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但是,这样的典型也是典型。
说到底,只要人出了名,有了荣誉,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相差无几。
这不,随着村子和厂子越办越好,兆庆的应酬也越来越多。
首先,他要帮着林书记撑体面,时不时就得接受县报采访,或是去县里参加会议、作报告。
其次,乡里的领导们也要来参观,时常要下基层来进行工作指导。
此外,还有不少村子要来学习,或是邀请兆庆去传授管理经验、致富心得的。
而这样的声望,这样的热闹,这样的宾客纷至,是龙口村从未有过的。
自然从上到下,人人振奋,与有荣焉。
就像海盐衬衫厂的全体职工曾以步鑫生为荣一样,他们也把兆庆当成了龙口村的脸面。
尤其是安书记,那叫一个高兴,真比他自己露脸都美。
为什么因为他这把子岁数,还能干几年啊
没什么比看见小辈儿有出息,让他更欣慰的事儿了。
真要是兆庆能获准入了党,他不就后继有人了吗
村书记的宝座也就能名正言顺传给女婿了。
就这样,龙口村的全村人都陷入一种为名所惑、心绪混乱的境地里。
连工厂的人都有点飘忽,导致工作状态不那么踏实了。
不过幸好和步鑫生不一样。
面对这样的烈火烹油和花团锦簇,兆庆本人却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
他不但按照父亲的话,真的做到了荣辱不惊。
反倒还找了个时间,好好规劝上了自己的老丈杆子。
“爸,别人不清楚,您还不清楚啊咱们的“典型”,那就跟走马灯似的。往往兴也一时,败也一时,说过气儿就过气儿了。”
“何况上面为什么给我这个荣誉啊,还不因为咱们厂子的利润在托着吗我要天天都去忙和这些虚头巴脑的事,正事全耽搁了,那厂子还能好啊”
“厂子要办不好,那可就麻烦大了。您看到时候还有谁搭理咱们就连咱们村自己的人,一到年底发现没钱分了,也得骂娘。”
“所以啊,说一千道一万,什么典型都是虚的。最重要的还是把咱厂办好啊。这才是咱们整个村子的根基,咱们所有人过好日子的基础,甚至事关咱们村的未来发展。您得帮我啊,不能让这种情况再恶性发展下去了……”
得,这一番话,总算把安书记给说明白了,他也赞成。
“对对对,再这样下去,可能企业你就没办法管了。其他的人哪行啊那早晚出问题。”
只是安书记虽然琢磨过味儿来了,可到底该怎么办,他可没招儿。
人际关系上的事儿最麻烦,他脑子里完全是一团浆糊。
好在兆庆已经想好了应对办法。
他的意见就是订出一个接待的规格标准来,好让村干部门一起帮忙分担接待任务。
如果是县里的林书记有事,兆庆一定得亲自出面应酬。
这个没办法,因为他和洪衍武不一样,没法做到闷头发大财。
去年厂子面临政策管控,还是靠林书记保驾护航才有了优惠的税率,而且白得了一笔无抵押贷款。
所以无论是为了这份人情,还是为了今后的发展,他都得不打折扣的让林书记满意。
可乡镇级别的领导就不一定了,兆庆觉得自己只需要露个面就行了。
具体的接待任务和工作,安书记完全可以代劳。
毕竟名义上他才是一村之主,也不算怠慢。
而且其实说破了,中午那顿饭才是关键。
乡里领导下基层说是为公事,其实还不是吃大户、打秋风来了
只要不怕花钱,把这顿酒陪好了,再带点东西回去,应该就能让他们满意了。
最后对于其他村子来的人,最简单。
兆庆会抽空录一盘讲话的磁带,刊印一些资料,然后就交给其他干部去应付了。
来学习的可以安排他们参观工厂,奉送一本资料。
至于去传授管理经验、致富心得的要求一律拒绝。
真遇着不依不饶的,干脆就把磁带给他,让他们带回去自己放录音。
还甭说,有了这“上中下”分三档的对策之后,情况确实大大好转。
兆庆的压力是大大减轻啊,他又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实际的工作上了。
工厂的生产和人心也随之逐渐稳定。
只不过这事儿到这儿还不会就这么轻易的完美解决。
因为人身上存在着两个劣根,一个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另一个就是仇富情结。
像兆庆这么区别对待,有的心胸狭窄的人,心里可就不是味儿了。
村里的比乡里,乡里的比县里。怎么都有不满意的地方。
于是慢慢的,兆庆这个典型还有龙口村,都开始被人诟病。
有人说他们的成绩是假的,所以不愿意接待外客。
有人说他们太势利眼,净看人下菜碟。
还有人说他们自高自大,牛气冲天。
稍有点成绩,巴结上了县领导,就不把乡里的、村里的干部放在眼里了。
总之,酸话四起啊,十里八乡议论纷纷。
但这还算好的,除此之外,还有个副作用是让兆庆绝对接受不了的。
那就是接待酒宴太勤了。
他倒是不怕乡里的干部吃,关键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负责接待的人受不了啊。
就为了陪乡里的干部,安书记有一回连着喝了三天,人都喝到医院去了。
要不是村里已经买了汽车,送医院洗胃及时,弄不好就出大事儿了。
为这事,兆庆都挨他爹大耳刮子了。
允泰骂他混蛋,居然拿老丈人当挡箭牌。
说安书记也是五十岁的人了,能受得了天天这么喝吗
那兆庆一下就急眼了。
所以接待对策,他再次做了调整。
他跟村里说好了,除了乡里干部,其他访客一律不再管饭,资料和磁带也要收钱。
至于陪酒呢,他也想了辙。
既然安书记喝酒喝进医院的事已经宣扬出去了,那再接待乡里干部,索性让安书记就以喝出了毛病当借口,请别人代陪。
如果碰上缠人的,真推不开。
等到喝过几杯,便说身体不舒服,然后就在席间当着乡干部的面儿掏出药瓶吃点药,想来也就过关了。
当然,药瓶是真的,那药却不会是真的,故作姿态的障眼法而已。
可要是这样还不行哪,兆庆还有个最终方案,那就是让人赶紧借口上厕所打电话通知他。
他会安排个村里人跑到酒席宴间,向安书记“急报”,说村里有重大突发情况。
比如谁家死了人,谁干活摔断了腿。
这样,安书记也就借
第950章 改行
龙口村这边兆庆冒出了宏图壮志,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京城那边洪衍武也没闲着。
虽说在服务公司的餐厅开业之前,他在公事上没什么可忙和的了,看似拥有了一段比较轻松的时光。
但别忘了,还有外面的一堆私事儿要他管呢。
兄弟们既然给他上着供,帮他挣着钱。
那有了事儿,跟他开了口,他就不可能不闻不问。
否则还算什么“把子”啊
洪衍武率先着手的,是“运输队”的问题。
这很正常。
谁让按亲疏远近来讲,“小百子”是洪衍武最亲近、最信任的小兄弟呢
而且他心里很清楚。
还别看“小百子”年纪小,可既忠心又聪明。
跟着他走南闯北,鞍前马后的,人也早历练出来了。
特别是得了“运输队”和“烟酒仓库”的差事之后。
一直尽心尽力,把这两处业务替他管得井井有条。
几乎从来没出过什么纰漏,也从来没用麻烦事儿扰过他。
所以说,要不是眼下的情况确实有点拉不住缰绳了,这小子是不会开这个口的。
看来还是人不能闲着,人待闲了就会生事。
特别是吃顺了偏门饭的人,个个心眼活泛,都不是甘于寂寞的人。
要想不出事,是得给这帮憋了许久小子松松绑,让他们挣点钱花了。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这场“风暴”似乎已经走到了尾声。
“折进去”的那些人,该崩的崩,该判的都判了。
社会整体气氛已经恢复了正常,不再是草木皆兵了。
但是,经过认真的盘算,洪衍武却不打算再让底下人重操旧业了。
不为别的,而是因为现在盯着外汇券的人越来越多,这行已经彻底乱了。
首先,咱们一直把老外当傻子,可傻子总会有明白的一天啊。
现在傻子不干了,洋鬼子也学会了讨价还价,分毫必较。
那就导致成本上升。
现在的行情是外汇券按一点三比一的价儿来“收”,至少得一点五才“出”。
用这样“昂贵”的外汇券去友谊商店买东西太不划算了。
要知道,洪衍武主要是为了弄茅台。
这么一比,“友谊商店”里的售价十一块八的茅台实际价格已经高达十八块。
反而不如让底下人跑到“老莫”吃饭,买那里一人限购一瓶的十五元“茅台”酒合适。
要是跟“淘气儿”和“顺子”以低价回收回来的那些高档酒比,就更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还有呢,现在掺和这行的人也不一样了。
“风暴”来临之前,最早一批干这个的人还讲点规矩,他们也知道谁能惹谁不能惹。
可当这拨人遭遇“风暴”,被打击,被驱散以。
现在外汇券市场上,几乎全是惦记宰客暴发的“初生牛犊”。
这些人一肚子邪门歪道不说,还又穷又横,为了争地盘和些许利益就能动胳膊根。
因此让这一行的声誉大毁。
社会上经常能听说,谁急着出国或是买电器去私下换汇。
遭遇漫天要价,或是被“摘叶子”的手法给骗了。
于是这就导致了一更糟糕的结果。
在外汇券炒作价儿越来越过分,坑蒙拐骗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公安部门也越来越重视针对这一块经济犯罪的打击。
至少洪衍武就知道邢正义正管这事儿呢。
前几天这小子刚刚带人,“扫了”友谊商店。
抓了好几十口子。
想想看,他还能犯这个傻,让兄弟往枪口上撞吗
所以穷则变,变则通啊。
这个干不了,就得想别的辙呗。
可那又干什么呢
要说这事儿对别人来说或许为难,但洪衍武绝不发愁。
想想吧,过去什么都不让干的时候,他都能从电影票上扣出钱来。
现在连“个体劳动者协会”都成立了,难道他还找不着挣钱的路子了
他的眼里,如今的年代,京城简直是用黄金铺成的,**真的闪着金光呢。
随便一伸手,就能发财。
所以他唯一需要考虑的,其实是哪里的钱最好捡的问题。
这不,洪家祖辈留下的经验,只有穷人和富人之间才有可能会有甜买卖。
又有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么本着这两条原则,最终他的主意还是打在了洋鬼子的身上,打在了旅游行业上。
敢情由于“北极熊”“零售组”的关系,自己又有买卖在故宫和长城。
洪衍武这两年一直对京城旅游景点的情况重点关注,称得上了如指掌。
而京城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旅游商品的销售量日益激增的变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