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第984章 变魔术
外面的新鲜算是瞅够了,几个人也就该进屋了。
果不其然,跟陈力泉说的完全一样。
洪衍武和水清跟着李福刚一推门进来,就看见屋里正当间儿,是整整齐齐均匀分布四个大深坑啊。
直径约莫一米,深度得有半米。
要不是因为提前有了泉子的话,这两口子非得吓一跳不可。
不过除了这几个坑让人捉摸不透,屋里其他地方就相当普通了,甚至可以说让人失望。
因为只能用“简陋”二字形容。
墙是四白落地的,白得晃眼。
可太空洞了,连个油漆的墙围子都没刷。
地呢,只有刨大坑这屋是青砖铺的,其他的屋子还全是水泥地。
房顶上顶棚就是纸糊的,灯也不算多。
每一个屋里就那么两盏简单的吊灯,连个灯帽子都没有。
桌椅板凳都是柴木的,压根不上档次。
就这些家伙什儿,坐上几年,一准儿得“哗啦啦”。
要说屋里唯独气派点的,也就是那个后面能摆东西,前面能算账,账台上头还能放酒坛子的的大柜了。
那应该是出自洪衍争的手艺,用的是核桃木的。
漆刷得油亮油亮的,算是唯一能看出点气派的正经东西。
嘿,别说,真跟李福说的似的,老爷子没浪费一分钱在装修装潢上啊。
可这也忒抠儿点儿啊,哪儿还有个做买卖的样儿呀
洪衍武和水清对视一眼,忍不住齐齐摇头。
他们也不跟李福见外,有话就直说了。
洪衍武先开口。
“李大叔,这屋里可太寒碜了点,白不呲咧的。干净倒是干净,可跟仓库有什么区别啊别人能乐意在这儿喝酒吗”
没想到李福却满不在乎的摇头。
“此言差矣。你这就不懂了吧。咱们京城的酒馆儿就是这个样。咱们京城人在酒馆喝酒喝的是什么呀就是个热闹的人气儿。这地方穷富都来,穷人图得是进得起,富人为的是不拘面儿。”
“只要酒菜滋味足,温酒自得其乐,在这儿有人能陪着聊天,嘻嘻哈哈逗个闷子,图个散漫自在就够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谁要在乎环境,讲究贫富贵贱,有的是大饭庄子大酒楼何必来这儿呢”
嘿,这倒是事实,洪衍武被堵了嘴,一下没话了。
剩下的也就轮到水清提问了。
“李大叔,那您能告诉我,这几个坑是干嘛用的吗我实在琢磨不透,我还真没见过在屋里刨坑开酒馆的呢”
李福听她这么问,倒是一乐。
“哎哟,看着新鲜吧那我倒要问问你,咱京城的酒馆为什么要叫‘大酒缸’啊这大酒缸大酒缸,没几个酒缸能行吗”
“嘿,对喽。这几个大坑就是放酒缸用的,等酒缸埋进土里去,以后就不动窝儿了。咱们酒馆里的酒,今后都得存这几口缸里了。”
“把酒这么放缸里可有好处。一个是大批量进酒便宜又方便,柜上酒坛子里卖完了随时能取。二是只要天长日久,不断往里续酒,就会使得缸底滋泥日厚,那就是天然酒母。也就是说,这缸今后用的越久,咱们的酒也会越来越醇厚。”
“但这还不算完,这几口缸还不白白占地。缸口上呢,回头会盖上红漆大木盖儿。酒缸四周也会放上凳子,直接能把这几口大缸当桌子用。”
“你们想想看,到了冬天,耳听烈烈北风呼啸,据缸而饮,那是什么滋味这可是咱京城人独一份的豪迈呀。这种喝法专门有个名目,叫喝‘武酒’。如果出了京城,你就是放眼全天下,也绝对找不出第二处来的。”
“只可惜啊,这种买卖绝迹太久了,即使现在暂存的酒馆也没有缸了。否则要是哪家老店不愿意干了,咱要能接着别人的老酒缸,那才算是合适了。就跟当年‘北义兴’的缸似的,源自乾嘉年间,那真是上百年宝贝,兑水进去都能变成酒啊……”
好嘛,这番话可是让水清和洪衍武听得大感兴趣。
他们还真没想到,原本以为“大酒缸”就是酒馆戏称呢,敢情还真是名符其实啊。
而且还被李福描述得这么有趣。
想想都觉着,要是这么卖酒,众人围坐大缸来喝,可真够逗的。
尤其是从李福嘴里一听见“宝贝”二字,洪衍武俩眼珠子都蹭蹭冒光。
心说这不是跟他的面肥和炒肝盆一回事嘛。
真就这么没了吗那也太可惜了……
贪心一起,想再问问吧,可偏偏还没机会了。
因为此时左边里屋传来响动,就见洪禄承打头儿,领着一溜儿小伙子,从后厨出来了。
而且连老爷子带伙计们,人人手里都拿着东西。
有的捧着好几个摞着的青花大盘,有的捧着酒坛子,直奔外屋柜上而来。
那还琢磨什么呀,老爷子都亲自动手了,就赶紧帮忙吧。
于是再不耽搁,洪衍武和水清都赶紧过去叫声“爸”。
然后就一起捋胳膊挽袖子,上手接过东西,主动帮衬起来了。
还真得说,这小两口今儿来了算有的干了。
敢情晌午玻璃店的人来了。
给洪衍争做好的两个大木头案子,刚刚安上了玻璃罩子。
偏巧呢,老李跑到南郊给寻摸的四个一米二高的大酒缸,上午也被人赶着马车给送了来。
所以今天后面要干的活儿还真不少。
他们和大伙儿一起,得先去后头把带着玻璃罩子的两张
木案子,小心翼翼的抬出来。
再仔仔细细把玻璃罩子里外都擦干净了。
然后铺垫上一层红布,把那些青花大盘刷干净了,都搁在玻璃罩里面依次摆上。
这放酒菜儿的地方才算归置好。
这就花了有一个半小时。
跟着还有重体力活呢,洪衍武得和伙计们一起拿水管子和大刷子把四个大酒缸里外冲刷干净。
然后还得拿水清烧好的开水,挨个把缸里面烫过了。
这才能给滚进屋儿里来,大伙儿齐心协力,再放进那四个大坑里去。
最后,地下埋上土,和泥铺好青砖。
酒缸上又盖好了红漆大木盖儿,才真正算忙完一站。
自然,由此也得到了充分证明,李福的话全都没打折扣。
这大酒缸大酒缸,还真是货真价实哪。
而到了这时候儿,再看这屋里,自然就又是另外一个景儿了。
大柜上已经摆好了四个大瓷坛子,坛子口是用红粗布包的软木塞。
坛子上分别贴着酒名儿,毛三、毛七、莲花白、菊花白。
后边呢是温
第二百五十一章 姜是老的辣
洪衍武和水清一直尽心尽力,帮着忙和晚上七点多钟,店伙开饭的时间。
尽管洪禄承随后表现得有点不近人情,声称工作餐只有店伙才能吃,坚持要他们回家吃饭。
但洪衍武和水清对老爷子的崇拜,却没有因为饥肠辘辘的空腹而归消散掉,反而把这种心悦诚服一直带回了家里。
直到俩人晚上洗漱完了并头躺在床上,还在聊今天彼此的感受呢。
不为别的,关键是他们在老爷子的小店越待吧,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就越多。
那一系列的所见所闻就跟压缩饼干似的,内涵十足。
越聊越让人琢磨,越想越耐寻味。
比如说像后来水清洗手的时候,她就发现店里的两个脸盆架都有个特别之处。
盆架前面吧,居然都靠着一块一米长,二尺宽的灰漆木板。
那板子的顶端还不是平直的,而是横向成凹圆形。
这个玩意,让她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
还是方丙生发现她的好奇,告诉她该怎么用的。
原来啊,这是洪禄承专门让洪衍争给做的。
是为了让伙计们洗脸时候用板子挡住下身用的。
因为板子斜度正好靠在下腹的位置,这就可以避免污水溅到裤脚或鞋上面。
否则就会显得不干净,让顾客看见了腻歪。
别说,用脸盆架就是会有这样的困扰,几乎所有人都避免不了。
水清当时这么一听,整个醍醐灌顶啊。
一试之下,立刻情不自禁的赞了一声。
“这可真够洋的,太高明了。”
这说明什么啊
说明人的思维盲点很多。但其实任何事都有能提高和改进的余地,而且往往是从小处开始的。
关键是愿不愿,想不想,能不能踏踏实实去做的问题。
对老爷子在做买卖上下的这份心思,她只能五体投地。
此外,还有店里的规矩和店伙的待遇。
那都是以公告形式,公然贴在后厨门外的,以便店伙们学习和遵守。
水清仔仔细细的读了一遍,那个惊讶就更别提了。
因为洪衍武给服务公司定的规矩已经很细致入微了,仍旧比不上老爷子这个。
那实在是太细了,也太严了。
几乎精细到了一举一动,严苛到了连生活方式都要干涉的地步。
上班时间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任何时候不许赌博、不许夜不归宿。
每周二统一剃头洗澡,只能留平头和寸头。
甚至去外面自己花钱买任何东西回来,都必须得经说明签字才可。
就连吃饭也被条条框框的规矩管着。
由专人负责派饭,吃饭时候不许交谈。
桌上还得有布碟,在碟子上还得有两种筷子。
一双黑乌木,一双骨质的。
乌木是夹菜放在碟子里用的,骨质是自己吃的。
店里还明文规定,如无请假,店伙不能自行在外用餐。
此外,就连洪禄承自己都算上,无论是谁,在店里都吃一样的饭菜。
谁都没有例外和特殊待遇。
这样的要求,其实真的有些苛刻了。
要是国营厂,连领导带职工,恐怕谁都难做到。
或许只有部队,才有可能。
可反过来说,店里的待遇也是出奇的好。
店伙除了说好的工资,年底视情况而定,每人有不同的红利。
而且包吃、包住、包穿衣、包剃头、包洗澡以外,每逢初一和十五,还有伙食改善,吃犒赏。
大致标准是由平时的两荤一素一汤,变成了三荤三素的时令菜,外加打卤面或炸酱面。
这在京城叫炒菜面。
但最绝的是居然还有零食供应。
写明了每周日晚饭后,由店铺外购的应时小吃,每人一份。
这样的规矩可实在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别说私人企业了,哪个国营单位,也没有这个。
所以水清回来之后一直犯思量。
这私营买卖的老规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是不是有点定得过头了呢
然后除了琢磨这些办法里,有那样可以移用到“北极熊”服务公司去之外。
就是琢磨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职工不打折扣地照做上了。
至于洪衍武呢,他的感受也和水清差不多。
只是由于自身的职业特性,他的关注点更多放在了后厨的事儿上了。
像今天在厨房里呢,通过李福的介绍,他又了解到了一些“大酒缸”里的道道儿。
这才知道,敢情就连老爷子定的三样主食不是随便来的。
让人砌好的灶头更是有特别讲究的,蕴含着只有内行人才懂得的妙处。
实际上据李福所说啊,其实京城的“大酒缸”就应该是纯喝酒的地儿。
向来只提供现成的酒菜,一律是不动炒锅的,更不卖饭。
这是因为小本经营,限制住了它的经营内容。
如果不动灶火,就可以不用厨师,省煤省地儿省人工,跟今天开火锅店的优势差不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