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所有的将校心里都窝着怒火。他们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呢。折腾了大半夜,一个波斯人都没看到。却平白无故的损失了这么多弩箭。这已经不是什么得不偿失的问题了,而是对所有大汉军队的侮辱。

     




第九百零三章 铁马冰河难入梦
    西方大陆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刚刚拉开序幕,胜负未知。而围绕此所引起的反应,却已经激荡万里,影响到方方面面。

    长安今年的雪,似乎来的格外早。当满城黄叶刚刚落尽的时候,长安人吃惊地发现,天上竟然飘起了雪花。

    这本来是极不正常的天气状况。如果放在以前,必然会有相关有司官员给皇帝上奏章,援引古今事例,表明天象异常是灾难预兆,要求皇帝陛下素食斋戒,率领臣民祈祷上苍,以避免灾祸的来临。

    在从前的认知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任何天气异常状况,都不容小视。它们很可能都关系到王朝兴衰和社稷稳定。从帝王到大臣再到普通民众,没有人敢于不当做一回事儿。

    但那是从前,现在的大汉王朝,却对此类现象,有了更深的认知。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所有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再当成灾祸来临前的预兆。能够有这样的转变,当然是最近这些年朝廷当政者大力宣扬教化的结果。

    许多世间难以解释的现象,其实并不神秘。往往在很多时候,只要有人加以揭示其中的秘密,不过是很平常的事罢了。

    如果归根溯源,大多数人观念的转变,就是从当年震动天下的那次长安事件开始的。那个刚刚出现在朝堂上的少年,以自己的绝对勇气,站在含元殿顶,降服了霹雳雷霆。从此之后,才让有识之士恍然大悟。原来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并非是不可预测的神鬼之威。

    而在从那以后的这些年里,通过长安皇家学院和天下各郡县间陆续建立起来的新型学堂教育,许多知识的传播途径,更加宽广。民间智识大开,时至今日,终于局面大为不同。

    如今,不要说是普通的提前下点雨雪,就算是冬日打雷,无风起浪,在大多数人眼中,也已经没有那么大惊小怪了。不过都是自然现象嘛,既无关乎皇帝陛下的私德如何,更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

    然而,在这个微寒渐起的天气里,天空中忽然落下的雪花,却在长安上空形成了浓重的阴霾,也在许多人的心头,增添一种不祥之感。

    未央宫中,薄雪一层。雕梁画栋之间,这本来是可以煮酒烹茶的盛景。如果在平常,后宫美人们也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垂下珠帘,暖香微熏,聚在一起,描画刺绣,或者是书写几幅字画,养怡心性。但今日,却显得异常安静。

    这样的原因,自然大部分是来自皇帝陛下。他的龙体一直欠安是一个方面,而另外最主要的,却是最近连续接到的消息,令整座宫中甚至长安城里,都笼罩在不安的气氛中。

    “陛下,该用药膳了。”

    负手在宫阙檐前观雪的皇帝,闻声回过头来,出现在他身后的窈窕女子素妆淡雅,正满脸担忧的望着他。却是皇后亲自过来了。

    皇帝其实并不太喜欢自己的这位皇后。她是当初先皇武帝亲自选定的,并没有什

    么显赫的身世,只不过是中层普通官员家庭出身。当时有许多人并不太理解武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后来还是他在某个场合无意中说过的一句话,解开了玄机。

    “自古外戚势力过大,祸乱之源也……朕不希望后世再受其害。”

    如果不论武帝在其他王朝政务上的得失,在这方面的眼光还是看得很明白的。大汉王朝百年以来,毫不客气的说,后宫的权力一直都过于庞大了。从吕后开始,一直到窦太后,她们在许多时候,几乎比皇帝的权力都要大。亲身经历过这一切的武帝,自然不希望将来再出一位这么厉害的皇太后。

    其实,当年宫中之变,阿娇皇后被废除,除了帝、后之间的感情出现严重隔阂之外,与外戚势力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原因。虽然没有人会在嘴里说出来,但有识之士却都很明白。

    所有的臣民们,当然也不希望再次出现庞大的外戚势力集团。因此,在这件事上,他们与皇帝的意愿是一致的。而当时尚为太子的刘琚,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迎娶了自己的皇后。

    皇后知书达理,容貌上乘。本来也算是合适的人选。但很可惜,缘分的事是勉强不来的。皇帝却不太喜欢父皇为自己选定的这个女子。将近十年以来,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平淡,虽然说不上冷漠,但也谈不上融洽。

    不过,在今天这个寒意萧瑟的天气里,皇帝看着她那双柔弱的眼睛里略带哀怨的时候,忽然不知道怎么的,心中有些愧疚。

    “这些事自有人照管,这么冷的天儿,你又跑来干什么呢”

    皇后吃惊地抬起头,皇帝这样带着关切的柔和语气,对于她来说,是极其少见的。一时之间,心起波澜,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她重新垂下眼帘,语气中不由自主带了微微的颤音。

    “陛下,既然知道天气转冷,却为何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受这霜雪之寒呢”

    “唉……朕的身上没觉得冷,心里却总是觉得有一团火在烧。宫殿里憋闷得很,在这里凭栏观雪,倒是感觉到胸中舒服了许多。”

    不知



第九百零四章 金戈万里已随风
    其实,并不只是皇帝忧心忡忡。自从西征军遇到困境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天下骚然,长安震动,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无论是对西征军怀有怎样信心的人,在详细的了解过事情的严重程度之后,便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一次的危机,绝非从前可比。

    劳师远征,孤军在外,这本来就是极其冒险的行为。一旦有不可预测的意外发生,轻者败军铩羽,重者全军覆没,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

    这样的战争事例,在历史上举不胜举。许多强盛至极的帝国或者王朝,往往会因为这样的失败而大伤元气一蹶不振,更有许多因此而亡国。

    殷鉴不远,前车之辙。许多有识之士,不免引颈西望,忧心如焚。他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帮忙,但在酒楼茶肆谈论起来,除了悲观的论调,也只能祷告上苍保佑了。

    谁都知道,大汉军队战斗力之强悍,放眼天下少有对手。就算是再厉害的敌人,在他们面前也讨不了便宜去。然而,大多数人更听说过瘟疫的可怕。就算是没有经历过,可是那些史书和传说中的记载,已经足以令人胆颤心惊了。

    远离故国的西征军,到底有多大把握度过这次危机,最近成为长安民众激烈争辩的话题。为此而拔剑相斗者,不在少数。这给长安府衙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长安令和巡城御史对此极为恼火,严厉惩罚了几次,局势才稍微平静一些。

    这样的动荡,发生在天下很多郡县间。毕竟,大汉帝国发动的西征,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的需要,更是为了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这件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如果真的因此而一败涂地的话,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这次参加西征的军队,都是挑选的大汉王朝最精锐将士。如果连他们也会战败,那么对于军心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更何况,亲自发动这场战争的人,是元召,那个对整个天下都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生死和安危,将会严重影响到汉王朝社稷的稳定。

    有鉴于此,一些不利于舆论传播的消息,被朝廷各有司发布了严厉的命令,明令不许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如果有因此而造成混乱的,将会被关入大牢,接受相应的惩罚。

    自从新皇帝登基三四年时间以来,随着律法的健全和各项制度的建立,民间对大汉律法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在朝廷方面突然发布这样的命令,随意以言论治罪,无疑是极其不合时宜的。说的严重点,是一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但,经御史大夫大人亲自签署颁布的这项临时法令,竟然并没有听到太多的抗议之声。不仅朝廷上下所有大小官员三缄其口,就连长安皇家学院这样最重视制度实行的所在,也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甚至传说,那位德高望重的董仲舒老先生,看完学生们带来的这道特殊命令后,他只是放在案上,低垂眼睑叹了口气,却什么话都没有说。

    所有人都明白,这项公然违背大汉王朝“自由,平等”新

    律法精神的法令,能够得到畅通无阻的实行,仅仅只是因为关系到那个天下所望的人物而已。在这样的危机时刻,无论是对他抱有怎样认识的人,出奇的形成了一致的默契。

    “但使元公无恙归来……一切代价都能接受!”

    这是士林中人和读书人所说的话。

    “家中已经设下香案,日夜为公祈祷平安!”

    这是民间和寻常市井人家相互之间谈论起来时,唯一所能做到的。

    而在许多朝廷官员心里,对于这件事的应对,就要复杂得多。

    如果说前些时候汉军在西域作战一系列的重大胜利,让朝廷上下都欢欣鼓舞,以为西方大陆已经唾手可得,即将成为囊中之物的话。那这次的严重危机,却又让大多数人感觉到大汉王朝或许将陷入一场难以自拔的泥潭中,进退两难。

    不是没有人设想过,十三万最精锐的大汉军队,一旦全军覆没,那会是一种怎样的灾难性后果。波斯帝国作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他们势必会积蓄力量,卷土重来。而谁又敢保证,大汉帝国以武力慑服的西南夷、东越南越、海外诸岛以及草原上的匈奴人,他们不趁机再起异心呢!

    而除了这些大局方面的忧心考虑,在留守长安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人心中,他们对于元召的安全,却更加担心。

    今日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究竟付出了多少艰辛。他们亲身参与的这些人,比其他人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而对于元召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和他的不可或缺,更是有着清醒的认识。

    如果局面真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以付出西征军重大伤亡的代价,换得元召平安无恙的回来。那也是值得的!这不仅是他们的想法,相信皇帝陛下的心中,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后果。

    尤其令这些朝廷大臣们忧虑的是,皇帝陛下的身体年纪轻轻的就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征兆。虽然宫廷之中对这方面的消息绝对保密。但朝臣



第九百零五章 单骑去长安
    天山龙马已经在长安待得太久了。久到府中人们已经忘记了它是世间罕有的千里驹。但无论如何,它终究还是马中的王者,曾经创造过许多奇迹的神驹。

    作为春秋名剑之一的赤火剑,也落满了灰尘。如果它有剑魂的话,当在月光里铮鸣,发出寂寞如雪的声音。

    而横剑勒马谱写过震惊天下传奇的人,也如同这马和剑一样,敛掩光芒,在长安万丈红尘中,卸去铠甲,学会梳妆,已经好几年时光。

    对于一个心志坚定的人来说,这样的蜕变,无异于是生命中全新的脱胎换骨。这需要巨大勇气,更需要最深沉的爱。

    当然,心底偶尔闪过的不甘和对往事的怀念,终究是不可避免。但,那把已经封藏起来的剑,却从来没有再出鞘过。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会不会后悔呢?许多风卷云疾的旧时光里,她也曾伫立小楼,看天空中的气象万千。在一些略显孩子气的幻想中,云层的变幻往往会成为千军万马的厮杀,而朝暮的霞光,就是染血的壮烈……虽然这些比起当年的万里黄沙叱咤无敌逊色了百倍,但也足以慰籍她落寞时的情绪。

    好在,还有他的承诺。在她一直的想法里,不管等多久的曲折,只要最后得以圆满,她便心甘情愿。

    从十里春风等到千山暮雪,从月缺月圆等到繁星满天。如果他一直让她在这座府中等待的话,她会等到雪染青丝落,只当是白首。

    但今天,她不想再等了!

    名贵的紫檀木箱子被一掌劈开,那把层层包裹的剑,终于破开束缚,赤火流金,剑芒闪烁,一如当日。

    名叫冰儿的女子重新束起了满头青丝,随手把剑背在身后,转身离开自己的小楼。左边三丈之外假山青岩上有人叹息一声,低声说了一句。

    “其实……师父不会有事的。你不必跋涉万里去……。”

    只不过,他的一句话并没有说完,就收住了话头。因为,这位跟随皇帝而来的最贴身侍卫,忽然惊觉他应该称之为“师姐”的女子眼中有着刺人的锋芒和无限哀伤。

    “你在宫中,好好看护元丰。其余不需多管!”

    白衣玄刀的朴永烈,垂手低头,回应了一个“是”字。

    时至今日,这位从海外高丽郡而来的天子侍卫,早已经成为无数人敬畏倾慕的对象。除了少数人还记得他也曾经在元召门下之外,天下人知道的就只是他皇帝面前第一亲信之人的身份了。

    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朴永烈也永远不敢或忘,他走到今天的高度,到底是谁的成全。

    白衣身影默默地目送着那一人一马走出后院,走出府门,走出长安……他握紧了玄刀。如果可以,他也想这样率性而去。但,他很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被选定守护未央宫的檐上鹰,最终的选择,身不由己。

    单骑负剑而去的冰儿,走出长安城的时候,便把这里的一切都抛在了脑后。她不再去

    想身后事如何。

    皇帝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而对素汐公主做出请求,让元丰儿定期进宫中去,由皇后亲自教导。这其中的缘由,对于已经不顾一切踏上征途的冰儿来说,已经都不重要了。

    也许,她现在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骑着这匹千里神驹,不眠不休的去往那处壮怀激烈的战场。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她都要找到他!

    路过长乐塬的时候,马蹄踌躇半响,终于还是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她便见到了崔弘。当年与她师出同门的男子,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因为他记得,她曾经说过不再动那把剑。

    “我要去看个究竟……府中安稳,便交到你身上了。”

    深知她性情的崔弘,没有劝说,也没有多问。他答应一声,就提起自己的剑,进长安去了。远远传来的,只是一句嘱托。

    “万里风沙,自己多珍重!师父定当无恙,愿你们一起早日归来。”

    就此一句,再无牵挂。龙马奔踏如雷,自此西去。迎面风起,她的耳中仿佛已经可以听到金戈铁马万军鏖战的激烈。心中不知道什么原因升起的不祥预感,竟是越来越强烈……。

    其实,和她一样对西方大陆战争激烈程度想象中可怕的人很多。而实际上,当日最关键的一场战斗,比想象中还要激烈得多。

    目光重新回到那一天的战场。疯狂的波斯人对王城之外汉军大营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双方的拼杀,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鲜血迸溅,伤亡不断。

    守卫大营的直接指挥者苏建和李陵,分别把西面和南面作为了主要的防御目标。而最重要的军事部署也偏重在这两个方向上。

    汉军大营驻地,地理位置独特。北面是珞珈山,而东面就是与王城相隔的那一条大河。这样的山河阻隔,可以有效地帮助加强防御。并且斥侯们得来的情报也已经表明,波斯人的主攻方向,就是放在西面和南面的平阔地带上。正



第九百零六章 四面杀声中
    北营面临的紧急局势,发生的如此突然,令人意想不到。而且,呐喊着冲杀进来的波斯人,都是身高力大的壮士,尤其凶猛难敌。

    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在此防守的汉军开始出现严重伤亡。这边的军事力量本来就比较薄弱,一旦处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想要取得主动权,本来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如此凶残。
1...286287288289290...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