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曹魏臣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光阴默

    曹军攻不攻打巴中之地,马超与孙权出不出兵,都取决于幽州刘备出兵规模的大小。

    是的,刘备身为汉室苗裔,在曹操称王后,定然是要出兵的。

    但是出兵少,曹军在冀北、并州的兵力,都自保无忧、无须支援。只要魏公的主力,不被调动之下,陈恒就后顾无忧的攻打巴中。

    若是想将曹军主力都吸引过去,如今幽州的兵力,就只能倾巢而出。

    但是,刘备会为了汉室旗帜,孤注一掷吗

    狡狐




第三六五章、当扬我大汉之威
    春三月的幽州,天气依然寒冷。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涿郡的太守府内,堆着好多个炭火正旺的火盆,让屋内温暖无比。却暖不了,刘备脸上的寒意。

    因为在许昌和邺城的细作,带回来了两个消息。

    其一,是许昌朝廷。那些食大汉俸禄、披着大汉衣裳的百官们,对于魏公曹孟德进爵为王的朝议中,风向一面倒。

    几乎没有人,说出一句反对的话。

    大汉朝积威四百年,竟然没有一根不屈的傲骨奋起反抗!

    难道自从荀彧悲愤亡故后,大汉朝廷的百官们,已经没有一个忠臣了吗

    刘备心中有些黯然。转念一想后,便变得释然。

    在许昌的朝廷,那些百官们,都是活在曹操的屠刀下的,没人说话也不奇怪。因为敢于说不的人,在封公哪一年,已经被剔除了。

    真正心存大汉的士人,要么蛰伏于乡野;要么前去投奔胆敢抵抗曹孟德权威的势力。

    比如自己。

    是的,这几年,随着大汉权威日益式微,刘备作为名声在外的汉室苗裔,又是执掌一方的诸侯,迎来了不少贤才千里投奔。

    先是荆州刘表亡故、刘琦投降曹军;刘璋败于马家军,失去蜀中,他们不少故吏将领,都来了幽州。出类拔萃的,有兖州山阳人伊籍;荆州南郡人高翔、南阳人吕乂与王连;益州建宁人李恢、益州人陈式等等。

    其中高翔、陈式两人的统兵之能,被张飞赞赏不已;而李恢更是被认定为,日后必是一方都督之选。

    当然了,这些人的名声,在大汉朝还不明显。真正让刘备看到大汉朝的人心所向、他举起匡扶大汉旗帜回报的,是孟光与来敏。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是故大汉太尉孟郁的族人。

    来敏,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是东汉开国功臣来歙之后。其父来艳,是故大汉司空。

    这两个人,都是三公之后,也是大汉士人的风向标。他们来到幽州了,未来就会让更多心存汉室的士人景从。

    但是呢,在今日的议事,刘备觉得这两个人有些碍眼。

    因为他今日招来了僚佐,商议出兵攻打曹军的事。这两个人,觉得当发大兵攻打冀州,举起与国贼曹孟德势不两立的旗帜。

    让刘备有些郁闷。

    他自己的家底,自己是知道的。

    孤注一掷,无论胜负,自己都是失败的一方。因为他败了就是势力消失之日;胜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苟延残喘。

    他可没有狂妄到,能一举攻下冀州。

    好吧,就算是侥幸攻下了冀州,又拿什么来抵御其他曹军的反扑呢国贼曹孟德治下,又不只是一个冀州!

    但是呢,他又不能直接反驳孟光与来敏的提议。

    毕竟他们是拿着大汉威严作为出发点的。拒绝了,自己匡扶大汉的形象就轰然倒塌,麾下人心尽失。

    哎,这种话,还是让孔明来说吧。

    他才是与孤君臣相知的股肱,定能给出个两全其美的说法来。

    刘备心中有了定论,便开口勉励了孟光与来敏一番,便将眼光投向了诸葛卧龙身上,眼光殷殷期盼,声音徐徐谓之。

    “孔明,以汝之见,我军当如何”

    大冷天依然摇着羽扇的卧龙,闻言,就给了刘备一个莫名心安的微笑。

    马上的,他就引经据典,博古论今。

    先是肯定了要出兵的做法。然后就话锋一转,说到了如今发大兵攻打冀州的种种困难,让孟光与来敏无言以对。

    最后,借助了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复国的励志案例;和汉高祖刘邦当年进入汉中后,同样是隐忍积攒实力才一举夺得天下的故事。

    既是说明事实,又给出了道路光明无比的未来,让所有人都点下了脑袋。

    刘备是最开心的一个,当即就大声称赞,还很感慨的起身做了一礼,说什么“非先生之言,备就鲁莽行事,误了匡扶大汉之责任”什么的。

    反正,场面一度,贼感动人了。

    哎,不得不说,中华的话语,的确是博大精深。

    一个意思,一个目的,用直接了当的方式来说,就会被千夫所指;但是呢,换个思路的慢慢引导,就变成了让世人夸赞的楷模。

    不愧是枭雄刘玄德,也不愧是卧龙耳!

    所以呢,自然而然的,在座所有人的思考,就转变成为了:如何积攒实力,好能在未来有底气并吞冀州呢

    &



第三六六章、夹缝生存的悲哀
    对比于卧龙诸葛亮给刘备的建议,让幽州能从容安排战略;凤雏庞统和马超,对未来的谋划,就有些艰难。八八读书,..o+

    马超历经前年攻入关中,失利而归后,就变得稳重了好多。

    用事实证明了,“吃一堑,长一智”的千古良言,对“豕突之将”同样是有效果的。

    但是呢,庞统的烦恼,并不是马超的鲁莽,而是源于狡狐陈恒。

    这只世之狡狐,完全没有按照常理行事。竟然悬大军于巴中之地边界,作势将要攻打!此举让庞统和马超,都有些无法理解。

    本来嘛,曹孟德要称王,最当务之急的事,是防御各地边界不起刀兵;用这段时间来安定治下的人心,消化内部矛盾才对。

    好吧,庞统细细思量了一番以后,也得出幽州刘备出兵,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

    然后呢,他就开始伤神了。

    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曹军要攻打巴中,他马家军和汉中张鲁,是否也要攻打巴中呢若是要发兵攻打,该如何抢在曹军之前,占领巴中呢

    巴中之地,对蜀中和汉中的战略意义,稍微有些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一旦被曹军夺取,那么蜀中和汉中,都面临被曹军前后夹击的局面。变成曹军用钝刀,慢慢给马超和张鲁放血,慢慢致死的结局。

    为此,马超让马岱亲自从西凉赶回来了蜀中,找庞统商议应对之策。

    嗯,应该说,是让庞统自决。

    马岱带着亲卫来到蜀中,给庞统的第一句话,是:“大兄让某给士元带话,说若是巴中刀兵起,他能保陇右无忧。c∮八c∮八c∮读c∮书,.⌒.o”

    额....

    庞统知道了。

    马超是在隐晦的说:他不会再鲁莽出兵关中,让己方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所以呢,庞统思来想去,终于做出了决策。

    巴中必须要打!

    一旦狡狐有动作、曹军攻打永安白帝城,他就率兵从犍为郡出发,攻打刘璋军严颜部驻守的江阳郡。

    就算不能夺取巴中全境,但能占领一点,就是将战线往外推一点。为了让蜀中,保持安定,给陇右源源不断的提供粮秣钱帛。

    为此,他让人给汉中张鲁去了封书信,约定一起攻打巴中。希望张鲁能迅速出兵占领巴西郡,一起应对曹军的咄咄相逼。

    张鲁的回复很快,他直接就允诺了,肯定会发兵。

    还给庞统带来一句宽慰的话。

    他觉得刘备肯定会出兵的,江东孙权应该也不会例外。因此,他建议还是等一等,让他们牵制曹军兵力后,再谋取渔翁之利。

    然后呢,庞统拿着书信,就苦笑摇头。

    他觉得张鲁的想法,太过于一厢情愿了。

    巴中之地,关系彼此两家的未来,怎么能将希望寄托在刘备和孙权的身上!怎么能不主动积极应对,反而期待着别人来帮自己!

    是故,庞统苦思了一夜,便将李严和费诗招来,细细嘱咐了一番。让他们两个人领军,进去益州南部,南中。

    他要给蜀中做最坏的打算。

    哪怕是巴中之地争不过曹军,也要让南中之地,提前变成蜀中的屏障。

    因为他觉得,孙权不会出兵的!张鲁的等候,绝对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从而坐失攻下巴西郡的良机!

    只是,江东孙权,真如他所想吗

    陆逊的答案是:对!

    “主公,此时谋荆南之地,并非良机!”

    他是这么给孙权说的,直接扼杀了孙权对荆南之地的渴望。

    陆逊,是孙策的女婿,更是江东世家豪门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反对,也将江东世家的态度,表明得一清二楚。

    再加上鲁肃和吕蒙,这两位江东外来派系代表人物的反对,孙权不得不浇灭了征战之心。

    &n



第三六七章、孤许久未见汝了
    春三月末的巴郡治所江州,已经随处可见绿意在流淌,和花儿在得意的招摇着春意盎然。八八读书,..o

    但没有人,有心情去欣赏这些。

    无论是士人黔首,还是牧民的官僚。

    因为战争的阴云,已经主宰了巴中之地的天空,让空气里弥漫着悲凉与无助,也让人有窒息的感觉。

    太守府内,刘璋的麾下们,同样很悲凉与无助。

    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驻守在汉阳郡的老将严颜,让人带来了一封书信,说无论如何,他都会以死报效两代刘姓益州牧的恩义。在巴西郡的庞義则是说,他的兵力只能抵御汉中张鲁的入寇。

    唯独在永安白帝城驻守的黄权,让人带来的信息不同。

    他写了一封请罪书。

    不是他要投降,而是一直拖到现在,他才将当日狡狐陈恒的话语传达过来:曹军还是期待着,刘璋能够入许昌朝廷当九卿的。

    是的,黄权终于绝望了。

    他一直想着,刘璋军或许能利用各方势力的相互掣肘,能继续维持一方诸侯的局面。然而老天爷却用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的幻想。

    也击碎了所有忠于刘璋的臣子们,忠义报效的幻想。

    大势,已不可逆转耳!

    继续抵抗三面夹击的敌人,他们的确能留一段忠义佳话在人间;但是在史书里,也会被附加上“螳臂挡车”的笑话。

    而且,还是用无数巴中子民的血泪,来书写的。

    是故,在刘璋再一次哀叹不忍黔首百姓遭到战乱、再一次归咎自己的时候,费观、董和等人,都保持了沉默。↙八↙八↙读↙书,..o

    他们都不再反对了。

    都不能因为自己的一腔忠义,就让刘璋背上个末路诸侯悲鸣的名声,和断绝了刘璋的未来,还有他们家族子侄的未来。

    不想看到这一幕,那么只能从这三方势力中,挑选一个依附过去,享受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此一来,实力最强的曹军就成了首选。

    别的不说,刘璋对外声称是应朝廷的征调,回许昌当九卿,名声也会好听许多不是

    有个遮羞布,总比没有的好不是

    因此,刘巴再一次变成了使者,匆匆忙忙赶赴去荆州南阳。

    他的脚步,不得不急切。

    春耕已经结束了,已经到了狡狐给的最后期限。

    到时候一旦曹军开始攻城,那么,蜀中的马家军和汉中张鲁,也会发动攻击。饕餮失败者的血肉,演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但是呢,狡狐觉得他来得有点早了。

    “刘公为何如此匆忙邪”

    他是这么说的,在刘巴风尘仆仆的赶到南阳郡,才相见的时候。

    刘巴气结。

    来得匆忙,还不是汝个竖子言之凿凿,说要春耕后发起攻势

    更可恨的是,狡狐知道原因后,还来了句,“哈,刘公不曾听闻,兵不厌诈乎”

    好嘛,差点没把刘巴给气死。

    此狡狐者,端的不当人子也!

    不过呢,他还是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回去给刘璋回禀的。就是无论形式,还是过程,都有了些不一样。

    狡狐让他们再坚挺两三个月,再商议投降的事。

    为了表示诚意,还将边界的兵卒,调了一大半回去新城郡驻扎。

    说得好像,投降还要挑选个黄道吉日的一样!但刘巴和刘璋等人,对狡狐的这个古怪举动,都心知肚明。

    无非,是在等曹操封王之事,尘埃落定耳!

    试想下,曹操一从魏公变成了魏王,巴中之地就投诚了,是多么值得炫耀的功绩啊!是多么能证明曹操当魏王,是人心所望啊!
1...108109110111112...149
猜你喜欢