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这是新皇帝继位之后,大汉帝国面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按照皇帝亲自签发的命令,共征集作战精锐部队六万余众,而如果再加上其余的各种后勤供应保障部队,差不多总计有十万余人。可以说是自平灭匈奴战争之后,所组织的最大规模作战了。
六万作战部队,按照朝廷军事会议的统一部署,兵分三路行动。
北路,长平侯大将军卫青亲自统领以黑鹰军为主要作战力量的三万骑兵,北上雁门关,出朔方三城,援助草原上的余丹单于,以共同抵抗自西北天山方向而来的波斯与匈奴流亡贵族组成的联合军队。
南路,以东海和南海的部分水军再加上这次抽调的人马,共同组成万余人的南海战船编队。这几年来,在剑湖船坞新做好的三十余艘大型战船,全部扩充其中。这样一来,这支海上船队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百艘战船以上,并且全部配备了各种海上作战的武器。
大汉王朝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水上作战部队,就从这次战争中正式诞生了。而被皇帝亲自赐封为楼船将军的元横波,正是原来的元府护卫元十三。当这个年轻人意气风发的站在船头,指挥着麾下百艘战船迎着风浪进入深海的时候,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支水上作战部队将会建立怎样不朽的功勋,并且即将开辟出的这条新航道,对于这个伟大帝国的将来,究竟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
而西出长安直奔玉门关支援的这一路总计两万人,他们的作战任务最为艰难,对于整场战争的胜负,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尽管皇帝十分不情愿,也不得不答应元召的请求,由这位身负天下之望的大汉丞相亲自挂帅,领兵西征。
云层万里,落霞满天。朔风带着寒意,吹起路边的积雪,战袍上若染清霜。身穿铁甲的战士,排列整齐队伍,骑着雄壮的战马奔腾而去。长安西城门外,皇帝刘琚收回远送的目光,微微叹了口气,再次看着身边即将踏上征程的人时,他的脸上神情复杂。
“其实,我并不希望你在这个时候离开长安……阿姐和灵芝姐她们下个月就要生产了……唉!”
身为西路军统帅的元召,并没有披甲。一袭战袍被风微微吹起,飘在身后。那上面的千针万线,都是女子用灵巧的双手为他熬夜所制。
“这一仗,我们只能赢不能输!陛下,不管是对于大汉王朝还是整个华夏民族来说,这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年轻的皇帝当然早已经听这位帝国最重要的大臣和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详细的解说过这场战争的重大意义。想到那些宏远与辽阔,他亦心潮彭湃,但终究是不忍心这场人间的别离。
“阿姐她们就在那边……元哥儿,我不耽搁你了。等你胜利归来的时候,我亲自备酒,仍旧在此等候!”
大汉帝国的年轻皇帝和丞相击掌分别,如同平日。在某些时候,他们只是朋友,从来不称君臣。
长亭外,古道边。重掌戎机的元召伸臂抱住前来送别的两个女子,满怀歉疚。也许,上天注定不让他亲眼看到自己孩儿的出生吧。
“我已安排好一切,不会有事的……。”
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之间的选择,无论说什么都显得苍白。
而同样的夕阳晚霞,落在守卫玉门关的将士眼中,却是一片血红。
就算是还没有铁箭能够射到玉门关的城头,但视野尽头那直上云天的烟尘和隐约可闻的激烈厮杀声音,却令人心中忐忑难安。
玉门关守将和部属们全副武装,值守在城头,不分日夜片刻也不敢懈怠。虽然明知道前方的最后一座要塞敦煌郡已经到了最危急时刻,但却没有办法去救援。
不是他们胆小怕死,而是守卫玉门关的职责太重要了。作为大汉帝国的西大门,玉门关绝对不容许有失啊!
&nb
第八百二十四章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这样规模的战争一旦开始,无论敌我,伤亡便极其惨烈。自从波斯人出现在西域战场,生灵涂炭的局面注定无法避免。
相比较起那些在激烈厮杀中壮烈死去的战士,一些暂时还不为人所知的无名英雄,他们的事迹也许更令人动容。
黑夜之中,一支十余人的骑兵小队,穿行在距离玉门关几十里外的戈壁丘陵间。他们是汉军斥候,负责随时传递敌情和前方友军情况。
为首的什长名叫江生,也不过二十多岁年纪。自从西域军情紧急开始,像他们这样的汉军斥候小队,已经从城内派出来了好几拨。但到今天为止,江生并不知道其他人还活着多少,在波斯人已经控制的范围内想要完成任务,本来就是一件十分艰险的事。用九死一生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能够担任斥候的人,经受过的严格训练自不必说,而除了适应战场的能力之外,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勇敢坚韧当然不可缺少。即便是知道这次作战任务极其艰难,也没有一个人逃跑或者是中途放弃。
江生率领的这支小队算是幸运。从他们被派出城来的这十几天时间里,虽然在搜集情报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几次波斯人的队伍,但都很神奇的没有被发现,所以当他们带着敦煌要塞的最新消息穿越疆场,辗转回来玉门关的时候,心存侥幸的同时,又有着说不出来的满腔愤懑。
亲眼所见到波斯军队的残暴和无情,对于他们其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难以把那些画面抹去。
江生他们这次的任务,只是奉将军的命令,去探查敦煌、张掖两地的情况,至于更远些的武威、酒泉等地,玉门关在收到的最先情报中已经知道失守的消息,所以他们的行踪并不曾到达那里。
即便如此,沿途所见的惨状,也已经是触目惊心。敦煌附近早已经被波斯大军层层包围,想要知道里面的确切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不过还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座关城要塞还掌握在汉军手中。
敦煌城虽然不能够完全挡住波斯人的马蹄,但它却如同一颗钉子,牢牢的扎在东进玉门关的要道上,令波斯元帅尼赫古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力围困这座孤城,严防困守其中的汉军突围出来在大军后方造成扰乱。
虽然不知道敦煌城中的将士们是用什么方法守住了这座城,至今还没有被攻破。但这个消息,对于玉门关内的汉军来说,无疑令人十分振奋。所以,江生小队才连夜赶回来,想要趁机突破波斯大军的营寨,回到关城内告知将军知道,以便更好的调整对敌作战部署。
然而谁知道,出去的时候容易,想要回来却难!还离着几十里远呢,却怎么也突不破波斯大军的包围了。
江生等人隐藏在一处沙丘后面,悄悄地观察着连绵不绝的敌军大营。不由得暗自心惊。看这数量,怕不有近十万之众啊!联想到他们在整个西域的汹汹气势,真不知道东征的波斯人到底来了多少。
只是有一个问题,让他们感觉很奇怪。自张掖,敦煌两郡往东以来的这片地域,在都护府协作范围之内,少说也有将近十几个西域国家。就算是他们都被波斯人征服了,可是一路行来,除了被屠戮杀死的之外,几乎没有看到活着的人影子。这是一个极其反常的现象。
难道这些成为俘虏的西域人,都被押解往后方去了吗又或者是都被秘密杀死了……?江生和他的部下暗地里猜测好几次,终究不能确定。
不过,这样的疑问并不需要保留多久,他们马上就会知道答案了。
正在黑夜中秘密探索可以潜伏通道的几个手下斥候,有些惊慌的悄悄靠近过来,告诉江生,说是他们刚刚发现了看押汉军俘虏的一处营寨。
江生大吃一惊。他连忙跟着潜行几里之后,俯身在一处地势较高的草坡上,借着那些火把的亮光,果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正是一个看押俘虏的所在。
“头儿!要不要趁机救人”
所有的手下斥候握紧了手中刀,他们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那里面既有愤怒,更有悲伤。
江生的眼中也有两簇火苗在燃烧。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看的非常清楚。大约有几十个波斯武士在此看守,其中的大部分人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翻烤着猎肉。而他们看管的俘虏,就席地围坐在当中的空地上。所有人都被剥去上身衣衫,赤膊绑缚,用绳索连在一起。在这寒夜之中,冻得瑟瑟发抖。看人数大概有二百多人,基本身上都有或轻或重的伤口,鲜血淋漓,十分悲惨。
“这些人,应该都是在酒泉三郡的战斗中不幸被俘的我军将士……这个地方离波斯大营有些距离,看守的人又有些少,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趁机相救呢!”
 
第八百二十五章 铁蹄东来煞气多
玉门关外,终于隔绝了全部消息。所有派出去的斥候,都不再有前方军情传回来。守城将军和他的部属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关门以外的土地,已经不复汉朝所有!当又一次天光大亮,夹杂着膻腥气息的朔风迎面扑来,铁甲生寒,刀盾染霜,坚守在城头的将士们再次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远望故国山川,虽然只有百里之遥,但,也许已经永远回不去了!敦煌城,博望侯张骞站在城楼箭垛之后,默然观望良久,心中无限悲怆。
自从酒泉之战开始,汉军一路败退,损失惨重。数日之前,退守张掖郡的时候,张骞曾经集合起所有人马,想要固守待援。不过,仅仅坚持了一日一夜,在付出大量伤亡之后,便不得不再次放弃那座要塞,全部退回到敦煌城内来。
张骞不是没有起过拼死殉国的念头,然而,环顾手下所有追随的将士,虽然人人带伤,却没有一人畏惧后退。敦煌城头,已经血战十余日,死去者十之五六……他便自责的收起这种想法。在这样的境况下,求死,只是一种懦弱的逃避。而如何坚守下去,带领大家尽可能的减少伤亡,才是身为一个将军最应该去做的事。
退守敦煌城的汉军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几千人。而经过这么多天的残酷战斗,能够坚持站立在城头的,只剩下两三千余众。即便是这些人,除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之外,恐怕主要还是依靠了城墙坚固和武器的犀利。
不过,张骞并非是鲁莽的武夫。连日以来,通过观察,他的心中有深深的忧虑。按理说,以波斯人连续攻克酒泉、武威、张掖三郡的气势,敦煌恐怕也很难守住。他和所有将士们也早已做好了时刻城破的准备。可是,除了最开始那几天的猛烈攻击之外,波斯人竟然渐渐放缓了攻城的态势,而且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大型的木制攻城器械并没有使用。
“将军,会不会有救兵来呢”
虽然四面围城,似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但还是有人问了一句。没有人愿意就这样身死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在绝望的境地里,往往一丝希望,也会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管有没有救兵,我们都不可能放弃这座孤城了……如果注定要死在这儿,希望不会辱没了手中的这把汉刀!”
张骞的佩刀,与其他军中兄弟的一样,都血迹斑斑,有了崩裂的缺口。这是他们血战的标记,更是荣誉的象征。
“波斯人有些不对劲儿……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是故意没有一鼓作气攻下这座城。”
感受到空气中传来的隐藏杀气,这位很早之前就因功封侯的军中司马,终于确定了自己思考许久的判断。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李敢战死之后,张骞就成为了西域都护府的最高军事指挥者。在战场上他的话虽然不容置疑,但还是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句。
张骞脸上神情苦涩。虽然不想承认,但根据种种形势所做出的判断,毫无疑问,敦煌城已经被当作了一块诱饵。
“我们先前都太低估这些蛮族人了!所以才接连遭到失败。现在看起来,波斯大军中的将帅不仅善于用兵,而且更有可能早就搜集了大量的情报。最起码,他们对于大汉边关的守卫力量有着清楚的了解。玉门关至阳关一线都有重兵把守,城墙宽厚,波斯人如果进行强攻,势必会付出极大的伤亡。所以他们才留着这座孤城,想引诱玉门关守军来救援……你们来仔细看,这周围百里之内,早已经密布伏兵。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借此大量的杀伤汉军,以便于为迅速攻进玉门关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历经数次攻守拉锯战之后的敦煌城头,早已经残破不堪,断折的刀剑,渗透进砖石间的血色,还有那些刀砍斧凿的痕迹,无不在默默诉说着战争的惨烈。而亲身经历过这些的幸存将士们,安静的听着这位西域都护府司马的分析,终于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无论战场上怎样的博弈胜负,敦煌城和他们,都已经成了一颗身陷死地的“弃子”!
西风烈烈,残破的大旗飘扬。回首望家山,家山不可见!映入眼底的,只有那些彪悍的异族入侵者。他们的弯刀铁弓闪烁着令人刺骨的寒芒,遍布于四野的战马和骆驼,似乎一眼望不到边。
小小的敦煌要塞,孤城闭,音信绝,如同一叶孤舟,淹没在无边无尽的沙海中。
“但愿不要有一兵一卒来援……死守玉门关,莫放一骑而入。大汉男儿,死得已经够多了!”
张骞收回远望的目光,也断绝了所有希望。他喃喃低语一句,用牙齿咬住绑缚左臂伤口处的绷带,使劲地紧了紧,一片殷红的鲜血早已经渗透出来。他不知道自己的热血还有多少可以流,如果可以能够的话,他希望在最后一滴流尽
第八百二十六章 玉门关上燃烽火
身为汉军斥候的江生,现在非常后悔自己草率做出的那个决定。只凭着一腔热血肝胆想要救人,却没想到,连同他们一起都成了波斯人的俘虏。
这样的战场上,个人武勇在大队铁血骑兵面前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拼死抵抗的结果,换来的也只是更加残酷的对待。
十几个人的斥候小队,在全部受伤后被抓了起来,然后和原先的汉军俘虏关押在一起。黑夜到黎明,忍受寒冷饥饿,等待着未知命运的到来。
天亮之后,身上带着三处伤口的江生被波斯武士单独提了出来。几个凶神恶煞的家伙押解着他,走了大半个时辰,一直来到一座大帐门口。然后,他便见到了波斯大军的前军元帅尼赫古。
江生当然不认识这位身材魁梧的将军。这一路走来,他的心中很是吃惊。既然落到敌军手里,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不过,近距离的观察到波斯军队的气势和连绵不绝的规模,还是令他感觉到无比的沉重。如果真正在战场上两军交锋的话,这位年轻的汉军什长虽然绝对相信汉军必胜,但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却是不能避免的。
“跪下!元帅有话问你。”
一个波斯武士大声呵斥着,江生虽然听不懂他的“鸟语”,但料想也不是什么好话。他面无表情,直立不动的盯着那个神情冷漠的将军。旁边一个西域向导又用汉语重复了一遍。这次他听清楚了,却仍旧是一动不动。
波斯人大怒,用带鞘弯刀使劲敲打着这个汉军俘虏的膝盖,见他仍旧不肯屈服,又在后面猛地用脚踹在他的膝弯。双臂被反绑的江生反抗不得,他脸孔朝下扑倒在尘埃中,却始终都没有屈膝而跪。
波斯元帅皱起眉头,斜瞅几个武士对带过来的这个汉人拳打脚踢。半响之后,他轻哼了一声,武士们停下来,都叉手站在四周虎视眈眈看着身体单薄的俘虏。
江生满脸是血混合着尘土,身上更是伤痛难忍。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他宁愿昨夜战斗而死去,也不愿意忍受敌人的折辱。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没有别的办法。正要挣扎着爬起来时,眼前一暗,一只穿着长筒战靴的大脚踩在面前。充满威严的声音从上方传下来,竟然说的是汉语。
“年轻人,讲究骨气是没有用的。在战场上,唯一有用的只是胜负!胜利的人,高高在上。而失败的结果,就和你们这些俘虏一样,只是丧家之犬尔!”
尼赫古元帅眼神轻蔑的瞅着在脚底下挣扎的卑微生命。大战之前,他本来并没有兴趣多说什么的,之所以临时起意让手下押送一个汉军俘虏过来,只不过是想让他进城去传一句话而已。
这位血统纯正的波斯人,有着高贵的出身。也许在波斯王庭之中,尼赫古才是最了解东方世界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得到波斯王的绝对信任,担任东路军团的前锋元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