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蓟王不喜离别。传语国中,太妃并王妃垂帘监国,左右国相领一国之政,幕府三丞辖四大都护。十日大朝,五日小朝,一切如旧。
便在此时,一艘官船,逆入渤海。正是门下祭酒司马徽,并慈明无双。
“先生,先生。”便有书童,奔下船舱:“王旗,王旗!”
“哦?”正与荀爽对弈的司马徽,掐指一算。这便笑道:“我主南征林邑矣。”
“林邑自立已久,常有侵略汉土之心。”荀爽言道:“王上此去,乃为明示万里也。”
“慈明所言极是。”司马徽言道:“且速与我出舱相见。”
“也好。”荀爽此来,乃应蓟王徵辟。出仕蓟国,为四少师。授业王子馆。若不能与蓟王相见,自是遗憾。
只是,大海之上,又当如何相会。
怀揣疑问,登前甲板。
环视海面,帆樯如林。蓟国大舰,乘风破浪,气势逼人。饶是荀爽亦不由心驰神往。上邦之威,窥一斑而知全豹。
“通报旗语。”司马徽一声令下。
“诺。”便是望楼军士,摇旗传语。
须臾,前锋舰队,遂回传旗语。一来二往,一清二白。
少顷,旗语接力,传至三足踆乌船宫,爵室。
“报,门下祭酒司马徽,并慈明无双,返航途中,拜见主公。”
“甚好。”见前锋舰队,左右避让,留出航路。刘备遂举千里镜相看。
果见一艘蓟国官船,驶入中军水道。船头甲板,正是衣袖飘飘二高士。
刘备乘兴言道:“甲板相见。”
“诺。”
1.49 和则增寿
楼船分掠,千帆侧行。
婉如重重大幕,徐徐拉开。
三足踆乌,制霸正中。劈波斩浪,长空碧海。
恰如众星攒月,千乘之王。
两船交错,风急浪起。
蓟王矗立通舷甲板,居高俯瞰,朗声言道:“慈明先生远来,不及相迎,孤之过也。”
“王上心系天下,岂能因小失大。”荀爽字字入耳。
“待南征归来,再与先生秉烛夜话,促膝长谈。”蓟王肃容下拜。
“老朽,恭候王上得胜而归。”荀爽回拜。
待起身,三足踆乌已扬帆远去。
“如何?”门下祭酒司马徽,微笑发问。
“坚船辐凑,帆樯如林。内圣外王,何必多言。”荀爽叹服。尤其当海船如孔雀屏开,让出中军水路。王舰于重重拱卫中出现,更有蓟王礼贤下士。此情此景,般般入画。上应天理昭彰,下合君臣王道。天人感应,莫过如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人伦,尊卑有序。令世间大儒,甘之如饴。
“古有千乘之国,今有千帆之王。”司马徽叹道:“蓟国因水而兴。大汉承之火德。水火相济,便是所谓‘意双则和,和则增寿’。再续炎汉二百年,可乎?”
“可也。”二人皆高士。以人和增寿喻国祚绵延。比起今汉病入膏肓,蓟国年轻力壮,如日初升。
千帆远去,波平如镜。
海天一色,水鸟蔽空。
海船往来,连片海田。路上所遇,虽不及横海大舰,然承载亦十分可观。皆有千石乃至万石吞吐。再入上湾,遥见风车绵延,蔚为壮观。
问过方知,乃盐府机关重器。风力驱动,与龙骨翻车齿轮相连,可引海水倒灌。亦可拖拽纤绳,搅拌盐卤,防止局部结晶,利于水汽蒸发。还能驱动房内石磨,碾磨青盐。可谓一本万利。
环渤海,百五十座盐府牢城,安置盐户近三百万口。且还有三韩半岛,倭国列岛,向化岛夷,源源不断,迁入安居。蓟国四百城港,盐府便有近四成。盐田大兴,盐户富足。
“户户有盐田五十亩。亩产十六石青盐,年入蓟钱四十万。如农人三十税一。足可丰衣。”司马徽笑道。
“上天果有好生之德。”荀爽欣然笑叹。
“盐田之外,还有海田。”司马徽亦笑:“乃用多年生毛竹,纵横排列,浮于海上。竹节下缚细竹丝笼,没于水下。细竹丝笼,经久耐用,便宜(biàn yí)制作。海田自成。渔户将海捕所得,寄养于此。待禁捕时,取出贩卖。一年四季,皆有收获。且王上言,海田所获,免收租赋。”
“渔户无税乎?”荀爽惊问。
“只取‘海租’。”司马徽答曰。海租即渔税。换言之,海捕交税,养鱼无税。
“原来如此。”荀爽心领神会:“闻王上亦只收田租,不取稻花鱼税。少时,刘氏老族长,特以此事问。王上言,只取田赋三十税一,足矣。”
“正是如此。”司马徽叹道:“轻徭薄税,足见一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爽言道:“今日所见,方知先贤之言,足可为信。”言下之意,蓟王深信。
“王上子嗣众多,慈明任重道远。”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自当尽力为之。”荀爽眼中尽是深意。
言尽于此,二人遂入舱收拾残局。官船逆入巨马水路,驶往南港不提。
洛阳,南宫玉堂殿。
“报——”便有黄门细作,快马来报:“蓟王已乘船出海,顺下日南。”
“今已至何处。”少帝忙问。
“中山洲。”细作又答。
“速取海图。”少帝大喜。
“中山洲,位于句章东海。扼岭南航路之半。海市往来,事半功倍。且距州胡岛、倭国列岛,皆近。尤其与州胡济州港,筑紫博多港,熊袭白川津,往来通畅,颇多便利。”细作对海外诸事,知之甚祥:“由水衡都尉辟为江表第四港。截流治水、捍卤蓄淡。筑堤建港,通渠圩田。吸纳越人北上,倭人西来。尚不满(一)载,已初具规模。临近列岛,皆有扬州渔户登岛安居。民皆以蓟人自居。”
“论种田,天下无出蓟王之右。”少帝不以为意:“南阳,情况如何?”
“一切如故。”董卓答曰。
“出兵可乎。”少帝目光如炬。
“可也。”董卓振聋发聩。
“胜算几何。”少帝又问。
“稳操胜算。”董卓掷地有声。
“如此,且依令行事。”少帝终于下定决心。
“诺。”董卓昂首阔步,出宫自去。
待无外人在场。史夫人进言道:“董卓手握洛阳兵马,不可不防。”
少帝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董卓忠心可鉴,断不会负朕。”
见史夫人欲言又止。少帝眼中戾芒,一闪而逝。诚如史夫人所言,董卓此人,不可不防。然正值用人之际,少帝岂能自断臂膀。唯有待日后,再徐徐图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西园,长秋殿。
何车骑入宫来报:“禀太后,陛下已传诏命,即日兵发南阳。”
帘内何太后不置可否:“蓟国可有消息传来。”
“华云号入南港船坞,细作皆遭禁锢。尚无消息传回。”何苗答曰。
“二宫太皇,并舞阳君,现居何处。”何后又问。
“二宫太皇并舞阳君,皆随蓟王南下。”此亦是何苗所虑:“恐蓟王已有所知。故挟之以为质。太后当谨慎,切莫惹恼蓟王。累及舞阳君。”
“舞阳君此去,便为安蓟王之心。蓟王南征林邑,携之同行,便有示威之意。”何后深知蓟王秉性:“然蓟王英雄盖世,又岂能残害无辜妇孺。且放手施为,但做无妨。舞阳君性命无忧,无需挂念。”
“诺。”何车骑这便领命而去。
东郭殖货里,洛阳小市。
金水汤馆,后院精舍。
“子远,子远?”车骑府主簿陈琳,星夜来见。
“何事如此急迫。”许攸披衣下榻,隔窗问道。
“计成矣。”陈琳难掩激动。
许攸出舍相见,请入堂内。
“蓟王立冬时节,挥师南下。少帝趁机发兵,攻伐南阳。关东群雄,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陈琳乎压低声音:“西宫何太后,暗中联络党人并宗室,欲乘机发难,垂帘监国。并已传命何车骑,离间西凉武夫。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得利渔翁。乱世将起,我辈当如何自处。还望子远,不吝赐教。”
“作壁上观。”许攸得意一笑。
1.50 从风而服
天佑中华。
-------------
中山洲,甬东港。
港口万人空巷。大小船只让出居中水路。目睹蓟国横海舰队,列队入港。居中旗船,正是海上船宫,三足踆乌。
先前偶见水衡都尉舰游麟号。便觉海上坞堡,庞然巨物。今日幸见三足踆乌,方知天外有天。
甬东港城,渔港、船坞、盐牢、工坊、邸舍、商肆、酒垆、汤池、客舍、市楼、城仓、番盛蛮夷邸、市舶寺,如雨后春笋,接连建起。
扬州渔人,纷至沓来。迁居中山洲,入籍蓟国不提。不仅汉人如此,岛夷已如此这般。走出蛮荒,迁入临近蓟国港城,耳濡目染,不断向化。
换盐、修网、上油、清舱。夜入船坞补给修理,明日满血取回。
时蓟国大舡,又运来岭南青壮健妇数万。截流治水、扞卤蓄淡。筑路造堤,通渠圩田。街衢四通,舟桥相连,不断向岛屿深处开荒。待蓟王抵达,甬东港城,已有齐民过万户,计十万余众。
甬东港长,番禺名士董正。
董正,字伯和。少有风仪,耽经籍,性高洁,累辟皆不就。乡人有小过,必相戒勿为伯和知。人有不平者多从正直之。南阳车遂闻其名,不远千里来投。二人志同道合,情如手足。数年前车遂病重,董正倾家恤病。幸得海市蓟国良医诊治,这才转危为安。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二人遂出仕蓟国。董正为甬东长,车遂为甬东丞。另有乌程豪帅严虎、严舆兄弟,为甬东城尉。并同乡豪杰邹他、钱铜,拱卫中山洲水路。稍后与高凉贼帅衡毅、钱博,结伴北上。入驻泉州、南港,水军大营。追随蓟国名将,横海黄盖、锦帆甘宁,操练成军。磨尽匪气,知耻后勇。
今日水司空长虞翻等,一众属吏,随水衡都尉周晖,齐登三足踆乌,拜见蓟王。
蓟王威名赫赫,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天降麒麟,应运而生。不怒自威,英雄了得。接人待物,如沐春风。
便是江表豪杰如周晖,亦不禁心生折服。
先前,蓟王请立水衡都尉,开江表十港。后又上表,将水衡都尉,划归辅汉幕府。直属中丞贾诩所辖。
故水涨船高。水衡都尉亦从秩比二千石,擢升为真二千石。长吏官秩擢升,意味着整个水衡都尉府,官秩皆随之抬升。六百石升千石,千石升比二千石,乃至二千石。诸如此类。
凡如江表十港,远离蓟国境之海外荒洲。皆为辅汉幕府所辖。由水衡都尉统领。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封国幕府,双轨并行。正如大汉,家国同构,郡国并行。此亦有先例可循。蓟王萧规曹随也。
蓟王又授周晖门大夫宫职。诸如董正、黄豪、虞翻等,或为舍人,或为行人。皆得宫职傍身。蓟国三食俸,闻名已久。今得偿所愿,自水衡都尉周晖已降,一众属吏,皆大欢喜。
蓟王遂开宫宴,君臣同乐。
诸如董正、黄豪、虞翻等人,本以为。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见与不见,并无二致。然事到如今,方知见与不见,大有不同。
盛名之下无虚士。
更何况蓟王,威名赫赫,海内皆知。王者之风,心旷神怡。又得蓟王亲自授命,三食君俸。人生际遇,天壤之别。
军师祭酒戏志才,趁机进言:“春腊二赐,百蛮来朝。水衡都尉府,宜当泛舟北上,逆入巨马,泊于南港,觐见君王。”
蓟王心领神会:“如此舟车劳顿,都尉可有为难之处。”
周晖大喜下拜:“臣,固所愿也。”
“甚好。”蓟王欣然点头:“宜当四时北上。孤与诸君,宫中相见。”
“求将家小,迁入国都安居。”周晖再拜。
不等蓟王询问,水衡都尉府一众属吏,齐声下拜:“求迁家小。”
“如此,也好。”与戏志才四目相对,刘备欣然应允。得臣如此,君亦何求。想当初,戏志才亭前拦路,毛遂自荐。蓟王以随身玉佩赎回。遂出典故“三日之义”。后与一亿主簿李文优,经营西域。立大汉万里藩屏。如今丝路流金,陇右得安。二人功不可没。
今又随蓟王南征林邑。蓟国谋主,皆成不世名臣也。
蓟王起于微末,善恶分清,爱恨分明。又是汉室宗亲,身负天命。大汉煌煌四百年,又得其主也。
闻儒宗郑玄曾叹。若得见蓟王一面,满腹经纶如郭林宗,又岂会怀才不遇,老死山林。
伯夷,叔齐,商人不食周粟。
生为汉臣,只食汉禄者,普天之下,何其多也。若无蓟王横空出世,多少名臣,甘愿隐姓埋名,终老山泉,乃至籍籍无名。
便是右国令,其人其事。蓟王常思之不忘。足见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