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且置于谋主之列。料想许攸亦当收拢傲气,不甘暗生异心。
如此皆大欢喜。
“卑下在。”许攸肃容入殿。
“封许攸为,辅汉大将军幕府‘南閤祭酒’,秩真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左庶子。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果不其然。
明知当举重若轻,从容不迫。然足智多谋,眼高于顶许子远,亦不由泪洒当场。
南閤祭酒,官名。汉置为三公府僚属,或以声望辈行较高者充任。史上名士许慎,曾任太尉京閤祭酒。其子许冲《说文解字》上曰:“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许)慎”。又曰:“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閤者之首领也。”故又称“黄閤”。
注曰:“閤各本讹作阁,今正。”换言之,閤字,断不可讹作“阁”。为南閤官吏之长。“掾史属二十四人”,“主簿录省众事”。
其真二千石秩,仅稍逊三位幕丞。
“臣,许攸,领命。”由女官捧来朝服印绶,引许攸入偏殿更换,再入殿拜谢。
趋步入真二千石位列。
朝中大儒,回忆儒宗先前之言。各自叹服。
许攸足智多谋,却不宜治政。故蓟王封入幕府,为南閤之长。如此扬长避短,知人善用。有恩师珠玉在前。料想,洛阳尚书令,北投蓟国,拜为南閤祭酒。董丞相,自当成人之美,不会横加阻拦。
且置于谋主之列。料想许攸亦当收拢傲气,不甘暗生异心。
如此皆大欢喜。
“卑下在。”许攸肃容入殿。
“封许攸为,辅汉大将军幕府‘南閤祭酒’,秩真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左庶子。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果不其然。
明知当举重若轻,从容不迫。然足智多谋,眼高于顶许子远,亦不由泪洒当场。
南閤祭酒,官名。汉置为三公府僚属,或以声望辈行较高者充任。史上名士许慎,曾任太尉京閤祭酒。其子许冲《说文解字》上曰:“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许)慎”。又曰:“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閤者之首领也。”故又称“黄閤”。
注曰:“閤各本讹作阁,今正。”换言之,閤字,断不可讹作“阁”。为南閤官吏之长。“掾史属二十四人”,“主簿录省众事”。
其真二千石秩,仅稍逊三位幕丞。
“臣,许攸,领命。”由女官捧来朝服印绶,引许攸入偏殿更换,再入殿拜谢。
趋步入真二千石位列。
朝中大儒,回忆儒宗先前之言。各自叹服。
许攸足智多谋,却不宜治政。故蓟王封入幕府,为南閤之长。如此扬长避短,知人善用。有恩师珠玉在前。料想,洛阳尚书令,北投蓟国,拜为南閤祭酒。董丞相,自当成人之美,不会横加阻拦。
且置于谋主之列。料想许攸亦当收拢傲气,不甘暗生异心。
如此皆大欢喜。
且置于谋主之列。料想许攸亦当收拢傲气,不甘暗生异心。如此皆大欢喜。
且置于谋主之列。料想许攸亦当收拢傲气,不甘暗生异心。如此皆大欢喜。
:。:
刘备的日常 1.233 寄豭之猪
大将军、卫将军,先后发声。与会众人,各个义愤填膺。
与先前百官噤声,无人敢应。判若鸿沟。究其原因,只因列宿归位。王莽、光武,各有所出。纷繁局势,日趋明朗。
再加“代汉者,当涂高也”,被释为宗王。
蓟王封禅二子,亦破天机。
更有甚者,麟子试儿之礼时,握玉简封禅,乃天予之。故巫山女神取名“禅”。
换言之,封禅二子,并非全是蓟王之意。细究起来,便是长子之名,亦非出自蓟王。
话说,蓟王初婚。自温泉别馆归来,夫人公孙氏常做胎梦。梦中临乡,先是一片汪洋白泽,继而水退田露,沃野千里。又阔大无边,不知其广。
蓟王便将此梦,说与家令士异,两位家丞,及学坛四儒。众皆说是吉兆。言,梦中情景,乃“封地日广”之意。
大儒陈寔更笑言,谓“聚土曰封”。若是嫡子,可取名封。
果然天随人愿。公孙长姐,怀胎十月,诞下嫡长子。刘备遂取名刘封。
陈少师虽已仙逝。然能证其说者,大有人在。于是乎。前后二子,合为封禅。必出天意也。
由宗王代汉,到二子封禅。
时局焉能不,清清爽爽,明明朗朗。
蓟王虽不过千里之土。然先立江表十港,再辟海外荒洲。不久之前,洛阳朝堂,拆九龙门柱,赐为桓表。蓟王可将所辟荒洲,并入封国。
由寄舱劵、寄田券,大行其道。蓟国大兴航海之利。先前万舟并发,救回南阳百万灾民。
窥一斑而知全豹。
大汉一藩,绝非浪得虚名。
董重等人,见风使舵也好。从龙之功也罢。改朝换代,神器易主。又到两汉之交。若不能有功于社稷,如何在新汉立足。于公于私,于人于己。眼看董卓奔王莽而去,而犹不自知。蓟王光武于后,磨刀霍霍向猪羊。此时不选边站队,更待何时。
有道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结发夫妻尚且如此。更何况臣主。奉车都尉杨定,赫然在列。可想而知,洛阳城内,还有多少达官显贵,暗中勾结,欲图董卓性命,献于新主座前。
说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尚不至于。趋利避害,毕竟人之常情。
在座众人,无可免俗。
心念至此,吕布豁然开朗。
“董贼鱼梁台上,陈列重兵。前铸三铸小钱,又积财无数。手握洛阳八关,蓄养十万精兵。我等苦无兵马,如何与敌。”右中郎将周慎斟酌言道。
“杀董卓如屠鸡犬。觅勇士一人足矣,何须千军万马。”伊阙都尉李肃,掷地有声。
“莫非使人行刺。”周慎又问。
“然也。”李肃目光有意无意,瞥向吕布:“只需有一万夫不当之勇者,近身行刺。董卓必死矣。”
“先前,伍孚玉堂殿前,行刺未果。董卓日夜防备。便是榻上亦置铜镜,窥视身后。如何轻易近身?”奉车都尉杨定,乃硕果仅存,西凉大人。深得董卓信任。故知鱼梁台上,诸多隐秘。
“此事需从长计议。”闻此言,大将军董重,亦不由暗自心惊。
“喏。”与会众人,亦无良策。唯有徐徐图之。待觅得良机,再手刃国贼不迟。
太后葬身火海,尸骨无存,已满月余。董卓竟不许朝廷为太后治丧,只让献帝于城内奉常亭举哀,公卿皆白衣朝会三日而已。
取衣冠,合葬文陵。开启地宫时,又使人盗取陪葬珍宝。种种大逆无道,罄竹难书。
为平衡各方。蓟王立三宫鼎足之势。如今三宫皆废,只剩董侯一人。董卓手握八关,囤积钱粮无数。遂于罼圭苑中,大兴土木。
仿函园二崤城九坂坞,圈建坞堡。高厚七丈,与洛阳城相埒,自号“万岁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居中鱼梁台,该称”万岁台“。言与千秋观相合。合称“千秋万岁”。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究其原因。正如豪强黄穰,临终之言:无它,胆肥耳。
董卓诸多僭越之举,蓟王皆无动于衷。于是料定,蓟王醉心海外,不问内政。蓟王不闻不问,天下还有何惧哉。
只需有小皇帝傍身。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即便大事不成,亦“足以毕老”。
知董卓大限将至。洛阳权贵恐延祸上身。虚与委蛇,避其锋芒。更令董卓有恃无恐。常以入宫伴圣为名,夜宿龙床,奸淫宫女。二宫上下,敢怒不敢言。一时乌烟瘴气。
因其腰大十围,过于痴肥。于是宫中黄门皆偷唤其为“董豭”。意为“寄豭之猪”。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索隐》注曰:“豭:牡猪(公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
一言蔽之,董贼乃乱入天家之公猪也。且“夫为寄豭,杀之无罪”。言下之意,若男人像公猪一样,钻进别家“猪圈撒种”,被人一刀了结,亦死有余辜。
黄门牙尖嘴利,可见一斑。
黄门窃窃私语。不出半月,满城皆知。人后皆唤董卓『董豭』。
乃至董卓身边近臣,亦纷纷耳闻。却无人敢言于董卓当面。
洛阳东郭,建阳里,王允府邸。
“好一个寄豭之猪。”闻董卓淫乱宫闱,王允怒不可遏。自董卓开府,治政鱼梁台。王允深恶痛绝,不与往来。与太傅杨彪等人,常入宫伴驾。今董卓权势滔天,宫中亦入不得。于是王允索性称病不朝,闭门谢客。
唯司隶校尉桓典,常有往来。
寄豭之猪,便是从桓典处听闻。
桓典亦忧愤不已:“闻董豭淫乱宫女,犹不知足。自宫中偶遇,便常扰万年公主。先前,何苗假扮公主,行刺榻上。本以为,此事因西园大火而终了。不料董卓欲旧事重提,强娶万年公主。”
“董卓老贼。”王允怒发冲冠:“某必杀之!”
“前有伍孚,后有何苗。董卓接连遇刺,焉能无备。”桓典一声叹息。
:。:
刘备的日常 1.234 王允解悬
“董贼熔铸小钱无数,豢养十万精兵。又据八关,建坞堡。积谷无数,固若金汤。若不行刺,如何杀之。”王允一语道破。
“如何近身?”桓典问道。
略作思量,王允忽问:“董贼如何与公主相见。”
“此乃宫中秘闻,尚不得而知。”恒典闻弦歌而知雅意:“莫非子师,欲效何苗,刺董于榻上。”
“何苗男扮女装,董卓必有防备。非女子不可为也。”王允言道。
“当真万年公主?”恒典惊问。
“公主为人如何。”王允不答反问。
“公主久居深宫,未曾踏出宫门半步。品性如何,外人无可知也。”恒典答曰。
“闻阳安长公主,常与之往来。”王允又问:“不其侯,其人如何。”
“伏完,累世公卿,沉深大度。乃忠良之臣也。”恒典必深知不其侯伏完为人。
“劳烦公雅,代为引荐。”
“可也。”王允所求,亦不出恒典所料。
东郭小市,金水汤馆。
闻王允所求,伏完断然摇头:“不可。公主柔弱,焉能行刺。”
“今董贼不除。公主亦难保全。”王允目光如炬:“闻先前太后欲下嫁公主,便是君侯往来其中。不知太后所谋,君侯知否?”
“这……”伏完乃诚实君子,不善伪装。
王允观其神色,这便了然:“料想,君侯并长公主,亦裹挟其中。”
自西园大火,太后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伏完夫妇,整日提心吊胆,寝食不安。董卓大逆无道,追杀太后得逞,亦息事宁,不欲大动干戈。这才放过一干人等。
被王允窥破心事,不其侯如何遮掩。竟一时无语。
王允续言道:“董贼弑杀太后,恐天下讨伐。故先偃旗息鼓,暂避锋芒。待事后,必行杀戮。君侯夫妇,恐难保全。”
“唉……”此又何尝不是伏完,日夜心忧:“不瞒太仆。董卓不除,寝食难安。”
“如此,君侯何不与我等联手。共诛贼臣。”恒典离席相邀。
“固所愿也!”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伏完亦表明心意。
三人暗中结盟,各自落座。
不其侯伏完言道:“然万年公主,绝不可为刺客。否则,大事必败。”
既如此,王允遂退求其次:“不知董卓与公主,宫中偶遇,情形若何?”
“董卓乃远观,并未曾冒犯。”不料此事伏完亦知。
“如此甚好。”王允喜道:“遣一女刺客假扮,大事可成乎。”
“何来女刺客。”伏完忙问。
“君侯岂不闻‘养女刺客’乎?”
“程璜养女。”伏完久居洛阳,焉能不知前朝隐秘。
先前,程璜择宫生子,豢养于私宅。传授诸多秘技。待长成,嫁女为妾。前司徒刘郃娶其养女。司隶校尉阳球小妻,亦为其女。更有养女程夫人,为先帝食母。今已母凭子贵,为楚都寿春王(合肥侯)贵人。
“程中大夫,今居寿春。另有二女,蛰伏于长信宫(永安宮)中。”伏完疑道:“却不知,程璜养女,可愿以身涉险。”
“长信卫尉,与我相熟。”桓典言道:“待我先探其意。”
刘备的日常 1.235 貌合心离
“如何行事。”王斌忙问。
“董卓身披三层软甲,出入皆有重兵护佑。今又建坞堡,举家迁入,囤三十年积粮。”邹靖言道:“唯有遣刺客杀之。”
“前有伍孚,后有何苗。董贼连番遇刺,焉能无备。”王斌叹息。
“我有一计,或可一试。”桓典寻机言道。
“愿闻其详。”邹靖、王斌异口同声。
桓典言道:“养女刺客。”
二人心领神会:“可是程氏姐妹。”
“正是。”桓典言道:“董贼觊觎万年公主,欲强娶之。先前太后假下嫁结亲之名,暗使何苗男扮女装,榻上行刺。虽功亏一篑。却也重创董贼。如少府先前所言,董贼连番遇刺,必有戒备。若再使男子假扮公主,恐难如愿。唯有女子假扮公主,方可近身。”
伏完亦道:“唯程氏姐妹,堪此大任。”
话音未落,程氏姐妹,遂自出屏后。
“我姐妹二人,愿为天子除祸。”
此情此景,出人意表,又在意料之中。足见长信宫众,守望相助,同仇敌忾。
话说,自史门弟子,潜伏入宫,事败被杀。程氏姐妹,严查宫中一干人等。将来历不明,自辩不清者,悉数遣散。余下黄门宫婢,皆出程璜一系。宫中羽林卫,亦由邹靖亲自择选。即便董卓,后来居上,喧宾夺主。亦不可撼动。
长信宫背靠太仓、武库。又扼上东门御道。周迴六百九十八丈,规模与西园相仿。仓楼、府库齐备。足可自给。
正因如此,洛阳虽屡遭兵乱,多起大火。然长信宫,却安然无恙。且多有二宫黄门,往来通风报信。亦因程氏姐妹,承养父衣钵。
众目相对,皆心生慨叹。
不其侯伏完,肃容下拜:“得二位(程)夫人相助,何愁董贼不灭。”
程环言道:“单凭我姐妹二人,恐难成事。还需一人,鼎力相助。”
“何人?”伏完忙问。
“左中郎将吕布。”程环答曰:“此人先投蓟王门下,奉命守卫八关。今又拱卫二宫,与董贼貌合心离。且自恃勇武过人,素轻慢董贼一系人马。当可一用。”
“夫人究竟何意?”桓典已听出弦外之音。
“杀董贼,毋需登鱼梁台。”环视众人,程环轻声言道:“乃在宫门之下。”
“七星宝刀尚力有不逮。如何破三层软甲。”伏完闻之,连连摇头。
程环笑道:“君侯既如此想。妾,料想。董卓必亦如此想。”
“哦?”桓典眼中精光一闪:“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兵者,诡道也。”程环叹道:“不瞒诸君,我等姐妹所学,乃出天师道。天师道,一分成三:三辅骆曜、钜鹿张角、汉中张修。今时今日,门下女刺客,皆入天光殿。”
“原来如此。”伏完言道:“可是蓟王宫,三殿女仙。”
“正是。”程环轻轻颔首。
“蓟王若能振臂一呼,何愁贼臣不灭。”王斌又叹。
“蓟王恪守臣节,不愿兴兵问罪。”桓典言道:“且远水不救近火。贼臣不死,汉庭难安。”
“令君所言极是。”程环素有主见:“此事需速决,迟恐外泄。”
众人商议之后,这便分头行事。
待送走不其侯一行。返回所居偏殿。左右无人,二妹程璇这才问道:“长姐何意?”
程环遂取绢书示之:“此乃安贵人所书。”
程璇取来一观,这便了然:“安贵人虽远在蓟国,仍心系天家骨血。既有全护汉室之意,我等,自当相助。”
程环一语道破:“此乃你我进身之阶也。”
程璇心领神会:“长姐言之有理。”
洛阳东郭,建阳里,王允府邸。
闻桓典细说详情。王允轻轻颔首:“‘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众皆以为,鱼梁台上近身行刺,乃必胜之机。不料女刺客却设伏宫门之下。好比长坂坡上,白袍一小将。论力敌万人,洛阳内外,唯吕布一人耳。”
“闻吕布与安贵人,金兰之交。安贵人又曾认子师为义父。”桓典对王允之事,知之甚祥:“何不请安贵人,书信说之。”
“也好。”事不宜迟。王允遂去信安素,细说缘由。
十一月初。
蓟国千里稻作毕,颗粒归仓。各处港津,日夜帆满。赶在大河冰封前,转运新谷。所谓积陈食新。新谷味美。各州大乱初平,百废待兴。大汉一藩,一国广济。年年丰产,足令天下民安。再加各地废史立牧,大兴屯田,休养生息。民生亦渐好转。即便不食蓟国粳米,五谷杂粮亦足可果腹。
亦趁渤海冰封前,蓟太仓僦船出海,将国中陈谷,转运不冻良港。借冬初信风,贩去江表十港,并海外荒洲。待来年开春,青黄不接时,仍有余粮。
今季献费,洛阳上下,皆翘首以盼。
话说,汉廷赐九龙华表。许蓟王将海外利益,亦并入封国。如此一来。蓟国民众,又大涨一截。
上计署八月按比。足有二百万户,千五百万口。人岁六十三钱的献费,蓟国需足纳九亿四千五百万。
比起你不足十亿献费。二百万户,千五百万口。实令天下侧目。
户出一丁,蓟王可二兴百万大军。
因水而兴,向海而生。百业兴盛,林林总总。据上计署估计,靠海而生者,约有五百万口。换言之,国中内外,约有三分之一民众,生计与海相关。
海运往来,可想而知。
各处船坞,订单不断。尤其木兰舟,大利于民。单造船一项,获利便足可维持蓟国上下,一年开支。
将作寺居功至伟。
左国令以降,墨门子弟,皆与有荣焉。
尤其龙骨造船,钉接榫合。让旧船改造,大行其道。更加日南象林苑巨木,广输北国。龙骨造船,日益精进。
无需新造三足踆乌。壮阔如飞云、盖海,足以。
楼桑东南,百二十里,益昌山中温泉馆。
赵忠一行,驻足山巅。俯瞰泉水汇成溪流,注入巨马水路。
何苗遂问道:“此山何名?”
陪同门下署吏答曰:“此山名卧牛。”
“何不改称牛首山。”何苗言道:“昔日甘泉宫,周回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此山应此宫,必成美谭。”
:。:
刘备的日常 1.236 温水三登
“卑下自当禀明上官。”属吏答曰。
“立宫于此山,老大人以为如何?”何苗又问。
赵忠笑答:“四季不冻,温润如春。乃绝佳之地也。”
何苗又指山下连绵革帐问道:“此又是何物?”
“乃育种暖棚。”属吏答曰:“鄙国千里稻作,秧苗皆始于此。”
何苗惊问:“莫非暖泉育秧?”
“正是。”属吏答曰。
闻此言,何苗略显迟疑:“当不争民时。”
赵忠亦道:“卫尉所言极是。山中暖泉,既为育秧。当不宜截流,另作他用。”
何苗遂问道:“何处还有暖泉?”
属吏答曰:“雍奴薮中多暖泉。”
后世《水经注》,按温度高低,将温泉分五等,依次为“暖泉”、“热泉”、“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及“炎热奇毒”。“炎热特甚”可去鸡、猪等毛发;“炎热倍甚”能使人足部烫烂;“炎热奇毒”可将稻米煮熟。
书中所记温泉,计三十余处。且对各泉特点,详尽叙述。如有硫磺气,有盐气,有鱼等。不一而足。
书中亦多次提及,温汤可“治百病”。
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么自在,四十日后,身中*病愈,三虫死”。又如“大融山石出温汤,疗治百病”,“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回曰:可治百病,水清则病愈,世浊则无验”等。
张衡《温泉赋》亦有,“有病厉兮,温泉泊焉”之句。
足见时人对温泉的医疗价值,已有相当认知。
更有甚者,其《耒水》篇中,载有时人利用温泉水灌溉农田之情貌:“(耒)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亩。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种,明*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可三登。”
“温水所溉,*可三登”。言下之意,以温泉灌溉,可一*三熟。
然一泉之力,不过灌溉“田数十亩”。蓟国千里稻作,皆用温泉灌溉,不啻天方夜谭。
蓟王退求其次。用温泉育秧,早已大成。
属吏为众人解惑:“暖棚内,秧屉上下堆叠,下输暖泉生热。足可将稻作提前一月。故立冬前,便可开镰。立冬时,已颗粒归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