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好在这一条洪衍武可有的是办法。

    他不是还身兼公职嘛,跟庞师傅他们关系又不错。

    回去就先跟大食堂这边商量了一下,说要给大家伙找点副业干干,卖出去的利润四成当租金。

    这下好,立刻获得了大家交口称赞和满口致谢。

    一半摊位很快就被自愿结合成五组的人给分了。

    经营项目也很快确定下来。

    肉饼、馅饼、锅贴、糊塌子、褡裢火烧、配小米粥、棒渣粥、荷叶粥一组。

    炒饭、炒面、炒饼、炒疙瘩、烩猫耳朵配紫菜鸡蛋汤是一组。

    蒸饺、烫面饺、烧麦、包子、元宝馄饨配咸菜、豆儿粥一组。

    鸡汤面、榨菜肉丝面、芝麻酱拌面、麻辣凉面、炸酱面又是一组。

    最后还有一组,大家有点没想头了。

    倒是洪衍武根据前世京城流行的“京味儿肉夹馍”,出了一个“创新”的主意。

    那就是让他们做点烧饼,炖点猪肉,再弄点香菜、青椒、小芹菜一切,来了个“烧饼夹大肉”再搭配着凉粉儿、煮老玉米卖。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提原本的京味儿肉夹馍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玩意是仿效陕西肉夹馍的变种。

    用的是猪肉不假,可京城人真做不到人家那个香味。

    正因为吃了口腻,这才又加入了香菜和青椒作为配菜。

    另外一个远远不如的地方,是夹肉的馍也做不好。

    所以这东西也就勉勉强强的凑合事吧,优点是价廉管饱解馋,是个糙口儿。

    还千万别碰上人家李逵,否则这李鬼一比,就没戏了。

    而洪衍武出的主意为什么说是创新呢

    说实话,就因为他并没有照搬原样。

    而是根据自身的体验,在这个烧饼和配菜上做了一些改进。

    别忘了,京城人是不会做馍,可烧饼是正行




第二百二十一章 7月4日
    1984年7月4日是个什么日子

    看着是个普通的星期四。顶 点 x

    气温三十二度,晴朗、微风,似乎没什么特别的。

    但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一天却有点不同。

    因为这是“独立日”的纪念日,也就是美国国庆。

    而对京城的旅游行业来说,这一天则是顶层设有旋转餐厅的西苑饭店大楼竣工的日子。

    京城自此又多了一家高档的五星级酒店。

    另外对于洪衍武的一部分手下们来说,这一天的意义显然更为重大。

    因为这是故宫北门的“人和车厂”和东华门夜市两处买卖齐齐开张的大喜日子。

    毫无疑问,这天最先开张的肯定是人力三轮车的买卖。

    但几乎和所有人想象的“开门红”不同。

    整个上午看车的人不少,可一直都没什么做成什么生意。

    就连安杰洛和“小媳妇儿”四处转悠搭讪,也没找到愿意坐车的客人。

    结果这二十几号人傻傻的守着那为了尽早开张赶工出来的六辆三轮车,竟然跟做户外展览似的,白白荒废了一个上午。

    这种情形下,自然就有人慌神了。

    “运输队”的这帮小子闷头抽了一上午烟,越来越耷拉脑袋。

    等到快到十一点半的时候,就连负责人“大勇”都有点顶不住劲儿了。

    他就跟“小媳妇儿”他们两口子合计,寻思要不要跟洪爷打个招呼。

    说看这情形,最好先别让老师傅们再做车了。

    跟着还紧着叨叨,说幸好就做出了六辆,冤枉钱花的还不太多,真要是四十辆车都做出了,恐怕洪爷亏大发了。

    可没想到,“小媳妇儿”却始终保持着一定的信心。

    不为别的,关键是洪衍武的判断就从来没错过。

    另外他也实在觉得这三轮车造的漂亮,招人。

    几乎每个看见车的外国人,都会从大老远就指指点点,然后兴高采烈的过来照相留影。

    光凭那个兴奋劲儿,就不似生意要黄的样子。

    所以他安抚“大勇”说还早,先别急着下定论,得再等等看才行。

    弄不好得等人家先把故宫转完了才有空坐车吧……

    还真甭说,“小媳妇儿”不亏是“佛爷”出身,脑子灵,心思细。

    这事儿还真让他给说着了。

    就在大家伙儿轮换着回车厂子吃午饭的工夫。

    转完了故宫的一些外国人出来了,生意也开始一溜烟的上门儿了。

    现场那个火啊,光凭“小奶酪儿”一人根本接待不过来。

    她几乎被来询问的“粉脸”给包围了。

    七嘴八舌应付不迭,满头是汗啊。

    这样一来,“大勇”赶紧派人把“小媳妇儿”和安杰洛给叫回来。

    说你们也被四处去寻摸了,一起车前面谈吧。

    要说还是安杰洛这小子效率高。

    他是美国人,英语当然溜儿啊。

    又因为是西西里人,也懂意大利语和一点法语。

    再加上在共和国又待了几年,天天跟“小媳妇儿”一块厮混着,汉语的基本交流也没问题了。

    这样一来,他一个人,不但能轻轻松松能同时应付三拨儿客人,而且还能搞定不说英语的欧洲人。

    反过来看,“小媳妇儿”这两口子就差着点意思了。

    他们仗着倒腾外汇券的底子和安杰洛聊天练就的口语,用英语谈价钱和日常交流还行。

    可因为介绍旅游路线需要一定专业词汇和修饰性词汇。

    这初来乍练的,他们就有点跟不上劲了。

    这一下午他们两口子费足了吐沫,谈成的客人,还追不上安杰洛一半儿呢。

    当然,最关键的,也是安杰洛的外貌太具有欺骗性了。

    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凭着自身种族优势,这小子很容易就能获得老外的信任。

    再加上在美国的时候,他就不是什么好鸟儿。

    歪门邪道外加装孙子,这小子他全会。

    这样一来,他不但能轻易说服老外们选择最贵的路线。

    还经常能靠着自己抹了橄榄油的一张好嘴,“呲”下来随行导游的活儿。

    甚至能跟蹬车的很默契地打配合,变着法讨要小费。

    那真是“老乡见老乡,宰你没商量”啊。

    说白了,这活儿就跟天造地设为他准备的似的,那干得叫一个如鱼得水。

    不夸张的说,这一下午,草草一算,光跑车的提成钱,他就挣了得有一百三四。

    还有五个导游的活儿,他又挣了一百多块。

    但这还不算完呢,刚才不是说了吗

    他还有额外的小费分润呢。

    说白了,就连车夫们,也不是善茬啊。

    这帮



第956章 夜市
    人一高兴,往往就爱臭嘚瑟。

    安杰洛也一样,为了庆祝自己在新行当取得的成绩,也为了庆祝自己国家的“独立日”。

    他不但自吹自擂,还盛情邀请“小媳妇儿”两口子晚上一起去“东华门夜市”吃饭,说他来请客。

    对此,“小奶酪”很果断的拒绝了。

    这倒不是不给面子,只是她得给弟弟妹妹们做饭,同时不愿意去嘈杂拥挤的地方而已。

    反过来“小媳妇儿”对安杰洛可是真心嫉妒得两眼发红,有点牙痒痒的。

    别说不想给面儿了,甚至都想不动声色给安杰洛的钱“下”了,吓唬吓唬他。

    可是呢,这么做就太孙子点了,毕竟已经算朋友了。

    另外他也清楚外国人的臭毛病,轻易不爱请客。

    一琢磨,安杰洛能主动请一次也不容易。

    还是一人代表两人,好好吃丫一顿才是。

    所以等到晚上故宫一关门,紫禁城的北广场人影稀疏时。

    “小奶酪儿”就自己一人儿先回去了。

    而“小媳妇儿”和安杰洛,以及“大勇”和好几个车夫都坐上了三轮车。

    然后他们被另外一些车夫们拉着,六辆车一起颠颠儿的奔“八面槽”去了。

    说到这儿,有人或许不解。

    车夫们这又怎么回事啊难道不收车了吗

    嗨,这是因为大家伙儿今儿全都高兴啊。

    下午不是终于翻盘了吗二十多口子人全挣着钱了。

    虽然是轮着蹬车,车夫们平均下来,每人也就落个二三十块吧,可远景灿烂哪。

    还是那句话,等三轮车都造出来,人手一辆的时候,这一天他们也得吃肥了。

    更何况明儿上工时间还根据实际调整了呢,改成十一点吃过午饭再去了。

    不用早起,能睡个大懒觉了,这同样是好事一件。

    所以既然都知道东华门要开夜市了,他们自然也想去喝点吃点,热闹热闹。

    这么多人呢,不动用三轮车怎么一起去啊

    就这样,大约晚起七点左右,太阳刚刚要落下,夜幕还尚未降临之际。

    “小媳妇儿”他们一干人,来到夕阳笼罩下的东华门大街。

    而他们一到此地,立刻发现这里已经同平日里大不一样了。

    只见从东边的八面槽到西边的南河沿北口,三百来米长的马路两旁支起许多棚摊。

    棚摊上摆着各种新式服装鞋帽,各种日用品、化妆品琳琅满目。

    各色各样的京城人烹制的京城风味小吃香气扑鼻,还有错落起伏的冷饮、瓜果地摊,百货、书刊杂志、手工艺品以及一些简陋的手工作坊。

    譬如修鞋的、修表的、修眼镜的、修钢笔的、裁缝摊、剪影摊等等,不一而足。

    放眼望去估摸有小二百个摊位,经营者既有国营的,也有集体和个体户的买卖。

    逛夜市的人们三五成群,熙熙攘攘,腔调各异的商贩高声叫卖,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还真是个消夏的好去处啊。

    只是有一条不好,人也忒多了点。

    尤其是洪衍武安排的那五十个摊子,简直是个个水泄不通,全都围了一大堆的人呀。

    像“小媳妇儿”他们这些打小挤惯了的主儿,都觉得挤进去买吃买喝有点费劲了。

    就更别说安杰洛这小子了。

    他眼睁睁瞅着京城夜市蜂拥而至,人头攒动的景象,很是有点傻眼。

    特别是对于京城人买完了东西,在路边吃喝的样子,更是他连做梦都想象不出来的。

    因为即使意大利人习惯了站着喝咖啡,那也得需要吧台和桌子啊。

    可京城人呢,居然不需要任何东西。

    大多数人从人群中挤出来,拿着买来的东西,一边站着聊天。

    甚至是随着摩肩擦踵的人流,一边走动着,就把东西给吃了。

    最绝的是那些蹲着吃面的主儿,手里的碗即使冒着热气,也不怕烫。

    唏哩呼噜,筷子纷飞,很快就能给吃完。

    这可是安杰洛万万做不到的,别说他的手怕烫,筷子用不利索了。

    就这两腿分开的蹲法,他这个只能用马桶的主儿,就能难为死。

    那可是常年用蹲坑儿才能练就的呀。

    此外,更别提好些人居然能安稳的坐在倒扣着的啤酒瓶子上面了。

    这在他眼里,足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杂技了。

    不过幸好,人头儿熟总是不一样的。

    由于卖东西的人,不少和他们同属“洪门”,那是必然要照应的。

    “小媳妇儿”他们也就有了特权。

    比如说烤串摊儿吧,硬匀出俩人来,专门给他们烤。

    卖服装的也一样,由于在这儿练摊的晚饭,都归“北极熊”大食堂的师傅们管。
1...421422423424425...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