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像这次体验回来之后,那号称“不孝有三”的“屁股脸”,尤其管不住刚进自己肚里的那二两荤油,在路上就直嚷嚷。
“咱公司就是好嘿,真舍得给职工出血。乖乖,一个人就小二十,咱们多么多人不得六七百块啊。水经理,洪科长,你们可真够意思嘿。就冲今儿请咱们大家开的这顿洋荤,哥们儿这一百多斤就交给你们了,今后你们说东,我绝不往西……”
话是有点没皮没脸没出息,不过也多亏如此,把大家的气氛一下就搞活了。
而且这话也确实是事实,品味着唇齿留香的余味,就没人不念公司好的。
整体的凝聚力和活跃度都有明显上升。
这样到了开会总结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很踊跃的发言,讨论内容也很有实际意义。
像张淑萍和王来珍,俩人就特别羡慕“义利”服务员的穿着打扮。
觉得那样的衣服特漂亮,特洋气,服务员还化妆,都显得特自信。
如此反过来看,自然就认为她们自己的白制服、白帽子、大套袖的样子,显得太土气了。
对此水清回答说,“你们提的意见有道理,爱美之心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工作服嘛,首先得考虑工作的实际需要。”
“你们看,‘义利快餐’是在京城最热闹的商业区营业,不愁财大气粗的顾客光临。既然消费水平在那摆着,又是靠异域风情吸引顾客的。他们的服装如果不讲究,就与店堂的环境和营业需求相抵触了。那些讲究的顾客也不干哪。”
“可咱们就不一样了,咱们的商店,餐馆是用厂里的地方盖起来的平房,装饰简洁,也不在闹市。顾客来源更是简单。除了咱们本厂职工,就是附近居民。另外夏天的时候,还会有不少来批发汽水冷饮的人。这些顾客可没有大手大脚为情调掏钱的可能,物美价廉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大多数人也是冲着咱们国营老牌子,才对咱们有信任感的。”
“所以朴素、整洁的着装才是咱们的风格。要是咱们的也打扮的都花枝招展的,面料衣服穿着、锃光瓦亮的小皮鞋踩着。顾客一进门,上去也像“义利”那样,‘先生’、‘小姐’的招呼。你们大伙儿想想,顾客们会怎么想啊那不得被吓跑了啊。反过来讲,咱们还是大家熟悉的装束,‘大妈’、‘大爷’的亲切招呼,显得跟自家人一样,才是顾客期待的理想状态。带着帽子不落头发,带着套袖干活利索,这就叫做实际需要。”
“何况衣服也只是外表,真正决定好看不好看关键还在气质和人性。如果谁一脸俗气,一身痞样,浅薄粗俗,穿再好的衣服也不好看。但如果人品端庄,脸上哪怕不施粉黛,穿着再朴素,也有风度。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嘛。咱们作为服务行业,形象上确实要在意。可既不能太张扬过分,也不能不修边幅。至于自信,那是自己给自己的,咱们先得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才……”
说到这儿,水清不由停住了,有点害羞起来。
“你们都怎么啦,看着我笑我说的不好”
张淑萍赶紧解释,“不不,您说的真好,我们就特别羡慕您这种从容和自信,这才是最美的。”
王来珍也说,“是的,我们有点明白了,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内在美比外在美要重要。”
而就时候,“屁股脸”偏又忍不住插了一句。
“那我是不是标准的反面教材呀我妈就老说我,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不用受,他这自曝其丑之举,立刻又引起了大家的笑声。
谈话不能不暂时中断了,不过这倒是有利于讨论继续深入的。
水清等到大家笑够了,接下来又说。
“其实作为和食品有关的行业,最重要不过的就是‘干净’二字。既要真的保证卫生,也一定要让顾客产生干净的感觉才行。说起来,白色、洁净的环境和工作服,对咱们都是有利的。所以为了真正做到这一点,保持这一点。公司决定购买两台洗衣机,给每人都配发两套工作服。等到洗衣机送来后,每人每天必须把自己穿过的工作服、工作帽洗好晾干后再回家,这条能做到吧”
这一下,大家又轰然议论起来,因为谁都没想到,公司竟然会下这么大本儿抓这件事。
但更让人意外的还在后面呢,洪衍武随后又补充了一些相关规定,那才叫真正下本儿。
“还有个人的仪容仪表的问题。男的不留过耳长发,胡子每天要刮,指甲缝不能有泥,抽烟只能在休息室内。女的不染指甲,不留指甲,不带首饰。负责卖散货的,工作时间要带口罩,这些也都要做到。”
“先声明,做不到的,按条扣奖金。做到的,公司也有额外劳保用品啊。女同志每月‘威娜香波’一瓶,‘郁美净’一袋儿。男同志进口发蜡一罐儿,剃须刀片一盒,蛤蜊油一盒。香皂是每人两块啊。”
好,这一下更热闹了,大家是既怕挨罚犯规,又想得到这些东西,谁不重视啊
这种热闹非常的讨论气氛里,就连段刚也开始插科打诨了。
“洪哥,有朝一日会不会发皮鞋啊”
洪衍武还真应声。
“发啊,你小子要是连着仨月不出错挨罚。别说皮鞋了,我连厂子发我的那套西服都送你。”跟着又着重强调。
“我跟你们说清楚了,咱们提倡节约,杜绝浪费,不花没必要的钱。可不是公司要把省下来的钱揣自己兜里,那就是要给大家谋福利的。要不你们今儿‘观摩学习’的钱,和这些劳保用品哪儿来啊”
哄堂
第927章 开业
1984年4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
水清、洪衍武、陈力泉,以及再次改名为“商店组”的全体职工。
完全是在忙忙碌碌、昏头转向中度过的。
这是因为服务公司筹备的商店已经把开业日期定在了“五一劳动节”这天。
时间相对紧迫,突然觉得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繁多,难免会让人觉得精神紧张。
那忙中出错,有些事需要反复调整、确认,也就在所难免了。
实际上,哪怕4月30日中午举行的全厂大会餐。
“商业组”的人,都没一个敢碰酒的。
全吃得蔫头耷脑的,甚至有点食不知味。
不是因为别的,这几天累的慌啊。
另外,吃完了还得接着去干活呢。
像这天下午会餐散了之后,和本厂的工人们吃饱喝足,大部分都提早回家不同。
“商业组”的职工依然忙活到了天黑。
这还多亏“零售组”和“制作组”本着“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不少人主动留下来帮忙。
否则就是干到晚上八点,也收拾不利索呢。
好不容易忙过了这关,5月1号,早八点半。
“北极熊”厂区西侧临街处,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
在工会魏大姐和水清一起剪下红绸的一瞬间。
经过筹措,准备就绪的“北极熊日夜食品商店”,终于面对安乐林路的百姓们敞开了大门。
但很可惜的是,“商业组”想喘口气是彻底没戏了。
因为开业第一天,他们担心买卖冷淡的现象根本不存在。
相反的是,火的一塌糊涂,附近居民的购物热情,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别看魏大姐和水清一开始还满面带笑,为人头攒动的景象欢喜,可没多久她们就转而害怕了。
因为店里挤得都没下脚的地方了,店外的货摊儿也是人满为患。
简直就跟物品调价前夕,闹“抢购潮”的架势似的。
可越是这样吧,还越招来更多的人凑热闹。
别的不怕,就怕老人、孩子被挤坏了啊。
洪衍武倒是果断,看出不妙,紧急采取了应对措施。
一边让水清赶紧打电话给派出所,请俩民警来维持秩序。
另一边他和陈力泉严守商店的门,室内空间暂时只许出,不许进了。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带着喜悦的痛苦。
要仔细一想吧,也不免有点用力过猛的后悔。
这是怎么话儿说的啊
嗨,还不是洪衍武自作自受。
都赖他把这商店规划得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太有特色了,有点超越时代了。
最后临了他还上了点儿促销手段,结果一下就变成这样了。
比如说从建筑装修上来讲,首先建筑规格和材料方面,洪衍武想得就挺周全
因为平房是平房啊,可特殊的地方在于,洪衍武让基建科采用的建材,除了红砖、沙子,还有水泥、钢筋、预制板。
这是以前底层楼房常用手法,现在农村三层以下的楼房仍然比较普遍使用。
不用问,洪衍武这是考虑到日后买卖兴隆空间需求变大,预先留了扩建楼房的后手呢。
其次,在建筑规划上还有额外的一招妙棋呢。
洪衍武作为一个曾经的地产商,有关房屋预售中心的经验自然丰富。
因此在规划之初,他就要求商店和餐厅的主结构能向厂内方向缩进七米。
然后在空出的地方用铁柱和木梁搭出一大溜儿露天棚架来。
这样的话,商店名字、餐厅招牌,高高架在上面极为显眼不说。
在棚架底下还能架灯光,设促销台,方便白天黑夜的做促销活动。
同样的,也能作为夏日大排档和商店饮料区的附加面积。
而且别忘了,因为房顶是平的,那么只要在商店和餐厅两头设置好楼梯,房顶装好护栏。
又等于生生多了一层可供餐厅和商店使用的户外面积。
这么说吧,商店加餐厅,暂时不过三百五十平米的室内面积。
但经这么一弄,却能白白多出六百平米的户外面积。
每年至少有半年如此,这划算不划算
而且最重要的是,商店和餐厅的房子朝西,到了夏天肯定夕晒得厉害啊。
有这个棚架还能搭上苇席防晒、防雨。
这是仿照过去棚匠给有钱人家搭凉棚的做法。
用苇席搭在棚架子上透风性极佳。
而且不但好拆好卸,穿上绳儿还能自由升降,简直方便极了。
到了寒天呢,因为屋里供暖靠土暖气,再拿棉帘子搭暖棚,屋里还保暖呢。
甚至什么棚都不搭,就利用棚架种点葫芦、丝瓜、葡萄什么的,也是一种对环境的美化。
总之,为了最大限度压榨出房子的使用率和多功能,能考虑到的,洪衍武几乎都考虑到了。
这还不算完,房子的外观和里面装修的颜色搭配也是洪衍武定的。
他采用了大面积的奶白色加上纯木原色,和铸铁材料的黑漆搭配。
既简洁明了,又利于土洋结合。
一样是模仿房屋预售中心,整出了一股子极具现代感的北欧范儿来。
这就让屋里屋外看上去既有食品行业的洁净感,又很洋气,甚至还能让人感受到一股子冰淇淋的奶味儿似的。
所以商店和餐厅的外结构,甚至还没完全完工,商店的招牌还没挂上,就已经在这一片儿驰名远扬了。
尽管附近的老百姓并不能了解到这些房子的具体的用途。
可不知是谁,颇有创意地给这儿起了个时髦,且让人记忆深刻的地名儿,叫“小洋房儿”。
说完了建筑上的规划,再说说经营方针。
这方面,洪衍武更加独有创意。
因为首先从商店名字里的“日夜”二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京南第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商店。
不用多说,洪衍武的灵感主要来自于“711”这样的现代便利店。
今天的人们都了解,便利店和普通商店相比,优势就在于同样的房租成本,却把营业时间延长了一倍。
在经营特色上呢,因为销售的都是急人所急的快消品,价格上也要比普通超市要贵一些。
不过要严格说来,这种经营模式和这个年代的实际需求一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因为这个年代,老百姓买东西图便宜,而房租也并不贵。
尤其晚上没什么夜生活,要不是夏天,大家都习惯家待着。
北方的冬天冷啊,就因为这个原因,到今天京城的便利店也远没有沪海和花城发达。
真从这些方面考虑,确实有点不适合。
可没关系,洪衍武想的挺通透,优势劣势,有时候转换就在一念之间。
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表面亏也许是赚呢就看你想全面了,想到位没有。
比如说,这商店的客源就挺有保证的。
没有竞争对手是其一,附近居民晚上一旦产生购物需求,就只能来这儿。
关键是宣传得到位,能不能让老百姓都知道这儿。
其二是他后面背靠“北极熊”的厂子。
要知道平日每天晚上,差不多都有两百号人在九十点钟下班,一百多人要干到天亮。
像这些厂里“轮班倒”的工人不就是最稳定的客源吗
香烟、火柴、面包、电池什么的,属于经常性需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