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她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倏忽而去。

    谁要是活得累,往往不是因为拥有的少,而是因为计较的多。

    只有对自己从容,对身边人宽容,对很多事情包容,这样才能活的开心。

    否




第1028章 善举
    把带来的资金拿出来和弟弟们一起做点实事,洪衍亢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可让他真正打消了所有后顾之忧,愿意倾囊而出,却是因为随后又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首先是端午节后不久,洪衍文的岳父一家来小洋楼看闺女和外孙女的新住处。

    洪衍亢这时才知道,原来京城这边还有一门姻亲是厅局级的官员。

    别忘了,他来京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找找政治上的门路。

    于是尽管便很惊喜地邀请洪衍文和许家人去京城饭店用了餐,还主动拿出一些礼物相赠。

    而许家也对洪家这位来自香港的阔绰亲戚热情有加。

    席间许秉权不但一再保证香港回归之后,政府对任何历史问题都既往不咎,必定会全力保障香港繁荣与安全。

    他还诚邀洪衍亢在重文区投资,愿意给不少的优惠政策。

    最终在相聚甚欢的气氛下,众人尽兴而归。

    甚至就连洪衍文在许家人眼中的地位,也因阔气的小洋楼和海外关系的双重作用,又大大高升了一步。

    而且洪衍亢还远没有想到,即使是这样的政治关系,对于住在京城的洪家人仍旧不算得什么。

    很快,洪衍武、水清和陈力泉又带他去看了一场海防歌舞团的演出。

    他这才发现,自己两个当厨师的弟弟竟然和入了“顾委”的将军儿子是称兄道弟的好友。

    而且这个将军之子居然还是红透全国的音乐天才杨卫帆。

    人家本身就是正师级别呢,连香港都知晓其大名。

    了不得啊!

    有这样的人物对他亲热的叫着“大哥”,还亲口保证洪家绝不会吃倒账,有问题可随时找他,那还担心什么啊

    所以从这时候起,洪衍亢认为已经完成了香港那边的家族使命。

    再额外钻营,把钱花在寻找其他政治靠山上,已经完全没有必要了。

    那他带来的钱,自然可以用作他途了

    而除此之外,京城这边的洪家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也很让洪衍亢惊讶。

    像六月底的时候,洪禄承就在一次家宴后跟子女们商量了一件事。

    老爷子宣布,“大酒缸”从开业到如今,总共净利得了一万六千块钱。

    而这笔钱,他打算赠给街道办事处两千,居委会两千,派出所两千。

    其余的一万块,也不打算留了,想的是为福儒里的居民们做点实惠的事。

    于是专门为此征询家里人的意见。

    结果听了老爷子的话之后,洪家的孩子们没半点犹豫,当场统统点了头,还特别积极的为这笔钱能干点什么出谋划策。

    像洪衍争首先提议,要为福儒里年过六旬老人们发米发油。

    他说国人讲究尊老,关心老人是传统美德。

    而且这钱是从“大酒缸”来的,老人是主要顾客,这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洪衍文跟着进行补充,他认为尊老虽很有必要,却不能忘了怜贫惜弱。

    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和残疾人,同样要想到。

    继而洪衍茹又想到了孩子们,说尊老也应该爱幼啊。

    好不好像咱家老宅花园子似的,也给孩子们在万寿西宫里找块地方,弄个滑梯、转椅、单双杠什么的

    但不得不说,最后还得属洪衍武的主意最惊人、最巧妙、也最周全。

    他的倡议居然是盖厕所!

    当然,别看乍一听是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但按照他的话仔细一琢磨,竟然是最有道理的。

    洪衍武的理由如下。

    “千百年来,咱们穷苦的老百姓光忙着解决吃喝问题了,根本顾不上解决拉撒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方面同样重要。因为这是生活里必须的环节。”

    “可你们大家想想,咱们入厕又是什么样条件啊这眼瞅这就已经到了夏天了,这个时节胡同茅房的味儿,别说人了,恐怕可以把一切神灵从院子里熏跑,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

    “冬天也一样,四面露风,一地尿冰,蹲会儿就得冻屁股,老人特别容易滑到摔跤。还有呢,灯泡坏了也没人管,常年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天一黑,孩子们都害怕,不敢进去。”

    “所以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这才是真正的惠民之举。千万别小看厕所,怜贫惜弱,尊老爱幼,每个字都能在这件事上体现出来。整个福儒里的男女老少都能跟着受益。”

    “再说了,咱家还住在这条胡同里,这同样能惠及自身啊。难道你们还有谁不愿意上干干净净的厕所吗”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打破老百姓脑子里厕所就代表脏臭的概念,让咱们胡同的厕所要变成瓷砖铺就,干净亮堂、灯光明亮的场所。”

    “就跟咱们老宅似的,要装上抽水箱和洗手池。只有这样,今后咱家的老人孩子去上厕所,我才能放心……”

    尽管洪衍武是一边说,大家一边嘻嘻哈哈的笑。

    但不能不承认,话糙理不糙,事实就是如此,于是纷纷点头称是。

    唯有洪衍争却仍习惯性的有点存疑。

    “老三,这毕竟是公共厕所,尽管可以按咱们老宅的标准去修,可你怎么能保证就那么干净呢难道就没人糟践扫厕所的可不会精心替你管着,也就隔三差五随便拿水管子冲冲水罢了。时间一长,恐怕还得和过去一个样啊……”

    洪衍武当然自有说辞,一拍大腿。

    “大哥哎,你还是有点死板了,既然厕所设施



第二百九十九章 差距
    回到京城才短短个把月。

    可越和这边的亲人们相处,洪衍亢就越来越感到香港那边亲人们的性清凉薄与见识浅薄。

    他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一个祖宗,两地亲人产生了这么大的差距。

    香港那边的长房子孙,完全一无是处。

    简直就像是活在钱堆儿上,只会消耗和生产垃圾的虫子。

    说是金钱的奴隶都抬举了他们。

    反观京城这边,却要人情有人情,要胸襟有胸襟,要见识有见识,要本事有本事。

    在各方各面,都远超过长房的子孙。

    似乎更配得上“八大宅门洪家直系传人”的这个称呼。

    穷,能自得其乐。

    富,也过得并不骄奢。

    只有这样的活法,才是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所以尽管内心里明知不该,但洪衍亢对京城这边的亲人好感和亲近都与日俱增,对香港的那些直系亲属却日益厌恶。

    特别是在他跟父亲通过电话之后。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当他欣喜地诉说二叔一家对父亲的惦念,想要把京城这边所见所闻如实汇报,却只换来洪福承的怀疑、猜忌和排斥。

    他的父亲居然没听几句就打断了他,武断的认为二房生活富足和体面都是装出来的,是为了降低他的戒心,以套问香港的资产。

    并且还带着愠怒的告诫他不要幼稚,警告他对京城亲人保持距离和防备。

    这就使他彻底寒了心,不但对满脑子只有利益算计的亲爹完完全全的失望,也更对二叔二婶一家充满了愧疚感。

    于是无论怎样,他都要把带来的四百万港币赠予二叔一家,好让自己的良心舒服一点。

    但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是洪禄承和王蕴琳竟然都不肯接受他的馈赠。

    老爷子是一个劲的说京城这边并不缺钱。

    声称老宅已经全都修好了,洪家的孩子们也都有他们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事业。

    唯独老铺重张一事是未了的心愿,可也着落在了洪衍武的身上。

    这小子在商业经营上颇有天分,又和泉子在跟名厨学艺。

    想来由他们恢复老铺和家族昔日荣光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所以心意领了,却实在无需如此。

    王蕴琳也跟着劝,说一笔写不出两个“洪”,自家人真没必要这么客气。

    而对于洪家的孩子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自食其力。

    内地不比外面,几万块就已经算是富足了。

    而苦日子过了许久,她的孩子们眼界尚浅。

    如今要再白落这么一大笔钱,反恐让他们失去了志气。

    所以虽知洪衍亢是好意,但这些钱实在是不好接受。

    好嘛,硬塞都不要啊!

    这是何等洒脱与自信!

    但对二婶说的二房子女能为这笔钱丧了志气,洪衍亢实在不敢苟同。

    不冲别的,就冲“厕所会议”中各人的表现,就冲洪家老宅器物摆设,就冲他们日常维持的生活水平,就不可能。

    这钱是不少,可哪怕以内地物价俩论,也就勉强及得上他住的那栋小洋楼的装潢价值。

    他很清楚这点,所以这只是哄他的借口罢了。

    于是洪衍亢没辙了,左思右想后,觉着二叔提到洪衍武时,明显带着自豪与骄傲。

    那毫无疑问,老爷子是把恢复祖业的希望也放在了这位堂弟的身上,把他当做自己的继承人了。

    这样他就一拍大腿,干脆,就找小武去得了。

    想来这钱给他用,也错不了。

    却没想到啊,倒真不愧是爷儿俩,洪衍武竟然也不肯要这白白送到手里的银子。

    而且那口气更大。

    居然说自己手里的钱已经太多了,还苦于无处开销呢。

    还说自己知道香港那边,纯粹的资本主义世界,没钱寸步难行。

    跟着很认真反问洪衍亢经济上有没有困难

    好嘛,这不但让洪衍亢有点哭笑不得。

    也真得感叹一声,还是这样的亲人,真让人心里熨帖啊。

    洪衍亢当然还想着继续再劝,以了却自己的一点心愿。

    可他没想到这话也只能换地儿去说了。

    因为今年啊,龙口村那边儿又有了不少新改变,兆庆希望洪衍武马上去龙口村一趟。

    说到改变,这第一件大事就是兆庆花钱把龙口村的村委会给翻新盖成了楼房,还在旁边盖了个新的小学。

    &nb



第三百章 刷新认知
    ;龙口村还是那个龙口村,但又不太像那个龙口村了。

    因为这里和往日最大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村里确实富了,盖了不少新的大瓦房。

    家家户户都买了大彩电,成了京城范畴名符其实的第二个彩电村儿。

    更在于公用设施的兴建与完善。

    在见证了这个村子数百年历史的大榆树下,除了村委会和学校起了两栋相当规模的新楼房之外。

    村民们过去乘凉的几块大石头和一个石碾子都被挪走了。

    换成了出自工艺品厂,簇新的六组石桌石凳。

    那条蜿蜒曲折贯穿村子的黄泥主干道,也已经被拓宽成了水泥路,路两边正在增置路灯。

    此外,还有了公共厕所,公共澡堂,公共图书馆、饭馆、商店。

    而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全是安太阳和安月亮哥儿俩去城里送货,顺道从“北极熊第一服务公司”转批的东西。

    因此饭馆和商店就门口也仿效“北极熊日夜商店”和“北极熊餐厅”的样子,在门口摆出了不少撑着阳伞的塑料桌椅。

    可供村民们闲坐,在此享受一瓶冰冻啤酒或冷饮……

    说白了,此处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愣头楞脑,充斥着落后小农意识的传统农村了。

    而是变成了一个具有前卫性格和城镇化意识的现代化村庄。

    要知道,京城大部分小胡同才不过刚刚随着城市道路升级改造,顺带把泥土路改成了沥青路。

    京城第一个彩电村,虽然也靠着好几个村办厂赚了大钱。

    可钣金、喷漆,破坏了自然环境不说,村干部都忙着给自家盖房,并没有一个子儿花在公共设施上。

    因此龙口村眼下呈现的新面貌,别说旁人了,就连洪衍武也是大吃一惊。

    他真没想到兆庆全凭自己的规划,能把村子改建的这么好。

    就凭他的这份远见卓识和大公无私,不少乡长或县长恐怕也及不上呢。

    而那些受聘而来的“京城小学”的六位老教师就更开心了。
1...459460461462463...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