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高山的背后永远存在着阴影。越高的山峰,阴影就越大。在历史长河中,就算是寥寥几个真正天赋其才的帝王,他们在做出那些丰功伟绩的同时,所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估量。更何况,大多数时候。所谓的“伟大”,只不过是人为吹捧而造成的假货呢!对于天下苍生来说,身逢这样的权力统治时代,后果可想而知,灾祸大过福祉多矣!

    在那个未曾被改变过的大汉王朝里,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而且权力欲极其强烈的汉武皇帝,就算到了暮年,也没有放松过手

    中的权力。不仅如此,他和古今中外许多大权独揽的独裁者一样,越是到了生命的末期,越是为了保住权力而不择手段冷酷无情。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奇怪,往高尚了说,是为了江山社稷稳定的需要,帝王们不肯轻易的把权力交付。而往自私的说,就是权力已经改变了人性,帝王们临死前的孤独和恐惧,使他们已经不再信任任何人。以至于,心理已经达到了一种扭曲的程度。稍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残忍嗜杀,冷酷异常,便自然而然成了他们最后维护自己威严的手段。

    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引发了那场对于大汉王朝以至于整个华夏历史造成巨大灾难的“巫蛊之祸”。太子刘琚身死,卫氏族灭。长安动荡,天下不宁。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军中,无数的精英人物都受到牵连,被诛杀在这场动乱中。

    这一场大变故,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各方面的动荡。更是给大汉帝国以后的发展留下了无数的隐患。可以这么说,大汉王朝历经文景之治所逐渐形成的盛世局面,到汉武帝时期达到顶点。然后盛极而衰的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在取得辉煌军事胜利的同时,也拖垮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近百年积蓄起来的家底几乎耗尽,从此国力急转之下,再也难以挽回颓势。后人说他“穷兵黜武”,一点儿都不冤枉。

    而除却匈奴战争对国家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影响之外,对大汉王朝的政治局面造成巨大影响的事件,就是这次“巫蛊之祸”和太子刘琚之死。由于这一方面

    对汉王朝造成的衰败和灭亡,同样值得令人深思。

    所有的天下人都永远也不会知道,正是因为元召的突然出现,才完美的解决掉了对于大汉王朝造成致命伤害的这两个隐患。几乎是以他一个人的力量,把这艘历史的巨轮矫正回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从此以后,劈波斩浪,扬帆,千秋万载,百世流芳。

    然而,现在也同样没有人知道,元召感觉到很头疼。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就算是已经改变了历史的大方向,但在个人性格和宿命方面,好像还是有些无能为力。




第九百三十九章 山河空念远
    居住在波斯王宫中的燕王和广陵王,对于自己的王图霸业,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虽然名义上还是王爷的身份,但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所有其他人都非常明白,他们已经是实际上的囚徒。

    当初追随他们参加叛乱的那两万多汉军将士,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军中处罚。而其中所犯错误严重的三位将校和几十名军士,为此而丢了性命。他们被当众宣布完所犯条令之后,斩首示众,以为警戒。

    军法无情,绝不宽恕。在事实面前,这些人虽然悔恨不已,却也已经无法挽回。毕竟因为他们的过失,有人牺牲了性命。而且更是对安抚当地的部族民众大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即便是以这种最为严厉的方式处决,也没有人心中不服气。

    这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悲剧。他们没有战死沙场,更没有获得荣誉与功勋。就算有一天他们的尸骨能够回到汉朝,也只会令家族蒙羞,增添耻辱。

    除了这些身犯大过的人之外,其他的军士和将校们,都被派往西方大陆不同的地方,去剿灭和征服一些零星的抵抗力量。这件事需要耗费时日,正好可以当做这些人将功补过的机会。

    而已经失去一切力量的燕王和广陵王,如同两只困兽一样,被看押在波斯王宫之中。他们虽然身体还是自由的,但心中已经是带着枷锁的囚徒。

    事情到了现在的这种地步。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可想。也许,剩下的唯有等待。等待着未知的审判,和宿命的到来。

    其实,不用等到后来,自从元召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如果说心底深处还有一丝奢望的话,那就是能够苟全活命。即便是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长安,那么就在这万里之外过普通人的生活,了此残生,也就知足了。

    当然,怨恨是永远也不会消除的。如果元召真的要置他们于死地,那么相信在十八层地狱深处,这两个人也会发出最怨毒的诅咒,让那个人活得不安生。

    不过直到现在为止,元召好像并没有要对他们怎么样的意思。他不仅安排他们住进条件最好的波斯王宫。而且一应供应俱全,除了没有太大的自由之外,生活过得比较安逸。不知不觉,冬去春来,已经渐渐适应这种囚徒生活的燕王和广陵王,却是果然和元召说的那样,竟然胖了许多。

    只不过,这世间犯下过错的人,早晚都会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买单。该来的惩罚,也总是会来。

    当春天的气息日渐浓郁,万物开始复苏,繁花似锦,郁郁葱葱。已经王气不再的这座城市,却显得日渐凋零。而金碧辉煌的王宫里,那些砖石之间,竟然生出斑驳杂草。看上去让人心里极不舒服,平添许多凄凉。

    广陵王毕竟年轻些,对于他们来说,这样闲暇封闭的日子,实在是太孤寂了。于是,他找来一把锄头,在几个杂役的帮助下,开始清理那些到处丛生的杂草

    。而燕王则偎依在栏杆边,眯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

    春天的阳光很好,光影斑驳中,有人沿着宽阔的石头甬道走过来。听到脚步声,燕王似乎忽然从噩梦中惊醒一般,他猛地睁开眼睛,循声望过去时,呆了一下,脸色马上变得煞白起来。

    阳光煦暖,春日犯困。他刚刚在朦胧之间,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却没想到,睁开眼睛梦就变成了现实。

    在数十人簇拥中走在最前面的人,燕王当然认识是谁。这个神情俊朗却令人望而生畏的家伙,就是大汉司隶校尉终军。他们以前虽然没有直接打过交道,但所有的宗室权贵都对这个人敬而远之,燕王和广陵王也不例外。

    掌握大汉律法并且以铁面无私而闻名天下的终军,忽然出现在了西方大陆,这显然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燕王感觉到自己心脏跳动的厉害,他大声召唤了广陵王一声,而后者还没有意识到将会发生什么,抬起头时,眼中还带着茫然不解。似乎并不明白素来雍容平稳的燕王兄,为什么会突然失态。

    然而,紧接着,广陵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因为所有在这王宫中伺候他们或者说是看守他们的人,很快就都消失不见。就连帮他清除杂草的那几个杂役,也不见了踪影。他与燕王彼此相顾,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恐惧。

    “终于还是来了!……终军,没想到是你。”

    看着眼前这些面色严肃的长安来人,燕王感觉到自己说出口的话有些嘶哑。而广陵王则把手中的锄头握的紧紧的,目光中涌动起怒火。这唯一的武器,似乎成为他最后的依仗。

    “二位王爷好清闲啊!”

    手中捧着天子龙首剑的司隶校尉,冷淡的看了他们一眼。相对于这两位囚徒,他更感兴趣的却是周围的建筑。这座异国的王宫果然气势恢宏规模庞大,虽然王气不再逐渐凋零,却也可以想见,当初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王权中心,应该是多么的峥嵘繁盛。

    然而很可惜啊!这座王宫连同这座王城,注定将会逐渐湮



第九百四十章 千秋百代功
    其实,从一开始,元召就没有想把燕王和广陵王置于死地。他并非冷血无情之人,没有必要赶尽杀绝,更不想让武皇帝的这两个儿子死在这荒凉的地方。

    然而,他们最终还是死了。在终军回来对他说完经过之后,他虽然感到吃惊,但也已经无法挽回。似乎是早就知道元召心里在想什么,终军平静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

    “你不必感到愧疚,是我秉承陛下意旨赐死他们的。更何况,按照大汉律例,他们也是死路一条。”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他们万里迢迢的跟着来到这里……唉!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每念及先帝的知遇之恩,终究心中还是有些难过。”

    元召的神色有些黯然。按照他原先的设想,是想让这两位实际上已经失去王爷身份的人,在这里做回普通人,自力更生,了此余生。也算是对得起汉武皇帝了。不过,既然终军已经把他们杀了,他也不会过多的责备。

    “元公此言差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样的观念在大汉王朝能够深入人心,难道不正是当初你大力提倡的功劳吗时至今日,又何必说出这样的话呢”

    在旁边的司马迁停下手中的笔,揉了揉手腕子,接过了这个话头。他虽然对元召素来敬仰,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坚持己见,从来不会随便去附和阿谀。这也正是他独一无二的风骨所在。

    终军也淡淡的笑了起来。他把赐死二王的经过写完之后,密封成册。然后也放下了手中的笔,随口说道。

    “太史公说的没错,这可不像你的为人呐!杀伐果断,才是你一贯的风格。想当初,江都王、琅琊王等人难道不是皇室亲王身份吗还不是有罪必诛可别忘了,与整个西方大陆的安稳发展比起来,千年大计,刚刚开端。区区两个王爷的性命,就显得太轻了。”

    元召看到他们两个人的认真样子,不禁有些头疼。连忙苦笑着摆手道。

    “好了、好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你们都说的很对,却是我过于感情用事了。今后一切行事必须按照律法和规矩来,我在军政大事上若有疏漏,还需要你们多多提醒才是。”

    看到元召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管是终军、司马迁还是萧望之等人,都非常满意。他们这些人和天下许许多多人一样,很希望看到元召能够继续引领着大汉王朝在正确的方向上阔步前进,在不久的将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保持稳定的心态和善于采纳意见的态度。他们很欣喜地看到,已经身负天下之望的元召,还和从前一样,没有丝毫的改变。

    “到现在为止,西方大陆上所有对发展大计构成威胁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既然如此,元公所勾画的那些蓝图,可以开始逐渐铺开了吧说实话,我等已经迫不及待久矣!”

    经历过几番磨砺的萧望之,早已经不复儒雅书

    生的模样。粗布的衣衫却掩盖不住意气风发的豪情,满腹经纶正是用武之地的时候,他和一批志同道合者,为了这个机会,已经等待太久了。

    元召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昂首阔步走出自己的营帐。大家一起跟随在身后,都走了出来。所有的军中将校似乎都意识到了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束甲起身,一起注目着那个身影,看到他走到高处,然后扫视了一眼四周,开始讲话。

    “所有追随我万里征战到此的将士们,大家都辛苦了……今天我可以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西征的全面胜利!”

    春风骤起,吹遍万里山河。十万大军俯首,安静的听着他们统帅沉稳有力的声音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无数颗跳动的心里,热血开始沸腾。

    “元公万胜!大汉万胜……万胜!万胜!”

    不知道是谁先带头喊的,一个声音响起,然后是几十个,成百上千……十万大军整齐划一,震撼天地。

    旌旗招展,盔甲明亮,刀锋上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一种威武不屈无可匹敌的气概,浮现在这片大陆的上空。不管是谁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当奋武鹰扬,万千慷慨。

    在不远处负剑立马的女子,目不转睛的看着那个挥动手臂的身影。风掠起大红披风,映衬的容颜格外娇美。不过,她眼中流淌的不再是令人不敢逼视的锐气,而是无尽的柔情。她从少女时代就倾付了全部身心的那个男子,是她所知所闻中天下无双的英雄。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敢气概,更拥有着超越任何历史人物的眼光和胸襟。只要他所在的地方,就代表着胜利和无可抵御。她甘愿放弃自己,也只为这样的人物折腰。

    当然,在此时此地,甘愿为元召折腰的不止



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洲红妆影
    弹指一挥当年少,刻画千秋不用刀。

    红妆更照山河好,从来天地任逍遥。

    辽阔大地上的花开了又落,漫天飞舞的雪,落满了山川白,又重新染绿意葱。那些繁忙的日子,再随着落叶变黄,然后又周而复始,四季轮回。似乎永远也没有尽头。

    一千个日日夜夜,在很多时候会觉得非常漫长。然而,如果不经意回头,却发现竟然是如此短暂。短的像是刚刚策马驰过那道山岗,眨眼之间,露珠滴落,草木成灰。

    三年的时光,有的人可以庸庸碌碌的度过,淡泊如水,了无回味。不过有的人,却可以借得这段光阴,来创造一个新世界的起源。

    整个西方大陆上的千千万万民众和许许多多还处在半蛮荒状态中的部族,亲眼见证了一场神迹的发生。

    在从前的漫长岁月里,各自代表着不同种族起源的图腾,是他们虔诚的信仰。处在半饥饿和寒冷中的西方大陆,如果能够得到一段温饱的日子,已经是所有人最大的奢望。然而,这个奢望延续了几百年,大多数人还终究是处在被奴役和压迫中,朝不保夕,生死无常。

    普度众生的神话传说,在这片大陆上当然也有过流传。但当幻想一代一代的幻灭,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挣扎的人们也终于明白,据说是出自先知口中的话,终究只是欺骗人心的手段罢了。

    在强大和残暴的波斯帝国统治下,命运也许早已经被注定。悲惨的奴隶生涯,将一代一代的延续,似乎没有尽头。

    也许是波斯王终于恶贯满盈,他和他的武士军团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败亡的如此迅速。如同是被烈焰燃烧过的冰雪,不过几年之间就消融的无影无踪了。

    伴随着十万铁甲战士纵横四野,来自东方神州的华夏图腾,开始鳞爪飞扬的出现在这片广阔大地的上空。

    所有西方大陆的土著人都惊恐的睁大了眼睛,他们小心翼翼的偷偷打量着从来没有见过的巨龙图案,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在一个比波斯帝国还要更加可怕的强大王朝统治下,未来的命运到底会怎样呢有人说得清楚。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惊喜地发现,原来在这面可怕神兽旗帜下所代表的,不是死亡和苦难,而是仁义和文明。

    三年时光所带来的一切改变,天翻地覆,足以说明一切。时至今日,随处可见的烈焰旗帜上,那条代表着华夏图腾的巨龙,已经成为所有西方大陆人的共同信仰。他们抛弃了自己原先信奉几百年的图腾,虔诚的拜服在这面旗帜下。因为他们深深的知道,在这种强大的保护下,他们可以过上祖先们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生活。

    野蛮落后被文明进步所取代,在强大的凝聚力之下,一切都将被同化。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归属和选择,不需要强力手段,更不需要刀和鲜血。

    “元公的治世手段,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历代圣贤们所极力推崇的境界!所谓的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说的就是像他这样的人吧……”

    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繁荣的萧望之发出深深的感叹。也只有满腹经纶,熟读五经的他们这些人,才真正的明白,元召到底是多么厉害。这种厉害不同于军事和战争那么简单,以超出他们想象的手段治国平天下,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不过区区三年时间,就使人心归服,并且已经在这么辽阔的一片疆域内奠定了治理的雏形,这样的能力,翻遍从前的史书,恐怕也没有人能够与之比肩……太史公,以为如何”

    听到萧望之的问话,三年来笔耕不辍唯恐遗漏下什么的司马迁终于停了下来。不知不觉,他双鬓已经被风霜摧染了白色。不过,那双眼睛却越发炯炯有神。这片脚下的山河,所有的改变都尽收眼底,纳于笔端。
1...297298299300301...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