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元召!你想干什么皇帝陛下在上,你、你难道还敢当殿行凶吗!”

    “丞相这是说的哪里话来我虽然会几下粗浅的拳脚功夫,却从来不会胡乱打人,不过人家如果一群人拿着刀砍过来,你说,我不还手,难道等死啊”

    “你……根本就是你们先挑起事端,我府中的家人不愤,才找你们讨还公道的,此事却与老夫无关!哼!”

    “哦如此说来,那三十多各执刀剑的凶徒一拥而上,砍杀了我们,也与你武安侯无关喽”

    “既然你们不讲道理,府中忠勇之士见事不平,拔刀而起,当然情有可原。何况刀剑无眼,争斗起来,死伤各安天命!”

    “丞相大人所言极是!所以我把他们都杀了,当然也是刀剑无眼,各安天命啊!”

    “你!元召,你自恃武功高强,杀人如屠猪狗,陛下!陛下啊!此人心肠冷如铁石,留在朝中,实在不是我大汉之福,应该速速将他赐死,消除此祸患。请陛下明断啊!”

    田玢简直是气急败坏,拜倒阶前,大声疾呼。元召看着他这副样子,收起来刚才满不在乎的神情,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陛下,昨夜武安侯宴客,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他摆下鸿门宴,暗中埋伏下大批江湖高手,并且私自调动巡武卫兵马,其杀人意图早已昭然若揭。若不是微臣身手还过得去,此刻我与窦侯、灌将军三人的尸首早已不知在何处了!要说起胆大包天,难道还有比田玢更胆大的吗”

    听到他用如此严厉的口气指责,殿内众人都心中大跳,双方这就是白刃相见,看来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元召!你不要血口喷人……。”

    田玢用手点指着仇人,现在他只恨自己为什么不会武功什么的,要不然非冲上去砍他个七零八碎的。

    “丞相大人,你激动啥!你在府中私下豢养这些江湖客想干什么还有,你历年来暗中交结天下诸侯王,收受他们巨额贿赂,为他们暗中通报消息,谋取好处。这些,你敢抵赖吗”

    这几句话,真是句句如刀似剑。豢养死士,结交藩王,这可是皇家的大忌!暗地里当然可以悄悄地进行,但这样被当众说出来,那就是不可饶恕的大罪。

    看着大殿中央的少年义正言辞,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他很高大,有一种莫名的气势充斥在他周围,令人生不起对抗的勇气。

    田玢脸色变得煞白,他刚要再开口狡辩。却见元召嘴角勾起一抹诡秘的笑意,有一句话飘过他的耳边,别人似乎并没有察觉,而田玢却听得清清楚楚,他如遭雷击,失魂落魄,一下子哑口无言,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是谁当年对淮南王说过,当今圣上未立太子,如有不测,大位必归与王!”

    田玢用大白天见鬼一样的眼神看着元召,这句话他确实说过,可是这么绝密的事




第二百三十三章 风云万里飘渺客
    煌煌巨制《大汉帝国史》对这年秋末的记载很简略,只有短短的几行。但似乎正应了那句话,越简单就越重大!

    “……推恩令下,命天下诸侯皆遵行。罢田玢丞相,以公孙弘为相,拜平津侯。自此,分尚书台为内朝,而谓丞相诸卿为外朝,内朝之事丞相不与知闻也……。”

    这年长安的秋季,终于过完了。黄花落尽,孤叶凋零,朔风渐起,天地一片肃杀。

    一场大剧也随着残秋落下了帷幕。是悲是喜,是枯是荣,多少人的命运随之改变,飞扬与落魄,成长与败亡,都被猎猎西风翻卷,一切皆成定局。

    因为天下洪灾而推迟了两个多月的“推恩令”正式颁布施行。大批从长安出发的钦差奔赴诸侯王们的封地,把来自天子的恩泽散播给各王国内的所有刘氏子弟们。

    手捧圣旨的昔日大诸侯,看着除了世子外,其余那些大小公子们压抑不住的喜悦和兴奋,心中悲愤而无奈。利益当前,谁会为了所谓的大局而放弃自己唾手可得的机会呢

    浩浩大势,已不可阻止了。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诸侯们明明看着从未央宫抛过来的绞索套在脖子上慢慢的勒紧,可就是挣扎摆脱不得,只能渐渐的窒息……!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想想汉景帝时,为了削藩而弄得烽火连天的情景,再看看现在诸侯王只剩了祈求哀叹的模样。所有人再看向朝堂上那个不高的身影时,无不叹服!

    等到推恩令实行完毕后,所有诸侯国的土地山林资源将收归长安朝廷统一调配,大小诸侯的供养将有中央财政和封邑的所出维持。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封地诸侯只可富贵不得威权矣!

    与诸侯们的惶惶不可终日不同,朝廷上下对此大多都是支持的。谁不想当个太平官啊此前这些王爷们隔三差五就会蹦出几个谋反作死的,连累死了不少人。这下老实了,大家伙都省心。

    什么有不甘心的还想要作乱那会有好下场吗!皇帝派出的西凤卫正盯着这件事呢,一个月之内,包括衡山王、燕王、赵王、齐王等五六家一向桀骜不驯的王爷,都被举报有不轨企图,有谋反迹象,被啷当下狱,押送长安。这些犯事儿的王爷,无一例外,都是被王府中的诸公子暗中举报的,这便是利益驱使的力量!

    皇帝刘彻放下手中廷尉府调查来的案卷,满意的夸奖了刚刚上任的新大汉廷尉,毫不客气的下旨,所有这些有谋反企图的诸侯,皆剥夺王爵,贬为平民。其封地分封予诸公子。

    至此,困扰未央宫近四五十年的诸侯尾大不掉的祸患终于解除,分封的地方小诸侯最大的也不过几个县的封邑,已经再也无力与中央朝廷对抗了。

    而另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件就是,武安侯田玢倒台了。皇帝的旨意上说的是因为田玢常年卧病,已经难以担负起丞相重任,特赐恩旨,回家养老去吧!

    但其中的隐情,天下早已尽人皆知,丞相田玢在朝堂争斗中失败了。败在了长乐侯尚书令元召手中,所以才被迫退出了朝堂。

    这是心照不宣的人知道的事情,而实际的情况如何,就只有很少人知道了。事实中,在这件事情上,皇帝刘彻充分的表现出了一个伟大帝王该有的气概、魄力和冷酷无情!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武安侯田玢虽然出身市井,不过他应该没有听到过这句话,但输了就要挨罚的觉悟还是有的。因此,在听到皇帝陛下宣布,罢黜他丞相职务,以武安侯身份致仕,并处以罚没贪墨家产的惩处后,他一声不吭的扛了下来。

    同时被解除职务的还有巡武中郎将田少重,接替这一位置的是羽林骑郎公孙敖。长安巡武卫的三千劲卒,也牢牢的握在了皇帝手中。

    田家这是彻底的败落了。田玢没有熬过随后而来的冬天,在无尽的恨意与不平中死去。留下的是仇恨的种子,冬眠在寒冬的土壤中,积储力量,等待着破土重来以血灌溉的那一天!

    对于皇帝来说,这真是最好的结局了。雄心勃勃的刘彻,从很久以前,就已经盯上了丞相手中的权力。自己要想施展抱负,又怎么能够容忍受到朝臣的束缚!

    汉承秦制,唯一能与君权抗衡的便只有相权了。相权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皇权的滥用,更是一种对皇权的直接威胁。刘彻,欲收权久矣!

    皇帝坐在龙椅上,有时候想想,他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元召,这个出现在眼前已经四五年时间的人,总是会在最需要的时候递上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恰如其分,正当其时!这是巧合还是一种智慧如果是巧合,那他就是真正的福星了。如果是智慧……刘彻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样大智若妖,他不相信世间有如此人物。

    朝堂上进行了重新的洗牌,所谓宦海沉浮,也不过就是在关键时候的站队正确与否而已。此前对田玢丞相趋之若鹜的大批官员,受到了无情清算,这是一种必然的淘汰。

    许多重要职位空缺出来,又很快被新进力量所占据,朝堂就是一个残酷



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水行舟踏烟波
    那一年,竹笛吹开了两小无瑕。

    玉梳丝滑了乌黑长发,素墨渲染了豆蔻的初夏。

    暮色中,谁在等着一起回家。

    那一年,流光将眉目弯成了月牙。

    风儿把誓言吹成了细沙,雨丝打落一地杏花。

    花开是你,花落随他。

    那一年,泪珠润湿了唇边的牵挂。

    柳枝摇曳在远去的天涯,岁月记录下无声的喑哑。

    心,乱如丝麻。人,慢慢长大。

    梵雪楼的少女在渐渐的长大,十六七岁的年纪,正是豆蔻年华。只是当初那个整天跟在她身后叫她“灵芝姐”的男孩,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在她身边了。

    莫名想到那个名字时,苏灵芝才意识到,元召又有大半个月没有来梵雪楼了。她便免不了经常在苏夫人耳边嘟着嘴埋怨,苏夫人便只是拍拍她的额头,笑骂几句。

    “多大的女儿家了,还耍这些小孩子脾气。元哥儿现在是大人物了,有好多大事等着他去做,哪里有那么多闲工夫整天陪着你呢!”

    “娘亲啊,你为什么老是为他说话嘛好像他才是你亲儿子,我倒是像捡来的野丫头似得。哼!”

    “哦他要真是我的儿子,那却不知道是娘亲怎样才修来的福分呢!唉……不过,娘能看得出来,梵雪楼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他一向是个重情义的孩子。”

    “谁要他对梵雪楼怎样了……这么多天都不知道回来看看!哼!气死我了……。”

    苏夫人看了看女儿嗔怒的样子,笑眯眯的把她揽到怀里,一边替她梳理着头发,一边语重心长地说道:“芝儿,你要记住,元哥儿是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似乎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他的将来是无限的天空。女儿的心思,做娘的怎么会不知道呢如果你想要和他在一起,就不要去羁绊雄鹰飞翔的翅膀。要学会仰望和等待,准备好一个温暖的窝巢,等他受伤或者累了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安稳栖息的地方。其实,元哥儿走到今天,他所走的每一步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听着苏夫人慢慢的诉说,慵懒躺着的灵芝红着脸孔,想起与元召最初相见时的样子。

    那时,他衣衫褴褛,孤单无依,可是她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如此亲近。在那个秋色阑珊的雨后,她从长安城外领着他来到了梵雪楼。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平凡的孩子,彻底改变了梵雪楼所有人的命运。他帮他们打退了追杀的敌人,以一己之力铲除了流云帮的那些仇家,从此以后,再也不用过那种东躲西藏的逃亡日子。梵雪楼更是在他的帮助下,从一间赖以谋生的小小茶楼,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长安城中十家分店,天下郡县遍地开花!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能描述它的规模,这当然是与皇家扯上关系有关,更是元召的策划之功。

    苏红云现在已经是建章宫的常客,卫夫人的知己。她们之间是怎么样的分配这些财富,灵芝从来不去关心。只要有元召的影子在里面,她和梵雪楼的所有人便都绝对的信任。

    相比起这些,她们更担心的是元召在外面经历的那些惊涛骇浪。每一次听到他与人争斗的消息,梵雪楼上上下下的人便都无比的关注,他们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心中的祷告恐怕都已经念过了几万万遍了!

    好在,他每次都是胜利。元召来梵雪楼的时候,却从来不会跟他们说起这些,不管地位怎样变化,他随便说笑的样子,便只是生活在这其中的一份子。大伙儿依然亲热地称呼他为元哥儿,和从前没有任何不同。

    “只是,这家伙真是太可恨了!你要是再不来……便休想我再理你!”

    名叫灵芝的女子一面甜蜜的想着往事,一面却仍旧忍不住有小小的怨念在心头。

    彷佛感受到了这股怨念,相隔几十里外的长乐塬上,元召连着打了三四个喷嚏,他不由得紧了紧身上的衣衫,天气渐冷,冬天转眼就到了。

    “小侯爷,可要保重身体呀!现在你可是身负重任,天气难料,需要时时提防。”

    说话的中年男子,长髯垂胸,十分洒脱,正是淮南王刘安身边的智囊伍被。

    “呵呵,伍先生不用担心,我家小侯爷内力精湛,堪称百病不侵。小小风霜,又岂能奈何”

    说话的正是在一边相陪的主父偃。他两人都是才辩之士,说话暗藏机锋,倒是一双好对手。

    两人互相对视片刻,都哈哈大笑起来。伍被奉了淮南王密令,来长乐塬上会晤元召,他自然清楚这次任务的重要,所以他对元召身体的关切倒是发自内心的。

    元召对他拱了拱手,点头示意,好意心领了。却侧脸对旁边的人笑了笑,开口说道:“郡主,看过了这些船,却不知道有何感想”

    长乐塬上有一处最著名的地方,来到这儿的人都会去看一眼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风忽起青萍末
    新任大汉廷尉杜周,最近意气风发,干劲十足。接连得到皇帝谕旨嘉奖的他,简直就是感觉走路带风,飘飘欲仙啊!

    杜周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在这样的年纪就坐到九卿之首大汉廷尉的位置,也算得上是一个异数了。

    此人并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从一个底层的小吏能一步步爬到如此高位,所凭的是两样本事:见风使舵和心狠手辣!

    杜周感觉前途一片光明。现在的朝堂上,丞相公孙弘儒家出身,却贪图利禄,为讨皇帝欢心,只会奉旨行事,一切以皇帝陛下的意志为最高准则,本身并无特殊建树,为很多人所轻视。

    而杜周的恩师兼领路人张汤,自从升任御史大夫后,雷厉风行,勇于担当任事,利用前丞相田玢党羽被斥退的空隙,把廷尉府门下的一批酷吏纷纷提拔,都安插在朝中或者长安附近三县以及天下诸郡国,势力大涨。

    张汤党羽的提拔是经过皇帝御批准许的,因为,刘彻现在非常需要这样的酷吏型官员帮他安定局面。

    推恩令的实行,虽然大部分诸侯都不敢轻举妄动,但也有铤而走险,不惜一拼的。前面的衡山王、燕王、赵王等人就是代表人物。可惜,他们的行为,早就在皇帝的预料之中了。

    凡是想鱼死网破的,无不身败名裂,并没有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在这个过程之中,西凤卫和廷尉府配合行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其中,廷尉府的功劳更大一些。

    在收网以后的审讯、取供、定罪这些环节,就更全是廷尉府的功劳了。每一个案子,无不证据确凿、铁案如山,办的甚和皇帝心意。难怪刘彻在谕旨中亲口称赞“廷尉,朕之能臣也!”

    御史大夫和廷尉联手,没有什么根基的丞相大人简直就成了一个摆设,张汤一党开始扬眉吐气。不过,在朝堂上,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忌惮,那就是尚书台和那位少年侯爷。

    好在,新格局形成以后,双方还并没有发生冲突的机会。彼此各安其事,井水不犯河水。

    屡次受到皇帝嘉奖的杜周,膨胀的野心已经越来越大。他是一个聪明人,善于揣摩上意,从皇帝对他的几次交谈中,他隐隐约约好像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皇帝陛下对那些诸侯王还是不太放心啊,虽然他们都表示了臣服,但暗中有没有怨恨,谁说的清呢。此前虽然铲除了几位诸侯,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立威!杀鸡儆猴的把戏,还要再多演几次才行,要想彻底的让他们服服贴贴,但也不敢生出一点儿异心,必须要挑几个大个儿的开刀啊!

    自以为摸透皇帝心思的杜周,于是把目光开始瞄准实力最大的那几位王爷,淮南王、楚王、梁王……如果再从他们中间斩落一两个下马,那么廷尉府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将会更加提高的,自己也必将简在帝心,前途无量!
1...8889909192...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