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而且这种战争胜利后的好处,也并不只是朝廷上得到的那些,所有曾经参与其中并且为之出过力的臣民,都应该从中分得大小不一的红利。只有这样,才能激起朝廷上下军民人等对战争的胜利信心和巨大热情,人人为国出力,奋勇争先,以国家的胜利为自己的荣耀。唯其如此,方能称为大国雄风也!
酒酣之际,元召不厌其烦的又把这番道理详细的讲述了一遍。他的这番见解,以利益驱使臣民鼓起参与战争的热情,使之不厌战。而以国家荣耀鼓舞人心,使人人都为自己曾参与其中而心生骄傲,此为乐于战。正是习得春秋管仲、韩非诸子之牧民学说精髓,使众人听得血脉喷张情绪激昂,恨不得马上就参与其中,为下一场国家战争而出力。
董仲舒与主父偃对视一眼,两人不约而同地暗
中赞叹。此子如此年纪,胸中就有这样经天纬地之才,而且洞察世情人心,俯视天下事如掌上观纹,将来的成就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地步,真是为之期待啊!
“贤弟高论!长卿虽年长十数岁,亦自叹不如!这次既然要去做这件事,正应该乘风而起,直上九霄,施展胸中学识,
第四百三十三章 巾帼红颜 为谁红尘一瞥
从西域归来的大汉使团自渭河码头上岸之后,在长乐塬上只不过是暂时停歇。然后他们要马上赶回长安,向皇帝陛下汇报这次的出使情况。虽然这次出使对于朝廷来说算得上是失败,但元召得到了他想要的许多东西。这也是董仲舒肯亲自过来迎接的原因。
在这几年的某些闲暇时光里,学识渊博的这位儒学大宗师从元召的嘴里听到了许多他从未听说过的知识。这引起了他很深的兴趣。
可以窥探星辰日月规律的天文学,可以通晓天下山川形势的地理学,还有可以计量计算世间万物把什么东西都可以量化比较的计数学,各种让人恍然大悟的物之原理学规律……所有的这些,都让他有目瞪口呆之感。
董仲舒从来就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他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曾都有过涉猎,尤其是精通儒家学问。曾经为了苦心钻研古之文辑,闭关于家中小楼之上,三年不下楼不窥园,可以称得上是有世间大毅力者。
自从认识元召,被他从江都王那里忽悠到长乐塬上来。他原来的心愿,也只不过是想要借着这位想干大事的长乐侯,向天下人来兜售自己的那一套儒家学说理论而已。既然自己的那一套没有被皇帝所采纳,那么退而求其次,在这座即将落成的天下最大学院里来讲读,让来到这里学习的将来精英人物都认可儒家精髓,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想法是好的,可是自从他来到这里后,儒学大宗师心中有些惶恐地发现,自己从前所顶礼膜拜以为是世间至善学说的儒家言论,也不过是这世间百科中的一家之言而已。
在很多次秉烛夜谈的深夜里,在很多次桃花煮酒竹叶烹茶的激烈争辩过后,他不得不在心中承认,在元召所展现给他的广博知识海洋里,自己大半辈子的所知所学,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流传于中原的先秦各种学说,董仲舒还可以与元召展开辩论,以展现儒家学问对济世救民的重要性和唯一性。然而,对于元召笑眯眯地搬出那些已经在现实中利国利民的所谓物理数学知识来反驳他的空洞理论,脸红脖子粗的董仲舒也只得被他噎的哑口无言,最后气咻咻的哼一声,不知道尊重长者!以掩饰自己的失落。
虽然面子上不肯认输,但实际内心深处已经对那些据元召说是传自遥远西方的知识起了很大的兴趣。世间学问本来就学无止境,董仲舒虽然已经年纪大了,但他对未知事物的追寻,自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就连他最崇敬的儒家创始人孔丘,不是也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话吗!
从西行而返的大船上,卸载下了元召委托大汉使团在西域各国搜集的一切关于文字记载的羊皮卷。元召已经记不清在与大汉的这个同时代里,西方已经出现了哪些文明。不过这没有关系,他直接采用了最简单的手段,先把能找到的有文字记载的东西都运到大汉来就是了。以后的长安学院里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人手,慢慢的整理就好。
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办法虽然有些漫无目的,但成果显著。也就是从这次开始,以后无论是出使各国的大汉使团,还是攻城掠地所向无敌的大汉军队,他们所到之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搜集一切文字典籍,统统地装船运回大汉长安学院来,经过学院精英们的挑选整理之后,选取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院里的学子们。
当若干年后,天下万国,无论远近,皆翘首瞻望东方这座著名的文华荟萃之地的时候,那种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开放包容的精神,使长安学院这座大汉精英们的摇篮,成为了世间最璀璨的明珠。
当然,现在还绝对没有人会想到那时的盛况。恐怕就连元召自己,最初的梦想也只是建造一座相当于后世大学的综合性学府而已。
当盛宴结束,所有人都各自散去的时候。明月挂上半空,春天的风从山中而来,掠过宽阔的渭河,带着芬芳的气息。元召居高临下,看着剑湖船坞中的点点灯火,有微微的失神。身后脚步声响起时,他不用去看,也知道是谁按耐不住急性子过来了。
“师父!这次无论如何,你也要给我想办法,我要去……领兵征伐西域!这是小冰儿除了拜师那次,第二次求你的呢……。”
虽然话音的末尾带了一点儿撒娇的语气,这对于经过了铁血厮杀的骠骑校尉来说,已经有些不习惯。但她还是这样做了,反正这周围又没有别人,在师父面前,从来都可以无所顾忌。
“好!一定达成你的心愿。从现
在就准备,带着你那五千健儿去吧,去开创属于你的天地。”
完全出乎意料啊!本来霍去病是鼓足了巨大的勇气来让元召帮忙的,还以为会费些周折呢,她都已经做好了各种死缠硬打的准备,却没想到他回答的这么干脆。
“师、师父……?”
惊疑不定的语气中,霍校尉以为自己听错了。她睁大了眼睛,看着月光中显得有些朦胧
第四百三十四章 众生蝼蚁 不过枉自算计
来自九州隐门七大长老之一的洛云升,他的功夫并不算是最好的,但此人极富智计,历年来的几次大行动,背后都有他策划的影子。
隐门在长安城内外的暗中力量,已经部署了几十年之久,可以说是非常庞大,就算是汉家朝廷也一直拿他们没有办法。虽然严厉打击,但很难清除。
然而上一次受到江都王的牵连,皇帝和朝廷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下定了决心,对包括隐门在内的所有江湖力量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力度。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隐藏在长安城内的隐门中人几乎被一扫而空,全部抓进大牢,然后在重兵押护之下,都送到雁门关外去筑城开垦荒地了。
一时之间,损失巨大,上下震惊。后来直到逃亡回来的朱安世详细的说明原委情况,九州隐门的长老们才知道,原来只是惹到了一个不该惹的人,属于隐门的近万江湖人士就被充军发配罚作了劳役,可能余生都脱身无望了。
元召这个名字,隐门长老们并不陌生。时间再往前些的那次未央宫作乱,就是这个人从中坏了大事,致使功败垂成,秘密潜伏在未央宫中的大部分暗中力量都就此葬送在他的手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元召就被他们记入了黑名单,成为必须铲除的对象。
再到后来,隐门又组织了一批人东渡大海,企图在元召出征在外的时候找机会解决他。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即便与青瓦山庄玄刀神门下的弟子们联手,那些赶去的人却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虽然具体死去的情形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但他们都死在元召的手中,却是不用质疑的。
而这次更是因为他的原因,长安城中多年来培养的力量被一网打尽,双方结仇更深,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于是,长老们一致决定,组织起大批精干力量,趁着元召这几年在朝堂上权力的减弱,把这个心腹大患彻底解决。
而随着综合探听来的消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元召所在的长乐塬据说要举行什么一场大的活动,以庆祝一座学院的成立。于是长老们马上意识到,这个时机太难得了。不仅可以趁机杀死元召,如果策划得当,说不定运气好就可以连刘汉的皇帝一起干掉!
几千属于九州隐门的高手们被从四面八方召集而来,然后在洛长老的亲自统领下,越苍山,涉渭水,就来到了长安地界。
洛云升外号“神机子”,无论是自身修为还是各种计谋,都远超过常人。这可不是浪得虚名,而是被所有隐门中人公认的。为了谨慎起见,他把所带领的人化整为零,除了留下一部分在终南山中潜伏,准备伺机行事外,其余的都悄无声息地潜入了长安。
此人素来自负,这次动用了这么多的力量,以为凭着自己的手段,只去杀灭小小的元召算什么本事,入得长安伺机刺王杀驾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
长安城中的隐藏势力虽然那次损失殆尽,但经过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发展,也已经又具有了一定的根基。他们这些人在这么大的一个长安城中潜伏下来,也并不是不可以做到的事。
按照探听到的消息,皇帝将在这几天有一次出宫活动,洛长老想要等待的就是这次机会。按照他的策划,就在皇帝车驾进出长安城的时候突然发动,虽然不能说有完全的把握,但终究还是值得一试的。不是有那么句话说得好吗“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隐门中从来不缺乏敢死的勇士,更何况他有着周密的策划。
然而只过了一夜的工夫,长安城中竟然风云突变。不知道朝廷是得到了什么消息还是出于安全戒备的考虑,驻扎在城西细柳营的黑鹰军突然就奉命开进了长安城,这支精锐的轻骑部队协助长安府衙和巡武卫,在长安城中开始了拉网式的清查和警戒。
洛长老不愧是“神机子”。他也不知道从哪里提前得到的消息,在朝廷行动之前,所有已经潜伏在长安的隐门中人都接到了他的紧急命令,马上撤出长安,保存实力,待机而动。
接到他的命令后,隐门高手们不敢怠慢,在第二天夜里就又连夜撤出了长安城。到得安全地方,然后得知城里正在大肆追捕可疑人员的时候,不由得都暗自庆幸,同时对洛长老投去敬佩的眼光,幸亏他见机的
快,否则这次后果堪忧。
洛长老则是暗中擦了一把冷汗。没有想到朝廷西凤卫的耳目现在这么厉害了不过刚进长安城就被察觉了。很显然,城里的行动就是冲着他们来的。季家的人还真是够意思啊!幸亏那季英派人给他通报了消息,他们大家才能全身而退。此次事了之后,还是要好好的酬谢一番的。
&
第四百三十五章 千乘万骑 杀场傲然红衣
这个世界上的事往往如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黄雀却从来没有想到,早有人用弹丸瞄准了它的要害!
赵远从昨天开始就一直感觉到很惭愧。作为元召最信任的人之一,早在很久之前,元召就让他暗中组织起了一只秘密的力量,专门用来探听各种消息,传递有用的情报,以保障长乐塬上的各方面安全。
这支力量有怎样的规模又是如何的强大,除了元召和赵远掌握详细之外,唯一多少知道内情的就只有主父偃和崔弘了。
元召不需要养死士,但他必须要有一批绝对忠诚的人,来进行一些维护自己利益的行动。因为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批人的身家性命都系在他的身上,他不为了自己着想,也要为大家着想。这是最基本的义气和担当。
一直以来,赵远作为首领,无论是执行元召下达的命令,还是及时嗅觉一些有关于长乐塬的风吹草动,他和手下的人都做得很好。但是这一次,他为自己的失误感到有些不可原谅。
就在终南山上,有一批潜伏在此的意图不轨者过了两三天时间,他和手下人竟然一无所知。这不得不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失误。尤其是在这长安学院马上就要开院的紧要关头,如果不是因为蓝田县追查失踪小儿而惊动了对方,被黑鹰军一举歼灭的话,那么真的等到这些江湖匪类捅出大娄子,那他就是和手下全部引刀自裁,恐怕也对不起侯爷一直以来的信任啊!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下,赵远恶狠狠的对所有手下人员下达了命令,对于侯爷接下来的计划,一定要瞪大眼睛看好了,绝对不能再出一点儿差错。其实根本就不用他说这些狠话,手下们早就全体出动了。那些从长安城跑出来重新偷偷潜伏进终南山的家伙,自以为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道早就落进了人家的圈套中。被一双双眼睛盯的死死的,一举一动,尽在掌握。
不过,元召并没有让任何人轻举妄动。只是吩咐他们,好好的暗中盯着就好。至于他有什么想法,现在还并没有人知道。也许,他是想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一个不漏地把他们全部消灭吧?当然,这只是赵远在自己心里所想的。
他们已经大体掌握了对方的人数,总共有将近二三千人之多吧。这已经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对方全是江湖高手。他们一旦发动起来,必然十分可怕。因此,赵远和来协助他们的崔弘早已经命令全部人员做好了准备,一旦事情紧急,就马上先发制人。
这些人毕竟是江湖高手,不好对付啊!到时候拼杀起来,伤亡肯定是难以避免的,是否应该建议侯爷向皇帝求助,派西凤卫高手们来帮忙呢不过,当赵远和崔弘心中有些忧虑的去对元召说的时候,却见元召神态轻松的对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不必放在心上。
“求什么西凤卫帮忙啊!这些猎物,我好不容易想办法才把他们从长安城赶到这山里来的呢。是要有大用处的,岂能让别人来染指?呵呵!”
赵远和崔弘两个人当时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什么、什么……猎物难道这些人的行踪都在侯爷的掌控之中?那……他们会有什么大用处呢那些人可是想要来杀人放火的啊!
“侯爷(师父),此话怎讲”两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
元召淡淡的笑了起来,他看了看刚才和他在一边喝茶对弈的主父偃,会意的点了点头,这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在他们面前,一切都不必隐瞒。
“侯爷的意思是说,他要用这些人的血来淬炼一把利剑的锋芒了!那把即将要划破西北苍穹的利剑,只有见过血后,才能真正的剑气如虹。哈哈哈!”
几千人的性命和生死,在青袍老书生嘴里说出来风轻云淡,彷佛只是刚才棋局上的一枚棋子,在手指之间被轻轻的抹掉了。
赵远和崔弘看了看元召,又看了看主父偃,再互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迷惑不解的神色。他们是真的没有听明白。
“这些人,是我为冰儿……哦,是为我们的骠骑校尉准备来练手的。我已经答应了,一旦出兵西征的决议在皇帝陛下面前通过,一定会全力保举她为西征军主将的。而在此之前,当然要让皇帝和朝廷重臣们看到骠骑校尉和那手下五千骑兵的威
风嘛!所以啊,这些什么九州隐门的家伙来的可太是时候了!哎呀,你们说说,上哪儿找这么合适的猎物去呢呵呵!”
原来是这样啊!两个人终于恍然大悟,然后心情大振。元召既然早已经成竹在胸,一切尽在其掌握中,那还有什么值得多虑的呢!现在只能说,隐门高手们太倒霉了。
“师父,这些人都是身具武功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 文华之盛 以载道育精英
大汉太史令的煌煌史笔,对于开拓首次盛世的这个时代,给后人留下了详尽的记载。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文治武功,为历代之最盛。
而在那些传奇中,帝国后来最负盛名的四支军队,就是诞生在这个时候。它们分别是黑鹰军、赤火军、黑蛟军、飞虎军。
黑鹰军的第一位主将是卫青,赤火军的第一任主将是霍去病,而大汉楼船黑蛟军的主将就是后来被皇帝亲自赐名为元中华的元十三。至于飞虎军,又叫作“皇家飞虎军”,它的横空出世,还要稍晚一些。
如果要论起对帝国功勋的大小,可能很难有具体的数据来分出高低。但要说起光芒的璀璨,则必属赤火军无疑!大汉赤火军,从它的旗帜第一次出现在这世间起,就带着烈焰一般的光芒,凡是这片红色火焰出现的地方,融沙石化金铁无坚不摧,它的使命只有一个,就是前进、冲锋!锋芒从来没有被挫折过一寸。
春天的风卷过汉中大地,也带来了西北的黄沙气息。今天选定的黄道吉日,似乎天气并不是很好。虽然天气已经很暖和,但在夹杂着风沙的西北风中,却仍旧有着略微的春寒料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