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不说蓟国海市往来。便是僦船出海,除去风大浪急,日日皆有民船靠岸。江表十港,乃至海外荒洲,凡蓟国官吏,皆可定居国都。走沿海航线,日夜船行千里,便是万里之遥,顺风顺水,亦不过十日余。

    往来无虞。万事来得及。

    南下不急。

    蓟王乘车登岸,巡视甬东港城。轰动中山。

    后世舟山渔场,已被逐个寻到。牵风海捕船,打之不尽。鱼获大丰。更引渔户迁入定居。渤海青盐,成船贩来。用以仓储保鲜。晒盐、渔猎、稻作,循环往复,缺一不可。

    助推渤海青盐,一石五百钱。价格居高不下。

    王驾亲临,属吏归心,民心归附;宵小远遁,士气爆棚。此亦是南巡之意。

    与蓟国民情,一脉相承。与蓟国吏治,连成一体。蓟王驾到,不过数日。中山洲内外,气象一新。

    光融天下,明以照奸。内圣外王,从风而服。

    蓟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只因人心所向,所向披靡。

    三足踆乌船宫,蓟王寝宫。

    安素并冯嫽,洗漱更衣,入宫侍寝。

    忽见七重华盖之内,玉影婆娑,树羽幢幢。

    二人正欲掀帘入内,却听帐内玉人言道:“今夜诸妃齐聚,便不劳二位妹妹了。”

    冯嫽正欲答话。安素却抢先言道:“如此,有劳姐姐。”

    待出寝宫,冯嫽赌气言道:“蜜月未尽,鸠占鹊巢,岂有此理。”

    安素却笑:蜜月不过一月,早已过期。”

    “话虽如此……”冯嫽妩媚横生:“夫君南征,只有我等数人伴驾左右。本以为必与蜜月无二。岂料竟被人捷足先登。”

    安素美眸生烟,我见犹怜:“得夫如此,焉能不抢先。”

    “明晚当早些。”冯嫽一语中的。




1.51 以尹天下
    待安素、冯嫽二人自出寝宫。帐内诸美,这才暗松一口气。

    安素虽晚来。然却颇受夫君宠溺。此次伴驾南下,足见一般。太妃已命四方馆长朱建平,亲自相面。言,安氏、冯氏皆有宜男大贵之相。太妃焉能不喜。

    船宫并无宫长。平时由函园贵人统御内外。望楼女仙从旁策应。往来书信皆由马氏等妃嫔打理。船舱上下,船员、百工自有所属。

    先前三足踆乌,载蓟王往来各处,并无军情紧急,更无战事。如今携横海舰队南下,三足踆乌便是旗舰。令行禁止,运筹帷幄,王命皆出船宫。且人员齐整,正当策封。

    于是,翌日醒来。刘备遂传王命。封一众望楼女仙为“中大夫”。无极贵人安素为长御,即女宫长。冯嫽为女尚书,美人田圣为女侍史。函园宫姬职如女骑,诸如此类。

    女尚书,宫中女官名。掌宫中事务。始见于今汉。“(明帝)常游宴在内,乃选女子知书可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职责略同中书。

    女侍史,宫中女官名,明帝始置,掌洁尚书值班,清洁被服,执香炉烧燻等。“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者”,“女侍史洁被服,执香炉烧燻,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又曰:“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亦是君王近臣。

    船宫女官职,多有空余。待马氏、邹氏、杜氏等,诞下麟儿。伴驾左右,再酌情授予不迟。

    妃嫔除领家俸外,另食一份女官宫俸。且长伴夫君左右,备受宠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何乐而不为。

    安素为船宫长御。船宫内外,皆由其统御。换言之,侍寝妃嫔,亦由其遴选。

    煌煌天汉,母凭子贵。

    得蓟王滴露研珠,磨砻浸灌。珠胎暗结,或早或晚。如此巨利,焉能不动心。

    须知,蓟国四百城港,整齐划一。太妃早有言在先。凡蓟王子嗣,毋论男女,不论出身。待长成,皆可得一县之地。

    蓟国一县,堪比一郡。虽是县主,此生亦无忧矣。何况蓟王早已未雨绸缪。向化岛夷,开辟海外荒洲,皆为推恩子嗣。

    中山洲,可比一大郡。甬东港,因“海道险要”,“户口过万”,已得蓟王敕命,升为甬东县。附近列岛,遍布渔场,皆得渔盐之利。亦可再成数县。

    蓟王已与新任甬东令董正约定。待中山洲辟满三县,可为中山守。若辟满五县,可为中洲尹(牧)。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尹,本是地方行政长官。战国已置。汉时为都城行政长官,其前冠以地名,如京兆尹、河南尹等。蓟王取其本意,以尹(治)天下。尤其海外荒洲,不毛之地,地广人稀。远离大汉本土,若用洲(州)牧,不合时宜。洲与州,一水之差,天壤之别。故蓟王深思熟虑,以“尹”命之。

    经停中山洲三日。大军再次开拔。

    水衡都尉舰队,伴驾左右。同赴南醴港。

    南醴港乃岭南都护府治所在。

    不仅有东孝西直之凤凰于飞郭奉孝坐镇。还有岭南大巫祝融后裔定居。茅尾海内宽口窄,形似布袋,状如巨湖。海岸线长约三百里。南北纵深约四十五里,东西最宽处约三十里。最深处可达百二十余尺。风平浪静,经年不冻。宛如一面明镜,嵌于北部湾畔。航行茅尾海上,仿佛泛舟于巨大镜湖之中。

    如今,整个茅尾海,“舳舫蔽水,络绎不绝”。岭南蛮夷、蓟国船民,泛舟南北,往来内外(东西)。尤其容渠船闸,贯通内外诸水。将四渎串联成大回环水路。更加南醴水人工渠道,续接合浦港。茅尾海上下通连。乃至茅尾海,“帆樯如林,百货山积”。

    周遭数个优良港湾,皆在规划之中。话说,蓟王求建江表十港。单南醴、甬东二港,便耗时颇巨。远未尽全功。

    先前,阮瑀领开拓船队往珠崖洲。应劭领开拓船队往夷洲。公孙康、公孙恭兄弟二人,领开拓船队同往澶洲,为蓟国辟土开疆。皆有小成。

    加上三洲港城,江表十港犹未满。

    事实上,海外荒洲,非我汉土。何来“江表”之说。蓟王乃纯臣。故一并列入。天下众目睽睽,皆心知肚明。蓟王开疆辟土,将海外荒洲,划归“江表”之中。其用意,不言自明。

    恪守臣节。疏不间亲,卑不谋尊。

    洛阳与南阳,乃叔侄相争。蓟王远征林邑,未必没有避嫌之意。二宫太皇、太后生母舞阳君并洛阳送嫁人等,皆随同南下。有识之士,稍作思量,便知其中另有深意。

    皆远遁辟祸也。

    先前,越人多购买蓟国制式海船。尤其新式采珠船:探海号。尾设机关船吊。可将钢丝网笼,沉入珠池。网笼坚固,可防恶鱼(鲨鱼)撕咬。采珠人身披防刺服下海,安全无虞,再无性命之忧。

    探海牵风。两大海捕利器,大行其道。渔户、珠人,如何能幸免。

    奈何需蓟人五家作保,方可分期购买。于是纷纷落户南醴港,如今港城扩建,远不及渔户远来。

    茅尾海内,船户聚集,滨水而居。远远望去,重重叠叠,不下万户。

    甚至船户亦有伍长、什长、里魁之分。

    船宫爵室。

    蓟王手持千里镜,远眺茅尾海过万船户。见舟船进出有度,泊船泾渭分明。似布下舟船大阵。蓟王遂笑问:“志才可识得此阵。”

    “连冲之陈,以狭而厚,为利阵。”戏志才笑道:“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衝陈’,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

    刘备欣然点头:“以船为车,布冲陈大阵。若能令行禁止,此战易耳。”

    戏志才笑道:“郭东掾,料事于先,早有所谋。恭喜主公,又得大才矣。”

    刘备心领神会:“郭奉孝之智,不下志才。凤凰于飞,平定三南。今又操练水军大阵,必为南征林邑所备。”

    “此举,乃学臣当年,毛遂自荐也。”戏志才抚掌而笑。



1.52 汉越亲和
    蓟王略做思量,这便了然:“陈列冲陈船阵,明示南下之心。”

    “正是如此。”戏志才笑道:“郭东掾亦是吾辈中人也。”

    “此去,当见分晓。”蓟王亦笑。

    江表十港。益阳、酉口、南醴三港,最先开埠。

    益阳港,沅水、资水、湘水,三水相连,位置极佳。酉口津,扼沅水中流,镇五溪蛮国。南醴港,背依合浦水路。郭嘉广招良工,凿渠互通南醴水与南廉水。南醴港遂成“大回环水路”之桥头堡。继第四甬东港,郭嘉又在南廉水入海之窖口,另筑第五港。取名:南廉港。与合浦港,三足鼎立。交趾名士黄豪,字子微,拜为南廉港长。

    故曲红长,零陵重安人区祉,授为南醴港长。故舍涯长南郡邔人苍陆,授为益阳港长。故浈阳守长、南平丞长沙汉昌人塞祗,授为酉津长。

    今四港皆满万户,四人各升比千石港令。

    如前所说,干栏重楼,兴于岭南而盛于蓟。蓟国良工,先于督亢陂试造重楼,稍后于陇坂再造悬楼。再后于沅水绝壁排造栈楼(栈阁)。重回岭南,蓟国营城术:“提笔划一,二笔定丁;左右成非,四通为衢。”月起千楼。直令南越夷人,叹为观止。

    一月不见,千栋楼阁,拔地而起。如此神工鬼斧,可想而知。越人如何能不敬若神明。

    南醴港并南廉港。支渠四通,几连成一体。茅尾海内,只需再增筑一港,足可将茅尾海变成蓟国内海。

    蓟国港,便是蓟国城。

    正因同时开筑二港,故南醴港未尽全功。

    蓟国各官寺,率先造毕。而后纵横街衢,督造干栏重楼,为编户齐民居。脚手架林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

    河谷两岸,宜农荒地,已悉数辟为水田。举千里镜四望,规模初显。野草灌木,全然不见。荒野气息,荡然无存。就如同野生与家养。大汉刀耕火种已焚尽蛮荒。只需深耕细作,不出数载,与蓟国二十七县无异。

    此便是高等文明的魔力。作为守护初火的帝国。薪尽火传,责无旁贷。

    三足踆乌,海上船宫。坚船利炮,铁壁铧嘴。函园贵人领一百亚马逊宫姬拱卫寝宫内外。史涣领绣衣吏守卫船宫上下。再加挹娄庐士箭无虚发。蓟王无需上岸,安全自是无虞。

    蓟王门下,东曹掾郭嘉,携融氏大巫并融漓母女,登船觐见。

    融漓稍后称“祝融夫人”。传闻有惊世美貌。否则蛮王孟获又岂能心甘情愿,对其言听计从。今日相见,年纪虽幼,却美貌天成。假以时日,必如先前鲜卑大阏氏,副伏罗丽珠夫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蓟王麒麟天降,应运而生。“丰神英毅,天上謫仙”。融漓朝思暮想,今日得见,可想而知。

    知女莫若父。融氏大巫,见小女如此,这便心领神会:“‘南人’偏安一隅,山高水远,不得王化。常有徼外野人,假借巫祝之名,托言神鬼之意,暗怀不臣之心。先前越嶲夷王子高定,欲强娶小女,便为借火神之势,谋取私利。”

    蓟王轻轻颔首:“大巫当知。先前黄巾贼祸乱八州,正因错信太平道。”

    融氏大巫言道:“幸得王上明以照奸,光融天下。开江表十港,向化徼外野人。唯一所患,便是祝融血脉,终为他人所用。”

    言及此处,蓟王焉能不知大巫心意:“事关千百万南越民众。宜当谨慎为之。”

    大巫目视郭嘉。见郭嘉“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急切间,亦顾不得许多,这便出声轻唤:“郭东掾?”

    声音不大,众皆耳闻。郭嘉岂能独善其身:“臣,窃以为。宜当仿效陇右和亲国策。”

    “不知王上,以为如何。”大巫心生忐忑。然事关女儿终身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融漓更是面红耳赤,心如鹿撞。整个人都处于临界的边缘。

    殿中文武,无不屏气。一时落针可闻。

    蓟王心平气和:“可也。”

    只此二字,不啻大吕洪钟,振聋发聩。

    “待书信太妃,当效钟存慧妃礼聘之。”蓟王又道:“千余万岭南民众,当可得安。”

    “主公明见。”群臣下拜。

    大巫更喜极而泣:“被发左衽,汉越亲和,束发右衽,诸夏亲昵。”

    翌日,大巫束发右衽,被蓟王授予太祝令一职。

    《周礼·春官宗伯》有大(太)祝,掌于祝辞,遇有大事巨变时,祈求鬼神保佑等事。

    太祝令,官名,秦置。掌祭祀祝祷等,属奉常。前汉初沿置,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改称祠祀。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更名庙祀。今汉复置,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送神等,秩六百石,亦隶太常。属吏有祝人、宰、屠者等。

    蓟国无太常。故太祝令,乃水衡都尉府属吏。换言之,与江表十港同属辅汉幕府所辖。

    “束发右衽“谓中夏风习。大巫如此行事,乃归服王化之意。

    此举,引越人纷纷效仿。

    再闻蓟王与大巫之女,祝融后裔和亲。越人心结尽释。皆“着汉服,行汉礼;说汉话,书汉隶”,不出数代,“皆我族类”。

    大汉羁縻和亲,四百年向化五胡四夷。蓟王继往开来,功在不舍。

    再得二百年汉风鼎盛。何愁诸夏不定。

    诚如郭奉孝所言,天下归心,一统诸夏。若我大汉做不到,便无人能做到。

    三南蛮夷,外加徼外野民,不下千万之众。比五百万西羌,有过之无不及。

    先前十夷王女,安抚向化之民。今再结亲大巫之女,遂安徼外野民。如此,鸳鸯殿十美,再加鸳鸯贵人融漓,足可定三南民心。

    加法还是减法。见仁见智。

    蓟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自然多多益善。

    蓟王金口玉言。和亲之事,板上钉钉。轻易断不会背弃信义。融父拜六百石高官。又结亲蓟王家。南醴港不易久居,宜择吉日迁居蓟王都。融漓可先行入宫,修习汉宫仪。待长成,再择吉日,嫁入蓟王家不迟。
1...465466467468469...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