿当童养媳。
苏安青被苏建辉送到马家坳后,趁着夜色跑出来,一个人跌跌撞撞走了三十里的山路,回到了岭子顶村,然后跪在学校门口,请求岭子顶村的上一任校长兼唯一的老师,也就是这个身体的养父,村子里唯一的初中毕业生胡文斌帮助。
最后,胡文斌拿着柴刀与前来要人的苏建辉拼命,才算把苏安青留在了学校。
然而,就在半年前,胡文斌因病撒手人寰。
庞学林那时候刚刚参加完高考,成绩虽然优异,但因为记挂这所乡村小学,庞学林拒绝了大学的召唤,选择了留守岭子顶村,成为了这所偏僻山村小学新校长兼代课老师。
由于庞学林初中毕业后就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参加岭子顶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对于这些孩子并不陌生,因此接手这份工作后也算是得心应手。
昨天是周日,庞学林去山上砍柴,回家路上淋了场雨,再加上这两天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今天一下子发起了高烧,这才有他刚才醒来看到的这一幕。
“庞老师,你先把药喝了吧”
苏安青将一碗熬好的药汁送到了庞学林的面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