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廷尉府中的人被秘密派往各王府暗中监视,不放过任何有可能的蛛丝马迹,稍有异常,立即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几天,终于让他们查获了一条重要线索。有诸侯派使秘密来到长安,意图不明。
杜周闻报大喜,这真是极好的机会,绝对不能放过,可要好好的查清楚了。如果他们有什么阴谋,那是再好不过,就算查不出什么不轨之处,那也没什么,只要把人抓住了,下到廷尉府中,不愁问不出有用的东西来。编织罪名,炮制大狱,不正是廷尉府的拿手好戏吗
当即一声令下,挑选精干人马,杜周大人亲自带队,气势汹汹行动起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啊!
长安城西三十里,青郊外酒楼,熙熙攘攘的酒客甚是热闹。这几年,酒楼的规模扩大了三四倍,整个的这一片都连了起来,处在这南北十字路口,成为南来北往客商必经之处。青郊外的烈酒早已是远近驰名,塞北江南,尽皆赞誉。
这其中当然离不开蜀中卓家雄厚财力的背后支持,当初被豪门嫌弃的女儿女婿,现在已经成为卓家最重要的娇客。
卓家老爷子现在已经把自己当初叛逆的这个女儿,当做最大的骄傲。女儿真是有眼光啊!每每想到这一点,他就自叹不如。
落魄的才子司马相如,现在已经是朝廷的抚疆大臣,官拜中郎将,平定西南夷叛乱,立下大功,眼看就要回长安了,到时候一个朝廷重臣的位置是跑不了的。当初虽然女儿跟着他私奔的名声有些不好听,但现在看起来,真是太值了!才子佳人,简直就是一段佳话嘛。
而更让卓家以至整个蜀郡人惊叹的是,卓家女儿竟然有如此福缘,不仅自己挑选得乘龙快婿,更是与微时的长乐侯元召结下情谊,认下这个弟弟。这才几年的工夫,那位当初的流浪儿,已经成为名震天下的当朝尚书令。这更是可以当做一个传奇了。
在所有知道内情人的眼光里,名叫卓文君的女子简直就是人生大赢家啊!而且,好运还没有完,年前更是诞下
第二百三十六章 黄花伴酒分龙蛇
白驹过隙,云水去兮,红颜落香尘,遍地黄花起。
风无迹,寻得几回消息。
玉魄芳魂,孤鸿掠影,侠骨伴柔情,苍茫暮色里。
误多少,天地英雄气!
话说在长安城附近,有两处酒楼的菜品,是别处绝对不能比的。城内的明月楼和城外的青郊外酒楼。
外人只知道他们都有高明的厨师,可以调制出精美的菜肴。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秘密是,这两处酒楼之所以做菜水平能够突飞猛进,是有人给过他们指导,并且提供了特别的烹调佐料。
南海与西南夷通道的打通,犹如打开了两座宝库的大门。而长乐塬上越来越庞大的运输船队,在通往这两个方向的水路上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把宝库中的各种珍稀出产品运到长乐塬上,经过加工制作以后,再销往中原郡县、东海之滨、塞北江南……。
而烹调所用的茴香、八角、胡椒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项而已。这些在南越诸岛上遍地生长,毫不值钱的东西,运到中原和江北以后,就成为十分珍贵的香料。简直是一本万利。
这些财富,流向了两个地方,长乐塬和未央宫。元召把留下来的钱都逐渐用到各类建设上,他的很多设想,都在逐渐的落实和建造中,现在世人大多还一无所知,等到有一天突然惊觉的时候,也许会发现那是一个新世界。
未央宫中的库府,那个天文数字般的账本还在一天天的加厚。皇帝每次满脸喜色的翻看时,他总是会唠叨一句:“当初吃的那小子做的那条鱼,真是太值了!那是朕这一辈子吃过的最值钱的鱼。”
鱼,确实好吃,这是元召的最爱。所以,今天的菜品中,就有一道红烧大鲤鱼,热腾腾的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看着就引人垂涎,食欲大振。
刘姝郡主却是第一次吃到这种鱼,只品尝了第一口,她就喜欢上了这种滋味儿。也不顾形象了,夹了一大块放到碟中,津津有味儿的吃起来。
“此物大妙!果然是人间极品。淮南之地美味虽多,相比起来,却也是远远不及啊。”伍被品尝以后,不禁连声赞叹。
主父偃得意的捋了捋须髯,神色间有些回味的说到:“那是当然!伍先生说的一点儿都不为过。这道菜乃是我家小侯爷首创,当初第一次做出来,还是老夫首先品尝的呢,此时想起来真是幸甚!呵呵!”
“原来如此!真是能者无所不能啊。我家王爷曾经说过,世间之事,物理相同,一法通而百法通。哈哈!小侯爷的所思所想,与王爷倒是同一类人。”
伍被话中暗有所指,已经隐隐表明,自己赞同元召的提议,回去后一定说服淮南王同意。
元召与主父偃对视一眼,心照不宣,举起酒来,相劝他共饮一杯。伍被欣然领命,恭敬一饮而尽,双方尽皆欢喜。
“这样的鱼儿,我以后还想吃,却不知道有谁能做……。”
有人在他耳边轻轻低语了一句,元召微微一愣,揉了揉下巴,他有些不知道怎么作答。
刘姝脱口小声说了这一句,见他有些发呆,不觉微感气恼,使劲翻了个大白眼儿,却不妨忽然看到对面而坐的名叫卓文君的女子正在盯着他们两个人,嘴角带着若有所思的笑意。刘姝大羞,连忙低下头,装作在认真吃鱼,再也不敢乱说乱动。
其余几人却没有注意到这些小细节,主父偃与伍被两人棋逢对手,谈兴正浓,杯盏之间,喝的甚时尽兴。崔弘布菜,元召相陪,间隙里逗着明珠儿戏耍,文君看着眼前情形,也自感到心中喜乐。
楼外山野道边,黄花开的正香,西风渐起,眼看又是一季。元召微微有些感慨在心头,不免多喝几杯。
气氛正在高兴的时候,有卓府派在这边照应的管家走了进来,伏在文君身边悄声低语了几句。卓文君眉头轻轻的皱了皱,点头表示知道了,那人带着恭敬的神色对元召施了个礼,然后退出去了。
“阿姐,有什么事”元召见文君在低头思索,不禁出声相问。
文君轻轻地笑了笑,说道:“没事的,管家说来了些身份不明的人,应该是路过的,他们自然摆得平,不用在意,你们继续就是。”
元召点头,青郊外酒楼的名声现在非同一般,长安城和附近三县的好事之徒,没有人敢上这里来捣乱。至于一些过路的江湖客,更不敢在这长安附近闹事,再说了卓家的大批人手也不是吃素的。
又过了没有一盏茶功夫,忽听楼下有吵闹声传来,好像还有摔破东西的声音。元召不禁一愣,卓文君早已站起身来,见明珠儿在元召膝间玩耍正好,她便打个招呼转身出门,去看个究竟。
元召对崔弘使个眼色,崔弘会意起身,提了案边长剑,随后跟了出去。
青郊外酒楼下确实来了些身份不明的人,不仅楼内,连外面也布满了统一服色的赳赳大汉,散布在大道两边,隐隐对酒楼形成包围之势,并且这些人都带得有兵刃,目露凶光,一看就不是易于之辈。
进到楼内的有大约四五十人。刚开始酒楼掌柜还以为是行走南北路过此地的客商,几个店伙儿迎上来打招呼时,却被当头的几个大汉一把推到旁边,瞪眼威吓着不许乱动!
来的这些人不是别个,正是从长安城内廷尉府一路赶来的大汉廷尉杜周和他的手下们。
廷尉府得到消息,有淮南王的心腹谋主带了十余人秘密来到了长安,形迹可疑,不知道意欲何为。
正急于立功的杜周那
第二百三十七章 男儿快意需杀人
廷尉府长史王温舒,是新任廷尉杜周手下的第一干将,更是一位心狠手辣的酷吏。
无论古今,凡是能被称为酷吏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便是嗜杀成性。他们的主要手段,就是以“杀人立威”为治。有这样的人充斥在廷尉府,制造的冤案就数不胜数。
这位名叫王温舒的长史,曾经任职河内都尉,新官上任,为了迅速取得迁升的政绩,上任后不久,就展开了铁血手段。
他把目光选在了当地几户豪门身上,通过专门查证,定下这些豪门与盗匪相通的罪名。于是,大诛杀行动开始了。
河内郡中遭受无妄之灾被牵连的近百家之多,财产尽被罚没,流血十余里。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杀得郡中无犬吠之声,人称活阎王。
本来按照汉朝的法律规定,秋决冬刑。即秋天判了死罪的犯人,过了立春就不能处决了,必须再等到下一个冬天。秋决大权要报朝廷批准,不可随意改变。
王温舒到达河内上任的时候,已经是九月暮秋,他为了能赶在秋尽之前把杀人的批文报上朝廷,就命令下属各县置备五十匹快马,并在河内至长安道上设置数个驿站,以此加快报批速度。这样人不歇脚,马不停蹄的报送杀人公文,朝廷两日之内就能收到并批复。这样的残酷手段,令人无不咬牙切齿。这条路被河内郡民众称为追魂路!
这样的酷吏,却得到当朝廷尉大人的欣赏,数次提拔,最终成为廷尉府的骨干和心腹。
这厮简直感觉就是前途光明,办事更加冲锋在前。
进到青郊外酒楼这一会儿,廷尉大人亲力亲为,王温舒一直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听到要冲上楼去捉拿要犯,他这位干将当然不能落后。
杜周已经在属下们的簇拥下,找了个宽敞地儿坐下,静候消息。王温舒带着一干人等正要对挡路的酒店掌柜动刀,以便杀一儆百。忽听有人喝止,抬头看时,却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清秀女子,正在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在此扰乱酒楼秩序有何误会之处,且请先退出去分说,不要惊扰了客人。”那女子虽然语音温软,但口气之间却并不客气。
酒楼掌柜及几个店伙儿一看是自家主人出来了,连忙上来,把刚才的情形简略诉说一遍,却是对他们进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的粗暴伤人十分愤怒。
“呵!这间小小的酒楼,规矩倒还不少。你一个女人家就不要在此多管闲事了,廷尉府办案,赶快闪开,否则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王温舒一边抬步顺楼梯往上走,一边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赶快闪开。
“二楼之上没有外人,你们就不必上来了。这是我蜀中卓家的酒楼,是饮酒宴会场所,却不是廷尉府办案的地方。请你们马上出去!”
卓文君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看到这些人气势汹汹的样子,把酒楼下面弄得一团糟,早就心中有气,说话更不客气。
听到对方竟然连廷尉府的名头都不放在眼里,王温舒及属下十余人大怒,这段时间他们飞扬跋扈,简直就是在长安城中叱诧呼嚣,王侯公卿避之不及,唯恐惹上麻烦。什么时候轮到这小小的酒楼中人如此对待了!
一个多少知道点青郊外酒楼底细的属下凑上前来,在王温舒耳边低语了几句。他心中一动,原来这酒楼背后竟然是蜀中豪门卓家对付这些地方豪强,他有的是手段,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不定借此机会又能办成另一个大案。
“哦,原来是蜀中卓家的人。地方豪强,多为不法,鱼肉乡民,本官这次更是要好好查查,看看你们这家酒楼当中到底是怎样的藏污纳垢。来人,给我冲上去彻底搜查,敢有阻拦者,杀无赦!”
世间律法,说不公平也公平,说公平却也大不公平!有时可以用来维护正义,有时就成了奸恶者的工具,就看行事时掌握在哪些人手中了。
手中刀光闪亮,爪牙如狼似虎,几步的距离,就冲到了楼梯口。却见旁边闪过一人,对文君说了句什么,然后双手抱臂,站在了所有人前面。
“以此剑为限,敢有越过者,后果自负!”
说话的是一个十岁的英俊青年,青缎箭袖,眉角鬓稍冷利如刀。一把带鞘的宽剑,就斜搭在楼梯口上。
文君见是崔弘,知道是元召不放心自己,所以派他跟着出来的。听到崔弘说由他来处理,她点了点头,领着酒楼众人退后了一步。崔弘当初就是在这儿认识的元召,文君对他很是熟悉,他跟随元哥儿最久,尽得他真传,文君自然放心。
双方面对面的对峙,王温舒分开几人,走到最前面,他阴沉着脸上下打量一番。
“哪里来的盗贼如此大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持械抗拒廷尉府执法。左右,还等什么!”
一张嘴就给对方定了性,盗贼!这就是法权的厉害。
在最前面的两三属下早就有些不耐烦儿了,听到令下,刀光一闪,三把刀同时向前劈去,知道厉害的就赶快闪,不知好歹的,那就对不住了,死伤毋论!
崔弘冷冷一笑,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非常简单,师父早已经言传身教过许多次了!
屑小
第二百三十八章 睥睨屑小我为尊
廷尉府,是汉朝沿袭自秦朝的官制,主天下刑律。廷尉一职,在朝堂上,是仅次于三公的位置,位列九卿之首,可见他对皇帝的重要。
大汉廷尉府自从建制以来,历任廷尉都不是简单的人物。狠辣果决,残酷暴戾,这就是他们的标签儿。
朝野民间,大多数人对他们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皇家对之却非常倚重的。
当然,做的恶事多了,大多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廷尉府,虽然是威权赫赫,在很多时候,却会成为朝堂斗争的牺牲品,或者是皇权交易的替罪羊。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野心勃勃之辈,借助自己的手腕,干的风生水起叱咤风云。
杜周便是一个有野心的家伙。他的目标,当然是期望有一天能像自己的恩师张汤一样,坐上朝廷三公的位子,成为皇帝的重臣。
最近屡办大案,连着把三四个诸侯王拉下马来,深得皇帝陛下赏识,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一般朝廷官员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杜周还跟随着张汤的时候,曾经听他说起过,朝廷之中有几个家伙是最难对付的,他想尽办法也没有对付得了他们。其中就有窦婴、汲黯、郑当时这几个人。而在张汤离任的时候,留给他的名单中又增加了一个,那就是长乐侯元召。
杜周曾经仔细的分析过他们这几人,窦婴已经退隐,汲黯虽硬倔却已老病,郑当时为人有些圆滑却最懂得趋利避害,他们这几人都不足为虑。
唯有元召,无论是张汤还是杜周,却都摸不清他的底细,很难找到对付他的好办法。自从张汤在他手上吃过两次大亏以后,已经不敢再轻易掠其锋芒。
张汤在离开廷尉府的时候,把暗中秘密搜集到的关于元召的全部资料,都留给了杜周。并且叮嘱他,没有确凿证据,十足把握,千万不要轻易去惹这个人。
杜周就任廷尉府以来,并没有和元召打过一次交道。却没有想到,今天竟然在此狭路相逢,猝然之间就遇到了。
足足差不多有一刻钟的时间,没有人说话。廷尉府的属下们见长史身死,早就做好了廷尉大人震怒的准备。可是等了这半天,却不见动静,不觉感到有些奇怪。
“大人!凶徒如此狠辣,请下命令吧,属下们一定誓死替长史报仇!”
几个随从,在一旁跃跃欲试,对方杀人的那个青年,虽然看上去有些本事,但廷尉府今天来了近两百人,他就算是再厉害,又能怎样呢何况对方除了此人之外,其余的都是老少妇孺,却不知道廷尉大人脸色郑重,迟迟不下令行动,是为了什么。
“你们……知道那楼上少年是谁吗”
听到自家大人的语气有些反常,廷尉府手下们都感觉有些奇怪。管他是谁呢!就算是诸侯王又怎么样,杀朝廷命官的罪名,难道不正是一个罗织大案的好借口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