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说完之后,一人一剑一马,站到了队伍的最前方,面朝着敌人奔来的方向。她的话音并不高,却铿锵有力,充满了坚定的力量。张骞微微的叹了口气,嗅到远方的杀气和烟尘,拔出了自己的汉刀,并马在她身旁。所有还能战斗的人,也一声不吭地拔出了自己的刀,弩箭上弦,列阵而待!

    使团中剩余的人,大多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吏,虽然面色紧张,却也无人喧哗。他们也都选好了趁手的武器,即便是死,也要死得有些尊严!

    追兵全部都是精骑,将近四千楼兰骑兵在几位王子的亲自带领下,一路追赶,终于看到了汉人的踪迹。

    “提速!冲锋!把汉人全部杀光,一个不留。汉人所带的财物,谁抢到就是谁的!杀!”

    复仇的怒火烧红了楼兰王子的眼睛,而财物的诱惑,更是把楼兰骑兵们的虎狼之性引发了出来。不得不说,楼兰王子还是很懂得提升士气的。

    奔腾的马蹄逐渐接近,杀气与烟尘弥漫而来。一望无垠的空阔地带,汉人使团的队伍就停在了那儿,显得有些孤零零的,如同一叶即将迎接暴风骤雨的孤舟,又如同挡在大象面前的蝼蚁。

    已经能看得清楼兰骑兵头盔下的狰狞面容,弯刀闪亮的刀锋,带着死亡的光芒。也许,最后的决战时刻到了!拼杀吧,战斗吧!大汉的威仪不容欺辱,勇士的英名需要鲜血凝铸!

    “大汉万胜!黑鹰军万胜!”

    不知道是谁,在临战前发出了这第一声悲壮呐喊。随后是几十人的呐喊,再随后是百人呐喊……然后,似乎有千军万马的应和之声从身后传来!

    “大汉万胜!黑鹰军万胜!万胜!万胜……!”

    这声音是如此威武雄壮,又是如此熟悉亲切。有几个正持刀全力备敌的受伤黑鹰勇士,以为自己在极度紧张下出现了幻觉,他们有些艰难的在马上回过头,然后好似被重锤击打了一般,目瞪口呆,再也说不出话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身后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朵黑云,那是真正的霹雳黑云,是从天上突然降落




第二百五十八章 铁骑冲阵试锋芒
    高原上有些地方的积雪会常年不化,形成巨大的冰层。月光洒下银辉,焕发出五颜六色奇异的光彩。远远望去,似乎是神话世界。这个时代的大江,比起几千年后,水量更是浩浩荡荡,丰沛无极。

    十几艘大船,鼓起了风帆,顺流而下,速度非常快。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长乐塬剑湖船坞的造船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多的经验,所造的船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在开始研制出海的楼船了。

    霍去病不知道自己睡了多少时候,当朦朦胧胧醒来的时候,船舱四周有些黑暗。听到外面甲板上有熟悉的说话声音时断时续,她的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

    连续的长途跋涉,再加上最后这几天的纵马厮杀,她早已经身心疲惫,只是凭着一股毅力在强自支撑,当那些楼兰骑兵冲锋过来的时候,她和大汉使团的其余人一样,情知必死,已经在心里默默与师父还有舅舅他们作了告别。

    然后,救兵就来了。再然后,她就见到了元召。整个的战斗过程,她没有参与,只是待在师父身边,一遍遍的偷偷去看他,怀疑眼前发生的都不是真实。

    战斗的胜利,没有一点儿悬念。当年取得与匈奴首战大胜后的黑鹰军,从那时候起,就已经树立起来一种荣誉感,每战必胜,愈战愈勇,这就是他们秉持的信念。

    一千黑鹰军的领兵将军是曹襄和公孙戎奴,他们是主动请缨前来的。为了争夺这次机会,在元召的见证下,黑鹰军的一众将官还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比试,结果当然是曹家的千里驹曹襄和最勇力无双的公孙戎奴两个人胜出。

    对于元召美其名曰“军事拉练”的这次行动,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抱有真正上战场杀敌的期望。不过,在长乐塬上待的太久了,长年累月只是枯燥的训练,好不容易有这次机会能够跟着小侯爷出来溜溜腿,还是很不错的。

    黑鹰军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三万多人之众,战力当然已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一千人马从长乐塬渭河码头登上大船,一路西行,不久之后,进入大江,沿途风光雄奇,听元召讲解着一些江上趣事,却也感觉到不虚此行。

    元召是在不久前接到张骞派人送回来的消息后,根据推算的日期,才决定在这时候去启程迎接他们的。之所以亲自跟着前来,他是想看看这一路的水路情况,以便到时候开通西域后,可以水陆并进。一条路是打通河西走廊,沿着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方向,穿过沙漠和草原的交界处,直达首站大月氏国。而另一条路,就是他想要的水上通道。元召比任何人都懂得水运的巨大便利,水运比起陆路,不仅运输量更大,而且行程短,速度快,是将来他想要大力发展的主要运输方式。

    想要真正的打通河西走廊,把大汉与西域诸国连接起来,就必须要清除掉在草原西部的匈奴势力和亲近匈奴的属国。战争是在所难免的,所以,他带了一千黑鹰军,也好让他们提前熟悉一下这边的气候和地理形式。

    元召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他当然不会知道楼兰王劫杀大汉使团的事。之所以能够及时赶到,还是多亏了余丹王子手下的人来报信,说是打探到楼兰王对大汉使团的动向十分上心,可能会在他们回程路上有所不利。

    元召得到这个情报后,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就做了决定,命令曹襄和公孙戎奴立即准备,一千黑鹰军全副武装起来,人马下船登岸,随他去楼兰边界接应大汉使团,以防万一。

    听到有可能有仗会打,曹襄和公孙戎奴这俩人立即就兴奋了起来。他们回头看了看手下装备齐全精神振奋的一千精骑,什么都不用说了,只暗暗祈祷,但愿如小侯爷所说,哪些楼兰人有可能会有动作。那才谢天谢地呢!

    也许是他们的祷告起了作用,也许是该着他们不空跑这一趟。在半路之上,终于听到了他们想听到的。一好一坏两个消息,楼兰人果然出动了,在大汉使团经过的地方,双方发生了第一次战斗。楼兰王,被阵斩于楼兰边界,死在了汉人手中!

    不光是曹襄他们,就连听到这个消息的元召也不禁称赞了一声“干得好!”他随即下令,加速前进!楼兰王身死,对方岂肯善罢甘休大汉使团危在旦夕,这一场仗看来是必须要打了。

    一千黑鹰健儿,打马如飞,又行了没有大半日的路程,果然,前面云头大起,烟尘滚滚。在马上已经看清了前面形势的元召,给曹襄和公孙戎奴的命令是:放手去杀!这一战要打出黑鹰军的威风来,让楼兰人以后谈汉而色变!

    两员虎将齐声接令,互相对视一眼,脸上露出狰狞的笑意。手下儿郎们渴望真正的实战已经太久了,今天,拿这些楼兰骑兵练手,真是太好不过了!

    骑兵与骑兵的冲阵训练,已经进行过无数次的方略演练,黑鹰军之间不需要多说,只要打个手势,就已经明白将要进行的意图。这样训练有素的军队,早已经是当世第一流的强军。在他



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里归程明月光
    大江江面横阔,江水东流,日夜不休。虽然有些地方水势湍急,但大船挂满风帆行驶起来,却非常平稳。人在船上,一点儿都没有颠簸的感觉。

    今夜却正是月中,一轮朗月挂在天上,千里江波一片银白,风虽然有些微微的寒意,但在畅意满怀之下,心中热血在翻腾,这点儿冷,没有人觉得有妨碍。

    黑鹰军骑士们大多已经在船舱中休息,与楼兰人的激战,只是在西域这片土地上初试锋芒。未来,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不过,通过这一战,他们早已树立起极大的信心。神武飞扬者,唯我黑鹰!

    元十三静静地坐在一边,听着元召在说话。凯旋而归的黑鹰军,有几十个在战斗中受伤的战士,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特别吩咐手下的人,要经常去伤号区看看,让这些人好好的养伤,争取早日痊愈。

    看着意气风发坐在小侯爷身边的那几个人,元十三的眼中充满了羡慕。他曾经也是宫中西凤卫出身,被窦太后派到元召身边,保护他的安全。他们这一批人,也算是最早追随元召的了。

    元十三感觉自己很幸运,因为元召把亲手创建的船队交给了他。从最开始的几条船,发展到了现在拥有近千艘的船队,这个过程,用了将近四五年的时间。

    知道元召这么费尽心力的发展水运最终目的的人并不多,而元十三就是其中的一个。元召曾经对这个机灵的小伙子吐露过自己的部分策划。纵横连接的广阔水系,将是未来大汉帝国主要的交通方式,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元召希望他能好好做,也许,大汉的第一支水军战队将会在他的手上诞生。

    每当想到这个目标,元十三就会激动得浑身发抖。身为大汉男儿,谁不想建功立业,封侯拜将。小侯爷的话,从来不会无的放矢,他既然有这个目标,早晚一定会实现的。

    统率着千百战船,纵横于江海之间!这已经成为了元十三每次做梦都会梦到的事。所以,那会儿听着曹襄等人对元召分析着楼兰骑兵的作战特点,他便听得格外上心。

    无论是演习还是作战,每次结束之后都要做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随时弥补自身缺陷,这已经成为了黑鹰军的一个惯例。

    不过相对于这次来说,曹襄和公孙戎奴两人交换了一下意见,都觉得取得的经验不多。虽然是第一次远赴西域作战,但对手太弱了,根本就不堪一击。比起匈奴人来差远了。

    元召听完他们对此次的分析,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们说的并没有错,西域诸队的战力,当然不会是黑鹰军的对手。

    在原先的历史时空中,西征的汉军,之所以打得那么艰苦,最大的原因,也不是战斗力的问题,而是后勤保障的供应不给力。

    地域的辽阔,是一个伟大帝国的骄傲,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制约胜利的短板。

    中原与西域之间,距离太遥远了。就算是最近的大月氏、楼兰等国,与长安也隔着七八千里的路程。

    八千里路云和月!西出长安的远征将士,踏上茫茫的征途,走出玉门关外,刀箭铁甲经受着西北风沙侵蚀,水土不服,人马疲惫,再等到走过戈壁沙漠,远赴绝域与以逸待劳的敌军交战,还要忍受着后勤补给的时断时续,相信汉军的锐气和战斗力,早已经折损了大半。在这样的境况下,要想取得绝对的胜利,真的是太难了!

    熟知这段历史的元召每当想到这些,再回头看到在船头有些微寒中衣裳单薄的霍去病时,心中便有些由衷的慨叹。即便在那样的情况下,这位天纵之才还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威慑西域各国,打通河西走廊,把匈奴人从这片地域彻底的清除。以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取得这样的盖世功勋,元召自问,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者的优势,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而等到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再也没有人有这样的本事。后来大宛与汉交恶,皇帝派大将军李广利率领十几万汉军再度西征,可是,只不过一个区区的大宛国,就让这十几万大军接连失利,寸功难得。双方相持了好几年时间之后,汉军终于全军溃败。

    得到战报的皇帝大怒之下,命令中使持天子剑谕旨玉门关守将,敢放西征大军一兵一卒进入玉门关者,立斩!最后的结局很悲惨,大将军李广利畏罪叛逃匈奴,十几万的大汉健儿埋骨黄沙,魂魄难归故里!

    霍去病的脸色红了起来,因为,听到她无意中发出的轻轻咳嗽后,元召把一件白狐皮裘披在了她的身上,包得严严实实的。好在夜色中无人看到她脸上的羞涩。她虽然不明白元召神情为什么变得有些凝重,但却感觉到无比的温暖。

    “我不会允许这样的事再重新发生的……。”

    月光下,她听到师父好似是低声的咕哝了一声。有些没听清楚,正要开口去问时,一个尚带着他体温的小陶壶已经塞到她手心



第二百六十章 大江东去多沧桑
    古今中外,国家战争发动的动机,无论是借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无论是有什么样的借口,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利益的驱使罢了。

    这样的事,也许大部分芸芸诸生看不透这其中的关系,但对于庙堂决策者来说,却都是心知肚明的事。

    当然,也有许多战事的发起,会出现的莫名其妙,其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这些为了帝王的私欲或者是意气之争而轻率的行动,被元召斥为“盲战”!

    这些白白牺牲千万战士而只是为了达成某个人或者是某个利益集团野心的行为,是他深恶痛绝的。五千年中华历史上,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即便是以“英明神武”著称的当今天子,也不能避免。他必须提前预防这样的事情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野心,元召是人不是神,他当然也不例外。如果非要说他的野心与世间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不希望自己辛苦做出的一切努力,未来成为个人私欲和内部斗争的工具,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内,都不行!

    从庙堂决策,到凯旋而归,每一次国战,不论大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要取得发动战争成本的数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战争红利,这才算得上是胜战。至于那些喊口号似得假大空,自欺欺人般的精神胜利,见鬼去吧!

    这些思想,从很早的时候,元召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对身边的人悄悄的灌输着,并且成效显著。这不,听着他对即将开始的西域战争的讲解,所有人都屏息静气,认真倾听。

    聂壹的双鬓边已经添了几缕灰白,这几年追随着元召的脚步,聂家早已经成长为真正的江北第一豪门。他虽然年纪渐大,但此刻看着举手投足之间已经是磅礴大气的元召,这位聂家的掌门人感觉自己跟着他再大干十年,绝对没有问题。

    “元哥儿尽管放心,只要我们大汉军队打通了西域通道,中原与西域各国的商品交易,如何进行,都听凭你的安排,绝对不会误事的。呵呵!”

    到了今天的地步,仍旧能够以“元哥儿”称呼元召的人,已经不多了。而聂壹正是这其中的一个,他们都是与元召相识于微时的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密,是经历过同生共死以后才凝结成的友谊。

    “这次回到长安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了。如果时机成熟的话,我想,明年开春,冰雪消融的时候,就是大军西征的最佳时机!”

    听到元召终于以肯定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每一个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互相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元召提前对他们透露这个消息的用意。

    曹襄、公孙戎奴悄悄的握了握拳头,也就是说,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就是大练兵的最佳时间了。他们相信,一旦朝廷正式公布西征命令,黑鹰军在所有汉军之中,必将能争取到这次机会。真正的沙场冲锋,就要到来了!

    张骞的心中也是有热血在翻涌,他清楚地记着元召曾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战争是政治的开始,而政治是战争的延续!”

    到时候,大汉兵锋所向,马蹄踏过的地方,与西域诸国之间在谈判案上折冲樽俎,就需要自己这样的人出马了。这正是自己喜欢去做的事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聂壹脸上神色不变,心中却早已如同江心的波浪翻滚不休。聂家世代为商贾,也曾经与西域的商人打过交道,自然知道这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商品流通利润有多大!

    聂壹并不是一个贪心的人,他深深地明白,这块巨大的蛋糕,需要很多人才能消化掉。而聂家,只要占据其中最丰厚的那一小块就足够了。只要抓住了这次机会,打造百年大家族的机缘马上就能实行了!这,也正是元召提前透露消息给他的用意。

    “战争,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大汉的将士们去打开局面,用刀锋和弩箭开路,取得荣誉和功勋。而后面留下的一路果实,就需要运用政治和经济手段来吸收、消化……。这一种模式,我想在打通西域通道的这一过程中,详细的实践一次,看看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可行,以后的对外战争,都可以沿用这一模式。所以,明年春天后,对西部匈奴发动的这第一次西征,成败至关重要……。”

    “元侯,你的意思是……西域战争,将会进行很多次吗”

    “当然,西域的国家,虽然大部分都对汉朝怀有善意,但与匈奴一条心的也大有人在。楼兰、西羌还有大宛,这几个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次你们也亲身经历过,他们的兵力虽然都不多,但都是些凶残之辈,杀人越货,习以为常。将来,这些国家需要重点打击,必须要狠狠的让他们尝到苦头,他们才会从心里驯服。这一点,你们要记住。”
1...96979899100...3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