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许攸心中悲怆,竟不在甘夫人之下。先前与何苗同车南下。闻何苗梦中呓语,许攸便知晓甘夫人心意。诚如甘夫人所言。路见不平,尚拔刀相助。见死不救,必心意已决。
之所以裹挟阿斗,引甘夫人南下。便是行金蝉脱壳,假死脱身之苦肉计也。许攸多智。忠心俸主,知明哲保身,更谙投其所好。然,终归意气风发,满腔热血。前后二汉四百*,痞(否)极泰来,侠义两肩。高祖斩白蛇诛暴秦争楚汉。光武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再继宗庙二百*。前后二帝,皆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布衣为王。
相照肝胆,快意恩仇。一气盘旋,便是我汉风雄烈使然。
若蓟王果如光武,三兴汉室。何其大幸也。
只恨,天不遂人愿。杀其母,立其子。群臣劝进,受禅为帝。蓟王,蓟王......
一旁赵忠,亦如死灰。
半条性命已去。
服下一丸良药,陈到奋起**。障墙守阙,毙敌如麻。此时此刻,亦穷尽所能。
双膀垂落,无力并举。
目视残敌,宁死不屈。
“杀!”同伴惨死刀下,如屠猪狗。残敌亦杀红眼。见陈到脱力,一拥而上。便要乱刀剁成肉泥。
“受死!”危急关头,晴天霹雳。
跃马障墙,寒光扫荡。
身首不及异处,又受神驹冲撞。顿时七零八落,四分五裂。碎成一地。
白龙血驹,朦胧双目,止步身前。
陈到仰面朝天,笑言:“何故复返。”
赵云答曰:“恐无颜见叔至老母,并主公当面。”
“休走了甘夫人——”群贼捉刀,无头乱撞。坞堡上下,搜寻无果,齐奔东院而来。
“夫人。”陈到猛醒悟:“速去。”
赵云纵马下墙,赶去驰援。
奈何群贼压境,充塞庭院。
虽被许攸衔住衣袍,甘夫人亦纵身投入井中。
“夫人——”许攸肝胆俱裂,满口血喷。
辘轳急转,井绳绕缠。
混迹乱军之中,董旻恰好目睹一切。不知西凉大人,已***。更不知如何只身复命鱼梁台。
便在这千钧一发间。
忽见利刃破空。
神光如电。
陨星重剑,并火入石。抵住轳柄,绞死井绳。甘夫人青丝散落,闭目等死。却迟迟不及入水,唯发梢浸湿少许。
重剑无锋,古意斑斓。
剑身铭文,『华楼』、『夏桑』。
刘备的日常 1.229 铁骨石心
话说,熹平六年。蓟王十六岁。
家令夏馥,以薪炭、煤粉,加鱼油并水肥,水排日夜鼓风,高炉终将『石心铁骨』陨铁炼化。数十位墨门良匠接力锻打,百炼精钢。历时一月,锻造出雌雄双剑及无锋剑鞘。
雄剑刚直厚重。雌剑坚韧锋薄。雄剑猛斩,雌剑刺疾。
剑上铭文:“华楼,夏桑”。双剑合并,便是“华夏”,“楼桑”。
楼高成夏,桑麻为裳。乃是蓟王心目中的楼桑。
为与无锋剑鞘相配,剑柄亦有加长。雌雄双剑连剑鞘,重六十斤。
无锋剑鞘,又称鞘剑。乃马上钝器。
便是眼前之物。
院中一干人等,尚未回神。忽闻背后惨叫不断,又见血雨腥风。
寒光四作,群贼毙命。
更有机关连弩,穿胸洞背,透甲而出。
赵忠猛打激灵:“追魂弩!”必是蓟王麾下绣衣吏。
少顷,更有犀甲夷士并倭岛蛇兵,追砍群贼,四面杀到。知蓟王亲临,董旻肝胆俱裂,跪地悲呼:“我等愿降!”
“我等愿降!”余贼纷纷弃刀伏地。
便有具装御姬,护蓟王刘备步入东院。
即便“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饶是“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流于表”。
此次此刻。蓟王由不禁暗道一声,好险。
自得王太后轻舟快报。蓟王当机立断。乘三足踆乌号船宫北上。沿途命岭南都护府,犀甲夷士并倭岛蛇兵各五千,随船并发。又在夏口与水衡都尉舰队汇合。
再知甘夫人弃邓城流民,轻车南下。更有五千秦胡铁骑急追。遂斜渡汉水,泊于汉津渡。人马登岸,直扑当阳长坂。
斥候于密林中,搜得何苗。这才知晓详情。
于是蓟王领人马渡坂桥。沿沮水搜寻甘夫人母子。又千钧一发,将投井殉节的甘夫人,救下。
然蓟王不知井下详情。更不敢大意。遂亲往井栏,探身查看。这才长出一口气。遂亲手将甘夫人救回。
甘夫人生死一线,悲喜两重天。得见蓟王当面。爱恨情仇,终得舒缓。
蓟王解大氅蔽体,好生宽慰不提。
少顷,史涣领赵云、陈到,入院复命。
“禀主公,禅公子无恙。”赵云将怀中麟子,双手递出。蓟王接过,高举过顶:“为这孺子,几损我二员大将。”
见蓟王作势欲摔。赵忠、许攸等人,急忙伏地去接。
不料蓟王轻轻拥入怀中,端详之后,又递给甘夫人。
众人这才压住心惊。
“一别十载,子龙无恙乎?”蓟王含笑发问。
“云学艺初成,不敢相见。主公见谅。”赵云坦诚答曰。
先前与蓟王路上偶遇。闻天下皆为楼桑乐土。便下车相见。口出豪言,尽其所能,相助蓟王。不料学成出山,昔日初出茅庐少君侯,已成如日中天蓟王。楼桑老宅,已人去楼空。问过守卫方知,蓟王阖家老小,已迁往临乡王都。
遂滞留楼桑。又在茶馆闻得家喻户晓,百听不厌,《少君侯二三事》评书。知晓白龙之事。于是应募入蓟王家马寺。才引出这段荡气回肠,长坂坡事。
先前,见甘宁百骑踏营。蓟王便知,英雄必有出处。
于是当机立断。斜趋汉津,直奔长坂坡来。
果不其然。
不禁救回甘夫人母子,还将赵云、陈到,一并收入麾下。
少年英雄,一战成名。
蓟王心念至此,又看陈到:“叔至可愿随孤,重整河山。”
“卑下肝脑涂地,为主公前驱。(纵)斧钺汤镬,百死不悔。”陈到拜服。
“得子龙、陈到。何愁天下不为楼桑。”蓟王大喜。令二人先行退下,由船宫御医悉心疗伤。
期间,斥候四出,战况不断传回。
赵云怀抱阿斗,与乱军丛中,七进七出。砍倒大旗三面,毙西凉大将三员。槊下亡魂三百有余。其中队率、曲候,军司马等营将,五十余人。
后人有诗赞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唯有常山赵子龙。”
胡轸等人首级,依次陈列井栏阶下。
又有义贼周仓、裴继,杀散败军。
将杨定五花大绑,押入院中,与董旻并跪。
何苗亦赶到,与甘夫人相见。兄妹之情,发自肺腑。果然,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
与蓟王并坐亭下。甘夫人恍惚又回到,濯龙夜宴,并坐舟头。蓟王言,总有真心,不可交换。时至今日,甘夫人终深信不疑。
甘夫人,乃奇女子。自与一般女子不同。正如家中公孙长姐、甯姐姐、七位小姐姐,皆有过人之处。刘备亦非寻常庸主。自当另眼相待。
『金水质玉』,『霞楼撤梯』,『濯龙同舟』,『千里投怀』。皆是手(片)段。
身逢危难,投死全节。
『当阳托孤』,终得圆满(注1)。
由“何后”洗尽铅华。得『甘夫人』之真名。
大浪淘沙,百炼成真。后人诚不欺孤。
一时慨叹。蓟王恍然发觉。家中似只剩安素,未得其名。
赵忠、许攸,二人亦不可不赏。
尤其许攸。其人其事,蓟王深有体会。当妥善对待。
“禀王上。尚有琐事,未及收拾。”不等蓟王来看,许攸已伏地先言。言下之意,大局已定,当妥善收尾。
蓟王心领神会:“子远且代为行事。”
闻蓟王唤表字以示亲切。许攸心神大定。
“求(甘)夫人,赐一随身之物。”
“也好。”甘夫人亦醒悟。遂取“灵思皇后”印绶相赠。
许攸双手接过,捧至董旻当面。
见许攸似笑非笑,董旻如芒在背:“尚书令,意欲何为?”
许攸笑问:“将军求死,求生乎?”
“求生。”身旁杨定,脱口而出。
董旻亦醒悟:“我等乞活。”
许攸遂将收尾之计,娓娓道来:“既如此。唯携此物回京,二位方有一线生机。”
“愿闻其详。”闻“一线生机”,董旻喜从天降。
“待面见董卓,二位只需一口咬定,甘夫人投井而亡……”许攸面授机宜。
:。:
刘备的日常 1.230 列宿归位
最好的刘备,没有之一。有偿阅读,白嫖可耻。
------------------------------------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又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名字的重要性,何必多言。
奈何总有怂货,不解其意:“敢问尚书令,甘夫人幸未殒命。我等若诈言回报,必死矣。”董旻疑道。
许攸不以为意,细心作答:“甘夫人若不假死脱身,如何能与蓟王相伴终老?”
“这……”董旻、杨定四目相对。这便幡然醒悟:“原来如此。”
“甘夫人之生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许攸言道:“自二位离去,世间再无何后。只有甘夫人。后世史家记曰:神智夫人甘氏,乃方士甘始之女。与何后何干?”许攸门牙皆断,却气定神闲。
“何后已死于西园大火矣。”董旻心领神会。
“然也。”许攸抚掌而笑:“如若不然,二位损兵折将,只身幸免。鱼梁台上,董卓焉能轻饶。”
闻此言,杨定眼中厉色,一闪而逝。董旻乃董卓弟也。所谓虎毒不食子。若他日董旻口风不严,乃至外泄。又当如何?
杨定心思,许攸只眼可辨。却视而不见:“二位意下如何?”
“便如尚书令所言。”董旻亦有盘算。为阶下死囚,需先逃得一死。至于家兄当面,如何回复。再做计较不迟。
许攸这便起身回报。
蓟王从谏如流。遂命人松绑,又赠马匹,方二人归去。
“报!”便有斥候来报:“兖州牧曹操麾下人马,已断败军归路。正赶来相见。”
许攸笑道:“孟德欲‘成人之美’也。”
蓟王亦知:“孟德恐败军逃回报信。故令麾下尾随,伏于身后。如此,只放走董旻、杨定二人,计得圆满。果然成人之美。”
许攸赔笑不提。
至此,王莽、光武,重现人间。
三兴汉室,指日可待。
打扫战场,缄灭其口。蓟王领大军,重返汉津渡。乘三足踆乌。与破障上溯,接回十万邓城流民的水痕都尉舰队汇合,顺流出海。沿近海航线,北上渤海。逆入巨马水路,泊于南港。
甘夫人怀抱阿斗,入增城殿,与王太后相见。
稍后,南阳大地,『神智夫人』事迹,广为流传。与父甘始,单车南下。送葬新野,收纳流民。得蓟王亲临拯救,携十万之众,逃出生天。
一时,神乎其神。
竟与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太平圣女,并闻名于世。
因其出身方士之家,化外之人。故不在蓟王妃嫔之列。而位列天光三殿。传闻,蓟王准备于国中温泉处,另造甘泉宫安置。
甘泉,本秦宫。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飨外国客;夏日亦作避暑之处。“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宫及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中有牛首山”。既此宫。
蓟王宫殿,多用前汉旧名。几成惯例。将仅次于未央宫的前汉甘泉宫,安置神智夫人甘氏。足见持重。
传乃因救十万流民之功。
:。:
刘备的日常 1.231 潜龙勿用
“雌鸡化雄,确有其事。然雄鸡化雌可乎?”何苗笑问。
“未可知也。”青牛师一笑而过。
席间其乐融融,与先前亡命南阳,不可同日而语。十月初冬,高台露寒。然馆中春风洋溢,满座高朋,皆穿薄衫。冬衣不过出馆登车时,短暂披身,以避风寒。车内亦有炭火暖炉。北国宜居,非亲历不可尽知也。
尤其廊下皆置内外双层水绿琉璃落地檐窗。既绝风霜。又可饱览南港冬景,一壁之间,如隔春秋。
俯瞰万家灯火,远眺碧水流光。巨马水路,终年不冻。蓟国黄金水道,帆樯如林,乘风万里。日夜穿梭,四时不歇。繁华鼎盛,天下奇观。
南港与临乡城,早连成一体。名为五九城,实则五十之城也。故临乡又号『大衍之都』。人唤北都。
眺望南港,渔火相接。北都八景之南港流光。赵忠笑问三师:“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却不知何故?”
甘始答曰:“《易经》共八卦,每卦六爻,加乾坤各一用爻,总计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因乾卦初九明言:潜龙勿用。故弃其一。”
青牛师又道:“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五行通气,五行减五,剩下五十。潜龙勿用,再去其一。”
“潜龙因何勿用?”何苗醉眼蒙眬。
东郭延年笑答:“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何苗又问:“龙潜何处?”
赵忠并三师,众目睽睽,皆心有戚戚。
门下署,鸾栖馆。
酒过三巡。陈琳放浪形骸,名士自风流。
难得逃出帝都虎口。再无性命之忧。尤其无需人前人后,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焉能不浮一大白。
尤其门下署,鸾栖馆,距蓟王宫一墙之隔。馆中精舍,非王家亲眷,蓟王近臣不可居也。许攸得居此地,足见礼遇有加。窃以为。论功行赏,当居首功。
陈琳与许攸,本就是同谋。休戚与共,福祸同当。如今许攸功成名就,出仕蓟国,得享高俸,指日可待。谓“王阳在位,贡公弹冠”。陈琳文采斐然,学富五车。蓟国怏怏上邦,如日之升。四海承平,岂无人歌功颂德,流传后世。
“子远可曾代为举荐。”陈琳酒醉,口无遮拦。足见急不可待。
“我已向司马祭酒,举荐孔璋。”无外人在场,许攸亦饮至微醺:“长安门学,博士祭酒,千石高俸如何?”
“闻门下报馆尚缺一丞。”陈琳索性直言道:“劳烦子远,代为举荐。”
“哦?”许攸一愣:“门下馆丞,不过六百石俸。博士祭酒,乃千石高官。孔璋因何屈居卑官。”
“此一时,彼一时也。”陈琳言道:“门学祭酒,不过授一门之众。然为馆丞,却可将一家之言,放之四海。论扬名天下,胜祭酒多矣。”
“原来如此。”名士重名。许攸心领神会:“如此,自当令孔璋如愿。”
“多谢子远,成人之美。”陈琳喜拜。
“你我之间,何必拘礼。”许攸坦然受之。
陈琳心满意足,又问道:“不知子远,谋何高位?”
许攸闪烁其词:“尚未知也。”
平心而论。甘夫人之事,唯蓟王等,极少数人,心知肚明。且五星连珠之奇计,亦不可张扬。故名声不显。许攸之功,如何计数。见仁见智,亦因人而异。
私问门下祭酒司马徽。答曰,可为二千石官。
蓟国二千石,皆为国之宿吏,门下近臣。甚至二千及冠,几成芊芊学子之夙愿。何况三食俸。官俸、宫俸、岁俸,三项相加,便是比六百石,亦足有千万之巨。更何况,蓟国又兴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远非中夏可比。蓟国《圩田制》,分户不析产,足可耕一余三。若再加海外三熟寄田,便是天灾人祸,大汉十三州十年颗粒无收。蓟国百姓,亦可丰衣足食。
或有人言,魏晋之交,气候趋寒。所谓小冰河期,颗粒无收,当作何解。
海外寄田,便是答案。
年年得此巨财。子子孙孙无忧矣。
终归『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正因利大。好事将近,然许攸却越发患得患失。生怕变生肘腋。
蓟国六谋主,声名远扬。更有东孝西直,后起之秀,不逞多让。许攸半路来投,后来居上,恐惹非议。然若满腹经纶,屈居人下,许攸亦心有不甘。顾后瞻前,左顾右盼。便是许子远,此时复杂心意难言。
蓟王知人善用。许攸当位居何职,自二位国相以降,皆三缄其口。我大汉有功必赏,非功不侯。既有大功,自当重赏。又岂独许攸例外。
紫渊王子馆会。
便有大儒,就此事,问计儒宗郑玄。
郑玄答曰:“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相辅,守正出奇是也。许攸足智多谋,不在六谋主之下。老夫窃以为,我主必重用之。”
“选贤用能,德才并举。乃我不变之国策。许攸其谋,确有过人之处。然其人如何,见仁见智。有德无才,碌碌无为耳。有才无德,遗祸四方矣。”便有大儒口出警言。
见与会众人,纷纷附和。
儒宗笑道:“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先帝好驴,洛阳权贵,争相效仿,乃至驴同马价。何也,上行而下效也。我主明以照奸,光融天下。物尽其用,人尽其责。一言蔽之,趋利避害耳。”
“敢问先生,如何趋利避害。”另有大儒长揖相问。
“虽白璧微瑕,然瑕不掩瑜。”儒宗答曰:“诸君,何不拭目以待。”
待稻作毕,颗粒归仓。
会月初大朝。蓟王冠冕上殿。
封赏有功之臣。
诸如周仓、裴继,皆入大营,或为军司马,或为军曲候。陈到、赵云,为中垒左右校尉,统领白毦精卒。
待众人各就各位。
中书令赵娥,又取蓟王诏命,徐徐展开。
“许攸。”
顶点
刘备的日常 1.232 南閤祭酒
“卑下在。”许攸肃容入殿。
“封许攸为,辅汉大将军幕府‘南閤祭酒’,秩真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左庶子。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果不其然。
明知当举重若轻,从容不迫。然足智多谋,眼高于顶许子远,亦不由泪洒当场。
南閤祭酒,官名。汉置为三公府僚属,或以声望辈行较高者充任。史上名士许慎,曾任太尉京閤祭酒。其子许冲《说文解字》上曰:“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许)慎”。又曰:“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閤者之首领也。”故又称“黄閤”。
注曰:“閤各本讹作阁,今正。”换言之,閤字,断不可讹作“阁”。为南閤官吏之长。“掾史属二十四人”,“主簿录省众事”。
其真二千石秩,仅稍逊三位幕丞。
“臣,许攸,领命。”由女官捧来朝服印绶,引许攸入偏殿更换,再入殿拜谢。
趋步入真二千石位列。
朝中大儒,回忆儒宗先前之言。各自叹服。
许攸足智多谋,却不宜治政。故蓟王封入幕府,为南閤之长。如此扬长避短,知人善用。有恩师珠玉在前。料想,洛阳尚书令,北投蓟国,拜为南閤祭酒。董丞相,自当成人之美,不会横加阻拦。
且置于谋主之列。料想许攸亦当收拢傲气,不甘暗生异心。
如此皆大欢喜。
“卑下在。”许攸肃容入殿。
“封许攸为,辅汉大将军幕府‘南閤祭酒’,秩真二千石,银印青绶,兼领蓟王宫左庶子。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果不其然。
明知当举重若轻,从容不迫。然足智多谋,眼高于顶许子远,亦不由泪洒当场。
南閤祭酒,官名。汉置为三公府僚属,或以声望辈行较高者充任。史上名士许慎,曾任太尉京閤祭酒。其子许冲《说文解字》上曰:“臣父故太尉南閤祭酒(许)慎”。又曰:“太尉南閤祭酒,谓太尉府掾曹出入南閤者之首领也。”故又称“黄閤”。
注曰:“閤各本讹作阁,今正。”换言之,閤字,断不可讹作“阁”。为南閤官吏之长。“掾史属二十四人”,“主簿录省众事”。
其真二千石秩,仅稍逊三位幕丞。
“臣,许攸,领命。”由女官捧来朝服印绶,引许攸入偏殿更换,再入殿拜谢。
趋步入真二千石位列。
朝中大儒,回忆儒宗先前之言。各自叹服。
许攸足智多谋,却不宜治政。故蓟王封入幕府,为南閤之长。如此扬长避短,知人善用。有恩师珠玉在前。料想,洛阳尚书令,北投蓟国,拜为南閤祭酒。董丞相,自当成人之美,不会横加阻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