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找地儿落脚的事儿不再着急了,他完全可以安心先把电影拍好再说。
而洪衍武也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长期利益。
尽管他此时还没有完全想好,怎么在未来应用手里的这一纸合同。
但毫无疑问的是,陈氏父子的电影形象应该会在他手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玩出更多的花样来才是。
至于“北极熊”那边儿的广告事宜,进行也很顺利。
尽管洪衍武并非专业广告人士,可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既然拥有超越当代的眼界和见识,那在这个国内广告业刚刚起步的年代。
这小子靠照猫画虎,整出一套让这个年代的广告公司汗颜,让人看了惊艳的广告创意来,并非难事。
就比如说吧,方便面的品牌和包装。
洪衍武就近似全方位的借鉴了记忆里的方便面第一品牌——“康师傅”。
他不但把厂子的方便面取名“熊师傅”,商标也弄了个身穿厨师装束的线描北极熊,与黑色行楷美术字相搭配的模式。
而且外包装的内容,同样采用了“康师傅”那从一个材料丰富的碗里挑起一筷子面的经典画面。
甚至底图颜色也按照前世约定俗成的方便面行业规律,给定成了鸡汁面是蛋黄色的,海鲜味是淡蓝色。
要说唯一的变化,也就是洪衍武特意让肖和平画了一个头戴厨师帽的北极熊,趴在碗边,垂涎欲滴的样子。
而那只熊精彩之处,恰恰在于它与照片产生了有趣的情景互动。
它那闭着眼睛闻着面香的表情,看着十分享受,也很可爱。
如此,他们的产品便拥有了一眼识别的品牌独特性。
都到了这一步那还用说吗
就连下面的广告词也呼之欲出啊。
“熊师傅方便面,就是这个味儿!”
不用多言,这一套堪称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洋气且生动的广告形象一下打动了杨厂长和魏大姐的心。
与之相比,反倒是杨厂长自己联系的那家知名广告公司出的方案土得掉渣。
由于包装图案颜色太过繁琐,没有突出内容重点,简直像个笑话。
于是方便面的品牌和形象就轻而易举的拍板定了下来
。
而且很快就投入了生产应用,正式注册了有关商标,更换了包装。
这让洪衍武生出了极大的成就感。
不过要说最出彩的,还是电视广告。
洪衍武在这上面的着力点,当然在于如何利用好陈培斯和“红叶”《吃面条》小品的热度。
所以他所设想的广告创意,其实应该算是《吃面条》小品的后续。
具体方案是以陈培斯和“红叶”排练完《吃面条》的小品,暂时在后台休息的情景来开始的。
当“红叶”用开水泡了一包“熊师傅”方便面后,那飘香的味道一下就把陈培斯给引诱过来了。
然后“红叶”一看出陈培斯吸溜着口水犯馋,调侃也就开始了。
“哎,干嘛呢你在台上还没吃够啊再给你来一碗面,你受得了吗”
陈培斯则贼眉鼠眼的回应。
 
第967章 长进
等到洪衍武把杨卫帆和陈培斯这两边的事儿,都一一扶上了正轨,时间也就到了八月下旬了。
要说这段时间以来,别看洪衍武除了每天伺候“张大勺”,就顾杨卫帆和陈培斯这两头了,没怎么伸手管其他的事儿。
可无论是他自己的买卖,还是服务公司的经营情况,居然都挺不错的。
像长城和故宫门前的旅游商品,由于目前在旅游旺季之内,如今的“龙口村”也能保证相对充足产品供给了。
这两处买卖,在“菜刀”和“三蹦子”一丝不苟的认真经营下,那真是红火极了。
每天两处的销售额加在一起至少是过万。
如果算上外汇券的额外红利的话,一个月,洪衍武就能从中得到十五六万的净利。
新增加的“人和车厂”和东华门夜市新买卖也是一样。
别看眼下才不过十二辆三轮车投入运营,可老外对这个旅游项目真是喜爱啊。
每天白天故宫北门,晚上去东华门夜市,都能产生一车难求,排队等车的现象。
二十个小伙子轮着蹬车,压根就没什么休息的工夫。
在“大勇”管理有方,和“小媳妇儿”、“小奶酪”和安杰洛配合默契之下。
一个月下来,怎么也能给洪衍武净挣五万。
夜市情况同样良好,什么东西似乎一到了这里格外好卖。
基本上从六点开摊儿到收摊儿几个小时,就跟打仗一样。
烤肉串的买卖加上庞师傅他们的利润分成,妥妥的给洪衍武带来了六万收益。
这么粗粗一算,就因为有了这两项新业务的扩充。
洪衍武在旅游业上产生的经济效益,竟然已经后来者居上,超过了服装批发业务,以及西单、王府井、高第街的摊位租金总和了。
因此完全可以肯定,再加上过去一向占大头的服装业务的收益。
八月份洪衍武现金收入超过四十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这是又实现了一个十万元跨度的飞跃啊。
而就这,还没算上洪衍武通过“小百子”、“顺子”和“淘气儿”,继续囤积好酒的潜在收入呢。
服务公司这块儿呢,一样的欣欣向荣。
因为拥有了合理的规章制度,且能顺利实行。
不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都挺高,水清在管理上也不用操太多心。
大家都是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即可。
于是在这种良性的工作状态下,商店、主食厨房、乒乓球案、周末露天电影场。
各处的利润和服务质量都开始变得稳固。
口碑也就越来越好,名气越传越大,客人越来越多。
当然,要论最挣钱的买卖,毋庸置疑还是“冰河时代”这个露天音乐茶座。
正常情况下,每日客人爆满,单日流水过六千是很正常的事儿。
七月、八月,加起来总共给服务公司挣了二十二万五的净利润,绝对的妥妥的“印钞机”一台啊。
洪衍武还真的没忘了答应水清的事儿,已经帮她联系了报班儿学车本的事儿。
并托人打听皇冠的价钱和购买渠道了。
而说到这儿,就必须得夸夸朱震凡和段刚他们俩了。
这俩小子的性情完全不一样,一个心细,一个善张罗。
如今能抛开心结,精诚合作,实在是取长补短,配合默契。
即便是“冰河时代”每天晚上都人满为患,经常有喝多了的。
在两人通力合作下,也没出过什么大问题。
特别是8月6日,京城突降大暴雨,降雨达264毫米的这天,更必须给他们记上一大功。
因为这两个人见雨大得惊人,在好不容易迎来的休息日里,都不约而跑到了厂里,找厂里的电工帮忙把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做了拆除处理。
就是因为他们这份责任人呢,在随后接连数天继续暴雨,并伴有大风、冰雹的恶劣天气里,这些东西才能分毫无损的保留下来。
否则损失不可避免。
更不可能在天气转好后,及时恢复营业。
至于餐厅这一块,基建科的施工工作已经差不多完成了,设备也已经到位,厨具更是现成的。
只剩下装修的细节还在抠斥。
现在唯一亏欠的只是人手,和具体的菜单了。
只要人员一到位,菜单一定好,就能立马开张营业。
总之,方方面面都显得那么顺当,那么让人舒坦。
以至于洪衍武这猛然手里一没了事儿,停下来观望一下,都觉得自己似乎太走运了一点。
因为说实话,他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局面搞这么大了。
连他自己当初也没想过,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逮着什么赚钱做什么,偏偏还样样都做成了。
别看今天他的产业构成复杂的要命,可不少买卖居然于无形中相辅相通,竟然隐隐呈现出一种产业布局的气象。
所以他因此产生的最大的感触,除了恍若梦中的惊喜以外,那就是似乎把握到了一种真正可以把企业做大的要诀,或是说根本原理。
这个东西,可绝不是他上一世在房地产公司里,天天听过去的老板权鹏飞和高鸣琢磨的阴谋诡计和投机钻营。
也不是他见过的那些高学历的“成功人士”,倍加推崇的那些西方的现代化管理理论。
他通过自身实践突然领悟到的,产生强烈共鸣的,其实倒是我国本土最传统的经营哲学。
也就是他的父亲常常跟他说的那句“和气生财”。
可别小看了这句话。
记得一段相声里有一段唱词,“买卖要靠和气生财,不分穷富一样看待……像你这样的买卖怎能不发财”
这唱词里的“和气生财”,提倡的只是“和气待人”服务态度,也是大家对这个词最普遍的理解。
但这种解释太过简单,在洪衍武当下看来,这个看似普通的词儿,真正含义远不止局限于此。
“和气生财”其实是应当解释为一个优秀的商家,要努力让全方位的关系达到和谐与平衡才对。
没错,商家要赚钱,首先就得让顾客满意。
顾客要的是什么无非价廉,物美,感受好罢了。
这遵循的,可以归纳为等价交换原则。
可同样的,商家要赚钱,也得让下属和职工满意才行。
那下属和职工要的又是什么
不过是尊重,前程,收入高而已。
这就得遵循利益一致原则了。
而洪衍武自我审视自身,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恰恰就在于处理好了这最关键的两
第二百三十四章 隐患
初窥门径的洪衍武,就像小孩子得了一件新奇的玩具那样兴奋。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刚刚领悟的道理,应用在实践之中。
于是他刚因志得意满生出的懒散念头,全都一扫而光。
很快就兴致勃勃,开始尝试着从全新的角度,衡量起他的买卖和服务公司的业务来。
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潜在的隐患,或是可以加以改善的地方。
还甭说,层次提高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轻而易举的下去转悠了一下,洪衍武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他自己买卖这一块。
像故宫门口工艺品售卖,红火是红火,可也有一样不大对劲。
那就是五凤楼门口的两家国营工艺品商店,售货员无论男女,脾气差得出奇。
兹要一看见“菜刀”的手下,为了兜售旅游小商品,或者是招揽客人,走到了他们商店门口,往往就要出来呵斥、驱赶。
看他们那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地方,真是像在找茬干仗似的。
也就是洪衍武的人明白挣钱就不能惹事,不乐意跟他们计较,这才没吵起来。
既然有人不高兴,失了“和气”,这就是毛病啊。
洪衍武没忽视此事,就去问负责人“菜刀”到底怎么回事。
结果“菜刀”告诉他,其实都是自家买卖太好惹得祸。
敢情国营商店如今发奖金也要讲绩效了。
而且今年4月份,上头刚刚开过“旅游商品开发研讨会”。
因为对故宫销售旅游工艺品的外销成绩表示很不满意,有领导狠狠敲打了一下这些商店,给他们下了外汇指标。
所以这帮售货员经济利益受到了影响。
他们认为卖不出去东西,都是因为顾客被“菜刀”他们抢走了。
连着急带眼红的,当然见他们也就等若仇敌,没个好气了。
而对此,“菜刀”是满不在乎,又充满了轻蔑的。
因为在他看来,国营商店没本事到家了。
买卖不好,全赖他们净卖些丝绸、花瓶、景泰蓝、文房四宝、珠宝玉器这些千篇一律的东西。
价格贵吧,还没有景点特色。
人家老外又不傻,既然是哪儿都能买着的东西。干嘛非来这儿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